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68养殖网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 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热门搜索
68养殖网 > 养牛 > 低产奶牛群增产技术措施

低产奶牛群增产技术措施

发布时间:

某奶牛专业村,全村饲养成年泌乳奶牛2000头,1997年前奶牛年头均产奶一直徘徊在2600kg左右,1997年至1999年县畜牧局对该村进行了提高低产奶牛群产量技术措施。把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于奶牛生产。到1999年奶牛年头均产..

某奶牛专业村,全村饲养成年泌乳奶牛2000头,1997年前奶牛年头均产奶一直徘徊在2600kg左右,1997年至1999年县畜牧局对该村进行了提高低产奶牛群产量技术措施。把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于奶牛生产。到1999年奶牛年头均产奶4850kg,比以前增加2250kg,增长865%。该村已有1300多头年均产奶量实现5500~6000kg。年总产奶量由465万kg增加至985万kg,增长113%,年头均纯利1100元,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有:

1 选用优良品种,培育高产牛群

该村饲养的奶牛是从外地零散购进,奶牛品质差、产奶少。1994年开始改良,奶牛产量有了一定强度的提高,但生产潜力小,乳脂率低,不能适应商品生产的需要。因此,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公牛全去势、母牛全冻配”的繁育方针,冻配全部使用从省繁育站购进的特、一级荷斯坦牛冻精,经过几年的努力,该村奶牛主要生产性能指标全部达到了荷斯坦牛品种标准。成年母牛平均体高135.15cm,平均体重570kg,乳脂率达到3.47%,年头均产奶接近5000kg。培育形成4个高产奶牛群体,实现了良种化。

2 克服不孕,提高繁殖率

奶牛繁殖率是制约奶牛群体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前,该村奶牛繁殖率平均在75%左右,比正常生产指标低10%。根据本场资料推算:以85%为界点,繁殖率每高于或低于1%,奶牛年头可增产50~80kg或减产80~100kg。分析繁殖率低的原因主要是各种不孕因素造成冷配受胎率低。因而,我们在严格按要求使用优质冻精的前提下,综合运用了三套提高冷配受胎率技术措施:一是认真查情,及时直检,综合判断,适时输精;二是产后酌情投药,预防子宫感染,促进机能复原;三是防治生殖系统疾病,克服不孕空怀。对一般发情母牛、产后正常母牛和患生殖系统疾病不孕母牛,区别对待,因牛制宜地采取相应技术措施。1999年取得了理想效果。冷配受胎率达到91%,奶牛泌乳周期正常循环,胎间距日趋合理,促进了奶牛生产。

3 合理调配饲料,科学规范饲养

针对该村奶牛饲养草料单一、有啥喂啥,不按标准饲养,不搞配合饲料,投入多,产出少,成本高,效果差的现状,改变落后的饲养方式,采用科学规范的饲养技术。其主要做法是:

3.1 合理制定饲养方案以奶牛饲养标准和饲草饲料营养价值为依据,合理制定饲养方案,按营养需要配合日粮,做到了品种多样,满足营养,常年喂青饲料,按需要配料,定期调整和适当控制精粗饲料比例、补饲矿物质、维生素添加剂。

3.2 改善夏季饲养管理环境气候对奶牛生产影响甚大。当地7,8,9三个月气温高达37℃,持续时间较长,大大超过奶牛生理适应温度,泌乳通常减少20%左右,我们在奶牛日粮中增加能量和蛋白质饲料比重;延长饲喂时间,增加采食量;加喂稀料,多饮水;通风降温,刷试牛体;搞好卫生环境,减少各种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这样比不采取措施每头奶牛日增产3~5kg。

3.3 青饲料与饲草混合饲喂采取高产措施前,该村只喂青饲料,产奶高峰期每头日产鲜奶35~40kg。结果造成干物质采食不足导致“酸性”胃肠疾病经常发生,奶牛膘情下降,体况较差,产奶减少。而我们改青贮与干草按5∶1的比例混合饲喂。即每头饲喂青贮20至25kg,干草5~6kg,较好地解决了单纯饲喂青贮的不良后果,膘情均达7成以上,为泌乳打下基础。

4 认真防治奶牛

“三病”奶牛“三病”即肢蹄病、子宫炎和乳房炎是严重影响奶牛泌乳的常发病,危害极大,可造成奶牛减产30%~50%,甚至被淘汰处理。我们从1997年实行兽医卫生保健制度,采取预防为主与饲养管理相结合的方法,综合防治奶牛“三病”,使“三病”发生率大大下降,其中奶牛肢蹄病、子宫炎和乳房炎发生率分别控制在10%,4%和6%以下,减少损失25%左右,有利地了牛体健康,提高了牛奶产量。

更新于:8天前
2
推荐内容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24 68养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