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的养殖是传统养殖,现在的技术都有了很大的变革。
专养雄蚕是传统蚕业生产的一次重大变革。雄蚕与雌蚕相比,具有好养、食桑省和桑叶利用率高等优点,一般能节约养蚕成本的10%左右且雄蚕产丝量多,茧层率和鲜茧出丝率比雌蚕高20%左右。雄蚕丝纤度细、偏差小,利于缫制高档生丝,符合丝绸制品向高档化发展的要求。
一、雄蚕杂交新品种
夏华×平8
(一)性状该品种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春秋兼用的雄蚕新品种,该品种抗逆性强、好养、各龄眠起齐一。小蚕期对温湿度要求比较高,可以用偏高温度饲养。大蚕体形较大,食桑量较少,全龄经过24天左右。茧形椭圆,大而匀整,茧色洁白,茧层率和出丝率高。
(二)饲育技术要点收蚁感光可适当比普通种早,容易控制日眠;省力育要及时匀扩座,防食桑不匀;大蚕要良桑饱食,用桑新鲜适熟;小蚕期饲育温度适当偏高,大蚕期要注意通风换气;蔟中温度要保持25--25.5℃,加强蔟中通风换气。
二、雄蚕小蚕的饲养
温度雄蚕小蚕对饲育温度要求较高。从雄蚕的生理角度考虑,既要符合雄蚕的生理温度又要考虑到雄蚕群体发育的整齐度。雄蚕杂交种的小蚕期应该用比普通品种稍高的温度饲养,通过控制收蚁及饷食时间使其达到日眠的目的。雄蚕小蚕二回育,收蚁24小时内要用29.5℃的偏高温度饲养。1龄用29℃,这样可以掌握2--3龄的眠起,如果偏低温度,2--3龄容易出现夜眠,这样就造成发育不齐,群体开差大,出现三代见面,给处理增加难度,既增加工作量,又增加遗失蚕、损伤蚁体。2龄饲育温度为28--28.5℃,3龄25.5--26℃,眠中温度降低1--2℃。但是,雄蚕小蚕期饲养不能用过高温度(超过29.5℃),因为过高温度加上偏嫩桑叶,对雄蚕的生长发育也是不利的,应避免这样的情况。
(二)湿度雄蚕小蚕对较大湿度抵抗力强。为保持叶质新鲜,使雄蚕吃饱吃好,发育整齐,1--2龄的干湿度差应保持0.5℃,3龄2℃。坑房、坑床育饲养,在达不到标准湿度时,可在蚕座内垫防干纸、尼龙薄膜,上盖防干纸或尼龙薄膜。二回育饲养,间隔时间比较长,在给桑前1小时要揭开防干纸或尼龙薄膜。每回给桑前撒1次焦糠和石灰。每龄进行蚕体消毒时,要在除沙以后、给桑前撒上防病1号,这样,药效时间比较长,但不能与石灰同时使用。
(三)叶质叶质优劣对蚕的发育及强健度影响很大,因此严格选采适熟叶非常必要。一般以叶位、叶色为选择依据,还可将桑树枝条上的托叶、皮目变色情况以及**叶的生长等,作为采摘依据。收蚁当天用第2位叶,叶色黄中带绿,叶面带皱。第2天(1龄)开始用第3--4位叶,叶色绿中带黄,叶面平整(托叶**呈褐色,皮目白色与黄色交界处的叶位),含水率78%左右。2龄用第4位叶,绿色成熟叶(托叶褐色,皮目黄色处的叶位),含水率76%左右。3龄用三眼叶或第5位叶。氟含量高的地区要用三眼叶。原则上1龄用适熟偏嫩叶,2龄起要求成熟。防止小蚕用叶过嫩,导致蚕体虚弱,抗病力差,易多发三眠蚕。一个龄期中要掌握2头(饷食、催眠)适当偏嫩,中间(盛食期)成熟。此外,小蚕用叶要求尽量做到桑品种一致,老嫩均匀,有利于蚕发育整齐。
(四)眠起处理眠起处理要求做到“眠前吃饱、眠中管好、适时饷食”。
1.眠前处理。掌握饱食就眠,适时加眠网,严格提青分批。蚕眠后停止食桑,其营养来源于体内积累的养分,因此必须吃饱就眠,充分供其眠中消耗。加眠网后,给桑间隔时间要短,防止饥饿影响体质。严格按照参考表确定饷食时间。因养蚕各户之间在管理上存在差异,叶质不一,给桑情况不一,温度亦有差异,还得看蚕加眠网。一般1--2龄偏早,3龄偏迟。如果发现加眠网偏迟,拾眠头时要注意带残桑拾;如果蚕沙比较薄,可以不拾,留老底在蚕匾中;如果把残桑全部剥干净,反而对蚕生长不利。控制好日眠,提青就少。如遇到夜眠或蚕轻微中毒,眠得不齐时,一定要分批提青,时间控制在见第一条眠头8--10小时,应撒焦糠和石灰,加提青网。提出的青头,应放在近热源处继续给桑,使青头饱食就眠。对个别迟眠蚕、弱小蚕,应予淘汰。
2.眠中保护。蚕眠后外表看来不食不动,其体内变化很复杂。旧皮未脱落,新皮已在内部形成。最初形成的新皮没有牢固的外表皮,若操作粗放或蚕体虚弱,易破裂形成不蜕皮蚕。同时蚕体内有些器官一起更新,蚕在眠中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差,因此要求眠中保护温度比饲育温度低1--2℃,干湿度差2--3℃。要防止震动及强风吹。
3.适时饷食。饷食不宜过早或过迟。过早皮肤及嘴巴嫩,给桑后易破坏上颚;过迟则营养消耗大,造成蚕体饥饿。一般没有眠头,起蚕头部呈淡褐色、有进食表现时,即可适时饷食,要参考控制日眠的时间来灵活掌握。
更新于:13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