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麦收和秋收季节,农村的一些局部地区总会阴雨连绵,农民在忙于抢收小麦、玉米和稻谷等粮食作物时,往往容易忽视对农作物秸秆的收集和储藏,以致于饲喂用农作物秸秆遭受不同程度的雨水浸淋,由于秸秆饲草在保管储藏期间湿度过大,使部分农作物秸秆饲草出现不同程度的霉变现象。养牛场户如不注重对饲喂牛群的麦秸、玉米秸和稻草等农作物秸秆饲草的选择和收藏,则极易导致牛发生中毒。
牛霉变秸秆饲草中毒系牛采食了发霉变质的秸秆饲草后,由其中的真菌、黄曲霉毒素等多种毒素引起发病牛的脚腿部肿烂,甚至导致蹄壳脱落的一种中毒性疾病。一般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从10月,牛群开始采食秸秆饲草时就会有个别牛发病,11月至次年3月则达到发病的峰,进入4-5月份以后,随着牛群对秸秆的采食逐渐减少,便自行停止发病。一般水牛多发,且发病较重,病程较长。而黄牛发病率则相对较低,即使发病其症状较轻,病程也较短。
该病常呈突然发病,当饲喂牛群时,观察牛群的采食和饮水均正常,而隔天早晨给牛群喂草和饮水时,则发现部分牛步态僵硬,行动困难,且呈间歇性提举患肢,特别是将发病牛牵引到较硬的道路上行走时则跛行加重,且病牛的蹄部微肿,并有发热感,蹄冠和系凹部皮肤出现有横行的裂隙,触摸有疼痛感;发病数日后,肿胀会蔓延至腕关节或跗关节,病牛跛行明显加重,患部皮肤变凉,并有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渗出;继而患部被毛脱落,肿胀,皮肤破烂,出血化脓,坏死,疮面久治不愈合,腥臭难闻,严重者甚至导致蹄匣或指(趾)关节部脱落,且大部分病牛常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耳尖和尾端坏死,甚至有脱落的病状。黄牛患病后一般症状较轻,但患部病变却没有水牛发病明显,且病程较短,一般率较高,而水牛则发病症状较重,其病程可长达一个多月,甚至数月,病牛常因蹄冠和系凹部肿烂而导致卧地不起,继而发生褥疮,终因极度衰竭而死亡或被迫淘汰。
养牛场户要有效地防范牛在冬春舍饲期发生霉变秸秆饲草中毒,在麦收和秋收季节,对准备用作饲喂的秸秆饲草,要特别注意防止遭受雨水浸淋,对遭受雨水浸淋后的秸秆饲草应在阳光充足时对其晒干和风干,并将晒干和风干的秸秆饲草堆放在室内和干燥处存储,以尽可能减少使用霉变的秸秆饲草饲喂牛群;对于已经发生轻微霉变的秸秆饲草,则可铺放在日光下暴晒,并经过反复拍打去霉,再进行切短或粉碎,对秸秆饲草进行氨化或微贮后再给牛群饲喂,也可在饲喂牛群的秸秆饲草中添加综合型霉菌毒素吸附剂和处理剂(如霉毒净、改性蒙脱石等),以利于吸附秸秆饲草中的真菌毒素和黄曲霉毒素等多种毒素,减少牛霉菌毒素中毒和霉菌毒素导致牛群发生其他疾病的几率。对于规模养牛场,可在每年的10-12月和次年的1-4月对秸秆饲草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以防范真菌毒素和黄曲霉毒素等多种毒素对牛群的危害。
养牛场户一旦发现牛群中有部分牛发生霉变秸秆饲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喂发霉变质的秸秆饲草,并改喂其他新鲜的草料,注意对牛群补喂青绿多汁饲料和精饲料,以加强牛的营养,并对病牛及时采取相应的中西药结合治疗措施:
对初发病的患牛为促进患肢局部的血液循环,可在对病牛患肢局部进行热敷的同时用白酒200~300 mL,白胡椒20~30 g,给病牛一次性内服,内服1次/d,连续热敷和内服用药治疗2~3 d。对病牛患肢局部已经发生破溃的,治疗则应先需对患部进行有效地处理,可先剪去患部的被毛,清除污垢物,并用20%鞣酸溶液或30%硼酸溶液进行洗涤,然后涂擦30%龙胆紫或30%硝酸银溶液,以对患部起到防腐、收敛的作用,并配合给病牛内服荆防败毒散,其荆防败毒散的方剂组成是:荆芥、防风各50 g,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桔梗各30 g,川芎、甘草各25 g,茯苓40 g,研为细末,开水冲调,候温后给牛内服,内服1剂/d,一般连续治疗4~7 d即可。
更新于:2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