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鸭养鸭场。
1. 养殖环境<68yangzhi.CoM/p>(1) 大棚养蛋鸭,首先要选好棚址,建造鸭棚。最好选择在有斜破的河滩边,便于鸭子下水活动或上岸休息、理毛。鸭棚大小可根据养鸭多少来决定,每平方米宜养鸭5~6只,鸭棚宜座北朝南,要求清爽宽敞。(2) 鸭棚下墙砌砖,上墙装窗或围上铁丝网,外盖草帘,热揭冷盖,既能调节棚温,又能保持通风通光。2. 饲料搭配、调制要合理合理饲喂是蛋鸭高产的先决条件,首先要保证鸭子吃饱、吃好。饲料既要多样化,又要相对稳定;不要经常调换,更不能有啥吃啥。饲料大体上是碎米大麦片、麦粉等鱼粉混合,或与饲料鱼混合。饲料调制有熟料法和生料法2种。熟料法要求烧烂、闷烂、拌匀,既捏得拢,又散得开。生料法比较简单,加水后拌匀即可。喂饲料鱼可煮汤后再拌料。为了补充矿物质,可在河滩边放一些舰壳,让鸭子自由啄食,也可在竹蓝里放一些水草或水葫芦等青饲料,让鸭子自由啄食。3. 饲喂要适当一般每天喂料3次,早、中、晚定时给食,喂食时,在料桶旁另放水桶,终日给水,当发现蛋小、蛋壳薄时,应增加鲜料,以防停蛋减产。4. 管理要细心小鸭饲养3个月后,全身羽毛齐全,可以转为舍养,4个月左右即可产蛋。在产蛋期间,鸭子非常敏感,任何外界环境的干扰都会影响产蛋,因此需小心管理。鸭子爱嬉水。根据这一特性,要定时赶鸭出棚,下水活动。下水次数随季节而定,春秋两季每天下水2、3次,夏秋每天3~4次,冬季每天1~2次,下雪天可不下水。当发现鸭子在棚内鸣叫打圈时要立即赶它们下水活动,1小时后赶上岸,让它们理毛。毛干后再赶进棚。鸭子长期生活在棚里,因此棚里要保持良好的环境,不使潮湿发臭,一般每天下午放鸭子下水后用稻草铺棚。合理的光照可以促使鸭子多产蛋,所以鸭棚内晚上要点灯。大棚养蛋鸭与放牧饲养基本要求相似,掌握饲养方法并不难。大棚养蛋鸭更适宜家庭饲养。
相关知识
蛋鸭的养殖技术 冬季圈养蛋鸭的管理技巧
鸭产蛋的特点是,开产后几乎每天产蛋,连产期比鸡长,消耗体能多,所以应加强不同产蛋期(产蛋初级、产蛋中期、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现介绍产蛋鸭的春季、盛夏、秋季和冬季的放牧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和商品蛋鸭的标准,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蛋鸭的养殖技术冬季圈养蛋鸭的管理技巧。
1、产蛋鸭的放牧饲养管理
春季放牧饲养管理。春季天气逐渐转暖,白昼逐日延长,天然饵料日趋增多,受气温和日照影响,蛋鸭开始进入产蛋高峰期。早春应在浅水塘、溪河、沟渠放牧,并适当延长放牧时间,早出晚归,使蛋鸭多采食。同时,应根据每天的产蛋及采食情况,适当补充配合饲料(其粗蛋白质含量在20%左右),并增喂一些富含钙的矿物质和青饲料。早春须严防“倒春寒”的危害,加强保温。晚春出现早热天气或连绵阴雨天时,要注意防暑、防潮。鸭放牧期间,放水、采食、休息常常交替进行,每天会出现3次采食高潮及相应的休息与嬉水,应组织好放牧活动。若在放牧途中个别鸭离群独行并不停地呜叫,很可能是产蛋时间推迟,此刻临近产蛋,可将其提出放回鸭棚待产。春末夏初温度高、湿度大,应重点抓好防霉、通风,严防饲料发霉变质,并加强对宿营地的卫生消毒工作。
盛夏放牧饲养管理。6月底至8月,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此阶段饲养管理的重点是防暑、降温,使蛋鸭营养状况逐步恢复。春季产蛋高峰期蛋鸭已消耗很多,此时常出现营养不良及生理上的换羽,若饲养管理不当可导致停产。上午放牧应早出早归,下午则晚出晚归,但必须在天黑前归牧。中午应将鸭群驱赶至阴凉处休息,避免烈日暴晒,要特别注意防止日射病;也不要让鸭群在灼热的地面行走,以免烧伤脚蹼。应根据放牧地野生饲料供应情况,适时补充配合饲料,早饲要早,晚饲要晚,夜间还应添加清洁饮水。
秋季放牧饲养管理。9~10月份,秋高气爽,母鸭进入一年中的第二个产蛋旺季。应随着气温下降与白昼变短,逐渐缩短放牧时间。金秋时节应充分利用稻茬田放牧,尽量让鸭采食其上的遗谷、昆虫、青草;在稻茬田觅食一段时间后,要将鸭群驱赶至有清洁水源处饮水和放水。秋季湖泊、沟壑中的动物性饲料逐渐减少,应减慢放牧速度,让鸭群有充分的时间采食。类似于春季,也要早出晚归,归牧途中~定要控制鸭群行进速度,防止鸭行进过急受惊产畸形蛋与软壳蛋。若条件允许,可在休息的棚舍内补充人工光照,使每日光照时间(自然光照加人工光照)不少于16h。
冬季放牧饲养管理。第一,防寒保温。鸭舍门窗应能兼顾防寒保暖与通风换气。鸭床及鸭舍内墙四周放置厚层垫草(5~10cm),每天收蛋后,再添加适量新草,但不清除旧草,使垫草逐渐积累,数日后清除1次。可在鸭群活动场的西北面设挡风屏障,高约2m,以便挡风保温。第二,调整饲粮。应适当提高饲粮的能量浓度。一般情况下,冬季蛋鸭饲粮代谢能要在11.92MJ/kg以上,粗蛋白质19%,钙2.7%~3.0%,有效磷0.596~0.6%,赖氨酸0.8%,蛋氨酸0.28%,食盐0.35%,并适当供给青绿多汁饲料,保证蛋鸭获得所需的各种维生素。第三,夜间补充光照、补饲和“噪鸭”。冬天日照短,可补充人工光照,使日光照时间不少于14h。夜间增补1次料,同时供给充足的饮水。适时“噪鸭”,每晚至少4次,将棚内的鸭群定时驱赶3~5圈,以增加运动量和增强御寒能力,同时可提高冬季产蛋率。第四,放牧、放水。冬季放水应在避风暖和的河滩、塘坝、水渠地进行,不可在空旷的田野和水塘停留过久,以免因受冻而停产。一般情况下,每天放牧应不超过4h,晚出牧,早归牧。
2、商品蛋鸭的标准化饲养
产蛋初期(150~200日龄)和前期(200~300日龄)的饲养管理要点。要严格按饲养标准配制饲粮,注意夜间补饲。产蛋初期产蛋率波动(甚至下降),产蛋前期蛋重增幅过小或过大,产蛋时间推迟,甚至白天产蛋或产蛋不集中,体重较大幅度增加或下降,均应从饲养管理上查找原因,并及时调整。鸭怕下水,下水后不梳理羽毛,羽毛沾湿,甚至沉下,上岸后双翅下垂,行动无力,预示产蛋率将下降。应立即加强营养,增加动物性饲料,或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可加喂鱼肝油,每只每天0.5mL,连续喂10天。
产蛋中期(301~400日龄)的饲养管理要点。产蛋中期产蛋率一般高达90%以上,应力求使产蛋高峰维持到400日龄以后。应提高饲粮营养浓度,粗蛋白质含量应达19%~20%,并适当增喂颗粒状矿物质饲料(石灰石、牡蛎壳)和青饲料。饲养管理合理时,此期产蛋率应保持不降,蛋重不低于62g或稍有增加,体重亦基本稳定。体重增大,可降低饲粮代谢能浓度,增加青饲料,控制饲料补饲量;若体重减轻,可增喂动物性饲料。要使鸭产蛋多,最好采用放牧加补饲的饲养方式;在开产后按2%~3%或5%的比例投入公鸭,以嬉水促“性”,可增加产蛋量。
产蛋后期(401~500日龄)的饲养管理要点。当产蛋率维持在80%左右时,可参照中期的饲养管理原则,做适当调整。若产蛋后期处于炎热夏季,当气温超过29℃以上时,母鸭会自然换羽或产蛋率降至60%左右。有利用价值的鸭群,可由人工强制换羽逐步过渡到休产期的饲养。而绝大多数鸭农在无利润时,均采取淘汰、上市作食用鸭销售。
冬季圈养蛋鸭的管理技巧
搞好棚舍的防寒保暖工作天气寒冷时,必须保持棚舍内温度在深夜时达到5℃以上。因此,棚舍四周除留出一定数量的窗门通风换气外,可先用稻草围严、围实、封死贼风的进口,北墙要加双层厚稻草,外面再围上一层塑料薄膜;棚顶也要加盖稻草。注意保持棚内清洁、干燥。
增厚垫草垫料在棚舍内四周产蛋区铺10~20厘米厚的稻草或10厘米厚的细刨花。清晨收蛋时,把稻草撤出,待清除粪便后,在舍内再铺上一层干净的稻草。这样每天晚上鸭群回舍前,产蛋区再撒放一些新鲜稻草或细刨花保温成效较好,又可节省人力。垫草垫料忌潮湿,否则蛋鸭易着凉感冒。
供给营养全面的饲料寒冷季节蛋鸭要消耗一部分热能来抵抗寒冷的侵袭。因此,蛋鸭的饲料要营养丰富,搭配合理,饲料中要适当增加玉米等高能量的饲料,使得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达到18%~20%,钙2.5%~2.8%,磷0.45%~0.55%;特别要注意保证钙在饲粮中的配比,因为过低时,蛋鸭促性腺激素分泌就会减少,影响产蛋。此外,还要定量添喂青绿饲料;补充多种维生素,每公斤饲粮中应有40~60毫克。
给蛋鸭加喂夜餐要使蛋鸭保持较高的产蛋率,必须日喂四次,第四餐放在晚上喂。夜间10~11时给鸭群加喂夜餐,比不喂夜食的蛋鸭可提高产蛋量7%~9%。喂料时,鸭舍内的料槽要加放5~6个,使每只鸭都能吃到夜餐,保证鸭群产蛋的整齐度,便于大群管理。
供给足够的清洁温水当棚舍外气温低于5℃时,蛋鸭若饮用冰水或很冷的水,易引起应激而使产蛋量下降。因为饮水太冷导致适口性较差,蛋鸭饮水不足时,机体的消化、吸收机能受到影响,所以蛋鸭的饮用水以清洁的温水为好,隔夜的饮水要及时更换。同时备齐足够的水盘,防止断水现象的发生。
保证光照时间寒冷季节因为自然光照时间缩短,使得蛋鸭脑下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造成产蛋下降。因此,必须补充人工光照,使每天光照时间维持在16~17个小时。可在傍晚与早晨加大光照亮度,鸭棚内每20平方米面积用一盏40瓦灯泡;深夜时,用15瓦灯泡代替照明,给鸭群一种朦胧光照的感觉,刺激蛋鸭的性腺活动,促进卵巢发育。
增加放水与运动早上当棚舍外气温较低或气候条件恶劣时蛋鸭可不放水,但在中午天气较暖的情况下,要驱赶鸭群到舍外运动场运动。
减少不良刺激蛋鸭舍周围要保持安静,防止外人入舍惊扰与在附近鸣放汽车高音喇叭。当鸭群放水时,喂养员要及时打扫棚舍,开启窗门通风换气,并可用0.3%~0.5%的过氧乙酸水溶液喷雾,既起到消毒作用,又能消除棚舍内的氨臭味,补充氧气,减少污染空气对蛋鸭的刺激。
及时挑出停产鸭及病弱鸭晚上鸭群入棚舍后,要勤于巡查观察,发现停产鸭及病弱鸭要及时从鸭群中挑出,另栏饲喂,以减少饲料损耗。
不喂发霉饲料寒冷季节多有连绵雨雪天气,饲料保管不善很易引起发霉,产生黄曲霉毒素。蛋鸭对此很敏感,故千万不能饲喂发霉的饲料,垫草垫料发霉时,要及时清除、更换。
重视疾病预防治疗产蛋前一个月与休产期可肌肉注射鸭瘟鸡胚化弱毒疫苗,每鸭1.9~2.0毫升预防鸭瘟;10天后再肌肉注射禽巴氏杆菌病活疫苗,每只1.5~2.0毫升预防鸭霍乱病。鸭舍定期预防消毒可选用1:200的百毒杀与2%的烧碱等进行消毒。
塑料大棚四季肉鸭养殖技术
1. 塑料大棚的建造
(1) 选择河水清澈并无污染的河滩地,要求河滩面积较大,可建四个大棚,要求在涨水季节都不被水淹的地方建棚。(2) 用楠竹片或树木筑成圆形棚顶或房屋形状的框架,上面和两边墙用塑料薄膜盖严,棚的地面宽度和高度以2米为宜。有的可建4米宽,棚的长度以养鸭多少而定,一般在5~10米。注意在覆盖塑料薄膜时两边一定要用沙石压严,并在两边挖一条V字形的小沟以备流水。棚的两头(出入口处)也要盖上塑料薄膜,晚上盖严,白天敞开。(3) 大棚之间用竹篱笆隔开,每个大棚也要用竹篱笆围一定的面积,一部分是干地,另一部分是水面,干地作喂料和鸭休息用,水面作鸭漂水、饮水用。竹篱笆的高度和缝隙大小以鸭出不去为标准。2. 饲养管理技术(1) 育雏饲养技术① 大棚育雏一般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可用大棚育雏。棚内应备有足够数量的竹栏,底部垫上干燥洁净的垫草,晚上把雏鸭分装在里面,每栏10~15只为宜。白天把雏鸭敞放在棚内喂食、饮水。这样饲养7天后可转棚放养,也可下水游泳。② 温室育雏在寒冷的冬季必须进行温室育雏。修建一个小型烟道育雏舍,用煤炭加温,使舍温达到雏鸭所需温度。育雏时间冬季在10~14天,以后可转入大棚饲养。(2) 育雏温度要求一日龄鸭舍(棚)温度保持在32~34℃,2~3日龄后逐渐降低,每日降1℃,第一周维持在25~27℃,第二周20~24℃,以后雏鸭就能适应外界温度了。为防止雏鸭因怕冷而挤堆,育雏舍(棚)应保持干燥,勤换垫草。喂水后,饲养员应手拿谷草轻轻驱赶雏鸭,让其身上的水尽快干。(3) 开食在育雏舍或育雏棚内铺好垫料后,将万分之一浓度的高锰酸钾液(用冷开水稀释)倒入水槽,让其自由饮水,以利胃肠消毒和胎粪排泄。再用拌湿的雏鸭配合料,均匀地撒在塑料薄膜上或放入饲槽,让雏鸭自由采食,边食边加饲料。在80%的雏鸭吃饱后,才放置水槽,让雏鸭饮水。开食二三天后,应将配合料放入食槽或干净的塑料薄膜上,以免搞脏饲料。一般第一周龄的雏鸭每天喂5~6次,晚上2~3次,第二周白天喂食4~5次,晚上1次,以后晚上可不喂,若有10%~20%的雏鸭开始吵闹,即可喂食。(4) 游泳鸭喜游泳,可增强体质,增加食欲,但天府肉鸭绒毛多,绒毛湿后不易干,若管理不当,雏鸭易患感冒,因此应注意雏鸭下水时间安排。当气温暖和时7日龄后可第一次下水,气温较冷的冬季一般要10~14日龄后才可第一次下水。每一次下水时间在5~10分钟,若雏鸭绒毛发湿,应及时将雏鸭赶入垫草上,轻轻驱赶,勤换谷草,让雏鸭尽快身干,以后随日龄增加,每天逐渐增加次数和时间。(5) 养鸭规模以自身经济实力而定,一般以年出栏肉鸭1~5万只为宜。在春、夏、秋三个季节,按每七天进一批雏鸭,一个月四批;冬季每十天一批,一个月三批,每批以500~1000只为宜,这样就保证每个月都有肉鸭出售,出售时体重以2千克左右最佳。3.注意事项(1) 育雏舍(棚)、食槽、水槽等用具,在进雏鸭前应用新鲜石灰水或3%的烧碱溶液彻底消毒晾干备用。(2) 配合饲料应达雏鸭营养标准。饲料新鲜无霉变,前三天喂配合料应拌湿喂,当天拌湿的饲料当天喂。(3) 在喂食供水时,应细心观察,若发现病鸭、弱鸭要及时隔离饲养。同时注意布足放匀饲槽和水槽。(4) 注意踩死、压死雏鸭,防止鼠、狗、蛇等对雏鸭的侵害。(5) 在育雏时期每日应保持23小时的光照。更新于:10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