在临床中伴有皮肤出汗症状的奶牛疾病比较常见,大多疗效不佳。笔者认为,疗效不佳与不能正确诊断是何种原因引起的出汗有关,正确诊断,究其根源,才可正确应用药物。为了给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正确指导,现将临床中遇到的一些以皮肤出汗为主的奶牛疾病,如肺炎、热(日)射病、低血钙性——奶牛多汗症、肾虚、心肌扩张症、内脏破裂及剧痛性疾病等进行介绍,以供兽医工作者在遇到此类疾病进行诊断时作为参考。
1.肺炎
肺炎按其发生的部位和范围分为大叶性肺炎(纤维素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支气管性肺炎)。临床中这2种类型的肺炎均会遇到皮肤出汗症状,只是皮肤出汗的分布区域大多有所不同。大叶性肺炎急性发生时,患牛呈现全身出汗的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0~41℃,高热稽留;病初多流清亮鼻液,降至肝变期时流有铁锈色鼻液;出汗部位主要局限于两侧胸部皮肤及耆胛部,严重者似“挥汗如雨”,汗液可自行流下。检查时(根据发展阶段不同)听肺脏可有干罗音、捻发音、肺泡音减弱和湿罗音或支气管呼吸音等症状。
患小叶性肺炎时,患牛出汗部位多局限于与肺脏病变对应的皮肤区域,这是由肺脏局灶性炎症引起的。出汗量少,且反复出现出汗症状,特别是在由传染性疾病(如结核病、恶性卡他热等)引起的小叶性肺炎时。因肺炎引起的反复出汗,出汗部位被毛色暗呈棕色。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是应用抗生素,消除肺脏炎症,出汗症状即可自行消退。
2.热(日)射病
奶牛头部持续受到强烈的日光照射,或所处环境气温高,湿度大,产热多,散热少,体内积热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前者称为日射病,后者称为热射病,两者统称为中暑。本病多发生于炎热的夏季。患牛为了降低自身体温,通过汗液蒸发途径散热。病初表现为全身大量出汗,随着水盐损失过多以及外界炎热致散热困难,体内积热而发生中暑现象。本病中皮肤出汗症状明显,由于气温高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随着病程的延长,最终会因窒息和心脏麻痹而死亡。本病根据患牛所处环境温度及临床症状不难诊断,但是一定要注意群发性,临床中曾有犊牛群发的报道。治疗主要采取降低所处环境温度及强心、补液、防止自体酸中毒等方法。
3.低血钙性——奶牛多汗症低血钙性——奶牛多汗症是目前发生最为广泛的一种以皮肤出汗症状为主的低血钙性营养代谢病。随着奶牛饲养逐步走向集约化、规模化,奶牛单产水平整体提高。因大量泌乳,从乳汁中流失的钙量约为1.2g/kg牛奶,产奶量为30kg/天的奶牛,每天从乳汁中流失的钙量约是3.6g。加之外源钙磷缺乏或两者比例不当;精饲料过多,精粗比不当;饲料中含有过多的植酸、草酸、鞣酸、脂肪酸或饲料中含有过多的金属离子(如镁、铁、锶、锰、铝等)与磷酸根形成不溶性的磷酸盐复合物等影响钙\磷吸收等原因,进入机体内的钙不能被充分吸收,致使血钙含量下降,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汗腺分泌增强,汗液增多,故视觉所见皮肤上有大量的汗液(多汗症)。高产奶牛泌乳盛期多发,出汗症状多在挤奶时出现,出汗的区域分布于耆胛\颈侧\肘后、股内侧部皮肤,有的患牛躯体一侧出汗,有的全身出汗。寒冷时,出汗部位覆有一层白色霜。
治疗时,应用5%氯仳钙300mL或10%葡萄糖酸钙1000mL,5%葡萄500—1000mL,混合后一次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即可痊愈。但是绝大多数患牛在停药3—4天后复发。笔者临床实践中应用钙制剂配合固表止汗的中药方剂如牡蛎散\龙骨壮骨散等治疗奶牛低血钙性——多汗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扩张性心肌病
扩张性心肌病是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室增大,心壁变薄,心肌变性,间质纤维化所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一般称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心力衰竭,又称为慢性心力衰竭。临床上分为左心力衰竭(小循环淤血)\右心力衰竭(大循环淤血)和全身衰竭(大小循环均淤血),多发生于2—4岁的青年牛。其病因和发病机理截止到目前仍不是十分明确。患牛除精神沉郁和食欲减退外,多不愿意走动,喜卧而表现为易于疲劳——皮肤出汗,出汗量多少与病情轻重成正比;下颌、胸垂\下腹、四肢\乳房冷性浮肿。可根据心脏听诊心动过速,心音微弱,心律不齐,有的有心杂音而做出诊断。
本病一般无根治方法,对于病情严重者,一经确诊,即可淘汰。但对于病情短而轻的患牛,在临床中应用黄芪注射液配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收到很好的效果。具体应用方法为:黄芪注射液50mL,丹参注射液40mL,5%葡萄糖注射液600mL,混合后一次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3次,轻者即可康复,但也要防止复发的可能性。
5.内脏破裂及剧痛性疾病
当胃、膈肌、脾脏、肝脏等内脏由于物理、化学或疾病因素而引起急性损伤时,患牛会突然大汗淋漓,严重者汗液顺其被毛流下。此类病症的出汗属于一次性,无反复发作。此外,剧痛性疾病,如肠痉挛、肠套叠\膈肌赫尔尼亚、急性真胃炎、骨折等疾病,也可出现一次性出汗症状。内脏破裂及剧痛性疾病引起的大汗,应进行全身综合诊断。有时因极易疏忽而引起误诊。对此,临床检查时应详细而全面。
6.肾虚
中医角度讲,肾为先天之本,其生理功能主要是藏精,由于肾内藏元阴\元阳,只宜密闭,不易耗泄,多为虚证,其均有不同程度的体表出汗症状。值得注意的是,肾有阴虚和阳虚之分。肾阳虚中的多汗症状大多是因患牛久病伤肾,下元亏损,或因牛年老体弱,肾阳不足。其症多见形寒肢冷,耳鼻四肢不温,表现易汗,腰痿,后腿不灵活,难起难卧,尿液清长等。易汗由于肾阳虚衰,真气不足,肌表不固,津不内守所致。
肾阴虚易汗多是因失血和津液,急性热病耗伤肾阴,或其它脏腑疾患阴虚而致。患牛多见形体瘦弱,腰胯无力,午后潮热,盗汗(多因不注意观察而不曾发现,或是在严重时才可发觉),粪便干少,不孕等诸症。在治疗时,对于肾阳虚者采取温补肾阳,用其肾气散(常规中药,含肉桂30g\附子30g、熟地60g\山萸肉40g\山药40g、泽泻30g、茯苓30g、丹皮30g)或右归丸加减治疗;而肾阴虚者,主滋补肾阴,应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临床中肾阴虚多见,应用此法疗效显着。对于汗症在兽医理论中还有从心肺气虚和阴虚角度阐述之。
更新于:23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