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蜈蚣。
蜈蚣饲养与其他动物饲养一样,既要保证它的营养需要,又要节约成本。因此,必须想办法开发饲料,在搞好生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饲养成本。
蜈蚣食性广,动植物都可以作它的饲料利用。动物性饲料除饲养饲料虫、诱捕昆虫以外,还可以利用小鱼、小虾、黄鳝、泥鳅、猪血、软体动物;鱼粉、血粉、肉骨粉等作为配合饲料中的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中有各种谷物面粉、各种豆类面粉、粉碎的各种饼粕等。
植物性饲料中的青绿饲料、瓜果也可以作为蜈蚣的饲料。优质新鲜的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并有丰富的水分,洗于净可直接喂。甜瓜、西瓜是很好的多汁饲料,进入夏季后,天气炎热,蜈蚣需要大量水分,可以把瓜类切成块放在食槽中,由于味甜、多汁,蜈蚣特别爱吃。但由于夏季天气炎热,瓜类切开后容易腐烂,应勤检查,把腐烂的瓜块捡出,换上新鲜的瓜块。
南瓜也是蜈蚣爱吃的多汁饲料,秋季南瓜下来的时候,把南瓜切成块蒸熟放在食槽中,让蜈蚣采食。鲜土豆也是蜈蚣的植物性饲料,秋季土豆下来的时候,把土豆切成块蒸熟,放在食槽中,也是蜈蚣爱吃的。
动物性饲料开发利用,还可以用鲜猪血、鲜鸡血、鲜羊血、骨头等,把这些东西煮熟放人食槽中,也是蜈蚣很好的动物性饲料,蜈蚣也很爱吃。但必须注意清理剩食,防止腐烂。还可以用豆腐渣加水放入缸内,利用夏季蝇子多的时候引诱蝇子在缸内产卵,经一星期以后,蝇卵可以生出大量蝇蛆,取出蝇蛆和发酵物,用清水洗2~3次,剩下蝇蛆放入饲料槽中,也是很好的动物性饲料。
用鸡粪加稻草混合后堆积发酵,发酵后把其散开晾凉,再放人事先准备好的坑内,经过一段时期可以生出大量蛴螬,这是蜈蚣难得的好饲料。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蜈蚣饲料开发,种类是很多的,只要善动脑筋,蜈蚣的饲料也很容易解决。而且这样开发的饲料价格低廉。但是,不管是动物性饲料还是植物性饲料,也不管是蛋白质含量多么丰富的饲料,都不能单一使用。必须把几种饲料搭配成配合饲料,使氨基酸互补,满足其营养需要。不能搭配的饲料,可以把几种饲料同时投放,或一天内分几段时间分别投放。早晨投这一种饲料虫,中午投那一种饲料虫,晚上投另一种饲料虫,也能达到营养互补的目的。
相关阅读
怎样挑选蜈蚣的人工养殖场地
室外饲养蜈蚣,建场前首先要选好场址,以便安排饲养池的建造。在场址选择上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求背风向阳。在山地、丘陵地一定要在山的南坡向阳面建场,同时要避开风口,切忌在山口迎风处建场;平原地区建场,一定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性能良好,比较干燥的地方建场。因蜈蚣虽然喜欢潮湿的环境,但场地不能长期积水。地势较高地方的大环境干燥、而池子的小环境可人为地创造湿润环境。
其二,要考虑建场的环境条件。山区要选择梯田或相对平坦的山场,周围林木要离开饲养场围墙10米以外,避免遮阴或树根扎入场区影响修建饲养池;平原地区除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以外,还要考虑周围有无产生有害气体和产生噪声、震动的工厂。
其三,蜈蚣养殖场地的土质应以壤土和沙壤土为好,以满足蜈蚣对温、湿度的要求。土壤的酸碱度以微酸性和微碱性为好,中性最好,即pH值应在6.5~7.5为宜。平原地区场地不能低洼,且应排水性能良好,周围不能有积水,以免暴雨骤降时淹没饲养池,造成严重损失。
其四,蜈蚣养殖场地的形状与大小应灵活掌握,不拘一格。如果场地小,以后的发展会受影响;场地选得大,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可以得心应手地安排饲养池的建设,达到比较理想的规划状态。
平地建场时,宜先将场地垫平,清除小树、树根和杂草,然后建起围墙就可以规划建饲养池。而山区建场时,最主要的是把场地进行精耕,即将场地翻耕30厘米左右深,将30厘米土层中的石块拣出,将杂草、树根清除,以免缠结耕层,影响建池。场地平整好、围墙建好后,即可进行场地划区。场地划区的目的是将大场地划成小场地,便于按小区营建排灌渠道,以便排水及管理,同时还便于在小区内进行规范化修建饲养池。
蜈蚣养殖小区的划分应以场地的大小、形状来决定,尽量规划得对称、形状规范。大的场地小区划分可按10米5米,小的场地可按10米3米,或6米5米、5米5米的规格安排。对不规则的场地可以切割取齐,在切去的部分上可建造配套设施,也可以种上花卉、草等进行绿化。
蜈蚣的人工养殖方法
蜈蚣为节肢动物,又称百足虫,为常用药材,性温,味辛,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蜈蚣是肉食性动物,食物范围广泛,尤喜捕食各种昆虫,栖于潮湿阴暗的地方,适宜人工饲养,经济效益显著。蜈蚣一般在3~6月雨后天晴时交|配,每年春未夏初时卵粒逐渐发育成熟,从6月中旬开始产卵,6~7月上、中旬为产卵的旺期,并延续到8月上旬。产卵前的母体,体态臃肿腹部贴近地面,行动迟缓。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蜈蚣的人工养殖方法:
养殖环境
蜈蚣的生长环境以29℃~32℃最为适宜,如超过40℃,摄食活动能力降低,甚至寻找洞穴躲藏起来;如低于15℃,活动也趋缓慢,迟迟不产卵,刚出生的幼蜈蚣也因温度低而不能蜕皮容易死亡;降至10℃左右时会停食,进入休眠状态。
夏季温度较高时,要注意防暑降温,在养殖场栽种草、木,最好架设凉棚,或洒水降温。室内养殖的,要把门窗打开,每天早晚洒水一次,以保持泥土的湿度。饮水器内要保持充足的水。如遇高温,最好移至地下室暂养。
蜈蚣喜湿,空气相对湿度为70%左右,泥土湿度为15%~20%。如饲养环境过于干燥,饲料水分又不足时,不但影响蜈蚣的呼吸和体温的调节,也影响产卵和孵化率,可能发生互相残杀,甚至发生失水性死亡。但过分潮湿也不好,如栖息场所的泥土湿度超过40%,容易受微生物危害,给蜕皮造成一定的困难,甚至产生生理性病变。
饲喂管理
蜈蚣食量在适宜温度(25℃~32℃)下,1条成年蜈蚣每次食量约1克,幼体蜈蚣食量约0.1克。一年中吃食时间只有7个月,即从每年的4月初至10月中旬,也就是清明到霜降的这一段时间。4月、10月天气稍凉,温度虽然高于10℃,但还很不稳定,白天气温可能较高,但晚上温度较低,东北、西北和华北温度会更低,所以这2个月蜈蚣吃食量很小,活动量也很小,人工饲养时3天投1次饲料即可。5~9月气温较高,蜈蚣进入正常的活动和吃食状态,特别是6~8月份气温最高时,蜈蚣最活跃,吃食量较大,这时每天应该投喂1次。喂食时问应在傍晚7~9点。第二天清晨,要及时把吃剩下的饲料清理出来,以免高温时有些饲料腐败变质,但活体饲料虫不必清出。
为了掌握投饲量,避免多余的饲料在槽内腐败变质,可根据蜈蚣的放养密度和蜈蚣个体大小投喂,一般放养密度大的要多投、产卵前的成年蜈蚣食量大,也要多投;幼龄蜈蚣食量小,应该少投一些。
疫病防控
绿僵菌病6月中旬到8月底,由于气候变化,温度高,湿度大,蜈蚣受绿僵菌感染而易得此病。受感染蜈蚣早期主要是关节的皮肤上出现黑色小斑点,继而体表失去光泽,最终因拒食消瘦而死亡。用食母生0.6克,土霉素0.25克,氯霉素0.25克共研成粉末,同400克饲料拌匀喂病蜈蚣,直至病愈。
胃肠炎蜈蚣多在秋后阴雨低温时期患此病,病早期蜈蚣头部呈紫红色,毒钩全张,不食或少食,发病5~7天后死亡。用磺胺片0.5克研细后同300克饲料拌匀;另用氯霉素0.25克饲料300克拌匀,隔日错开喂食。
脱壳病初期表现不安,来回爬动;后期表现无力,行动滞缓;最终因不食不饮而死亡。用土霉素0.25克,食母生0.6克,钙片1克,共研成细末同400克饲料拌匀,连喂10天即可痊愈。
繁育管理
三龄蜈蚣
蜈蚣的寿命仅有6年,性成熟以后,一般在3~5月份和7~8月份雨后初晴的清晨进行交配,40天开始产卵,雌蜈蚣把受精卵产在自己的背上,以便及时孵化。每只雌蜈蚣一次排卵达2~3小时,每次产卵30~60粒。卵表面富有粘液,卵粒互相粘在一起成卵块。
三龄蜈蚣与成年蜈蚣性腺都已成熟,每年的立夏至立秋期间,怀卵的蜈蚣先后产卵和抱卵孵化。而产卵、孵化期蜈蚣要消耗大量的营养,故产卵和孵化后应与产卵前一样,要保证饲喂足够的饲料。
三龄蜈蚣与成年蜈蚣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2℃,交配、产卵、孵化也大都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进行。若温度低于20℃,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并且停止交配产卵,孕蜈蚣也会由于低温而迟迟不产卵,即使正在抱卵孵化的也会延长孵化时间。温度过高,则会造成卵粒烧死和蜈蚣体内大量失水而死亡。
三龄蜈蚣与成年蜈蚣所需的空气相对湿度稍偏高一些,一般为90%,窝泥湿度为20%~30%。空气和窝泥的湿度直接影响它们的食欲、产卵期、产卵率和孵化率。若长期处在干燥环境,会使它们停滞生长或卵粒失水干瘪,影响繁殖后代。若湿度高,又长期潮湿,也不利于它们生长繁殖,易使卵粒发霉腐烂和促使致病微生物繁殖和蔓延,造成真菌性病害而导致死亡。因此,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发现湿度变化时,要及时加以调节。
三龄蜈蚣与成年蜈蚣的饲养密度不宜过大,一般为每平方米放养400~500条。在饲养中,发现要蜕皮的个体,应及时进行隔离,因刚蜕皮的个体无抵抗能力,易遭其他蜈蚣的残食。同时还要作好产卵和孵化蜈蚣的隔离单养和幼蜈蚣的分离工作。
种蜈蚣
雌蜈蚣产卵前3~4天应将其拣出,单独饲养以便排除不产卵蜈蚣的干扰,提高孵化率。可采用人工巢孵化方法:一种是用直径10厘米左方的无底罐头筒,壁上打上一些小孔通气,将其插入土中,罩着临产雌蜈蚣,筒口用硬纸板盖好,l筒1个雌体;另一种是用玻璃罐头瓶,配上盖,盖上钻一些孔通气,瓶里放上厚潮土,将临产的蜈蚣放入,1瓶1条。
产完卵的雌蜈蚣在抱卵孵化期60天内不吃不动,仅靠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因此应在雌蜈蚣怀卵前增加饲料量,并调剂饲料品种,促进雌蜈蚣多进食,让其体内贮存大量养料,以便产卵后抱卵孵化期消耗。雌蜈蚣只有在体内贮存了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顺利地完成抱卵孵化任务,防止雌体吞食卵子的现象发生。若这时给抱卵孵化的雌体喂食,它们起来吃食后可能不再孵卵,因此此期不必喂饲料。另外,雌蜈蚣在吃食时会把残食带到窝居地,它们在吃这些残食时,也有可能把卵也吃掉。
在一个繁殖群体中,雌蜈蚣产卵日期不一致,产卵早的与产卵迟的个体有时能相差1个月,在这1个月内,既有产卵、抱卵孵化的,也有待产卵的,喂食量由多到少,直到绝大多数都产卵,只需每天晚上供给一点饲料,保证未产卵的吃食。这样经过1个月左右,产卵早的雌蜈蚣已经完成了抱卵孵化及抚育幼蜈蚣的任务,开始出窝活动。
经过抱卵孵化的雌蜈蚣比较瘦,应把它们捡出去单独饲养,供给其营养丰富且能量充足的饲料,保证它们得到充足的养料,尽快恢复体质。
幼小蜈蚣
刚从雌体怀抱中分离出来的幼小蜈蚣,由于身体太小,应先在普通的新搪瓷盆内饲养一个时期再转入池内饲养。在盆内饲养时,先在盆底放2厘米厚的潮土,小蜈蚣入盆后,在盆底放1块吸足水分的瓦片,盆口盖1块钻有许多小孔的塑料薄膜,1个搪瓷盆可养幼小蜈蚣600条左右。
饲养刚从抱卵孵化的雌蜈蚣体边分离出来的初期小蜈蚣应特别上心,饲养土要新、软、干净、潮湿,用几块清洁且钻有若干小洞的海绵,放入用奶粉、葡萄糖配成的溶液中浸泡片刻,在傍晚小心地放入搪瓷盆中,小蜈蚣就会爬到海绵上,吃饱后钻入海绵的小洞中休息。第二天把海绵块夹到另一个准备好饲养土的搪瓷盆中轻轻一拍,小蜈蚣就会跌落下来。用这种方法饲养7~10天后,可改为用蝇蛆、小蚯蚓、肉末,再放入少许奶粉和葡萄糖饲喂。喂饲时可将饲料放在玻璃板上,晚上将小蜈蚣放入搪瓷盆早上取出。
怎样提高蜈蚣养殖效益?
蜈蚣养殖并不能让每一人养殖户都赚钱,也许亏本的反而是大多数。那么,我们怎样养殖才能赚到钱?又是怎样提高蜈蚣养殖效益?在此,农村致富经网收集养殖专家的经验,做一个相关介绍:
一、准确把握蜈蚣生活习性,创造蜈蚣养殖最佳环境
蜈蚣主要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带,平原地区只有少量分布。每年惊蛰后,气温转暖,蜈蚣冬眠苏醒,开始出土活动,善居于阴湿的杂草丛中或乱石沟里。从芒种到夏至,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它又渐渐移到阴凉的壕沟、坟地、田埂或土坎的缝隙之中,避过炎热的白天。到了晚秋季节,则又多栖于背风向阳的松土斜坡之下或树洞、树根较暖的地方。总之,蜈蚣喜欢在阴暗、潮湿、温暖、通风的洞穴中生活。
据此习性,要求我们为蜈蚣所创造的生活环境必须同时满足阴暗、潮湿、温暖、通风的要求,我们的经验是:
室内蜈蚣养殖池一般以1m2左右为一个养殖单元,每个养殖单元内距四周防逃墙20cm用瓦片筑起一个方形框体,瓦片一层正面朝上,另一层则反面朝上,正反交替摆放,使框体高30cm左右,内部填入专门配置的养土,瓦片与瓦片之间形成了大量小缝隙,蜈蚣通过缝隙进入内部养土,在里面随心所欲的打洞造穴,营造自己喜欢的小天地。
室外蜈蚣养殖池一般以10m2左右为一个养殖单元,每个养殖单元内距四周防逃墙40cm全部用瓦片摆放垛体,首先在地面铺一层10cm厚的养土,其上以凸面朝上放置一层瓦片,瓦片上面再铺一层10cm厚的养土,再在垛提上面四周各向内收缩10cm左右,以凸面朝上放置一层瓦片,瓦片上面继续铺一层10cm厚的养土,直至垛体升高至60cm以上,这样的垛体形状有点像金字塔。蜈蚣通过瓦片形成的缝隙进入垛体,初春时节与立秋以后,气温偏低,白天太阳照射下,垛体边缘部分瓦片下面温度偏高,蜈蚣自然向边缘移动;夏季太阳照射下,垛体边缘部分瓦片下面温度太高,蜈蚣自然向多提内部移动,寻找阴凉地方;冬季气温骤降,垛体内部因有厚厚的养土与瓦片保温,温暖适宜,成为蜈蚣冬眠的极好场所。
二、准确把握蜈蚣活动特点,选择最佳投喂时机
蜈蚣一般都在夜间出来活动,20~23时是它们活动的高峰期。其特点是夜间活动多,白天活动少;气温高于25℃时活动多,10~15℃活动少;雨后的夜晚活动多,雨天的晚上活动少;无风或微风的夜晚活动较多,大风(风力在六级以上)的夜晚活动少。由此可见,蜈蚣活动的频率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降雨量和光照强弱等气象因子都有密切的关系。
根据以上特点,对蜈蚣投喂饲料要遵循一定规律,而不是一成不变,必须遵循的规律是:一般在日落前夕定点投喂饲料,以便蜈蚣形成条件反射,培养进食的规律性,同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雨后天气闷热的夜晚,蜈蚣活动加强,食欲较好,可适时增加投食量;大风或阴雨等不良天气应减少投喂量甚至不投食。总之,应充分考虑气象因子对蜈蚣活动的影响,合理投食。
三、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预防蜈蚣自相残杀
在蜈蚣生活密度过大或惊扰较多的情况下,易引起相互残杀而死亡。但在饲养条件下,随着生活环境和饲养条件的改善,如提供足够的新鲜饲料和水源,不加大对它生活的惊扰,即使养殖密度较大,对其生活也无多大影响。尤其是同一母体所产的蜈蚣因自幼在一起生活,长大后就是几十条卷伏在一起,也能和睦共居。所以提供足够新鲜饲料和水源,保持安静的环境,是人工养殖蜈蚣的必备条件。除非培育种苗需要,尽可能避免将产于不同养殖池的幼蜈蚣混合饲养。
四、掌握蜈蚣饮食规律,科学调配蜈蚣饲料
野生蜈蚣为典型的食肉性昆虫,性较凶猛,凭着它具有能射出毒汁的颚爪,可捕食比它大得多的各类小型动物。蜈蚣喜食的动物性饲料包括:蚯蚓、鼠妇、蜘蛛、蜻蜓、地鳖虫、螳螂、蝗虫、蟋蟀、油葫芦、蝼蛄、知了、倒退虫、黄蜂、各种鱼类、青蛙、壁虎、羊肉、牛肉、兔肉、鸡蛋、鸡肉、麻雀肉、蛇肉、大头金蝇、蚰蜒、蚕蛹、羊奶、牛奶等,在动物性饲料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也食植物性饲料。为降低养殖成本,扩大饲料来源,喜旺药用动物养殖场特别重视植物性饲料的开发利用,并研究出几种蜈蚣十分欢迎的混合饲料配方,其中采用的植物性饲料包括:小麦粉、米粉、小米粉、玉米粉、高粱粉、麸皮、米糠、玉米皮、黑豆皮、豆饼、花生饼、菜籽饼(埋坑脱毒处理)、棉籽饼(用量不宜超过10%,药物脱毒后再用)、槐叶粉、黄豆皮等。
蜈蚣的食源虽然广杂,但对食物要求新鲜,不吃腐臭之食。所以人工养殖时,为了便于饲料管理和保证饲料的新鲜与清洁,不要将饲料直接撒入蜈蚣活动场地或栖息的垛体上,以免剩余的饲料霉变,导致真菌性病蔓延,应该把饲料与饮用水放入专用的食盘或水盘里,食盘与水盘必须做到定时、定点投放,不要任意改变投放时间和地点。一般在下午日落前将食盘送入投放地点,翌日清晨取出清洗以备再用。六、蜕皮与生长发育
蜈蚣属甲壳类的节肢动物,体表覆盖有几丁质的甲壳,限制了本身的进一步生长发育。为了摆脱甲壳对进一步生长发育的限制,所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蜕皮数次。每蜕一次皮,就明显的长大一次。
蜕皮多在盛夏或产卵后进行。蜕皮前体色改变,行动迟缓,不吃食物,视力和触角能力减弱。蜕皮时,由前向后逐节进行,最后蜕出尾足。蜕下的旧皮呈皱缩状,拉直时是一具完整的蜈蚣躯壳。蜕皮需约2小时左右才能完成。蜕皮时切忌惊扰,否则会延长蜕皮时间。
人工养殖的蜈蚣蜕皮时容易受到成群蚂蚁对它的攻击,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防蚁。①一旦发现蚂蚁,可立即将新鲜的骨头或者油条等投入饲养池内诱杀,如果蚂蚁太多,则立即将蜈蚣转移,然后用开水烫杀饲养池中的蚂蚁。②将25克蜂蜜、25克硼砂、25克甘油、250克温水混合拌匀,放在饲养池四周蚂蚁经常出没的地方诱杀。③把培养土用开水烫过,再放在阳光下暴晒,以杀灭混在培养土中的蚂蚁或蚂蚁卵。
七、缩短冬眠时间,提高蜈蚣养殖效益
蜈蚣属变温动物,外界气温升降的变化对其生活有极大的影响。为了缩短蜈蚣养殖时间,创造更好养殖效益,一般采用升温保温等措施延长蜈蚣生长期、缩短甚至取消冬眠时间。常用的方法有恒温养殖和塑料大棚养殖。
山水牛怎样人工养殖
山水牛并不是牛,而是一种昆虫!山水牛,是天牛的一种。他们外表只是相似而已,但无天牛身上的那种斑点。小的时候,每年夏至下雨都会跟伙伴一起去红草地捉山水牛。穿着蓑衣,带着斗篷,手里拎着茶壶,放在茶壶里一是为了防止山水牛飞走,二是为了保鲜。那么山水牛怎样人工养殖?
山水牛生活习性:立秋前后第一场大雨时从土中钻出,在几个小时内交配后雌性产卵,孵化成黄色幼虫后,一直生活在地下,靠啃食黄草、白茅等多年生长的草根为生。
目前还没有山水牛人工养殖的报道。也没有养殖技术可言。如果要养殖,需要种植大牙土天牛采食的禾本科植物(比如在哪发现的成虫,按照周围的植物环境进行种植),周围设置防逃装置,然后捉回亲本天牛进行交配繁殖。平时草地附近严禁打药,夏天需要收集的时候,可以人为浇水,促使其羽化。现阶段只能是模拟自然生活的环境,一边探索一边进行半人工养殖。
山水牛寿命很短,只有半天的时间。它将卵产在土里,孵化成黄色幼虫后,一直生活在地下,靠啮食黄草、白茅等多年生长的草根为生。历经三年后方老熟成蛹,再羽化成成虫,但仍呈休眠状态,藏身地下。直到每年夏至前后,雷雨大作时,才猛然惊醒,纷纷钻出地面。出土后它们或飞舞,或爬行,或被人类捕捉,幸存者则急急忙忙地寻找配偶,待双双交配完毕,雌虫便忙着产卵,雄虫则继续游荡,一天内全部死去,生命之短促,等同蜉蝣。
怎样捕捉野生蜈蚣?
在饲养场所修建好后,经过消毒、防逃等处理后,饲料虫也已经准备齐,这时才开始投放种蜈蚣,投种是饲养场正式投入运营的标志。应把好投种的第一关。
种蜈蚣的取得种蜈蚣的取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捕捉野生蜈蚣做种,另一种是从饲养场购买。
(1)捕捉野生蜈蚣
捕捉野生蜈蚣要注意掌握时间、地点和捕捉方法。捕捉时间应在春、夏、秋季节进行,这时温度较高蜈蚣能出来活动;另外可在雨过天晴或大雨过后的第2天,蜈蚣极爱出来活动,可以乘机捕获。
捕捉的地点应选在山区。现在平原地区由于人口密度大、加上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可致死蜈蚣,所以平原地区已经没有野生蜈蚣存在或偶尔发现1-2条,不能解决问题。因此,现在捕捉野生蜈蚣就要到山区进行。
捕捉野生蜈蚣的方法。蜈蚣有昼伏夜出的习性,白天也有爬出穴的蜈蚣,但数量不多,必须夜晚捕捉。捕捉蜈蚣的方法比较简单,只需准备1个手电筒、1个竹片做成的夹子、1个内壁非常光滑的装蜈蚣的容器,防止捕到的蜈蚣逃跑。捕捉人员要穿上紧口鞋、长筒袜,防止夜晚在山里行走被毒虫咬伤。这些工作准备好以后,晚上到蜈蚣常出没的地方用手电筒照,照到后蜈蚣因怕光就趴伏原地不动,这时用竹夹轻轻夹着其身体后部,放人容器内。
另一种捕捉蜈蚣的方法是,在蜈蚣常栖息的地方挖一条长沟,沟内放鸡毛、骨头、马粪、垃圾、碎砖等东西,上面覆上一层松土。蜈蚣嗅到腥味即到沟里去觅食、产卵、繁殖。20天以后可以翻淘捕捉,然后再在沟里补充新的鸡毛、骨头、垃圾等,盖上一层松土,诱蜈蚣进入淘中待捕。秋季可以在林间用此种方法捕捉到野生蜈蚣。捕到野生蜈蚣后,应选择头红、体宽、身长、体表光泽好、无损伤的蜈蚣留种。青头的、黑头的、体型瘦小的不宜留种。
蜈蚣是耐饥饿动物。抓捕的野生蜈蚣回场后,先把它放在小范围的饲养池内,在池内喷一些酒,这样可以改变其野生性。过几天将其投放正规饲养池中。投喂饲料时,头几次不必投放过多,防止其因饥饿一段时间后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应少投一些,慢慢加大饲喂量,使其有一个适应过程。
(2)在饲养场挑选种蜈蚣
在种蜈蚣场内挑选种蜈蚣就比较容易了,在饲养场提供的种蜈蚣群中挑选体型肥大、背部油黑发亮、步足齐全、爬行迅速敏捷的留作种用。对体型瘦小、背部黑色不深、没有光泽或步足有缺残的,或在种群中表现行动迟缓的都不能作种蜈蚣留用。
蜈蚣饲料的投放方法
蜈蚣在自然温度下,1年中吃食时间只有7个月,即从每年的4月初到10月中旬,也就是清明到霜降的这一段时间。4月、10月天气稍凉,温度虽然高于10℃,但还很不稳定,白天气温可能较高,但晚上温度较低,到东北、西北和华北,温度会更低。所以,这两个月蜈蚣吃食量很小、活动量也很小。人工饲养时3天投1次饲料即可。5-9月气温较高,蜈蚣进入正常的活动和吃食状态。特别是6、7、8三个月,气温最高时,蜈蚣最活跃,吃食量较大,这时每天应该投喂1次。喂食时间应在傍晚7-9点。到第2天清晨,要及时把吃剩下的饲料清理出来,以免高温时有些饲料腐败变质。但活体饲料虫不必清出。为了掌握投饲量,避免多余的饲料在槽内腐败变质,可根据蜈蚣的放养密度和蜈蚣个体大小灵活掌握,一般放养密度大的要多投、产卵前的成年蜈蚣食量大,也要多投;幼龄蜈蚣食量小,应该少投一些。掌握投饲量是否恰当,可在第2天早晨观察,看饲料盘(槽)中有无饲料或饲料多少来判断。每天早晨观察都有剩食,说明投食量偏大,再投饲时可以减少一些;如果每天早晨都发现饲料吃得净光,说明投饲量偏少,可以再增加一些。对蜈蚣投饲要遵照以下原则,灵活掌握。
(1)根据天气变化投饲
春天和晚秋气温偏低时,蜈蚣活动量减少,食量也随之变小,这时的投饲量要小,3天投饲1次即可;6-8月气温高的时候,蜈蚣活动量比较大,新陈代谢旺盛、食量最大,这时投饲量要大,每天投饲1次。即使夏、秋季气温高的时候,如遇阴雨连绵天气,气温下降,蜈蚣的吃食量也会随之减小,这时食物供给也应少一些。蜈蚣的食量在适宜的温度下(25-32℃),1条成年蜈蚣每次的食量约1克,幼体蜈蚣食量约O.I克。
(2)不同阶段蜈蚣的饲养管理
1)幼小蜈蚣的饲养
刚从雌体怀抱中分离出来的幼小蜈蚣,由于身体太小,不宜一下子在饲养池内饲养,可在普通的新搪瓷盆内饲养一个时期再转入池内饲养。在盆内饲养时,先在盆底放2厘米厚的潮土,小蜈蚣人盆后,在盆底放1块吸足水分的瓦片,盆口盖1块钻有许多小孔的塑料薄膜。1个搪瓷盆可养幼小蜈蚣600条左右。对小蜈蚣的饲养应特别经心,饲养土要薪、软、干净、潮湿。
刚与抱卵孵化的雌蜈蚣体边分离出来的初期小蜈蚣饲喂方法是,用几块清洁的、钻有若干小洞的海绵,放入用奶粉、葡萄糖配成的溶液中浸泡片刻,在傍晚小心地放人搪瓷盆中,小蜈蚣就会爬往海绵,吃饱后钻人海绵的小洞中休息。第2天把海绵块夹到另一个准备好饲养土的搪瓷盆中轻轻一拍,小蜈蚣就会跌落下来。这种方法饲养7-10天后,可改为蝇蛆、小蚯蚓、内末,再放入少许奶粉和葡萄糖,喂饲时可将饲料放在玻璃板上,晚上放人搪瓷盆,早上取出。
2)产卵前种蜈蚣的饲养
管理雌蜈蚣产完卵在抱卵孵化期间不食、不饮,仅靠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所以,蜈蚣在怀卵期间食量很大,体内大量贮存养料,以便产卵后抱卵孵化期间消耗。因此,在产卵前要增加饲料量,并调剂饲料品种,促进雌蜈蚣多进食。雌蜈蚣只有在体内贮存了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顺利地完成抱卵孵化的任务,防止雌体吞食卵子的现象发生。
3)抱卵孵化期雌体的饲养
雌体蜈蚣在产卵后在抱卵孵化期间不吃不饮,靠消耗产卵前体内积存的养料维持生命活动。因此,这一段时间不必给抱卵孵化的雌体喂饲料,若这时给这些雌体喂食,因它们起来吃食可能会不再孵卵;另外,因吃食时会带到窝居地方一些饲料,吃这些残食时,可能把卵也吃掉。所以这一段时间不能喂食。常用的蜈蚣饲料配制。
蜈蚣的饲料和配方 蜈蚣养殖问答第二集
主持人:早上好,听众朋友!欢迎您收听致富早班车节目,我是田园。近期由于饲料价格大幅上涨,特色养殖被农民朋友所关注。其中蜈蚣具有祛风、镇惊、抗癌、解毒散结,通络止疼等功效,被人们所关注。人工养殖蜈蚣投资少、见效快、易饲养、获利多,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致富门路。在上周的节目时间里,我们初步为大家介绍了蜈蚣养殖技术方面的一些要点,那么今天我们还是邀请到河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王健诚研究员来到我们的演播室,继续给大家介绍蜈蚣的养殖技术。好,现在王老师再一次来到了演播室,王老师您好!
专家:田主持人你好!听众朋友大家好!
1.主持人:王老师,在上一期节目中您给我们介绍了蜈蚣的生长习性以及养殖蜈蚣的几种方法,今天您给我们讲一下蜈蚣对饲料有什么要求吗,我们要给它吃什么呢?
专家:我们知道蜈蚣是夜行性、肉食性的动物,它的食性很广的,根据这个特点,我们要喂给它肉食性饲料。在自然状态下,蜈蚣主要捕食各种小的昆虫如蠕虫、飞蛾、蟋蟀、黄粉虫、蝇蛆、蚯蚓等,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可以给蜈蚣投食动物的内脏及肉食下脚料,如鸡血、鱼虾类、杂骨等,也可以喂它植物性饲料,如黄瓜、西瓜皮等。如果饲料供应短缺,蜈蚣会自相残杀。
2.主持人:看来蜈蚣的食性的确是很广的,那它最爱吃什么呢?
专家:实践证明,虽然蜈蚣食性很杂,但是还是有喜欢吃的和不喜欢吃的东西,蜈蚣对鸡架、鱼肉、青蛙内脏和蝌蚪最喜欢,葡萄糖、奶粉次之,牛肉、猪肉、黄粉虫的适口性较差,所以其对食物的适口性排序是鸡架、鱼肉、青蛙内脏和蝌蚪、奶粉、葡萄糖、牛肉、猪肉、黄粉虫,也就是说蜈蚣喜欢吃带有腥味的食物,如鱼类和蛙类,还有就是甜味的食物,如葡萄糖,还有就是带有rǔ香味的食物如奶粉。
3.主持人:那么在喂食蜈蚣时,有什么比较合理的配方吗?
专家:在这里可以给大家推荐几个配方,供参考。在饲料的要求方面,要以动物性饲料为主,辅助以植物性饲料,光喂植物性饲料是不能满足蜈蚣需要的;在使用时要投喂新鲜的饲料,切忌投喂变质的、发霉的饲料,否则会导致蜈蚣疾病的发生;就是蜈蚣最爱吃的饲料,也不要长期使用,饲料单一了,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营养会不全面的。
配方有各种小昆虫占到60%,昆虫在夏季也可以使用灯诱捕获得,面条30%,青菜叶10%;再一个配方是可以各种小昆虫70%,熟的马铃薯20%,青菜9%,矿物粉1%,效果也不错。如果全部喂给面条吃,可以加5%的白糖;还可以喂给熟鸡蛋,占到75%,大米占到25%的比例,效果也不错的;对于各种鲜鱼、肉类及动物内脏,可以随时供给,直接投喂。在旺食期,各种瓜果菜叶可以随时保证供应。也就是掌握一个原则,动物性饲料占主要地位,辅助以植物性能量饲料,矿物质和维生素类的保证供给。
4.主持人: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节目,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的是蜈蚣的养殖技术,为此我们请到了河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王健诚研究员。在刚才的节目时间里,我们了解了蜈蚣对饲料方面的需求,就是我们要给蜈蚣喂它吃什么。看来蜈蚣的饲料是比较好解决,那么,在繁殖方面,蜈蚣都有哪些习性需要掌握呢?
专家:蜈蚣是雌雄分开的低等级动物,异体受精,卵生,也就是产卵后孵化,雌性蜈蚣具有孵卵和养育幼小蜈蚣的习性,就像是老母鸡带着小仔鸡一样。这也是蜈蚣的群居性的具体表现。
蜈蚣的繁殖期是每年六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之间,也就是每年气温比较高的时间段,此间进行交配产卵并孵化,一般产卵的时间是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之间。成熟的蜈蚣一年一般产卵一次,个别饲养条件好的,有可能产卵两次。
5.主持人:王老师,蜈蚣是如何交配、产卵的呢?
专家:雌雄蜈蚣一般都是在晚上八点到次日凌晨四点间进行交配,性成熟的蜈蚣具有发情求偶的表现。交配开始时,雄蜈蚣表现的极度不安,不断摇动双侧触角,爬爬停停,当闻到雌性蜈蚣的气味后,立即向雌性蜈蚣爬去,雌性蜈蚣开始躲闪周旋,但是很快雄蜈蚣便爬到雌蜈蚣的背部,立即将生殖肢插入雌蜈蚣生殖孔内,经过微微振动后,慢慢注入精液,大约2~5分钟。需要注意的是雌雄蜈蚣交配一次,雌性蜈蚣可终生产出受精卵。交配后雄蜈蚣很快会因精疲力竭而死亡。
交配怀孕后的雌性蜈蚣有大量进食和积蓄营养的习惯,故这时应投喂足够量的高营养的混合饲料,使蜈蚣吃饱吃好,便于多产卵和提高孵化率,同时不要翻动其窝穴,以免蜈蚣受惊而影响产卵及孵化。
一般交配后三十天左右受精卵发育成熟,不久就产下卵。雌性蜈蚣产卵前会选择安全、舒适的场所进行筑巢,用虚土将其巢穴的洞口堵住,此时的蜈蚣不吃不喝也不出来活动,之后雌性蜈蚣即在其窝内产卵。产卵时蜈蚣的身体盘成S形,尾部翘在自身背部的中段,卵粒由生殖孔一粒一粒排出来,最后蜈蚣用身体和步足将卵粒全部抱在怀里孵化。一次产卵一般四十粒左右。这期间雌性蜈蚣很容易受到惊吓,所以这时千万不要惊动它,更不能扒开巢穴偷偷看它,也不要增加光照,否则它会吃掉所产的卵。
6.主持人:雌性蜈蚣是变温动物,那它是怎么样孵化卵的呢?
专家:雌性蜈蚣用身体和步足把卵团团包住,这时的蜈蚣不吃不喝,并分泌唾液用身体前端的颚爪舔舐卵团,以保持卵的清洁,防止卵受到侵害。这样的状态维持十五天左右,蜈蚣的幼体破壳而出,此时的幼体尚无生活能力,依靠体内的卵黄囊存活,依然要在母体的怀抱里生活一个月左右,然后开始自己独立生活。独立生活前幼体蜕皮两次体长达到二点四厘米。
7.主持人:看来雌蜈蚣养育孩子还是很辛苦的,光产卵后的孵化和育子时间就达到了一个半月。
专家:是的。就是长到了2.4厘米以上的小蜈蚣开始独立生活了,还是围绕在母体的周围,聚集在一起。当体长达到近3厘米时,才开始真正的独立生活。小蜈蚣长到第3年的秋天才达到成熟,到第4年才可以交配产卵,雌性蜈蚣可以连续产卵3年,整个生命周期也就是六七年时间。
8.主持人:王老师,在繁殖管理方面,除了上面咱们说到的这些内容,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专家:繁殖管理是饲养管理的核心内容,要引起高度重视,除了以上所说的外,还应该注意到:第一,蜈蚣产卵前20天要投食高营养的饲料,以便让蜈蚣储备足够的脂肪供产卵时消耗;第二,降低密度,做到养殖池里的蜈蚣数量不超过养殖池中巢穴数量的90%,也就是说有宽松的产卵筑巢空间,宁可有富余,也不要短缺了;第三,蜈蚣孵化期间虽然不投食,但是必须定期喷水,并保持饲养土湿度达到百分之二十;第四,在温度方面,保持32℃到20℃之间,如果超过了32℃,蜈蚣不产卵,低于20℃受精卵发育受阻;第五,孵卵期间喷水时不要把水喷到卵上,尽可能的把水喷成细雾状。
9.主持人: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节目,今天我们请到了河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王健诚研究员,来给大家介绍蜈蚣的养殖技术。在刚才的节目时间里,王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蜈蚣在繁殖管理方面的内容。那王老师,蜈蚣的饲养管理上,是不是要求很严格呢?
专家:应该说蜈蚣的饲养管理不是很复杂,所以也谈不上严格。只要是注意一些基本的问题就可以了。在蜈蚣的日常管理上,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最适宜的饲养温度是饲养池25℃,饲养房子之内22~32度。入冬后饲养土的厚度可以增加到20厘米,湿度降低到15%;夏天要注意通风降温,可以利用早晚时间向立体养殖模块喷洒冷水,并适当减少饲养土的厚度。
第二,饲养土的适宜湿度是20%~25%,入冬后空气不畅,可适当降低饲养土湿度,维持在15%-20%;
第三,喂食频率,幼小的蜈蚣每天投食一次;成年蜈蚣2~3天喂一次;孵化期间不投饵料。喂食要定时、定点、定量,不能长时间使用一个饲料品种;
第四,保证充足干净的饮水;
第五,定期在饲料中添加药物,如土霉素等,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第六,在管理上,大小蜈蚣最好分群饲养,以减少互相残食。
第七,注意做好防逃工作,经常检查四周的围墙等。
10.主持人:在具体的管理上,不同大小的蜈蚣、还有不同的季节是不是要区别对待呢?
专家:原则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对幼小的蜈蚣应该提供新鲜营养的食物,如肉类等饲料可以做成粥糊状,小蜈蚣应注意防逃跑;成年蜈蚣饲料中加入骨粉;无论大小,都要定期做好消毒工作。
在季节方面,冬季加温饲养时,要注意利用中午的时间通风换气,如果是强制换气,时间不要超过一刻钟;加温饲养时,如果遇到某种原因使室内气温降到了10度以下,那就需要重新提高温度。要特别注意////,提升温度时不可以升温过快,每天不要超过7度,如果是冬季引种,或者初次引种,应该将蜈蚣引进后再升高养殖房舍内的温度,同样,温度不可以升得过快,每天不超过7度;在夏季,一定要保证饮水的供应,不可以中断;夏季气温高,要注意及时清除没有吃完的食物,防止食物腐败污染养殖环境;对于怀孕待产的蜈蚣,要提供足够的做巢空间,并保持安静、降低光照强度。
11.主持人: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节目,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的是蜈蚣的养殖技术,为此我们请到了河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王健诚研究员。王老师,蜈蚣在养殖中都有哪些疾病容易发生啊?
专家:人工饲养蜈蚣的实践证明,蜈蚣也患病,其病害有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及生理性病害。现将几种常见的病因及症状简单介绍如下。
第一个是胃肠炎。其发病病因是由于饲料腐败变质,滋生有大量的致病细菌,蜈蚣吃后受细菌感染而致病。此病多发生在气温偏低而潮湿的季节以及在气温高、饲料残渣腐败变质的季节,那些饲养管理差的饲养池,容易发生。
12.主持人:王老师,如果发生了胃肠炎,蜈蚣会产生哪些症状呢?
专家:该病的症状是腹泻。由于炎症产生的有毒物质的刺激危害,使患病蜈蚣消化不良,必然导致腹泻,少吃或不吃饲料,其次,全身发生内中毒,头部充血呈紫色,行动缓慢,最后,常因体弱消瘦,无力爬行而死。
剖检死蜈蚣可见肠粘膜潮红,脱落,体腔内有淡黄色的粘液,肠内粪便稀烂恶臭。
13.主持人:看来胃肠炎的危害还是很大的,那么如何防止胃肠炎呢?
专家:除了改善环境,提高饲料品质外,在治疗时需要做的是及时地更换饲养土;水泥模块、瓦片等蜈蚣生存空间材料要进行消毒;在用药方面,可以使用黄连粉2克,酵母片1克,全脂奶粉5克,溶于100毫升的温水中,摇匀后让蜈蚣饮用,每天1次,连用3天。也可以将抗菌素等药物,再配合使用复合维生素,加到食物里,一起研细,喂给蜈蚣吃。
第二个是绿僵病。绿僵病俗称绿霉病。由于栖息的环境潮湿或被霉烂变质的饲料和污秽的饮水污染,使绿僵菌在此大量繁殖后,蜈蚣身体被绿僵菌感染寄生而得病。
本病多发生在6月中旬至8月底,这时由于气温的变化,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更容易使蜈蚣受到绿僵菌的感染。
14.主持人:绿僵病在蜈蚣身上的表现是什么症状啊?
专家:受感染的蜈蚣,初期主要在腹部、步足的关节皮膜上等处出现黑色小斑点,随着绿僵病的扩散、浸润,蜈蚣体色失去光泽,有些地方还会出现绿色的孢子群。后期由于绿僵菌在体表大量繁殖而侵入体壁,不但引起蜈蚣的步足僵硬难于爬行,还会使食欲消失,活动失去规律,最后因停食身体消瘦而死亡。死亡的蜈蚣大部在瓦片上面也是一个特征。
15.主持人:那王老师,绿僵病如何治疗呢?
专家:除了消除病因,改善管理外,在使用药物方面,以下方剂供参考。第一就是青霉素0.25克,加温水1公斤,喷雾或者饮水。也可以同时使用。第二就是金霉素0.25克,葡萄糖5克,复合维生素B片0.5克,用五百克饲料拌匀喂给蜈蚣吃,每天一次直至痊愈为止。
16.主持人:王老师,除了上面咱们说的胃肠炎和绿僵病这两种病症,还有什么疾病是在养殖蜈蚣时需要预防的吗?
专家:那就是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蜈蚣消化道机能发生障碍的一种生理性疾病。是由于饲养管理不良所引起的疾病,如投喂饲料不规律,时多时少,致使蜈蚣突然吃食过多,或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其中有毒物质对消化道的不利刺激。此外由于饲养土温度过低,饮水温度太低也容易导致此病。
17.主持人:消化不良也需要预防,那消化不良有什么症状表现呢?
专家:患病蜈蚣因为消化道中停留了大量的饲料,饲料在肠内过度发酵而产生大量的气体,这样蜈蚣的肚大似腰鼓,腹部突起,活动迟钝,采食停止,严重时也会因过度膨胀而死亡。防治的办法就是加强管理,不喂给变质的饲料。
18.主持人: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节目,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的是蜈蚣的养殖技术,为此我们请到了河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王健诚研究员。在刚才的节目时间里,王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在养殖蜈蚣的过程中//农村致富经网//,蜈蚣容易发生的疾病,有胃肠炎、绿僵病还有消化不良。除了细菌性疾病,蜈蚣还有什么虫害疾病没有呢?
专家:有,主要是两种。第一个是天敌蚂蚁。蚂蚁是蜈蚣蜕皮和产卵孵化期的最大敌害。因为正在蜕皮的蜈蚣无反抗能力,新皮鲜嫩,容易招惹大群蚂蚁叮咬至死。同时蜈蚣在抱卵孵化中成半睡眠状态,行动迟缓,易受蚂蚁群攻击而咬死蜈蚣,或把蜈蚣赶走,蚂蚁则聚集在蜈蚣的卵团上吃食蜈蚣卵。
19.主持人:那对于蚂蚁,应该如何防治呢?
专家:第一,一旦发现蚂蚁,可把猪骨放入池内,诱杀蚂蚁。如果蚂蚁太多时,应立即把蜈蚣转移,然后用开水泡杀池中的蚂蚁。
第二,定期用生石灰或灭蚁药50份,碎锯木250份混合在一起拌匀,制成毒铒,撒在养殖池周围,防止蚂蚁进入。
第三,用25份蜂蜜、25份硼砂、25份甘油、250份温水混合拌匀,放在饲养场的四周蚂蚁经常出没之处诱杀。
20.主持人:看来灭杀蚂蚁的方法还是很多的。王老师,除了蚂蚁,还有什么虫害?
专家:粉螨。粉螨,体长不到一毫米,容易寄生在蜈蚣的腹部及腿上,尤其是刚蜕皮的蜈蚣,身体幼嫩更容易被粉螨寄生。如果饲养室或饲养池内湿度太大,在气温高的时候,就容易招来大量的粉螨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后代,从而危害蜈蚣。
被粉螨寄生后,不但阻碍了蜈蚣的活动,而且粉螨产生的毒素的刺激,使蜈蚣不得安静,更严重的是粉螨吸取了蜈蚣的大量的营养物质,致使蜈蚣身体瘦弱而死亡。
防治方法是:首先处理好饲养土,更换饲养土,或者用热开水泡和曝晒的方法杀灭粉螨和它的卵。其次,把猪骨头放进池内,诱集粉螨,每天清除2-3次,效果很好。
21.主持人: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节目,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的是蜈蚣的养殖技术,为此我们请到了河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王健诚研究员。在刚才的节目时间里,王老师在讲完蜈蚣养殖过程中容易发生的疾病之后,又给我们讲了威胁蜈蚣的虫害及防治方法。王老师,讲了这么多关于蜈蚣的知识,但蜈蚣毕竟是有毒的,养殖人员如果被蜈蚣咬伤了应该怎么办呢?
专家: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被蜈蚣咬伤并不鲜见,因为蜈蚣的毒液里含有组织胺和溶血素,毒液呈酸性,所以被咬伤后应立即挤压伤处,尽可能的把毒液挤压出来。另外就是尽快在伤口处敷上3%的氨水或者5%的小苏打水。实在没有这两种药物,也可以使用洗衣服的碱性肥皂涂抹上。严重者需就医并口服蛇药。
22.主持人:王老师,很多的农民反应,少棘蜈蚣个头小,想借用大个的蜈蚣改良现有种群,鉴于大家的这种说法,您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啊?
专家:我不反对改良种群,因为蜈蚣的售价和体长有关。但是必须注意,传统中医使用的是少棘蜈蚣,并且他的药力是确实可靠的。如果进行了改良,很可能药力下降或者失去药力,到时候没有地方收购,那损失会更大。所以建议在改良时一定要稳妥进行。
结束语:好,听众朋友,我们节目结束的时间到了,蜈蚣的养殖技术今天就为您介绍完了,我们感谢王健诚老师的介绍,同时也感谢听众朋友您的收听。
怎样分辨蜈蚣的雌雄鉴别
蜈蚣是雌雄异体、卵生的动物。搞好雌雄鉴别对较为准确地搭配雌雄比例、繁殖更多的蜈蚣非常重要。人工饲养蜈蚣,雌雄的搭配比例以8一10:1为好。雌雄鉴别对雌雄合理搭配饲养,减少饲养雄蜈蚣的支出,提高繁殖率有重要意义。虽然在蜈蚣外形上不易于区分,但在解剖它们的内脏时,两性的生殖系统却是显著各不相同的。在不同类群中,雌性生殖系统构造是同样的,但雄性生殖系统在唇足类的不同目中差别很大。
1.蜈蚣雌性生殖系统
雌性生殖系统是由卵巢、输卵管、副腺和纳精囊4个主要部分组成。
(1)卵巢
它位于消化道的背面,是一根瘦长的圆筒状的生殖器官。成体的卵巢内壁有许多白色球状的胚细胞,进一步发育成具有丰富卵黄的卵细胞,产生胚细胞的卵巢内壁为胚表皮。由胚细胞分化到发育成为成熟的卵粒是个复杂的过程。
(2)输卵管
它与卵巢后端相连通,并无明显的界限。在输卵管的尾部分成两支,把后肠包围起来,并在后肠的下面再合成一根。输卵管的开口是生殖孔。
(3)纳精囊
药用蜈蚣的纳精囊,仅有1对。而纳精囊的副腺在地蜈蚣目和蜈蚣目种类中,都是1对。但在石蜈蚣目和蚰蜒目中,则有2对,即第一副腺和第二副腺。
2.蜈蚣雄性生殖系统
雄性蜈蚣的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贮精囊、副腺和附属物组成。在蜈蚣目中,精巢有十几个至几十个不等,呈纺锤形。耳盲蜈蚣有30个精巢,精巢呈椭圆形。精巢由身体前部一直排至后部,大体上排成两行;每个精巢由两条细精管连通纵行在中央的单根输精管上。单根的输精管下端与肌肉发达的射精管相连,而射精管的末端向体外开El。在输精管内常有若干椭圆形的精胞,精胞内有无数精子。射精管末端有2对副腺与它相连通。
蜈蚣的雌雄鉴别比较复杂,需从头部、体型、体质等方面综合分析才能确定,一般说来:
头部呈扁平状而较大,第21节背板后缘较平圆、体型较大、较宽,腹部肥厚,体质较软,用手挤尾部生殖区无生殖肢外露的为雌性;
头部隆起呈椭圆形,第21节背板后缘稍隆起,尖形,体型较小、较窄,腹部较瘦,体质较硬,尾部生殖区有1对退化的生殖肢的为雄性。
(1)外部形态:
雌性蜈蚣个头较大,千足比雄性好看而且更长。
雌性蜈蚣头部背板扁平较园而大,最末背板后缘平些,圆一点,最末腹板后腹平直且宽,体型较大较宽,腹部肥厚体质较软。
雄性蜈蚣的个体一般较小。头部背板隆起,呈椭圆形。背板后缘隆起而尖,腹部较瘦,体质较硬。腹板后缘窄尖而圆。雌性个体较宽大。头部背板扁平而圆,背板后缘乎圆,腹部肥厚,体质较软。腹板后缘平直,较宽。//致富经//
(2)生殖器:
捉住成年蜈蚣,用手指轻轻挤压尾部生殖腔。在生殖区前生殖节胸板有一对退化的生殖肢,这是雄性蜈蚣。雌性蜈蚣没有生殖肢。
蜈蚣吃什么?蜈蚣饲料的获取和喂食方法
饲料是蜈蚣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人工养殖成败的关键之一。投喂的饲料应多样化,营养全面合理,应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以满足蜈蚣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那么,蜈蚣吃什么?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
1.蜈蚣常用饲料
(1)肉食类饲料:主要包括昆虫纲、蛛形纲、唇足纲、腹足纲的一些多汁软体甲虫和昆虫,以及爬行类、两栖类、鸟类等动物的肉体。这类饲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质量好,适口性好,是蜈蚣的主要食料。
(2)蛋类饲料:家禽和鸟类的蛋,具有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的特点。如鸡蛋、鸭蛋和各种鸟蛋可作为一龄蜈蚣和体弱蜈蚣的滋补性饲料。饲喂时,将蛋打碎拌人植物性饲料中饲喂。
(3)植物类饲料:蜈蚣,一般在食物不充足和饥饿的情况下,才摄食极少量的植物性饲料,如苔藓,青草的嫩芽和根尖,以及胡萝卜、熟马铃薯、蔬菜叶、苹果等。这类饲料维生素含量较高,但适口性差,单一饲喂往往出现拒食。
(4)碳水化合物饲料:常用的有脱脂米糠、麸皮、面粉、玉米粉等。这些饲料应经过蒸熟、炒黄炒香后与其他饲料混合后才能饲喂。
(5)矿物质饲料:矿物质饲料有骨粉、贝壳粉、钙、钾、磷、锌等。
(6)维生素添加剂:有维生素B真、B:、B-。一般每500克混合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真0.5克、B:0.1克、B。1.5克。
2.饲料获取
蜈蚣以动物性饲料为主要饲料,可采用诱捕、捕捉等方法获得,也可人工养殖。
(1)诱捕
①灯光诱虫:利用飞虫具有趋光的特点,在养殖场地上方装一盏黑光灯或荧光灯,灯下配装积虫漏斗,漏斗下端通入养殖室内。每年4一10月诱虫,开灯时间为每晚8一12时,此法可获得较多蚊类、夜蛾类等鲜活昆虫。
②食饵诱鼠妇: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挖一个坑,坑内放几个面盆,盆沿与地面齐平。在盆内放人一些炒熟的麸皮作诱饵,盆口上面盖一些干杂草,以遮光。到第2天早晨可捕到大量爬人盆内的鼠妇。捕捉后将其投放到蜈蚣养殖处,供蜈蚣捕食。
③诱蝇产卵生蛆:夏、秋季节,利用动物腐尸或鸡粪、猪粪诱蝇产卵生蛆。每天捞取,用清水漂洗,可将其倒在有网眼的筛子上。筛子下面放置容器,将料摊薄。在阳光照射下,蝇蛆会自动下爬,跌人容器,供蜈蚣食之。
(2)捕捉
①昆虫:选择昆虫活动频繁季节,或在昆虫较多的地方,捕捉蟋蟀、蚱蜢、稻包虫、金龟子、青虫等喂饲蜈蚣。
②蜈蚣也喜食麻雀肉,可捕捉供蜈蚣食用。饲喂麻雀时,先去除羽毛,然后将其剁成泥放在食盆上喂蜈蚣。
③捕蛇:蜈蚣还食蛇肉。喂蛇肉时,去除内脏,将蛇肉切碎后喂蜈蚣。
(3)人工养殖
①养殖无菌蝇育蛆
其方法是:用尼龙纱网制作成大型蝇笼,笼内放置食盘、吮水槽、产卵槽。食盘内放置各占50%的奶粉和红糖,吮水槽内放清水,里面放一块海绵,产卵槽内放幼虫饲料,供雌虫产卵。然后放人一定数量的无菌苍蝇,当温度在2529C、湿度在50%一80%时,无菌苍蝇即行交配,交配后一天开始产卵,16小时后蝇卵便孵化成蛆。这时即可采集蝇蛆来饲喂蜈蚣。一般条件下,每平方米培养盘每4天即可生成蝇蛆2公斤。饲养500只无菌蝇,800条蜈蚣可吃一周。
②养蚯蚓
将堆积发酵腐熟的牛粪或猪粪,置于砖池、缸、木箱内,然后投放一定数量的赤子爱胜蚓或大平二号蚓饲养。一般每平方米可放养15000条。当温度在1530~C、湿度60%左右时,6个月后便繁殖出大量的蚯蚓,这时可随时采收饲喂蜈蚣(可参见本书蚯蚓部分)。
③养地鳖虫
砌砖池,砖池四壁上端镶砌玻璃条一圈,以防虫子逃逸。池内铺放36厘米厚的草木灰或泥土,然后将幼地鳖虫放人池内饲养。温度保持在30C左右,窝泥湿度保持在25%左右,每隔35天往池内投喂适量的青绿饲料和糠麸饲料。视其生长状况,定期筛取投放蜈蚣养殖窝内,任其自由捕食(可参见本书地鳖虫部分)。
④育蚁
挖一个20厘米深的泥坑,坑底铺10厘米厚的青草和树叶,然后倒人淘米水,盖上一层泥土。经过89天就长出很多白蚁。开坑让蜈蚣吃完,再浇淘米水封口,以后再继续长出大量的白蚁。//农村致富经网//
⑤育虫
在蜈蚣养殖池外比较潮湿的墙根下,把麦草、谷糠或牛粪、杂草混合堆在一起,洒水后用稻草包盖严使其发酵生虫。投喂时,用筛子将虫筛出倒人蜈蚣池内,筛下的草料仍堆放起来可继续生虫。
⑥养鼠妇
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挖一个深为20一30厘米的土沟,沟的长度根据需要而定。沟内放人米糠、碎麦秸和少量马粪或牛粪,洒水拌匀。然后引入鼠妇饲养。沟内经常保持潮湿,以利鼠妇繁殖和生长。
3.蜈蚣饲料的配合投喂
单一饲料,不利于蜈蚣生长。最好喂饲配合饲料。投喂配合饲料,应根据蜈蚣的龄期、体重、外界条件、饲养方式,确定各种营养物质份量,给予不同的喂量。一般说,蜈蚣生长需要较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在配合饲料中,这些营养物质要有一定的比例。下面介绍几组配合饲料的配方,供参考。
(1)一龄蜈蚣配合饲料的配方
①干昆虫粉40%,鲜蛋50%,面包屑10%,拌匀。
②肉粉20%,牛rǔ60%,饼干屑20%,拌匀。
③泥鳅肉50%,蛋黄粉30%,麦粉20%,拌匀。
(2)二龄蜈蚣配合饲料的配方①肉粉40%,鲜蛋30%,玉米粉30%,加适量水拌匀。
②蚯蚓粉50%,牛rǔ5%,麸皮45%,加适量水拌匀。
③蜗牛粉55:《,动物油3%,麦麸42%,加适量水拌匀。
(3)三龄与成年蜈蚣配合饲料的配方
①肉粉30%,牛rǔ40》《,麸皮30%,加适量水拌匀。
②蛎肉粉40%,蛋黄粉10%,牛rǔ20%,饼干屑30%,加适量水拌匀。
③干蝇蛆粉35%,蛋黄粉35%,血粉10%,苜蓿粉20%,加适量水拌匀。
4.投喂量
蜈蚣的摄食量较大,日食量为其体重的五分之一,饥饿时甚至更多。同时要考虑不能吃的躯壳和水分损耗等,所以实际投喂量要大于五分之一。但投喂量也不应过多,以下次投喂时正好吃完为宜,不要剩余,否则既造成浪费,还会因剩料腐败而恶化环境。另外,蜈蚣的摄食量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增减。春末、夏季,气温高,蜈蚣活动量大,食量也大,生长速度快,应多喂一些。晚秋、初冬可适当减少些。
5.投喂方法
人工饲养蜈蚣,可每隔23天投喂饲料一次,不需要天天喂食。但对幼蜈蚣,要每天投喂。蜈蚣比较耐饥,一二个星期不喂,也不会饿死。在蜈蚣产卵前34天要停止投喂。产卵和抱卵孵化期间应禁止投喂,否则蜈蚣吃食时因食物沾上卵粒或胚胎而将其一起吃掉。如在冬季不加温饲养的,则在冬眠前应投喂足量的饲料,以便在机体内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保证蜈蚣在冬眠期间生存。
投喂饲料的时间安排在傍晚天黑之前。蜈蚣在天黑后从栖息处出来活动和猎取食物,其活动高峰在晚上8时至12时,一直延续到翌日早晨4时左右,才停止活动,到穴中栖息。因此白天不必喂食。
投喂较大食物时,可切段后分散放在养殖池内,任蜈蚣摄食。若投喂蜘蛛,应去掉步足,以免蜈蚣被蜘蛛的有毒颚足蛰住。投喂蛙类,则要去掉蛙皮。
如投喂活的昆虫、蚯蚓、地鳖虫等,可直接投入池中,让蜈蚣自行猎取。
人工饲养蜈蚣的疾病防治
人工饲养蜈蚣的主要问题是疾病防治,现将蜈蚣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绿僵菌病:在6月中旬到8月底,由于气候变化,温度高;湿度大,使蜈蚣受绿僵菌的感染,而得此病。受感染的蜈蚣早期主要在关节的皮肤上出现黑色小斑点,继而体表失去光泽,最终因拒食消瘦而死亡。治疗方法是:食母生0.6克,土霉素0.25克,氯霉素0.25克共研成粉末,同400克饲料拌匀喂病蜈蚣,直到病愈。
2、胃肠炎:蜈蚣多在秋后阴雨低温时期患此病。病早期蜈蚣头部呈紫红色,毒钩全张,不食或少食,发病5~7天后死亡。治疗方法是:用磺胺片0.5克研细后用饲料300克拌匀;另用氯霉素0.25克、饲料300克,拌匀,隔日错开喂食。
3、脱壳病:由于蜈蚣栖息场所过于潮湿,使真菌在躯体寄生引起。初期表现不安,来回爬动;后期表现无力,行动滞缓;最终因不食不饮而死亡。治疗方法是:土霉素0.25克,食母生0.6克,钙片1克,共研成细末同400克饲料拌匀,连喂10天即可痊愈。
4、黑斑病:是人工养殖蜈蚣中最常见的主要病害。尤其是在夏季,人工养殖池内很容易发生由霉菌所致的黑斑病,往往造成当年出生的幼小蜈蚣大批死亡,有时成年的大蜈蚣也会因被感染上这种霉菌病而致死。据我们多年调查,很少发现野生蜈蚣有这种疾病。因此可以认为,黑斑病是养殖条件下的一种严重病害。
发现病蜈蚣,立即隔离饲料,可用0.25克的红霉素片、金霉素片研粉加水600毫升强迫其饮用药水,每天二次,连续3~4天,或用红霉素、金霉素加水研开喷洒在砖头瓦片上。同时注意卫生,注意水质。
除采取上述预防措施外,可以把治疗霉病的药物与食物拌合在一起,以饲喂患病的蜈蚣.可起到治疗的作用。
黑斑病的药物有制菌素、两性霉素、放线菌酮和克念霉素等乳化剂。也可以在池内(巢外)试用紫外线灯光照射的方法加以预防或进行辅助治疗,以达到杀死致病霉菌,防病治病的目的。
可用食母生0.6克、氯霉素0.25克、土霉素0.25克,一起磨细拌饲料虫连喂7天可防治,对严重者可分离喂食。也可分别选用制菌素、两性霉素、放线菌酮和克念霉素等乳化剂防治。
更新于: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