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68养殖网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 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热门搜索
68养殖网 > 其他 > 山水牛怎样人工养殖

山水牛怎样人工养殖

发布时间:

【www.68yangzhi.com - 人工散养鸭】山水牛并不是牛,而是一种昆虫!山水牛,是天牛的一种。他们外表只是相似而已,但无天牛身上的那种斑点。小的时候,每年夏至下雨都会跟伙伴一起去红草地捉山水牛。穿着蓑衣,带着..

【www.68yangzhi.com - 人工散养鸭】

山水牛并不是牛,而是一种昆虫!山水牛,是天牛的一种。他们外表只是相似而已,但无天牛身上的那种斑点。小的时候,每年夏至下雨都会跟伙伴一起去红草地捉山水牛。穿着蓑衣,带着斗篷,手里拎着茶壶,放在茶壶里一是为了防止山水牛飞走,二是为了保鲜。那么山水牛怎样人工养殖?

山水牛生活习性:立秋前后第一场大雨时从土中钻出,在几个小时内交配后雌性产卵,孵化成黄色幼虫后,一直生活在地下,靠啃食黄草、白茅等多年生长的草根为生。

目前还没有山水牛人工养殖的报道。也没有养殖技术可言。如果要养殖,需要种植大牙土天牛采食的禾本科植物(比如在哪发现的成虫,按照周围的植物环境进行种植),周围设置防逃装置,然后捉回亲本天牛进行交配繁殖。平时草地附近严禁打药,夏天需要收集的时候,可以人为浇水,促使其羽化。现阶段只能是模拟自然生活的环境,一边探索一边进行半人工养殖。

山水牛寿命很短,只有半天的时间。它将卵产在土里,孵化成黄色幼虫后,一直生活在地下,靠啮食黄草、白茅等多年生长的草根为生。历经三年后方老熟成蛹,再羽化成成虫,但仍呈休眠状态,藏身地下。直到每年夏至前后,雷雨大作时,才猛然惊醒,纷纷钻出地面。出土后它们或飞舞,或爬行,或被人类捕捉,幸存者则急急忙忙地寻找配偶,待双双交配完毕,雌虫便忙着产卵,雄虫则继续游荡,一天内全部死去,生命之短促,等同蜉蝣。

相关知识

贵州水牛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原产于贵州,全省均有分布,密度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可划分为黔北水牛、黔中水牛和黔南水牛三个类型。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贵州位于北纬24o30~29o13、东经103o31~109o30,地处云贵高原东侧的梯级大斜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是隆起于四川盆地和广西、湖南丘陵之间的亚热带岩溶山原,平均海拔约1000m。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较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270天;年降水量1100mm,相对湿度约80%。有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水资源丰富。土质为黄壤。农作物主产有水稻、玉米、大豆、小麦、油菜、薯类、花生等,可供饲养家畜的农副产品丰富,天然牧草繁茂,野生饲料种类多。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贵州水牛饲养历史悠久。《管子?小匡篇》记载:秦夺楚黔中地(前3世纪),许多地方随畜迁徙。《新唐书》对东爨乌峦(今黔中一带)记述:梁武帝时(522)南宁州刺史徐文盛召旨荆州,有爨玷者,据其地,延袤二千余里,土多骏马,犀象,明珠,牛马成群,纳贡尚佳,犀象即水牛。《唐土训蒙图汇?民俗》中已收苗族斗牛入画。清康熙年间所修的《贵州通志》及《苗疆闻见录》中对斗牛都作了详细记载。可见贵州水牛是贵州省各族人民长期选育形成的。

苗岭山脉自西向东盘亘于贵州中部,成为境内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将贵州分割为北部长江水系流域区、南部珠江水系流域区及中部苗岭山脉中心区。由于河流的纵横切割,地貌破碎,地形复杂,北、中、南三大区域的气候、土壤、植被区域性差异较大,加之苗族、侗族等民族多集居于黔南,黔中次之,黔北较少,各地区民族风俗习惯不同及生产、生活水平的差异,使贵州水牛逐渐形成北、中、南三个类型。

(二)群体数量及变化情况

贵州水牛存栏数量规模有所增加,1983年存栏146余万头,1995年为220余万头。至2005年底产区存栏260余万头,其中母牛174万头(含能繁母牛151万头)、成年公牛27万头。未开展大面积提纯复壮和选优去劣,近亲繁殖现象较为严重,个体差异大。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贵州水牛毛色多为灰色,被毛为贴身短毛,至成年为青灰色。颈下、胸前有1~2条白色环带,体表旋毛明显,多见于额部和肩胛部。头短宽,额宽且平,鼻面部长,角形多呈圆盘状,少数呈倒八字形。耳大、直立,耳壳厚、耳端尖。公牛颈粗短,头颈、颈躯结合良好,肩峰不明显;母牛颈细长。体躯粗糙、紧凑、结实,髻甲稍高,胸部宽深,背腰平直,体短而粗,腹圆大,尻斜。尾较短,尾帚小。四肢粗短,后肢飞节内靠。蹄质坚实,多为碗形蹄,少数木鱼蹄和踏蹄,蹄多为灰黑色。

2.体重和体尺贵州水牛体重和体尺由北向南逐渐减小,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在自然饲养条件下,按照屠宰要求对5头成年贵州黔北水牛公牛进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见表2。

对屠宰的5头成年公牛进行了肌肉主要化学成分分析测定,结果见表3。

2.役用性能成年黔北水牛公牛犁死黄泥头道板田,平均每小时耕田0.02hm2,耕速15.7m/min。成年黔中水牛公牛犁头道沙壤板土,平均每小时耕田0.03hm2,耕速17.73m/min。成年黔北水牛公牛犁大眼泥头道板田,平均每小时耕田0.03hm2,耕速29.4m/min。

3.繁殖性能贵州水牛发情和产犊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配种旺季多集中在6~11月份,占全年发情配种数的67.38%;产犊多集中在6~11月份,占当年产犊数的69.16%。母牛利用年限15岁左右,最长20~25岁,终生产犊6~8头,平均产犊间隔2.26年。

根据对20头成年公牛、60头成年母牛的调查,性成熟年龄公水牛(12.20.49)月龄,母水牛(10.40.56)月龄,初配年龄公水牛36月龄,母水牛(32.82.86)月龄。母牛发情周期(22.10.56)天,妊娠期(316.51.35)天。犊牛初生重公犊(28.41.04)kg,母犊(25.00.60)kg。

四、饲养管理

当地群众在水牛饲养管理、选种、防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平时以放牧为主,夏秋农忙过后,多割草舍饲或放牧。只在冬季的雪天、凝冻天气不能放牧时进行舍饲,喂给干稻草、玉米秸秆等干草,只有在农忙季节和母牛产犊后几天内补喂稻谷和玉米(磨碎)等。

五、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尚未建立贵州水牛保护区或保种场,未提出过保护和利用计划,未建立品种登记制度。2006年贵卅大学利用11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贵州6个地方水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贵州地方水牛的遗传资源评估、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分子水平的遗传学依据。

六、品种评价

贵州水牛是贵州人民群众长期选育出来的地方优良品种,性情温驯、数量多、分布广、耐粗饲、耐寒、抗病力强、易管理,适应山区粗放饲养条件,役力强,是贵州主要的农耕动力与重要的畜种资源。今后应在本品种选育的基础上,加大杂交改良力度,适当引进外来河流型乳用水牛品种进行改良,积极开展役、肉、奶综合利用,以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福安水牛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福安水牛主产区位于福安、霞浦、宁德、罗源、古田等县市,广泛分布于福州、漳州、龙岩等地。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主产区位于闽东,地势为丘陵和平原,海拔200m以上。年平均气温19.3%,7~8月份气温最高,平均29.1℃;1~2月份气温最低,平均9.3℃;无霜期290天。年降水量1600~1700mm,属于中亚热带农业气候。淡水资源丰富,土壤以红壤土和黄壤土为主。土壤肥沃,耕地复种指数高,盛产水稻、甘薯、花生、大豆、甘蔗、玉米、豌豆等。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据福安县志记载,明清时期县内已普遍使用牛耕,耕畜以水牛为主。良好的自然环境、繁重的劳役条件及群众积累的选种经验,经长期选育形成福安水牛。

(二)群体数量及变化情况

20世纪80年代以前,福安水牛以生产队集体饲养为主,饲养量相对较多。90年代以后推广和扩大机耕,饲养量逐年减少。以福安市为例,1975年存栏7892头,1977年存栏6944头,2004年存栏1810头,2006年存栏1630头。2006年福安等24个县市福安水牛存栏量约4.8万头,其中公牛1.5万头、母牛3.3万头。福安市存栏1630头(保种区存栏506头),其中母牛1031头、可繁殖母牛551头,公牛599头、成年公牛215头。

福安水牛长期沿袭原始的自然繁衍方式,管理粗放,从未进行有计划的选育,早配、近交、滥配以及冬季饲草不足等,使其个体差异较大。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福安水牛体型紧凑,结构良好,发育匀称。全身被毛为短毛,基础毛色为青黑色、青灰色、浅褐色和黑褐色等,皮肤为青灰色,角为青色。头、颈、肩、股、腹和臀端体表被毛常出现数量不一的旋纹。胸前部及颈部腹侧大多有浅色条状的V形颈纹和胸纹。鼻镜、眼睑呈黑色,乳房呈粉红色,蹄、尾帚呈黑色或黑褐色,少数蹄为灰白色,腕系关节和蹄冠各有一圈明显的黑带。头适中,额微凹,耳平伸,耳端尖。一对月牙形的角向上、向后、向内,围成弧形。颈肩结合良好,无肩峰、颈垂、胸垂和脐垂,背腰宽平且短,胸部深广,肋骨开张,腹大而不下垂。尻略斜,尾不过飞节,尾帚中等。四肢粗壮而开张,少数后肢飞节略向内靠,蹄圆、质坚。

2.体重和体尺2006年开展福安水牛品种资源调查时,对成年牛的体重和体尺进行了测量,结果见表1。

表1福安水牛成年牛体重和体尺

(二)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2006年霞浦、蕉城、闽清、福安等地对福安水牛进行了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福安水牛屠宰性能

表3福安水牛肌肉主要化学成分

2.役用性能福安水牛性情温和,容易调教,一般4岁开始使役,5~12岁役力最强,可利用至20岁。2006年在福安市溪潭乡岳秀村对平均6.7岁的3头公牛在气温34~35℃条件下的役用性能进行了测定,最大挽力321.7kg,经常挽力154.7kg。

3.产奶性能对84头母牛的调查,福安水牛母牛泌乳期为180~200天,饲养条件好的可达240~260天。年泌乳量为375~700kg,平均日产乳2~3.5kg,产后前3个月平均日产乳4~6kg。乳脂率8.20%0.5%。

4.繁殖性能对福安市等24个县市193头福安水牛的调查统计,繁殖性能见表4。

表4福安水牛繁殖性能

四、饲养管理

福安水牛以放牧饲养为主。利用本地的天然牧草资源,以村庄周围的十边地为主、四季放牧,饲草资源主要为青草、秸秆、芦苇、稻草等。炎热的夏季则午后放于溪河、水塘浸泡。部分山区甚至一段时间昼夜放于山上度夏,无需照管。

冬春枯草季节采用干稻草、薯藤、蔗尾、五节芒等青粗料补饲;重役期间停止放牧,人工投喂青草并适当补充精料。部分地区水牛在泌乳期,除放牧外结合补饲,其日粮组成为麸皮3kg、豆渣20kg、青草25~30kg或稻草10~12kg。

五、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采用保护区和保种场保护。2002年12月福建省农业厅在《福建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规划》中提出在漳州漳浦建立保护区和保种场保种方案;2004年8月在福安市溪潭镇岳秀村建立了福安水牛品种中心保种场,同时在周边的溪潭、穆阳、穆云、康厝设立福安水牛品种保护区。2003年福建省科技厅下达实施福安水牛保种与选育项目,2004年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实施福安水牛品种资源保护基地建设项目,2005年福建省农业厅下达实施福安水牛保种与选育项目。福安水牛1988年收录于《中国牛品种志》。

六、品种评价

福安水牛对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应,在山区、平原、沿海均生长良好,耐热性好,四季均可放牧,耐粗饲,抗病力强,管理粗放,很少补料,遗传性能稳定,利用年限长。但对其缺乏有计划的系统选育,近亲早配现象普遍,同时存在斜尻、后肢软弱及两腿距离狭窄、乳房比较小等缺点。今后应在保种区进行本品种选育,在非保种区可引入河流型水牛进行杂交改良,向乳用或乳肉役兼用方向发展。

更新于:2天前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24 68养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