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68养殖网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 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热门搜索
68养殖网 > 养猪 > 猪伪狂犬病病原、流行特点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病原、流行特点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发布时间:

【www.68yangzhi.com - 伪土鸡养殖】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随着生猪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猪场内疑似伪狂犬病病例有增多趋势,每个地方都有相继爆发伪狂犬病疫情的报道给养猪业带来较大..

【www.68yangzhi.com - 伪土鸡养殖】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随着生猪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猪场内疑似伪狂犬病病例有增多趋势,每个地方都有相继爆发伪狂犬病疫情的报道给养猪业带来较大危害。在生猪生产中,该病尤其对仔猪危害最大,发病率、死亡率均可达到100%,对成年猪影响也较大。现给大家讲解一下:猪伪狂犬病病原、流行特点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1、病原

伪狂犬病病毒是一种有囊膜、呈正二十面体对称,表面有放射状纤突的DNA病毒,在多种动物细胞中繁殖,并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和核内包涵体。伪狂犬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猪舍可存活1个多月。

2、流行现状及特点

据资料显示:2006~2011年华中农业大学对河南各规模养猪场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规模化猪场普遍存在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野毒阳性率在1.15%~16.98%之间,伪狂犬病的流行情况以散养户和小型养殖场发病为主。主要原因是发病场为狂犬疫苗免疫不规范。

在一般条件下,猪、犬、猫、牛、羊、水貂等哺乳动物均可感染,除猪以外,其他动物感染均以死亡告终。感染伪狂犬病毒的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从病猪唾液、鼻液、阴道黏液、精液、乳汁及尿液中排出,在养猪场内一直存活,在猪群中不断传播和感染。该病主要通过猪体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经呼吸道发生感染。通过接触患病猪的尸体也能传播。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也能感染。此病多发于秋、冬季节,但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3、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3~6天,最长可达10天。临床表现随年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哺乳仔猪出生后第3天发病,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呕吐、腹泻,随后出现兴奋不安、运动失调、前冲、后退、转圈、全身肌肉痉挛、头向后仰、四肢划水状运动,病程1~2天,病死率为100%。断奶仔猪发病时体温为41℃以上,表现为咳嗽、流鼻涕、呼吸困难、腹泻,有的发生呕吐现象,并伴有发抖、运动不协调、痉挛等神经症状,病死率一般为20%~50%。成猪大多呈隐性感染,偶有咳嗽、呕吐、腹泻,但症状轻微,死亡率很低,多数能耐过。繁殖母猪表现为延迟分娩、产后发情延迟、返情率高、屡配不孕。妊娠母猪大多流产、流产率高达50%左右、产死胎或木乃伊胎。种公猪表现为睾丸肿硬、萎缩,精子活力差,性欲降低或性功能丧失等。

4、防控措施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不从有疫情的地区或猪场引种,从外面购买的种猪,严格执行引种隔离检疫制度,检疫合格后方可混群饲养。新引进种猪(包括精液)必须来自阴性猪场,隔离观察30~50天,2周后采血进行抗体测定,如抗体为阴性,方可进入猪群。种猪场的母猪每3个月应抽血检测1次。养猪场也可通过淘汰阳性种猪,做好猪伪狂犬病的净化。

伪狂犬病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但对一般消毒药物却很敏感,一定浓度的消毒剂都能将其杀死。在猪群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对猪舍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应使用3%氢氧化钠溶液或1:300复合酚、复合醛消毒液,每周定期消毒1次以上。发生猪伪狂犬病疫情时,每2~3天必须消毒1次。同时,养猪场的粪尿还须放入发酵池或沼气池进行处理,以减少病原的传播与扩散。养猪场常用消毒剂有0.5%石灰水、0.5%碳酸钠溶液、5%石炭酸溶液、1%~3%氢氧化钠溶液、酚溶液、醛溶液等。

现已研制出的疫苗有灭活苗、弱毒苗、基因缺失苗。不同猪群应免疫不同的疫苗。断奶仔猪可选用弱毒苗,种猪可选用灭活苗或弱毒苗。推荐免疫程序:仔猪1日龄滴鼻进行第一次免疫,35~40日龄进行第二次免疫,70~75日龄进行第三次免疫;种公猪每半年免疫1次;后备母猪在产前8~9周进行第一次免疫,间隔3周后进行第二次免疫;经产母猪每年都须免疫3次,每次间隔4个月。

发生猪伪狂犬病疫情时,要及时向上级防疫部门报告。对可疑病猪进行隔离,同时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后对发病猪场进行封锁,淘汰、扑杀病猪和阳性猪,对假定健康猪群和阴性猪用灭活苗进行紧急接种。暂停生猪和猪产品交易,对病猪尸体、死胎、流产物、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小编推荐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在猪呈暴发性流行。可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公猪不育,新生仔猪大量死亡,育肥猪呼吸困难、生长停滞等,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该病特点是能够长时间带毒、散毒,且各种应激因素都可能导致这种潜伏感染暴发疾病。所以必须加强防治。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1、临床症状

随着猪年龄的不断增长,患病后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新生仔猪患病后会表现出眼睛周围发红,双眼紧闭,陷入昏睡,体温升高达到41-42℃,呼吸困难,有混杂泡沫的黏液从口角流出,部分发生呕吐、腹泻。乳猪患病后两耳后倾,初期受到刺激会兴奋且呜叫,后期受到任何刺激都不会叫出声,只会导致局部肌肉发生震颤;眼睑发生水肿,腹部存在粟粒大小的紫色斑点,部分甚至全身都呈紫色;初期行走摇晃,部分甚至后退行走,非常容易跌倒,之后会倒地不起,四肢不断划动,头颈后仰,往往呈现间歇性抽搐,肌肉痉挛,角弓反张,经过4-10min又能够站起。病程持续最短时只有4-6h,最长时可达到5天,通常在2-3天。患病仔猪断奶前后如果排出黄色水样稀粪,死亡率能够达到100%。大于2月的猪患病后具有较轻的症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基本不会表现出神经症状,通常表现出精神萎靡,咳嗽,呼吸困难等。妊娠母猪患病后,体温能够升高大约o.5℃,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咳嗽,呈现腹式呼吸,伴有便秘,且容易发生延迟分娩、流产以及死产。对于妊娠后期患病的母猪,尽管能够产出活仔猪,但由于其具有较差的生活力,一般会在出生1-2天内表现出神经症状,最终发生死亡。

2、实验室诊断

细菌分离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猪的心血、肝脏、脑组织进行抹片,接着进行染色镜检,没有发现细菌。同时,将以上病料在马丁肉汤及鲜血琼脂平板接种,置于37℃体条件下进行24-48h培养,也没有长出细菌。

血清学诊断。主要是通过乳胶凝集试验以及伪狂犬鉴别诊断试剂盒(gE)进行检测。取产出具有典型神经症状仔猪的母猪的若干份血清,结果都为伪狂犬抗体阳性;取产出死胎的母猪的若干份血清,大部分为伪狂犬抗体阳性;另外,还要取具有比较典型症状且较大日龄的仔猪的若干份血清,结果都呈阳性。

动物试验。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猪的脑组织,按1:10的比例添加生理盐水制成悬液,按每毫升添加o.1万IU青霉素和0.1万IU链霉素,静止2h,然后取3mL上清液给3只健康家兔进行皮下接种,经过3天都表现出狂燥惊恐,体温升高;呼吸加速,且注射处严重瘙痒,不断进行啃咬或者爪抓,直到掉毛、破皮出血,最终四肢麻痹,在抽搐中死亡。

3、防控措施

免疫接种。对于疫情严重的地区或者猪群,可使用猪伪狂犬病灭活油乳剂苗或者弱毒冻干苗进行免疫接种,一般成年猪及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每只接种2.omL,仔猪第1次每只接种o.5mL,断奶后每只还要接种1.omL,大于3个月的育成猪每只接种1.omL。以上两种疫苗能够有效控制猪伪狂犬病的流行,但无法有效避免发生感染和抑制强毒扩散,也无法防止出现潜伏感染,导致该病很难控制和彻底根除。如果猪场条件允许,可选择使用基因工程疫苗,包括亚单位疫苗、基因疫苗、基因缺失疫苗以及重组疫苗等。单基因缺失疫苗主要有gM基因缺失疫苗、RR基因缺失疫苗、TK基因缺失疫苗、UL50基因缺失疫苗等;多基因缺失疫苗主要有TK/gG基因缺失疫苗、TK/gD基因缺失疫苗、TK/gC基因缺失疫苗、TKJgE基因缺失疫苗等。免疫接种猪伪狂犬病疫苗时,要注意避免其他疫苗与其产生免疫干扰,保证免疫有效率。

加强饲养管理。猪场最好采取自繁自养,防止发生引种带毒。如果猪场必须进行引种时,必须保证从非疫区进行引种。对于引种猪,到场后必须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饲养,确保伪狂犬病野毒呈阴性才能够混入种猪群。猪群要采取封闭式管理,并施行全进全出制度。猪场要制定合理的消毒制度,并严格按其执行,确保消毒良好。另外,猪场要适时进行灭鼠工作,且禁止场内混养其他动物。

隔离消毒。猪发病后,要立即进行隔离、消毒以及治疗,防止病情扩散而带来更大的损失。病猪污染的猪舍要进行清洗和消毒,每天使用1%喷雾灵溶液进行带猪消毒,同时使用4%氢氧化钠溶液对舍外墙壁、道路进行喷雾消毒。另外,对于工作人员的制服、鞋帽等也要浸泡在消毒液中消毒。

药物治疗。病猪可选择使用干扰素治疗,按照一定比例稀释后每头肌肉注射1mL,同时配合每头注射2mL抗病毒多肽,按体重注射o.12mLjkg黄芪多糖注射液,接着再按体重肌肉注射3mgjkg头孢噻呋钠,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如果患病仔猪症状严重,且高烧不退,可肌肉注射适量的氨苄青霉素、安乃近,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为避免发生继发感染,可按每500mg饲料添加150g强力霉素、200g70%阿莫西林、500g爱乐新,混合均匀后饲喂;按每500kg饮水添加250g黄芪多糖、250g多维、150970%阿莫西林,连续使用7天。通过采取上述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疫情。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
伪狂犬病毒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伪狂犬病自然发生于猪、牛、绵羊、犬和猫,另外,多种野生动物、肉食动物也易感。水貂、雪貂因饲喂含伪狂犬病毒的猪下脚料也可引起伪狂犬病的暴发。实验动物中家兔最为敏感,小鼠、大鼠、豚鼠等也能感染。关于人感染伪狂犬病毒的报道很少,并且都不是以病毒分离为报道依据。如土耳其及我国台湾曾报道有血清学反应阳性者。欧洲也曾报告数例因皮肤伤口接触病料组织而感染,主要表现为局部有发痒,未曾报告有死亡。最新的报道见于1992年,在波兰因直接接触伪狂犬病毒而感染的工人,首先是手部先出现短暂的瘙痒,后扩展至背部和肩部。
猪是伪狂犬病毒的贮存宿主,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重要传染源。不少学者认为,其他动物感染本病与接触猪、鼠有关。
在猪场,伪狂犬病毒主要通过已感染猪排毒而传给健康猪,另外,被伪狂犬病毒污染的工作人员和器具在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空气传播则是伪狂犬病毒扩散的最主要途径,但到底能传播多远还不清楚。人们还发现在邻近有伪狂犬病发生的猪场周围放牧的牛群也能发病,在这种情况下,空气传播是惟一可能的途径。在猪群中,病毒主要通过鼻分泌物传播,另外,乳汁和精液也是可能的传播方式。
除猪以外的其他动物感染伪狂犬病毒后,其结果都是死亡。猪发生伪狂犬病后,其临诊症状因日龄而异,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怀孕母猪可导致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种猪不育等综合症候群。15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死亡率可达100%,断奶仔猪发病率可达40%,死亡率20%左右;对成年肥猪可引起生长停滞、增重缓慢等。
伪狂犬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但其他季节也有发生。
临床症状
伪狂犬病毒的临诊表现主要取决于感染病毒的毒力和感染量,以及感染猪的年龄。其中,感染猪的年龄是最主要的。与其他动物的疱疹病毒一样,幼龄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病情最重。
新生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会引起大量死亡,临诊上新生仔猪第1天表现正常,从第2天开始发病,3~5天内是死亡高峰期,有的整窝死光。同时,发病仔猪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昏睡、呜叫、呕吐、拉稀,一旦发病,1~2日内死亡。剖检主要是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有时见到肺水肿、脑膜表面充血、出血。15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本病者,病情极严重,发病死亡率可达100%。仔猪突然发病,体温上升达41℃以上,精神极度委顿,发抖,运动不协调,痉挛,呕吐,腹泻,极少康复。断奶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发病率在20%~40%左右,死亡率在10%~20%左右,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若有症状也很轻微,易于恢复。主要表现为发热、精神沉郁,有些病猪呕吐、咳嗽,一般于4~8天内完全恢复。
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产木乃伊胎儿或死胎,其中以死胎为主无论是头胎母猪还是经产母猪都发病,而且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但以寒冷季节即冬末春初多发。
伪狂犬病的另一发病特点是表现为种猪不育症。近几年发现有的猪场春季暴发伪狂犬病,出现死胎或断奶仔猪患伪狂犬病后,紧接着下半年母猪配不上种,返情率高达90%,有反复配种数次都屡配不上的。此外,公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表现出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

防治措施
预防:
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伪狂犬病的根本措施,以净化猪群为主要手段,首先从种猪群净化,实行‘小产房’、‘小保育’、‘低密度’、‘分阶段饲养’的饲养模式。加强猪群的日常管理。
1、免疫接种:
(1)后备猪应在配种前实施至少2次伪狂犬疫苗的免疫接种,2次均可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
(2)经产母猪应根据本场感染程度在怀孕后期(产前20-40天或配种后75-95天)实行1-2次免疫。母猪免疫使用灭活苗或基因缺失弱毒苗均可,2次免疫中至少有1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产前20-40天实行2次免疫的妊娠母猪,第一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第二次使用蜂胶灭活苗较为稳妥。
(3)哺乳仔猪免疫根据本场猪群感染情况而定。本场未发生过或周围也未发生过伪狂犬疫情的猪群,可在30天以后免疫1头份灭活苗;若本场或周围发生过疫情的猪群应在19日龄或23-25日龄接种基因缺失弱毒苗1头份;频繁发生的猪群应在仔猪3日龄用基因缺失弱毒苗滴鼻。
(4)疫区或疫情严重的猪场:保育和育肥猪群应在首免3周后加强免疫1次。
消灭牧场中的鼠类,对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要严格控制犬、猫、鸟类和其他禽类进入猪场,严格控制人员来往,并做好消毒工作及血清学监测等,这样对本病的防制也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对猪群采血做血清中和试验,阳性者隔离,以后淘汰。以3~4周为间隔反复进行,一直到两次试验全部阴性为止。另外一种方式是培育健康猪,母猪产仔断乳后,尽快分开,隔离饲养,每窝小猪均须与其他窝小猪隔离饲养。到16周龄时,做血清学检查(此时母源抗体转为阴性),所有阳性猪淘汰,30日后再做血清学检查,把阴性猪合成较大群,最终建立新的无病猪群。

猪场净化技术要点
1、保证各个阶段猪只的合理营养供给。
2、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及时清理粪便,避免产生过多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3、做好密度、通风、冬天保温及夏天降温管理。夏天母猪舍和公猪舍都采取水帘式降温和排风扇抽风抽湿的方法,让猪只处于舒适的环境。
4、全进全出及同日龄阶段饲养。全进全出在疾病控制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求全进全出一定要彻底,包括猪群、工作人员、工具等。
5、每个环节设一个专用的病猪隔离场所,及时把病猪隔离出来,这无论是对病猪的病情控制和对未感染猪群都是很好的。
6、消灭可能的传播媒介。猪场严格禁止饲养犬、猫及家禽,杜绝犬、猫、鸡及其他鸟类进入猪场,定期进行场内灭鼠、灭蝇工作。
7、对全场种猪(含公母种猪及后备猪群)进行临床观察及生产繁殖性能的调查。
8、合理地使用疫苗,并根据抗体水平决定免疫程序。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是由于感染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Ⅰ型疱疹病毒而导致,具有多种症候群,主要是呼吸困难、繁殖障碍、神经症状等。猪群发病后,往往会导致仔猪死亡率升高,母猪出现繁殖障碍等,公猪利用性能较差或者失去利用价值,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强防治。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

1、流行特点

病猪和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该病重要的传染源。健康猪与病猪、带毒病猪直接接触可以感染该病,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伤口、配种精液等途径感染。母猪感染该病后6~7天乳汁中有病毒,持续3~5天,乳猪可因吃奶而感染该病。牛常接触猪、鼠而得病,感染发病率几乎达100%。牛与猪之间可以互相传播。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呈地方性流行性发生,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在常年产仔的情况下,季节性不明显。哺乳仔猪日龄越小,发病率和病死率也越高,随日龄的增长而下降。断奶后的仔猪发病率较低。

2、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6天,2周龄内的仔猪最易感。病初精神沉郁,发热,厌食,呕吐,眼球上翻,呼吸困难。神经症状为共济失调、痉挛、麻痹、转圈,倒地后四肢呈游泳样滑动。一般神经症状出现后2天内死亡,病死率可达100%。3~4周龄仔猪病程稍长,病死率为35%-60%。2月龄以上猪,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可恢复。妊娠母猪易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或弱仔。公猪感染后将失去配种价值。

3、病理变化

一般病猪无特征性病变。在临床上呈现严重神经症状的病猪,死后剖检,可见到明显的脑膜充血、出血和水肿,脑脊髓液增多。胃肠呈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流产胎儿的脑和臀部皮肤有出血点,肾和心肌出血。肝脏和脾脏有灰白色坏死灶。组织学检查:可见中枢神经系统呈非化脓性脑膜炎及神经节炎变化,有明显的血管套和胶质细胞坏死。在鼻咽黏膜、脾脏和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内有核包涵体。

4、诊断要点

根据病猪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以及病理资料分析,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实验室检验,可采用家兔接种试验和血清学诊断。实验室检验:①动物接种试验。取病料(病猪患部水肿液、脊髓以及脑组织等),用生理盐水制成1:10组织悬液,加抗生素处理,离心,取上清液1~2mL,注射于家兔后腿外侧皮下或肌肉内,家兔接种后2~3天,注射部位发生奇痒,不断啃咬局部,致使局部皮肤脱毛、出血,经1—2天后麻痹而死亡。可确诊为猪伪狂犬病。②血清学检查。如免疫荧光试验,用免疫荧光检查脑、扁桃体压片或冷冻切片,见细胞内有荧光,可以确诊,几小时即可获得可靠结果。还有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乳胶凝集试验等,均可做出准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与李氏杆菌病、猪脑脊髓炎、狂犬病相区别。

5、预防措施

第一,防止从疫区购人种猪时带进该病传染源。引进前要做好产地检疫,血检阴性者方可引进;引进后,还要先隔离检疫1个月,并采血送实验室检验为阴性者,方可混群饲养。第二,做好养猪场内消毒工作,切断感染途径。第三,消灭养猪场内的鼠类和野生动物,清除传播媒介。第四,做好种猪场种猪群的定期采血检查,对血检阳性猪必须及时淘汰。

6、发病后迅速扑灭措施

隔离。对伪狂犬病的血清学检测出来的阳性猪(病猪)和同群猪(假定健康猪)进行紧急分群隔离管理。对检出的阳性猪进行隔离饲养,然后淘汰处理;对假定健康猪(同群猪)进行隔离饲养、隔离观察、隔离免疫接种。

消毒。对病猪污染的圈舍、场地、交通工具、用具等,可选用3%火碱液进行喷洒和刷洗消毒,每平方米面积用3%火碱液400mL,对养猪舍要进行带猪消毒,要做到每2天消毒1次;对舍外的环境消毒,要做到每10天消毒1次。

免疫,就是紧急免疫接种。要在当地动物疫控机构的指导下,对假定健康猪和周围受威胁的猪进行免疫接种,形成“免疫带”。对种猪场,发病后可选用猪伪狂犬病油乳剂灭活疫苗,仔猪断奶时首免,30天后进行二免;母猪配种前免疫1次(建议产前30天,进行二免);种公猪每4个月免疫接种1次,种猪场一般不宜选用弱毒疫苗。对育肥猪场,发病后可采用全面免疫的方法,除发病的乳猪和仔猪予以扑杀外,其余的仔猪和母猪,一律注射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K61弱毒株),乳猪第一次肌内注射疫苗0.5mL,断奶后再肌内注射疫苗1mL;3月龄以上中猪、成猪及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肌内注射疫苗2mL,免疫期1年。也可注射猪伪狂犬病油乳剂灭活苗。

有效治疗。对有保种价值的猪进行治疗。因该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在病猪出现神经症状之前可用高免血清进行治疗,有一定疗效。但耐过猪长期携带病毒,应继续隔离饲养,跟踪检疫。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
伪狂犬病毒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伪狂犬病自然发生于猪、牛、绵羊、犬和猫,另外,多种野生动物、肉食动物也易感。水貂、雪貂因饲喂含伪狂犬病毒的猪下脚料也可引起伪狂犬病的暴发。实验动物中家兔最为敏感,小鼠、大鼠、豚鼠等也能感染。关于人感染伪狂犬病毒的报道很少,并且都不是以病毒分离为报道依据。如土耳其及我国台湾曾报道有血清学反应阳性者。欧洲也曾报告数例因皮肤伤口接触病料组织而感染,主要表现为局部有发痒,未曾报告有死亡。最新的报道见于1992年,在波兰因直接接触伪狂犬病毒而感染的工人,首先是手部先出现短暂的瘙痒,后扩展至背部和肩部。
猪是伪狂犬病毒的贮存宿主,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重要传染源。不少学者认为,其他动物感染本病与接触猪、鼠有关。
在猪场,伪狂犬病毒主要通过已感染猪排毒而传给健康猪,另外,被伪狂犬病毒污染的工作人员和器具在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空气传播则是伪狂犬病毒扩散的最主要途径,但到底能传播多远还不清楚。人们还发现在邻近有伪狂犬病发生的猪场周围放牧的牛群也能发病,在这种情况下,空气传播是惟一可能的途径。在猪群中,病毒主要通过鼻分泌物传播,另外,乳汁和精液也是可能的传播方式。
除猪以外的其他动物感染伪狂犬病毒后,其结果都是死亡。猪发生伪狂犬病后,其临诊症状因日龄而异,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怀孕母猪可导致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种猪不育等综合症候群。15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死亡率可达100%,断奶仔猪发病率可达40%,死亡率20%左右;对成年肥猪可引起生长停滞、增重缓慢等。
伪狂犬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但其他季节也有发生。
临床症状

伪狂犬病毒的临诊表现主要取决于感染病毒的毒力和感染量,以及感染猪的年龄。其中,感染猪的年龄是最主要的。与其他动物的疱疹病毒一样,幼龄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病情最重。
新生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会引起大量死亡,临诊上新生仔猪第1天表现正常,从第2天开始发病,3~5天内是死亡高峰期,有的整窝死光。同时,发病仔猪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昏睡、呜叫、呕吐、拉稀,一旦发病,1~2日内死亡。剖检主要是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有时见到肺水肿、脑膜表面充血、出血。15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本病者,病情极严重,发病死亡率可达100%。仔猪突然发病,体温上升达41℃以上,精神极度委顿,发抖,运动不协调,痉挛,呕吐,腹泻,极少康复。断奶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发病率在20%~40%左右,死亡率在10%~20%左右,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若有症状也很轻微,易于恢复。主要表现为发热、精神沉郁,有些病猪呕吐、咳嗽,一般于4~8天内完全恢复。

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产木乃伊胎儿或死胎,其中以死胎为主无论是头胎母猪还是经产母猪都发病,而且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但以寒冷季节即冬末春初多发。

伪狂犬病的另一发病特点是表现为种猪不育症。近几年发现有的猪场春季暴发伪狂犬病,出现死胎或断奶仔猪患伪狂犬病后,紧接着下半年母猪配不上种,返情率高达90%,有反复配种数次都屡配不上的。此外,公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表现出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
病理变化
伪狂犬病毒感染一般无特征性病变。眼观主要见肾脏有针尖状出血点,其他肉眼病变不明显。可见不同程度的卡他性胃炎和肠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时,脑膜明显充血,脑脊髓液量过多,肝、脾等实质脏器常可见灰白色坏死病灶,肺充血、水肿和坏死点。子宫内感染后可发展为溶解坏死性胎盘炎。
组织学病变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散性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及神经节炎,有明显的血管套及弥散性局部胶质细胞坏死。在脑神经细胞内、鼻咽黏膜、脾及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内可见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和出血性炎症。有时可见肝脏小叶周边出现凝固性坏死。肺泡隔核小叶质增宽,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诊断鉴别
根据疾病的临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同时要注意与猪细小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弓形虫及布鲁氏菌等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相区别。

分离
1.病毒分离鉴定病毒的分离是诊断伪狂犬病的可靠方法。患病动物的多种病料组织如脑、心、肝、脾、肺、肾、扁桃体等均可用于病毒的分离,但以脑组织和扁桃体最为理想,另外,鼻咽分泌物也可用于病毒的分离。病料处理后可直接接种敏感细胞,如猪肾传代细胞(PK-15和IBRS-2)、仓鼠肾传代细胞(BHK-21)或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在接种后24~72小时内可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若初次接种无细胞病变,可盲传3代。不具备细胞培养条件时,可将处理的病料接种家兔或小鼠,根据家兔或小鼠的临诊表现做出判定,但小鼠不如家兔敏感。分离到病毒后再用标准阳性血清做中和试验以确诊本病。
切片
2.组织切片荧光抗体检测取患病动物的病料如脑或扁桃体的压片或冰冻切片,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其优点是快速,在几小时内即可获得可靠结果,对于新生仔猪,其敏感性与病毒分离相当,但对于育肥猪与成年猪,该法则不如病毒分离敏感。
PCR
3.PCR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利用PCR可从患病动物的分泌物如鼻咽拭子或组织病料中扩增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基因,从而对患病动物进行确诊。PCR与病毒分离鉴定相比,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优点,能同时检测大批量的样品,并且能进行活体检测,适合于临诊诊断。

血清学
4.血清学诊断多种血清学方法可用于伪狂犬病的诊断,应用最广泛的有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乳胶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间接免疫荧光等。其中血清中和试验的特异性、敏感性都是最好的,并且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的诊断方法。但由于中和试验的技术条件要求高、时间长,所以主要是用于实验室研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同样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3~4h内可得出试验结果,并可同时检测大批量样品,广泛用于伪狂犬病的临诊诊断。另外,近几年来,乳胶凝集试验以其独特的优点也在临诊上广泛应用,操作极其简便,几分钟之内便可得出试验结果。
鉴别
5.鉴别诊断猪伪狂犬病病毒鉴别诊断方法是在使用基因标志疫苗的基础上应用的一类诊断方法。由于PRV中存在多个非必需糖蛋白基因,缺失这些基因的病毒突变株不能产生被缺失基因所编码的糖蛋白,但又不影响病毒在细胞上的增殖与免疫原性。将这种基因缺失标志疫苗注射动物后,动物不能产生针对缺失蛋白的抗体。因此,可通过血清学方法将自然感染野毒的血清学阳性猪与注苗猪区分开来。目前,缺失疫苗缺失的糖蛋白基因主要为gE和gG基因,也有缺失gC、gB基因的。针对缺失的糖蛋白已利用大肠杆菌或酵母等表达系统的表达产物建立了相应的鉴别诊断方法:gE-ELISA、gG-ELISA、gC-ELISA、gB-ELISA以及gE-LAT、gG、LAT等,实验证实这些方法的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用于临诊检测,同时乳胶凝集还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目前,在我国已有gE-ELISA、gG-ELISA和gE-LAT、gG-LAT问世。
防治措施
预防:
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伪狂犬病的根本措施,以净化猪群为主要手段,首先从种猪群净化,实行‘小产房’、‘小保育’、‘低密度’、‘分阶段饲养’的饲养模式。加强猪群的日常管理。
1、免疫接种:
(1)后备猪应在配种前实施至少2次伪狂犬疫苗的免疫接种,2次均可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
(2)经产母猪应根据本场感染程度在怀孕后期(产前20-40天或配种后75-95天)实行1-2次免疫。母猪免疫使用灭活苗或基因缺失弱毒苗均可,2次免疫中至少有1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产前20-40天实行2次免疫的妊娠母猪,第一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第二次使用蜂胶灭活苗较为稳妥。
(3)哺乳仔猪免疫根据本场猪群感染情况而定。本场未发生过或周围也未发生过伪狂犬疫情的猪群,可在30天以后免疫1头份灭活苗;若本场或周围发生过疫情的猪群应在19日龄或23-25日龄接种基因缺失弱毒苗1头份;频繁发生的猪群应在仔猪3日龄用基因缺失弱毒苗滴鼻。
(4)疫区或疫情严重的猪场:保育和育肥猪群应在首免3周后加强免疫1次。
消灭牧场中的鼠类,对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要严格控制犬、猫、鸟类和其他禽类进入猪场,严格控制人员来往,并做好消毒工作及血清学监测等,这样对本病的防制也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对猪群采血做血清中和试验,阳性者隔离,以后淘汰。以3~4周为间隔反复进行,一直到两次试验全部阴性为止。另外一种方式是培育健康猪,母猪产仔断乳后,尽快分开,隔离饲养,每窝小猪均须与其他窝小猪隔离饲养。到16周龄时,做血清学检查(此时母源抗体转为阴性),所有阳性猪淘汰,30日后再做血清学检查,把阴性猪合成较大群,最终建立新的无病猪群。
治疗:
本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前期只要靠预防为主。如果发病可以使用猪血清抗体进行治疗。
猪场净化技术要点
1、保证各个阶段猪只的合理营养供给。
2、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及时清理粪便,避免产生过多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3、做好密度、通风、冬天保温及夏天降温管理。夏天母猪舍和公猪舍都采取水帘式降温和排风扇抽风抽湿的方法,让猪只处于舒适的环境。
4、全进全出及同日龄阶段饲养。全进全出在疾病控制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求全进全出一定要彻底,包括猪群、工作人员、工具等。
5、每个环节设一个专用的病猪隔离场所,及时把病猪隔离出来,这无论是对病猪的病情控制和对未感染猪群都是很好的。
6、消灭可能的传播媒介。猪场严格禁止饲养犬、猫及家禽,杜绝犬、猫、鸡及其他鸟类进入猪场,定期进行场内灭鼠、灭蝇工作。
7、对全场种猪(含公母种猪及后备猪群)进行临床观察及生产繁殖性能的调查。
8、合理地使用疫苗,并根据抗体水平决定免疫程序。

猪伪狂犬病的病原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方法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virus,PrV)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在猪呈暴发性流行。可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公猪不育,新生仔猪大量死亡,育肥猪呼吸困难、生长停滞等,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伪狂犬病的病原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方法。

1、病原

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属、猪疱疹病毒I型,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0~150纳米,属脱氧核糖核酸病毒,有囊膜。病毒主要存在于脑脊髓中,在血液和内脏器官中也有病毒存在。病毒对干燥、低温、酸性等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猪圈能存活1个月以上,在猪肉中存活5个月以上。病毒对碱性、温热等抵抗力弱,紫外线、火碱、来苏儿、过氧乙酸能很快将其杀死。

2、流行病学

猪、牛、羊、犬、猫、水貂、狐狸、鼠类等44种哺乳动物均可自然感染,除猪以外,其他动物感染均以死亡告终。这些动物不明原因死亡是发生伪狂犬病的重要信号。猪场要禁养犬、猫,并严防其进场。猪场应灭鼠,实行猪群伪狂犬病净化。

伪狂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猪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仔猪的危险性最高。病猪、带毒猪和带毒的鼠类为本病的重要传染源,特别是无症状的带毒猪在病毒的保存和传播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猪伪狂犬病往往在分娩高峰的母猪舍先发病,几乎每窝都发病,发病率达100%。康复猪能长时期通过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和尿中排出,易感猪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发生传染。

猪是伪狂犬病的唯一自然宿主,对其危害最大,可致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及胎儿干尸化。对初生仔猪则引起神经症状,出现运动失调、麻痹、衰竭死亡,病死率100%。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但可引起呼吸道症状。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和产子旺季多发。

3、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一般3天,短的36小时。猪的临床症状随着年龄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但都没有明显的瘙痒现象。

2周龄以内哺乳仔猪的症状最为严重,病初体温升高达40℃以上,呕吐、下痢、厌食、精神不振,随后出现神经症状:肌肉震颤,步态不稳,四肢运动失调,眼球震颤,间歇性痉挛,后躯麻痹,有前进或后退或转圈等强迫运动,常伴有癫痫样发作及昏睡等现象,触摸时可引起肌肉抽搐。神经症状出现1~2天内死亡,病死率高达100%。

3~4周龄的仔猪主要症状相同,但发病少,病程长,一般4~8天,便秘,病死率低,约40%~60%,后期出现神经症状的常出现后遗症,如眼盲、偏瘫、发育不良等。

3月龄以上的猪感染率高,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低,呈隐性感染,出现微热、打喷嚏,食欲不振,厌食,精神沉郁,一般3~4天康复。如体温继续升高,从第5天起出现神经症状,呈间歇性发作,但很少出现这种情况。

妊娠母猪在妊娠30天内感染,部分胎儿被吸收,产仔数少。妊娠40天以上感染时,常有流产、死产和延迟分娩等现象,流产、死产胎儿大小相差不显著,无畸形胎,死产胎儿有不同程度的软化现象,流产胎儿大多甚为新鲜,脑壳及臀部皮肤有出血点,胸膛、腹腔及心包腔有棕褐色潴留液,肾及心肌出血,肝脾灰白色坏死点。妊娠后期感染时,可有活产胎儿,但往往因活力差,于产后不久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而死亡。母猪于流产、死产前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一般约有20%以上的母猪不受胎。

4、病理变化

有明显神经症状的病猪,解剖时常见明显的脑膜充血及脑脊髓液增多,鼻咽处充血,扁桃体及其淋巴结有坏死病灶,肝、脾有灰白色的针尖状坏死点,心包液增加,肺可见水肿和出血点。

5、防治措施

不要从发生过本病的地区引进病猪。平时注意饲料保管收藏,消灭老鼠,防止带病鼠类传染。猪群与其他动物分开饲养,防止相互传染。常发地区应定期接种伪狂犬病疫苗,可起到预防效果。公猪每年免疫3~4次,进口苗1头份,国产苗2头份,母猪配种前和产前20天各免疫1次,剂量同公猪,仔猪1~3日龄用活苗滴鼻首免,且滴两个鼻孔,剂量1.0~1.5头份,5~7周龄二免,肌肉注射1头份。发生本病时要及时隔离。对用具、圈舍和环境,用2%的氢氧化钠或10%的石炭酸乳剂消毒。对发病症状轻微的猪可试用以下疗法:应用复方盐酸吗啉胍注射液治疗,猪每千克体重用药0.05~0.10毫升,每天肌肉注射1次。对病情严重的可每天肌肉注射2次,连续用药5天。同时,给病猪肌肉注射猪白细胞干扰素,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3~5天。补充高免血清或健康猪血清,同时辅以黄芪多糖进行注射。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
伪狂犬病毒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伪狂犬病自然发生于猪、牛、绵羊、犬和猫,另外,多种野生动物、肉食动物也易感。水貂、雪貂因饲喂含伪狂犬病毒的猪下脚料也可引起伪狂犬病的暴发。实验动物中家兔最为敏感,小鼠、大鼠、豚鼠等也能感染。关于人感染伪狂犬病毒的报道很少,并且都不是以病毒分离为报道依据。如土耳其及我国台湾曾报道有血清学反应阳性者。欧洲也曾报告数例因皮肤伤口接触病料组织而感染,主要表现为局部有发痒,未曾报告有死亡。最新的报道见于1992年,在波兰因直接接触伪狂犬病毒而感染的工人,首先是手部先出现短暂的瘙痒,后扩展至背部和肩部。
猪是伪狂犬病毒的贮存宿主,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重要传染源。不少学者认为,其他动物感染本病与接触猪、鼠有关。
在猪场,伪狂犬病毒主要通过已感染猪排毒而传给健康猪,另外,被伪狂犬病毒污染的工作人员和器具在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空气传播则是伪狂犬病毒扩散的最主要途径,但到底能传播多远还不清楚。人们还发现在邻近有伪狂犬病发生的猪场周围放牧的牛群也能发病,在这种情况下,空气传播是惟一可能的途径。在猪群中,病毒主要通过鼻分泌物传播,另外,乳汁和精液也是可能的传播方式。
除猪以外的其他动物感染伪狂犬病毒后,其结果都是死亡。猪发生伪狂犬病后,其临诊症状因日龄而异,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怀孕母猪可导致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种猪不育等综合症候群。15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死亡率可达100%,断奶仔猪发病率可达40%,死亡率20%左右;对成年肥猪可引起生长停滞、增重缓慢等。
伪狂犬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但其他季节也有发生。
临床症状
伪狂犬病毒的临诊表现主要取决于感染病毒的毒力和感染量,以及感染猪的年龄。其中,感染猪的年龄是最主要的。与其他动物的疱疹病毒一样,幼龄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病情最重。
新生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会引起大量死亡,临诊上新生仔猪第1天表现正常,从第2天开始发病,3~5天内是死亡高峰期,有的整窝死光。同时,发病仔猪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昏睡、呜叫、呕吐、拉稀,一旦发病,1~2日内死亡。剖检主要是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有时见到肺水肿、脑膜表面充血、出血。15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本病者,病情极严重,发病死亡率可达100%。仔猪突然发病,体温上升达41℃以上,精神极度委顿,发抖,运动不协调,痉挛,呕吐,腹泻,极少康复。断奶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发病率在20%~40%左右,死亡率在10%~20%左右,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若有症状也很轻微,易于恢复。主要表现为发热、精神沉郁,有些病猪呕吐、咳嗽,一般于4~8天内完全恢复。

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产木乃伊胎儿或死胎,其中以死胎为主无论是头胎母猪还是经产母猪都发病,而且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但以寒冷季节即冬末春初多发。

伪狂犬病的另一发病特点是表现为种猪不育症。近几年发现有的猪场春季暴发伪狂犬病,出现死胎或断奶仔猪患伪狂犬病后,紧接着下半年母猪配不上种,返情率高达90%,有反复配种数次都屡配不上的。此外,公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表现出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
病理变化
伪狂犬病毒感染一般无特征性病变。眼观主要见肾脏有针尖状出血点,其他肉眼病变不明显。可见不同程度的卡他性胃炎和肠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时,脑膜明显充血,脑脊髓液量过多,肝、脾等实质脏器常可见灰白色坏死病灶,肺充血、水肿和坏死点。子宫内感染后可发展为溶解坏死性胎盘炎。
组织学病变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散性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及神经节炎,有明显的血管套及弥散性局部胶质细胞坏死。在脑神经细胞内、鼻咽黏膜、脾及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内可见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和出血性炎症。有时可见肝脏小叶周边出现凝固性坏死。肺泡隔核小叶质增宽,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诊断鉴别
根据疾病的临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同时要注意与猪细小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弓形虫及布鲁氏菌等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相区别。

分离
1.病毒分离鉴定病毒的分离是诊断伪狂犬病的可靠方法。患病动物的多种病料组织如脑、心、肝、脾、肺、肾、扁桃体等均可用于病毒的分离,但以脑组织和扁桃体最为理想,另外,鼻咽分泌物也可用于病毒的分离。病料处理后可直接接种敏感细胞,如猪肾传代细胞(PK-15和IBRS-2)、仓鼠肾传代细胞(BHK-21)或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在接种后24~72小时内可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若初次接种无细胞病变,可盲传3代。不具备细胞培养条件时,可将处理的病料接种家兔或小鼠,根据家兔或小鼠的临诊表现做出判定,但小鼠不如家兔敏感。分离到病毒后再用标准阳性血清做中和试验以确诊本病。
切片
2.组织切片荧光抗体检测取患病动物的病料如脑或扁桃体的压片或冰冻切片,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其优点是快速,在几小时内即可获得可靠结果,对于新生仔猪,其敏感性与病毒分离相当,但对于育肥猪与成年猪,该法则不如病毒分离敏感。
PCR
3.PCR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利用PCR可从患病动物的分泌物如鼻咽拭子或组织病料中扩增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基因,从而对患病动物进行确诊。PCR与病毒分离鉴定相比,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优点,能同时检测大批量的样品,并且能进行活体检测,适合于临诊诊断。

4.血清学诊断多种血清学方法可用于伪狂犬病的诊断,应用最广泛的有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乳胶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间接免疫荧光等。其中血清中和试验的特异性、敏感性都是最好的,并且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的诊断方法。但由于中和试验的技术条件要求高、时间长,所以主要是用于实验室研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同样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3~4h内可得出试验结果,并可同时检测大批量样品,广泛用于伪狂犬病的临诊诊断。另外,近几年来,乳胶凝集试验以其独特的优点也在临诊上广泛应用,操作极其简便,几分钟之内便可得出试验结果。
鉴别
5.鉴别诊断猪伪狂犬病病毒鉴别诊断方法是在使用基因标志疫苗的基础上应用的一类诊断方法。由于PRV中存在多个非必需糖蛋白基因,缺失这些基因的病毒突变株不能产生被缺失基因所编码的糖蛋白,但又不影响病毒在细胞上的增殖与免疫原性。将这种基因缺失标志疫苗注射动物后,动物不能产生针对缺失蛋白的抗体。因此,可通过血清学方法将自然感染野毒的血清学阳性猪与注苗猪区分开来。目前,缺失疫苗缺失的糖蛋白基因主要为gE和gG基因,也有缺失gC、gB基因的。针对缺失的糖蛋白已利用大肠杆菌或酵母等表达系统的表达产物建立了相应的鉴别诊断方法:gE-ELISA、gG-ELISA、gC-ELISA、gB-ELISA以及gE-LAT、gG、LAT等,实验证实这些方法的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用于临诊检测,同时乳胶凝集还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目前,在我国已有gE-ELISA、gG-ELISA和gE-LAT、gG-LAT问世。
防治措施编辑
预防:
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伪狂犬病的根本措施,以净化猪群为主要手段,首先从种猪群净化,实行‘小产房’、‘小保育’、‘低密度’、‘分阶段饲养’的饲养模式。加强猪群的日常管理。
1、免疫接种:
(1)后备猪应在配种前实施至少2次伪狂犬疫苗的免疫接种,2次均可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
(2)经产母猪应根据本场感染程度在怀孕后期(产前20-40天或配种后75-95天)实行1-2次免疫。母猪免疫使用灭活苗或基因缺失弱毒苗均可,2次免疫中至少有1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产前20-40天实行2次免疫的妊娠母猪,第一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第二次使用蜂胶灭活苗较为稳妥。
(3)哺乳仔猪免疫根据本场猪群感染情况而定。本场未发生过或周围也未发生过伪狂犬疫情的猪群,可在30天以后免疫1头份灭活苗;若本场或周围发生过疫情的猪群应在19日龄或23-25日龄接种基因缺失弱毒苗1头份;频繁发生的猪群应在仔猪3日龄用基因缺失弱毒苗滴鼻。
(4)疫区或疫情严重的猪场:保育和育肥猪群应在首免3周后加强免疫1次。
消灭牧场中的鼠类,对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要严格控制犬、猫、鸟类和其他禽类进入猪场,严格控制人员来往,并做好消毒工作及血清学监测等,这样对本病的防制也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对猪群采血做血清中和试验,阳性者隔离,以后淘汰。以3~4周为间隔反复进行,一直到两次试验全部阴性为止。另外一种方式是培育健康猪,母猪产仔断乳后,尽快分开,隔离饲养,每窝小猪均须与其他窝小猪隔离饲养。到16周龄时,做血清学检查(此时母源抗体转为阴性),所有阳性猪淘汰,30日后再做血清学检查,把阴性猪合成较大群,最终建立新的无病猪群。
治疗:
本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前期只要靠预防为主。如果发病可以使用猪血清抗体进行治疗。
猪场净化技术要点
1、保证各个阶段猪只的合理营养供给。
2、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及时清理粪便,避免产生过多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3、做好密度、通风、冬天保温及夏天降温管理。夏天母猪舍和公猪舍都采取水帘式降温和排风扇抽风抽湿的方法,让猪只处于舒适的环境。
4、全进全出及同日龄阶段饲养。全进全出在疾病控制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求全进全出一定要彻底,包括猪群、工作人员、工具等。
5、每个环节设一个专用的病猪隔离场所,及时把病猪隔离出来,这无论是对病猪的病情控制和对未感染猪群都是很好的。
6、消灭可能的传播媒介。猪场严格禁止饲养犬、猫及家禽,杜绝犬、猫、鸡及其他鸟类进入猪场,定期进行场内灭鼠、灭蝇工作。
7、对全场种猪(含公母种猪及后备猪群)进行临床观察及生产繁殖性能的调查。
8、合理地使用疫苗,并根据抗体水平决定免疫程序。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原因 猪伪狂犬病的主要症状与预防方法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在猪群中常呈爆发性流行,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公猪不育,初生仔猪则引起神经症状,出现运动失调,麻痹,衰竭死亡,病死率达100%,育肥猪出现呼吸困难、生长停滞现象,本病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动物传染病之一。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猪伪狂犬病的流行原因猪伪狂犬病的主要症状与预防方法。

1、流行原因

伪狂犬病疫苗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多年,为防止此病暴发流行做出重要贡献,在一段时期内,猪伪狂犬病的发病率很低,一些大规模的养殖场由于管理严格、疫苗使用得当,发病率近于零。但近几年,猪伪狂犬病的发生有加重的趋势,分析原因主要介绍如下。

1.1病毒变异

因为伪狂犬病毒出现变异,导致毒性增强,疫苗的防控作用降低。

1.2免疫不科学

由于伪狂犬病在一段时期内不再发生,导致一些养殖户对其放松警惕,免疫工作不到位。一些养殖场只对母猪进行免疫,而忽视了对仔猪及成年猪的免疫,对母猪进行免疫也只是在配种前才免疫,没有进行多次免疫。而且在疫苗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不同毒株疫苗乱用的现象,病毒产生抗药性。

1.3种猪带毒

伪狂犬病毒阳性种猪是此病传播的一个主要途径。由于伪狂犬病病毒可以通过公猪精液和母猪怀孕垂直传播,种猪带毒率偏高是猪伪狂犬病持续流行的重要原因。不同的猪场之间相互使用公猪或新购进的种猪未进行隔离检测就进行配种,都会导致伪狂犬病毒的扩散蔓延。

2、主要症状

伪狂犬病对母猪、公猪、仔猪及成年猪都有危害,猪的年龄不同受害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其中以母猪及仔猪受害最为严重。

母猪感染伪狂犬病毒会导致流产,往往没有任何征兆,母猪身体未表现出异常,就突然流产。母猪群因伪狂犬病流产的比例在5%~8%,一般是妊娠后60天内的母猪出现流产现象。

15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伪狂犬病者,病情往往极为严重,发病死亡率可达50%~100%,新生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会引起大量死亡,有的整窝死光,主要的症状为突然发烧,精神萎靡,昏睡、呕吐、腹泻,症状易与猪瘟相混淆。35日龄的断奶仔猪若感染病毒,发病率低很多,死亡率也只在10%~20%,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腹泻、呕吐等。

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发热、精神沉郁,咳嗽等,一般于4~8d内完全恢复。极少数会并发感染胸膜肺炎,导致死亡。

3、预防措施

3.1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仍是预防猪伪狂犬病最重要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在防疫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尽力提高免疫效果。一是免疫的对象要扩大。对于种猪,特别是新引进的要进行免疫;对于母猪无论是处在妊娠期、哺乳期还是空怀期,都要进行免疫;对于仔猪,要采用滴鼻免疫。二是免疫的密度要加强。母猪从一年二免提高到一年三免;仔猪3日龄就要进行滴鼻免疫,50日龄进行二免(二免可采用注射免疫)。

3.2加强饲养管理

现在许多猪场采用集约化养殖,饲养密度过大,环境通风不良等问题很普遍。猪长期处于不良环境中,导致猪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对疾病的抵抗力显著下降,免疫后的效果也大受影响。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一是控制饲养密度,避免猪舍内过于拥挤,并保证猪舍内的温度和通风适宜。二是猪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每周定期消毒1次,及时清理粪便。发生疫情时需要2~3天消毒1次,消毒可用苛性钠或石灰水。三是消灭各种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特别是要做好灭鼠工作,因为老鼠是猪场中伪狂犬病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3.3培育健康猪群

对猪群要进行多次血清学检查,逐步淘汰伪狂犬病毒阳性猪,直到全群为阴性为止。对于新引进的种猪一定要隔离一段时间并检查血清,确认不带毒后方可用于配种。

方法/步骤
一、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属,病毒粒子为圆形,直径150~180nm,核衣壳直径为105~110nm。病毒粒子的最外层是病毒囊膜,它是由宿主细胞衍生而来的脂质双层结构。伪狂犬病毒是疱疹病毒科中抵抗力较强的一种。在37℃下的半衰期为7h,8℃可存活46天,而在25℃干草、树枝、食物上可存活10~30天,病毒在pH4~9之间保持稳定。5%石炭酸经2min灭活,但0.5%石炭酸处理32天后仍具有感染性。0.5%~1%氢氧化钠迅速使其灭活。病毒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以及福尔马林和紫外线照射敏感。
伪狂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不同毒株在毒力和生物学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伪狂犬病毒具有泛嗜性,能在多种组织培养细胞内增殖,其中以兔肾和猪肾细胞(包括原I代细胞和传代细胞系)最为敏感,当病毒接种量大时,在18~24h后即能看到典型的细胞病变。
二、伪狂犬病常见于猪、牛、绵羊、犬和猫,另外,多种野生动物、肉食动物也易感。猪是伪狂犬病病毒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人对本病无易感性。猪场伪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已感染猪排毒而传给健康猪,另外,被伪狂犬病病毒污染的工作人员和器具在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本病还可经呼吸道黏膜、破损的皮肤和配种等发生感染。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和产仔旺季多发,这是因为低温有利于病毒的存活
猪发生伪狂犬病后,其临诊症状因日龄而异,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怀孕母猪可导致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种猪不育等综合症候群。15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死亡率可达100%,断奶仔猪发病率可达40-50%,死亡率30-40%左右,如继发细菌感染则死亡率更高!
三、临床症状:伪狂犬病毒的临诊表现主要取决于感染病毒的毒力和感染量,以及感染猪的年龄。其中,感染猪的年龄是最主要的。与其他动物的疱疹病毒一样,幼龄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病情最重。新生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会引起大批死亡,临诊上新生仔猪第1天表现正常,从第2天开始发病,3~5天内是死亡高峰期,有的整窝仔猪死光。同时,发病仔猪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昏睡、鸣叫、呕吐、拉稀,一旦发病,1~2日内死亡。剖检主要是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有时见到肺水肿、脑膜表面充血、出血。15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本病时,病情严重,发病死亡率可达100%。仔猪突然发病,体温上升达41℃以上,精神极度委顿,发抖,运动不协调,痉挛,呕吐,腹泻,极少康复
断奶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发病率在20%~40%左右,死亡率在20%~40%左右,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若有症状也很轻微,易于恢复。主要表现为发热、精神沉郁,有些病猪呕吐、咳嗽,一般于4~8天内完全恢复。
伪狂犬病的另一发病特点是表现为种猪不育症。近几年发现有的猪场春季暴发伪狂犬病,出现死胎或断奶仔猪患伪狂犬病后,紧接着下半年母猪配不上种,返情率高达90%,有反复配种数次都屡配不上的。此外,公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表现出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
四、病理变化:病死猪存在明显的非化脓性脑炎变化,脑膜充血、水肿,脑实质小点状出血;呼吸系统的病变有肺充血、水肿,上呼吸道常见卡他性、卡他化脓性和出血性炎症,内有大量泡沫样液体。母猪流产、死产、胎儿大小一致,有不同程度的软化现象,子宫内感染后可发展为溶解坏死性胎盘炎胸腔、腹腔及心包腔有多量棕褐色潴留液,肾脏及心肌出血,淋巴结、扁桃体、肝、脾、肾和心脏表面,可见直径1~2毫米灰白色或黄白色坏死灶,类似针点或小米粒状的坏死灶,数量不等。

五、根据疾病的临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同时要注意与猪细小病毒、流行性乙脑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弓形虫及布鲁氏菌等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相区别。1、病毒分离鉴定:病毒的分离是诊断伪狂犬病的可靠方法。采集患病动物的脑组织和扁桃体,病料处理后可直接接种敏感细胞,如猪肾传代细胞(PK-15和IBRS-2)、仓鼠肾传代细胞(BHK-21)或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在接种后24~72h内可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2、组织切片荧光抗体检测:取患病动物的病料如脑或扁桃体的压片或冰冻切片,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其优点是快速,在几小时内即可获得可靠结果,对于新生仔猪,其敏感性与病毒分离相当,但对于育肥猪与成年猪,该法则不如病毒分离敏感。3、PCR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利用PCR可从患病动物的分泌物如鼻咽拭子或组织病料中扩增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基因,从而对患病动物进行确诊。PCR与病毒分离鉴定相比,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优点,能同时检测大批量的样品,并且能进行活体检测,适合于临诊诊断。

六、防治:1、全群紧急肌注高热至尊,,使猪群短时间内产生足够的抗体,用以清除或中和体内的病毒。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各种家畜均可感染。本病以发热、神经症状为特征,主要危害小猪。这种疾病在猪群中出现会增加猪的死亡率,因此为了对这种病毒更好的了解与掌控,现对感染此疾病的猪的发病情况、症状进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对猪伪狂犬病进行诊断,并根据其病理特征提出全面的防治措施。一起来了解一下!

1、发病情况

某养猪场购进公猪60头、母猪180头,同年7月母猪产仔出现弱胎、木乃伊胎、死胎情况,流产率18%左右。同期养殖场中幼崽出现呕吐、食欲不振、高热、抽搐等症状,3日后幼崽病死数量8头,死亡率20%左右,7日后幼崽病死数量为25头,死亡率60%左右。养殖场主采用多种抗生素对猪群进行治疗,无明显疗效,猪群中病情持续蔓延,为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症状与病变

受抵抗力、易染度及病毒性质等因素使病猪在发病时期所产生的症状表现也有很大区别。

初生幼崽:其发病表现主要有无法进食、呕吐腹泻、四肢不稳、颈部僵硬、昏迷死亡等情况,发病后幼崽多数在1-2天内死亡。

断乳前后:此时期的幼崽感染猪伪狂犬病的几率较初生幼崽要低,发病症状与初生幼崽大致相同。

成年猪:在感染猪伪狂犬病后不会出现明显发热情况,主要表现为呼吸有杂音、咳嗽等呼吸系统病症,并伴随着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等情况,死亡率极低。

怀孕母猪:母猪在感染猪伪狂犬病后最常出现症状为产下死胎、弱胎,流产也是病发的主要症状。

3、诊断

初步诊断:根据资料显示的病猪发病情况可以初步断定其与猪伪狂犬病发病症状基本相同,根据仔猪死亡率及母猪症状可以初步诊断此养猪场中发生的传染性疾病为猪伪狂犬病。

病毒分离和鉴定:采取脑组织、扁桃体,用PBS制成10%悬液或鼻咽洗液接种猪胚成纤维细胞,于18-96h出现病变,有病变的细胞用HE染色,镜检可看到嗜酸性核内包涵体。

4、防治措施

在伪狂犬病临床中尚未研制出可以有效治疗此种疾病的药物,因此只能采用疫苗接种及时控制防治等措施,避免病毒在猪群中大规模的暴发、流行。

平时的预防措施:①疫苗免疫接种。由于成年猪是此种病毒的主要传播源,其会进行定期的排毒,因此要在猪群中接种疫苗,降低携带病毒的阳性猪群与幼崽接触的几率,并提高幼崽对此类病毒的免疫力。②把好引种关。由于地区不同猪伪狂犬病的发生几率也有一定的区别,并且成年猪患病症状不明显,因此在引种时需要仔细检查种猪所在猪场是否发生或是曾经发生过猪伪狂犬病,避免引进病猪感染养猪场。同时要做好血清检疫,并隔离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配种。③提高更新于:5个月前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24 68养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