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68养殖网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 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热门搜索
68养殖网 > 养猪 >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

发布时间:

伪土鸡养殖。猪伪狂犬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是由于感染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Ⅰ型疱疹病毒而导致,具有多种症候群,主要是呼吸困难、繁殖障碍、神经症状等。猪群发病后,往往会导致仔猪死亡率升高,母猪出现繁殖障碍等..

伪土鸡养殖。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是由于感染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Ⅰ型疱疹病毒而导致,具有多种症候群,主要是呼吸困难、繁殖障碍、神经症状等。猪群发病后,往往会导致仔猪死亡率升高,母猪出现繁殖障碍等,公猪利用性能较差或者失去利用价值,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强防治。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

1、流行特点

病猪和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该病重要的传染源。健康猪与病猪、带毒病猪直接接触可以感染该病,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伤口、配种精液等途径感染。母猪感染该病后6~7天乳汁中有病毒,持续3~5天,乳猪可因吃奶而感染该病。牛常接触猪、鼠而得病,感染发病率几乎达100%。牛与猪之间可以互相传播。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呈地方性流行性发生,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在常年产仔的情况下,季节性不明显。哺乳仔猪日龄越小,发病率和病死率也越高,随日龄的增长而下降。断奶后的仔猪发病率较低。

2、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6天,2周龄内的仔猪最易感。病初精神沉郁,发热,厌食,呕吐,眼球上翻,呼吸困难。神经症状为共济失调、痉挛、麻痹、转圈,倒地后四肢呈游泳样滑动。一般神经症状出现后2天内死亡,病死率可达100%。3~4周龄仔猪病程稍长,病死率为35%-60%。2月龄以上猪,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可恢复。妊娠母猪易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或弱仔。公猪感染后将失去配种价值。

3、病理变化

一般病猪无特征性病变。在临床上呈现严重神经症状的病猪,死后剖检,可见到明显的脑膜充血、出血和水肿,脑脊髓液增多。胃肠呈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流产胎儿的脑和臀部皮肤有出血点,肾和心肌出血。肝脏和脾脏有灰白色坏死灶。组织学检查:可见中枢神经系统呈非化脓性脑膜炎及神经节炎变化,有明显的血管套和胶质细胞坏死。在鼻咽黏膜、脾脏和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内有核包涵体。

4、诊断要点

根据病猪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以及病理资料分析,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实验室检验,可采用家兔接种试验和血清学诊断。实验室检验:①动物接种试验。取病料(病猪患部水肿液、脊髓以及脑组织等),用生理盐水制成1:10组织悬液,加抗生素处理,离心,取上清液1~2mL,注射于家兔后腿外侧皮下或肌肉内,家兔接种后2~3天,注射部位发生奇痒,不断啃咬局部,致使局部皮肤脱毛、出血,经1—2天后麻痹而死亡。可确诊为猪伪狂犬病。②血清学检查。如免疫荧光试验,用免疫荧光检查脑、扁桃体压片或冷冻切片,见细胞内有荧光,可以确诊,几小时即可获得可靠结果。还有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乳胶凝集试验等,均可做出准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与李氏杆菌病、猪脑脊髓炎、狂犬病相区别。

5、预防措施

第一,防止从疫区购人种猪时带进该病传染源。引进前要做好产地检疫,血检阴性者方可引进;引进后,还要先隔离检疫1个月,并采血送实验室检验为阴性者,方可混群饲养。第二,做好养猪场内消毒工作,切断感染途径。第三,消灭养猪场内的鼠类和野生动物,清除传播媒介。第四,做好种猪场种猪群的定期采血检查,对血检阳性猪必须及时淘汰。

6、发病后迅速扑灭措施

隔离。对伪狂犬病的血清学检测出来的阳性猪(病猪)和同群猪(假定健康猪)进行紧急分群隔离管理。对检出的阳性猪进行隔离饲养,然后淘汰处理;对假定健康猪(同群猪)进行隔离饲养、隔离观察、隔离免疫接种。

消毒。对病猪污染的圈舍、场地、交通工具、用具等,可选用3%火碱液进行喷洒和刷洗消毒,每平方米面积用3%火碱液400mL,对养猪舍要进行带猪消毒,要做到每2天消毒1次;对舍外的环境消毒,要做到每10天消毒1次。

免疫,就是紧急免疫接种。要在当地动物疫控机构的指导下,对假定健康猪和周围受威胁的猪进行免疫接种,形成“免疫带”。对种猪场,发病后可选用猪伪狂犬病油乳剂灭活疫苗,仔猪断奶时首免,30天后进行二免;母猪配种前免疫1次(建议产前30天,进行二免);种公猪每4个月免疫接种1次,种猪场一般不宜选用弱毒疫苗。对育肥猪场,发病后可采用全面免疫的方法,除发病的乳猪和仔猪予以扑杀外,其余的仔猪和母猪,一律注射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K61弱毒株),乳猪第一次肌内注射疫苗0.5mL,断奶后再肌内注射疫苗1mL;3月龄以上中猪、成猪及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肌内注射疫苗2mL,免疫期1年。也可注射猪伪狂犬病油乳剂灭活苗。

有效治疗。对有保种价值的猪进行治疗。因该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在病猪出现神经症状之前可用高免血清进行治疗,有一定疗效。但耐过猪长期携带病毒,应继续隔离饲养,跟踪检疫。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
伪狂犬病毒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伪狂犬病自然发生于猪、牛、绵羊、犬和猫,另外,多种野生动物、肉食动物也易感。水貂、雪貂因饲喂含伪狂犬病毒的猪下脚料也可引起伪狂犬病的暴发。实验动物中家兔最为敏感,小鼠、大鼠、豚鼠等也能感染。关于人感染伪狂犬病毒的报道很少,并且都不是以病毒分离为报道依据。如土耳其及我国台湾曾报道有血清学反应阳性者。欧洲也曾报告数例因皮肤伤口接触病料组织而感染,主要表现为局部有发痒,未曾报告有死亡。最新的报道见于1992年,在波兰因直接接触伪狂犬病毒而感染的工人,首先是手部先出现短暂的瘙痒,后扩展至背部和肩部。
猪是伪狂犬病毒的贮存宿主,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重要传染源。不少学者认为,其他动物感染本病与接触猪、鼠有关。
在猪场,伪狂犬病毒主要通过已感染猪排毒而传给健康猪,另外,被伪狂犬病毒污染的工作人员和器具在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空气传播则是伪狂犬病毒扩散的最主要途径,但到底能传播多远还不清楚。人们还发现在邻近有伪狂犬病发生的猪场周围放牧的牛群也能发病,在这种情况下,空气传播是惟一可能的途径。在猪群中,病毒主要通过鼻分泌物传播,另外,乳汁和精液也是可能的传播方式。
除猪以外的其他动物感染伪狂犬病毒后,其结果都是死亡。猪发生伪狂犬病后,其临诊症状因日龄而异,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怀孕母猪可导致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种猪不育等综合症候群。15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死亡率可达100%,断奶仔猪发病率可达40%,死亡率20%左右;对成年肥猪可引起生长停滞、增重缓慢等。
伪狂犬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但其他季节也有发生。
临床症状

伪狂犬病毒的临诊表现主要取决于感染病毒的毒力和感染量,以及感染猪的年龄。其中,感染猪的年龄是最主要的。与其他动物的疱疹病毒一样,幼龄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病情最重。
新生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会引起大量死亡,临诊上新生仔猪第1天表现正常,从第2天开始发病,3~5天内是死亡高峰期,有的整窝死光。同时,发病仔猪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昏睡、呜叫、呕吐、拉稀,一旦发病,1~2日内死亡。剖检主要是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有时见到肺水肿、脑膜表面充血、出血。15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本病者,病情极严重,发病死亡率可达100%。仔猪突然发病,体温上升达41℃以上,精神极度委顿,发抖,运动不协调,痉挛,呕吐,腹泻,极少康复。断奶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发病率在20%~40%左右,死亡率在10%~20%左右,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若有症状也很轻微,易于恢复。主要表现为发热、精神沉郁,有些病猪呕吐、咳嗽,一般于4~8天内完全恢复。

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产木乃伊胎儿或死胎,其中以死胎为主无论是头胎母猪还是经产母猪都发病,而且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但以寒冷季节即冬末春初多发。

伪狂犬病的另一发病特点是表现为种猪不育症。近几年发现有的猪场春季暴发伪狂犬病,出现死胎或断奶仔猪患伪狂犬病后,紧接着下半年母猪配不上种,返情率高达90%,有反复配种数次都屡配不上的。此外,公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表现出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
病理变化
伪狂犬病毒感染一般无特征性病变。眼观主要见肾脏有针尖状出血点,其他肉眼病变不明显。可见不同程度的卡他性胃炎和肠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时,脑膜明显充血,脑脊髓液量过多,肝、脾等实质脏器常可见灰白色坏死病灶,肺充血、水肿和坏死点。子宫内感染后可发展为溶解坏死性胎盘炎。
组织学病变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散性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及神经节炎,有明显的血管套及弥散性局部胶质细胞坏死。在脑神经细胞内、鼻咽黏膜、脾及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内可见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和出血性炎症。有时可见肝脏小叶周边出现凝固性坏死。肺泡隔核小叶质增宽,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诊断鉴别
根据疾病的临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同时要注意与猪细小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弓形虫及布鲁氏菌等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相区别。

分离
1.病毒分离鉴定病毒的分离是诊断伪狂犬病的可靠方法。患病动物的多种病料组织如脑、心、肝、脾、肺、肾、扁桃体等均可用于病毒的分离,但以脑组织和扁桃体最为理想,另外,鼻咽分泌物也可用于病毒的分离。病料处理后可直接接种敏感细胞,如猪肾传代细胞(PK-15和IBRS-2)、仓鼠肾传代细胞(BHK-21)或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在接种后24~72小时内可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若初次接种无细胞病变,可盲传3代。不具备细胞培养条件时,可将处理的病料接种家兔或小鼠,根据家兔或小鼠的临诊表现做出判定,但小鼠不如家兔敏感。分离到病毒后再用标准阳性血清做中和试验以确诊本病。
切片
2.组织切片荧光抗体检测取患病动物的病料如脑或扁桃体的压片或冰冻切片,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其优点是快速,在几小时内即可获得可靠结果,对于新生仔猪,其敏感性与病毒分离相当,但对于育肥猪与成年猪,该法则不如病毒分离敏感。
PCR
3.PCR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利用PCR可从患病动物的分泌物如鼻咽拭子或组织病料中扩增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基因,从而对患病动物进行确诊。PCR与病毒分离鉴定相比,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优点,能同时检测大批量的样品,并且能进行活体检测,适合于临诊诊断。

血清学
4.血清学诊断多种血清学方法可用于伪狂犬病的诊断,应用最广泛的有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乳胶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间接免疫荧光等。其中血清中和试验的特异性、敏感性都是最好的,并且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的诊断方法。但由于中和试验的技术条件要求高、时间长,所以主要是用于实验室研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同样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3~4h内可得出试验结果,并可同时检测大批量样品,广泛用于伪狂犬病的临诊诊断。另外,近几年来,乳胶凝集试验以其独特的优点也在临诊上广泛应用,操作极其简便,几分钟之内便可得出试验结果。
鉴别
5.鉴别诊断猪伪狂犬病病毒鉴别诊断方法是在使用基因标志疫苗的基础上应用的一类诊断方法。由于PRV中存在多个非必需糖蛋白基因,缺失这些基因的病毒突变株不能产生被缺失基因所编码的糖蛋白,但又不影响病毒在细胞上的增殖与免疫原性。将这种基因缺失标志疫苗注射动物后,动物不能产生针对缺失蛋白的抗体。因此,可通过血清学方法将自然感染野毒的血清学阳性猪与注苗猪区分开来。目前,缺失疫苗缺失的糖蛋白基因主要为gE和gG基因,也有缺失gC、gB基因的。针对缺失的糖蛋白已利用大肠杆菌或酵母等表达系统的表达产物建立了相应的鉴别诊断方法:gE-ELISA、gG-ELISA、gC-ELISA、gB-ELISA以及gE-LAT、gG、LAT等,实验证实这些方法的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用于临诊检测,同时乳胶凝集还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目前,在我国已有gE-ELISA、gG-ELISA和gE-LAT、gG-LAT问世。
防治措施
预防:
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伪狂犬病的根本措施,以净化猪群为主要手段,首先从种猪群净化,实行‘小产房’、‘小保育’、‘低密度’、‘分阶段饲养’的饲养模式。加强猪群的日常管理。
1、免疫接种:
(1)后备猪应在配种前实施至少2次伪狂犬疫苗的免疫接种,2次均可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
(2)经产母猪应根据本场感染程度在怀孕后期(产前20-40天或配种后75-95天)实行1-2次免疫。母猪免疫使用灭活苗或基因缺失弱毒苗均可,2次免疫中至少有1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产前20-40天实行2次免疫的妊娠母猪,第一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第二次使用蜂胶灭活苗较为稳妥。
(3)哺乳仔猪免疫根据本场猪群感染情况而定。本场未发生过或周围也未发生过伪狂犬疫情的猪群,可在30天以后免疫1头份灭活苗;若本场或周围发生过疫情的猪群应在19日龄或23-25日龄接种基因缺失弱毒苗1头份;频繁发生的猪群应在仔猪3日龄用基因缺失弱毒苗滴鼻。
(4)疫区或疫情严重的猪场:保育和育肥猪群应在首免3周后加强免疫1次。
消灭牧场中的鼠类,对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要严格控制犬、猫、鸟类和其他禽类进入猪场,严格控制人员来往,并做好消毒工作及血清学监测等,这样对本病的防制也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对猪群采血做血清中和试验,阳性者隔离,以后淘汰。以3~4周为间隔反复进行,一直到两次试验全部阴性为止。另外一种方式是培育健康猪,母猪产仔断乳后,尽快分开,隔离饲养,每窝小猪均须与其他窝小猪隔离饲养。到16周龄时,做血清学检查(此时母源抗体转为阴性),所有阳性猪淘汰,30日后再做血清学检查,把阴性猪合成较大群,最终建立新的无病猪群。
治疗:
本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前期只要靠预防为主。如果发病可以使用猪血清抗体进行治疗。
猪场净化技术要点
1、保证各个阶段猪只的合理营养供给。
2、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及时清理粪便,避免产生过多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3、做好密度、通风、冬天保温及夏天降温管理。夏天母猪舍和公猪舍都采取水帘式降温和排风扇抽风抽湿的方法,让猪只处于舒适的环境。
4、全进全出及同日龄阶段饲养。全进全出在疾病控制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求全进全出一定要彻底,包括猪群、工作人员、工具等。
5、每个环节设一个专用的病猪隔离场所,及时把病猪隔离出来,这无论是对病猪的病情控制和对未感染猪群都是很好的。
6、消灭可能的传播媒介。猪场严格禁止饲养犬、猫及家禽,杜绝犬、猫、鸡及其他鸟类进入猪场,定期进行场内灭鼠、灭蝇工作。
7、对全场种猪(含公母种猪及后备猪群)进行临床观察及生产繁殖性能的调查。
8、合理地使用疫苗,并根据抗体水平决定免疫程序。

小编推荐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症状及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疱疹病毒Ⅰ型引起的一种致多种家畜、野生动物主要以发热、奇痒(猫、狗和小鼠)、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猪伪狂犬病具有病死率高、传播快、流行范围广、传播途径多、病原体顽固等特点,我国自1948年首次报道该病以来,已有多个地区报道伪狂犬病的流行,该病已成为危害中国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给无数猪场带来了灾难性的经济损失。随着我国规模化养猪趋势的快速发展,2000年左右大面积暴发了伪狂犬病疫情,随着伪狂犬病弱毒疫苗的大面积使用,基本控制了伪狂犬病的爆发和流行,有一定数量的猪场已经实现了伪狂犬病的净化。但最近几年,整个全国猪伪狂犬病在规模化猪场有抬头趋势,在个别散养户的猪场也出现了伪狂犬野毒感染的问题,而且死亡率很高,因此,猪伪狂犬病在目前的防疫形势下依然不容忽视,应引起猪场管理者高度重视。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症状及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措施。

1、病原

猪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甲型疱疹病毒亚科,猪疱疹病毒属。病毒形态为圆形,粒子直径150-180nm,核衣壳直径为105-110nm。病毒粒子最外层为脂质双层结构的囊膜,囊膜表面有长8-10nm的纤突,呈放射状排列。该病毒只存在一种血清型,但不同毒株在毒力和生物特性等方面存在差异。该病毒具有泛嗜性,能在多种组织培养细胞中增殖,以免肾和猪肾细胞最适宜增殖。猪伪狂犬病毒在外界条件下较为稳定,在低温潮湿的猪舍,病毒能稳定存活1个月,在高温干燥的条件下,尤其是在阳光直射下,病毒可很快失活。在55℃50min、80℃3min或100℃瞬间可将其杀灭。该病毒对福尔马林、氢氧化钠、乙醚、氯仿等多种化学消毒药较敏感。

2、流行特点

伪狂犬病毒呈世界性分布,发生和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点,以寒冷的冬季发病率较高,其他季节也有发生。猪伪狂犬病毒可引起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感染,猪是该病毒的储存宿主,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有易感性,但症状不一,以15日龄的新生仔猪死亡率最高,随着猪年龄的增长,死亡率也随之降低,成年猪发病只表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不会出现死亡。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该病重要传染源。该病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行水平传播,也可通过配种、精液、胎盘进行垂直传播,健康猪可通过直接接触病猪、带毒猪而被感染,或接触了被其污染的空气、饲料、饮水、器具等被感染,也可通过带毒的动物而感染。另外,猪场引进公猪或精液也可能带毒,隐性感染的种猪,在其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存在病毒基因组,当气候突变、营养不足、应激反应和免疫抑制疾病发生时,病毒基因组转录活跃,产生子代病毒,成为新的传染源,这也是猪场内病原循环传播的重要原因。

3、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不同年龄阶段的猪,其临床症状表现有差异,以哺乳仔猪最为敏感,病死率达100%,15日龄以内的仔猪常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下降,体温升高,出现下痢、呕吐症状,呼吸困难,后期出现共济失调、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发病3-7天衰竭而死。断奶猪也能引起死亡,死亡率在40%-60%,症状同上,病程稍长,耐过猪常有后遗症,往往发育不良。成年猪感染常不表现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通常不发生死亡,耐过后可长期潜伏感染、带毒或排毒。怀孕母猪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繁殖机能障碍,母猪屡配不孕,返情率增高,出现流产、产木乃伊胎、死胎等现象,所产弱仔猪出现腹泻、呕吐、运动失调等症状,1-2天内死亡。公猪感染发生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本病无特征性病理变化,剖检可见上呼吸道淋巴结肿胀、化脓、出血。仔猪及流产胎儿的肝脏、脾脏和肾脏表面形成非常典型的黄白色坏死灶。可见肺水肿以及肺脏表面散布弥漫性出血点、坏死点、坏死灶。脑膜明显出血、水肿,脑脊髓液增多,脑皮质沟回变平。心肌出血,心肌呈白色条纹状坏死。

4、诊断

根据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剖检变化等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还需进行实验室检查,猪感染该病常呈隐性感染,因此实验室诊断应采用血清学的方法,包括血清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荧光抗体试验以及酶联免疫测定等。

5、防控措施

该病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猪伪狂犬病的最有效措施,可从根本上预防病毒的发展和传播。目前常用的猪伪狂犬病疫苗有弱毒苗、灭活苗以及基因缺失苗三种,其中基因缺失苗免疫原性较好,而且便于进行抗体检测。疫苗可对种猪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种猪在第1次注射疫苗以后,间隔4-6周注射1次猪伪狂犬疫苗,达到加强免疫的作用,在每次产前1个月左右再进行1次免疫注射。留作种用的仔猪在断奶时进行第一次接种,4-6周后再进行1次加强免疫,以后可按照种猪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商品猪在其断奶时进行一次接种,免疫力可持续出栏。加强疫病监测,定期检查猪群抗体水平,对猪群采取血清检查,由于生猪在感染伪狂犬病毒后无法根治,且终生带毒、排毒,对发现的阳性猪要坚决进行淘汰,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使用伪狂犬病基因缺失弱毒苗对没有发病的猪进行紧急接种,以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当前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1、猪伪狂犬病的现状

(1)大部分发病猪场猪群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gE抗体阳性率接近100%。有部分猪场仅发现gE抗体阳性率上升但没有临床症状,同时发现gB抗体阳性率偏低。

(2)发病猪场主要表现为刚出生的仔猪第一天状态很好,从第二天开始发病,先呕吐后腹泻,拉黄色油亮的稀粪,3-5天可达死亡高峰,死亡率达到80%,并且经常发生整窝死光的现象;40-60天的保育猪打喷嚏和咳嗽,个别猪拉稀,有神经症状,生长缓慢,病死率30%以上;育肥猪呼吸道症状、消瘦,病死率10%以上。

(3)剖检病死猪主要的病理变化:全身淋巴结水肿、肾表面有出血点、脾肿大并有针尖状坏死点,部分猪肺有小出血点、扁桃体坏死。采集病死猪扁桃体、脾脏和肺脏等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测,经PCR鉴定后发现,伪狂犬病毒阳性。

(4)猪群出现伪狂犬病临床症状后,全群立即进行猪伪狂犬病gE/gI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Bartha-K61株)紧急免疫,3天即可控制,7天左右恢复正常。

2、猪伪狂犬野毒感染加剧的原因分析

(1)经常引种且来源混杂

引进的后备母猪未进行伪狂犬病野毒抗体检测。目前,不少商品猪场无本场培育的后备母猪,有时候数量不足,加上经产母猪的正常淘汰,引种就会很频繁。另外如果猪场使用带毒公猪的精液也会使伪狂犬野毒的感染风险加大。这些现象对猪场来讲,风险是很大的。

(2)伪狂犬病防疫意识淡薄,导致免疫程序不合理

近几年猪场大面积爆发伪狂犬病疫情的案例几乎没有,导致对该病的免疫重视程度有所降低,只免疫种猪不免疫仔猪的现象在养殖场中很常见。未免疫的仔猪群成为伪狂犬病毒繁衍的温床,从而给该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当前还有不少猪场对种猪实施跟胎免疫,这种免疫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容易造成漏免,种猪群免疫空白期延长,最终导致种猪群抗体水平整齐度差,免疫力低下的现象。

(3)生物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一些猪场的入场消毒工作敷衍了事,甚至有猪场就没有严格的消毒程序和比较方便实用的专用消毒设备,这给场外病毒进入猪场创造了条件。另外猪场灭鼠工作不到位,饲养的犬、猫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病传播。

(4)返饲“自家苗”导致的种猪带毒率增高现象

最近两三年,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大范围流行,常规的手段无法控制该疫情。不少猪场冒险使用仔猪发病时的稀粪、小肠及内容物适当处理后返饲给怀孕母猪,如果病料中含有伪狂犬病毒将使母猪感染;另外如果猪场返饲的这种自家苗灭活不完全也将增加母猪感染伪狂犬野毒的概率。

(5)使用污染的伪狂犬疫苗

众所周知,高质量的伪狂犬疫苗是使用SPF鸡胚成纤维细胞生产,SPF鸡胚不含17种病毒,3种细菌(如白痢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2种支原体,而如果使用普通种蛋生产的话就极有可能使疫苗混有其它病毒及沙门氏菌,同样能造成仔猪腹泻。

(6)伪狂犬野毒抗原发生变异

有研究指出,2012年后分离到的伪狂犬野毒具有某种程度的抗原变异,对gE抗体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后发现,与之前分离株亲缘关系比较远。但使用现有疫苗(Bartha-K61株)紧急免疫后,疫情可在1周左右迅速得到控制。这就充分说明当前的伪狂犬病疫苗效果还是非常好的。但在养猪实践中发现,对于伪狂犬病的预防,应重视整个猪群的疫苗免疫,效果会更好。

3、伪狂犬病的防控策略

(1)良好的生物安全是前提

做好猪场和外界的隔离,出入猪场人员、车辆应严格消毒。场内禁养猫、犬,做好灭鼠工作。慎重引种,定点引入种猪并进行伪狂犬病gE抗体检测,阴性猪方可留作种用,务必做好配种前的伪狂犬疫苗免疫工作。

(2)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基础

改善猪舍设备,保持猪舍内空气的新鲜度,冬季保温的同时做好通风工作;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以降低猪群应激和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发生;饲料要求营养全面,原料不发生霉变,防止霉变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饲料中添加质量好的脱霉剂。饲养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猪群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的高低,而猪本身的这种非特异性免疫在养猪过程中比疫苗和兽药更为重要。

(3)高效的免疫接种是关键

免疫接种伪狂犬疫苗(Bartha-K61株)可预防该病导致的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死亡现象,可降低排毒量并缩短排毒的持续时间,对于控制疫情扩散蔓延、减少经济损失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种猪每头注射2头份,每年普免4次。商品猪免疫方案为3日龄内每头滴鼻1头份,70日龄左右肌肉注射1头份,100日龄时再加强免疫1头份。每季度或者半年要进行一次疫苗抗体水平检测,对疫苗抗体水平低下的个体或滴度参差不齐的群体予以加强免疫或普免。

在免疫前后,给猪群的饮水或饲料中添加免疫促进剂,以促进猪群的免疫应答;添加适量的电解多维等营养性药物以提高猪群抗应激能力。

(4)果断的淘汰病猪是核心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猪和隐性带毒猪,它们的存在是阳性场伪狂犬病净化的最大障碍。猪场每年监测2-3次gE抗体。具体方案是:种公猪全部检测;种母猪按10%-20%的比例抽检;商品猪不定期进行抽检;留作种用的仔猪在100日龄左右检测。对有繁殖障碍的母猪全部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可以掌握猪群野毒感染状况,对于野毒感染阳性猪要坚决淘汰。

总之,控制和净化猪伪狂犬病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慎重引种、定期检测和坚决淘汰阳性种猪,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良好的饲养管理以及使用优质高效伪狂犬疫苗(Bartha-K61株)进行免疫等。

除了免疫预防之外,日常饲养还应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来控制猪伪狂犬病。加强饲养管理,在养殖的过程中尽量坚持自繁自养的模式。

猪伪狂犬病病原、流行特点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随着生猪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猪场内疑似伪狂犬病病例有增多趋势,每个地方都有相继爆发伪狂犬病疫情的报道给养猪业带来较大危害。在生猪生产中,该病尤其对仔猪危害最大,发病率、死亡率均可达到100%,对成年猪影响也较大。现给大家讲解一下:猪伪狂犬病病原、流行特点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1、病原

伪狂犬病病毒是一种有囊膜、呈正二十面体对称,表面有放射状纤突的DNA病毒,在多种动物细胞中繁殖,并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和核内包涵体。伪狂犬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猪舍可存活1个多月。

2、流行现状及特点

据资料显示:2006~2011年华中农业大学对河南各规模养猪场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规模化猪场普遍存在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野毒阳性率在1.15%~16.98%之间,伪狂犬病的流行情况以散养户和小型养殖场发病为主。主要原因是发病场为狂犬疫苗免疫不规范。

在一般条件下,猪、犬、猫、牛、羊、水貂等哺乳动物均可感染,除猪以外,其他动物感染均以死亡告终。感染伪狂犬病毒的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从病猪唾液、鼻液、阴道黏液、精液、乳汁及尿液中排出,在养猪场内一直存活,在猪群中不断传播和感染。该病主要通过猪体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经呼吸道发生感染。通过接触患病猪的尸体也能传播。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也能感染。此病多发于秋、冬季节,但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3、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3~6天,最长可达10天。临床表现随年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哺乳仔猪出生后第3天发病,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呕吐、腹泻,随后出现兴奋不安、运动失调、前冲、后退、转圈、全身肌肉痉挛、头向后仰、四肢划水状运动,病程1~2天,病死率为100%。断奶仔猪发病时体温为41℃以上,表现为咳嗽、流鼻涕、呼吸困难、腹泻,有的发生呕吐现象,并伴有发抖、运动不协调、痉挛等神经症状,病死率一般为20%~50%。成猪大多呈隐性感染,偶有咳嗽、呕吐、腹泻,但症状轻微,死亡率很低,多数能耐过。繁殖母猪表现为延迟分娩、产后发情延迟、返情率高、屡配不孕。妊娠母猪大多流产、流产率高达50%左右、产死胎或木乃伊胎。种公猪表现为睾丸肿硬、萎缩,精子活力差,性欲降低或性功能丧失等。

4、防控措施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不从有疫情的地区或猪场引种,从外面购买的种猪,严格执行引种隔离检疫制度,检疫合格后方可混群饲养。新引进种猪(包括精液)必须来自阴性猪场,隔离观察30~50天,2周后采血进行抗体测定,如抗体为阴性,方可进入猪群。种猪场的母猪每3个月应抽血检测1次。养猪场也可通过淘汰阳性种猪,做好猪伪狂犬病的净化。

伪狂犬病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但对一般消毒药物却很敏感,一定浓度的消毒剂都能将其杀死。在猪群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对猪舍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应使用3%氢氧化钠溶液或1:300复合酚、复合醛消毒液,每周定期消毒1次以上。发生猪伪狂犬病疫情时,每2~3天必须消毒1次。同时,养猪场的粪尿还须放入发酵池或沼气池进行处理,以减少病原的传播与扩散。养猪场常用消毒剂有0.5%石灰水、0.5%碳酸钠溶液、5%石炭酸溶液、1%~3%氢氧化钠溶液、酚溶液、醛溶液等。

现已研制出的疫苗有灭活苗、弱毒苗、基因缺失苗。不同猪群应免疫不同的疫苗。断奶仔猪可选用弱毒苗,种猪可选用灭活苗或弱毒苗。推荐免疫程序:仔猪1日龄滴鼻进行第一次免疫,35~40日龄进行第二次免疫,70~75日龄进行第三次免疫;种公猪每半年免疫1次;后备母猪在产前8~9周进行第一次免疫,间隔3周后进行第二次免疫;经产母猪每年都须免疫3次,每次间隔4个月。

发生猪伪狂犬病疫情时,要及时向上级防疫部门报告。对可疑病猪进行隔离,同时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后对发病猪场进行封锁,淘汰、扑杀病猪和阳性猪,对假定健康猪群和阴性猪用灭活苗进行紧急接种。暂停生猪和猪产品交易,对病猪尸体、死胎、流产物、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猪伪狂犬病的病原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方法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virus,PrV)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在猪呈暴发性流行。可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公猪不育,新生仔猪大量死亡,育肥猪呼吸困难、生长停滞等,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伪狂犬病的病原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方法。

1、病原

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属、猪疱疹病毒I型,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0~150纳米,属脱氧核糖核酸病毒,有囊膜。病毒主要存在于脑脊髓中,在血液和内脏器官中也有病毒存在。病毒对干燥、低温、酸性等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猪圈能存活1个月以上,在猪肉中存活5个月以上。病毒对碱性、温热等抵抗力弱,紫外线、火碱、来苏儿、过氧乙酸能很快将其杀死。

2、流行病学

猪、牛、羊、犬、猫、水貂、狐狸、鼠类等44种哺乳动物均可自然感染,除猪以外,其他动物感染均以死亡告终。这些动物不明原因死亡是发生伪狂犬病的重要信号。猪场要禁养犬、猫,并严防其进场。猪场应灭鼠,实行猪群伪狂犬病净化。

伪狂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猪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仔猪的危险性最高。病猪、带毒猪和带毒的鼠类为本病的重要传染源,特别是无症状的带毒猪在病毒的保存和传播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猪伪狂犬病往往在分娩高峰的母猪舍先发病,几乎每窝都发病,发病率达100%。康复猪能长时期通过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和尿中排出,易感猪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发生传染。

猪是伪狂犬病的唯一自然宿主,对其危害最大,可致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及胎儿干尸化。对初生仔猪则引起神经症状,出现运动失调、麻痹、衰竭死亡,病死率100%。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但可引起呼吸道症状。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和产子旺季多发。

3、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一般3天,短的36小时。猪的临床症状随着年龄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但都没有明显的瘙痒现象。

2周龄以内哺乳仔猪的症状最为严重,病初体温升高达40℃以上,呕吐、下痢、厌食、精神不振,随后出现神经症状:肌肉震颤,步态不稳,四肢运动失调,眼球震颤,间歇性痉挛,后躯麻痹,有前进或后退或转圈等强迫运动,常伴有癫痫样发作及昏睡等现象,触摸时可引起肌肉抽搐。神经症状出现1~2天内死亡,病死率高达100%。

3~4周龄的仔猪主要症状相同,但发病少,病程长,一般4~8天,便秘,病死率低,约40%~60%,后期出现神经症状的常出现后遗症,如眼盲、偏瘫、发育不良等。

3月龄以上的猪感染率高,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低,呈隐性感染,出现微热、打喷嚏,食欲不振,厌食,精神沉郁,一般3~4天康复。如体温继续升高,从第5天起出现神经症状,呈间歇性发作,但很少出现这种情况。

妊娠母猪在妊娠30天内感染,部分胎儿被吸收,产仔数少。妊娠40天以上感染时,常有流产、死产和延迟分娩等现象,流产、死产胎儿大小相差不显著,无畸形胎,死产胎儿有不同程度的软化现象,流产胎儿大多甚为新鲜,脑壳及臀部皮肤有出血点,胸膛、腹腔及心包腔有棕褐色潴留液,肾及心肌出血,肝脾灰白色坏死点。妊娠后期感染时,可有活产胎儿,但往往因活力差,于产后不久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而死亡。母猪于流产、死产前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一般约有20%以上的母猪不受胎。

4、病理变化

有明显神经症状的病猪,解剖时常见明显的脑膜充血及脑脊髓液增多,鼻咽处充血,扁桃体及其淋巴结有坏死病灶,肝、脾有灰白色的针尖状坏死点,心包液增加,肺可见水肿和出血点。

5、防治措施

不要从发生过本病的地区引进病猪。平时注意饲料保管收藏,消灭老鼠,防止带病鼠类传染。猪群与其他动物分开饲养,防止相互传染。常发地区应定期接种伪狂犬病疫苗,可起到预防效果。公猪每年免疫3~4次,进口苗1头份,国产苗2头份,母猪配种前和产前20天各免疫1次,剂量同公猪,仔猪1~3日龄用活苗滴鼻首免,且滴两个鼻孔,剂量1.0~1.5头份,5~7周龄二免,肌肉注射1头份。发生本病时要及时隔离。对用具、圈舍和环境,用2%的氢氧化钠或10%的石炭酸乳剂消毒。对发病症状轻微的猪可试用以下疗法:应用复方盐酸吗啉胍注射液治疗,猪每千克体重用药0.05~0.10毫升,每天肌肉注射1次。对病情严重的可每天肌肉注射2次,连续用药5天。同时,给病猪肌肉注射猪白细胞干扰素,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3~5天。补充高免血清或健康猪血清,同时辅以黄芪多糖进行注射。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
伪狂犬病毒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伪狂犬病自然发生于猪、牛、绵羊、犬和猫,另外,多种野生动物、肉食动物也易感。水貂、雪貂因饲喂含伪狂犬病毒的猪下脚料也可引起伪狂犬病的暴发。实验动物中家兔最为敏感,小鼠、大鼠、豚鼠等也能感染。关于人感染伪狂犬病毒的报道很少,并且都不是以病毒分离为报道依据。如土耳其及我国台湾曾报道有血清学反应阳性者。欧洲也曾报告数例因皮肤伤口接触病料组织而感染,主要表现为局部有发痒,未曾报告有死亡。最新的报道见于1992年,在波兰因直接接触伪狂犬病毒而感染的工人,首先是手部先出现短暂的瘙痒,后扩展至背部和肩部。
猪是伪狂犬病毒的贮存宿主,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重要传染源。不少学者认为,其他动物感染本病与接触猪、鼠有关。
在猪场,伪狂犬病毒主要通过已感染猪排毒而传给健康猪,另外,被伪狂犬病毒污染的工作人员和器具在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空气传播则是伪狂犬病毒扩散的最主要途径,但到底能传播多远还不清楚。人们还发现在邻近有伪狂犬病发生的猪场周围放牧的牛群也能发病,在这种情况下,空气传播是惟一可能的途径。在猪群中,病毒主要通过鼻分泌物传播,另外,乳汁和精液也是可能的传播方式。
除猪以外的其他动物感染伪狂犬病毒后,其结果都是死亡。猪发生伪狂犬病后,其临诊症状因日龄而异,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怀孕母猪可导致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种猪不育等综合症候群。15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死亡率可达100%,断奶仔猪发病率可达40%,死亡率20%左右;对成年肥猪可引起生长停滞、增重缓慢等。
伪狂犬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但其他季节也有发生。
临床症状
伪狂犬病毒的临诊表现主要取决于感染病毒的毒力和感染量,以及感染猪的年龄。其中,感染猪的年龄是最主要的。与其他动物的疱疹病毒一样,幼龄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病情最重。
新生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会引起大量死亡,临诊上新生仔猪第1天表现正常,从第2天开始发病,3~5天内是死亡高峰期,有的整窝死光。同时,发病仔猪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昏睡、呜叫、呕吐、拉稀,一旦发病,1~2日内死亡。剖检主要是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有时见到肺水肿、脑膜表面充血、出血。15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本病者,病情极严重,发病死亡率可达100%。仔猪突然发病,体温上升达41℃以上,精神极度委顿,发抖,运动不协调,痉挛,呕吐,腹泻,极少康复。断奶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发病率在20%~40%左右,死亡率在10%~20%左右,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若有症状也很轻微,易于恢复。主要表现为发热、精神沉郁,有些病猪呕吐、咳嗽,一般于4~8天内完全恢复。

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产木乃伊胎儿或死胎,其中以死胎为主无论是头胎母猪还是经产母猪都发病,而且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但以寒冷季节即冬末春初多发。

伪狂犬病的另一发病特点是表现为种猪不育症。近几年发现有的猪场春季暴发伪狂犬病,出现死胎或断奶仔猪患伪狂犬病后,紧接着下半年母猪配不上种,返情率高达90%,有反复配种数次都屡配不上的。此外,公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表现出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
病理变化
伪狂犬病毒感染一般无特征性病变。眼观主要见肾脏有针尖状出血点,其他肉眼病变不明显。可见不同程度的卡他性胃炎和肠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时,脑膜明显充血,脑脊髓液量过多,肝、脾等实质脏器常可见灰白色坏死病灶,肺充血、水肿和坏死点。子宫内感染后可发展为溶解坏死性胎盘炎。
组织学病变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散性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及神经节炎,有明显的血管套及弥散性局部胶质细胞坏死。在脑神经细胞内、鼻咽黏膜、脾及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内可见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和出血性炎症。有时可见肝脏小叶周边出现凝固性坏死。肺泡隔核小叶质增宽,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诊断鉴别
根据疾病的临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同时要注意与猪细小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弓形虫及布鲁氏菌等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相区别。

分离
1.病毒分离鉴定病毒的分离是诊断伪狂犬病的可靠方法。患病动物的多种病料组织如脑、心、肝、脾、肺、肾、扁桃体等均可用于病毒的分离,但以脑组织和扁桃体最为理想,另外,鼻咽分泌物也可用于病毒的分离。病料处理后可直接接种敏感细胞,如猪肾传代细胞(PK-15和IBRS-2)、仓鼠肾传代细胞(BHK-21)或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在接种后24~72小时内可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若初次接种无细胞病变,可盲传3代。不具备细胞培养条件时,可将处理的病料接种家兔或小鼠,根据家兔或小鼠的临诊表现做出判定,但小鼠不如家兔敏感。分离到病毒后再用标准阳性血清做中和试验以确诊本病。
切片
2.组织切片荧光抗体检测取患病动物的病料如脑或扁桃体的压片或冰冻切片,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其优点是快速,在几小时内即可获得可靠结果,对于新生仔猪,其敏感性与病毒分离相当,但对于育肥猪与成年猪,该法则不如病毒分离敏感。
PCR
3.PCR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利用PCR可从患病动物的分泌物如鼻咽拭子或组织病料中扩增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基因,从而对患病动物进行确诊。PCR与病毒分离鉴定相比,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优点,能同时检测大批量的样品,并且能进行活体检测,适合于临诊诊断。

4.血清学诊断多种血清学方法可用于伪狂犬病的诊断,应用最广泛的有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乳胶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间接免疫荧光等。其中血清中和试验的特异性、敏感性都是最好的,并且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的诊断方法。但由于中和试验的技术条件要求高、时间长,所以主要是用于实验室研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同样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3~4h内可得出试验结果,并可同时检测大批量样品,广泛用于伪狂犬病的临诊诊断。另外,近几年来,乳胶凝集试验以其独特的优点也在临诊上广泛应用,操作极其简便,几分钟之内便可得出试验结果。
鉴别
5.鉴别诊断猪伪狂犬病病毒鉴别诊断方法是在使用基因标志疫苗的基础上应用的一类诊断方法。由于PRV中存在多个非必需糖蛋白基因,缺失这些基因的病毒突变株不能产生被缺失基因所编码的糖蛋白,但又不影响病毒在细胞上的增殖与免疫原性。将这种基因缺失标志疫苗注射动物后,动物不能产生针对缺失蛋白的抗体。因此,可通过血清学方法将自然感染野毒的血清学阳性猪与注苗猪区分开来。目前,缺失疫苗缺失的糖蛋白基因主要为gE和gG基因,也有缺失gC、gB基因的。针对缺失的糖蛋白已利用大肠杆菌或酵母等表达系统的表达产物建立了相应的鉴别诊断方法:gE-ELISA、gG-ELISA、gC-ELISA、gB-ELISA以及gE-LAT、gG、LAT等,实验证实这些方法的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用于临诊检测,同时乳胶凝集还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目前,在我国已有gE-ELISA、gG-ELISA和gE-LAT、gG-LAT问世。
防治措施编辑
预防:
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伪狂犬病的根本措施,以净化猪群为主要手段,首先从种猪群净化,实行‘小产房’、‘小保育’、‘低密度’、‘分阶段饲养’的饲养模式。加强猪群的日常管理。
1、免疫接种:
(1)后备猪应在配种前实施至少2次伪狂犬疫苗的免疫接种,2次均可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
(2)经产母猪应根据本场感染程度在怀孕后期(产前20-40天或配种后75-95天)实行1-2次免疫。母猪免疫使用灭活苗或基因缺失弱毒苗均可,2次免疫中至少有1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产前20-40天实行2次免疫的妊娠母猪,第一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第二次使用蜂胶灭活苗较为稳妥。
(3)哺乳仔猪免疫根据本场猪群感染情况而定。本场未发生过或周围也未发生过伪狂犬疫情的猪群,可在30天以后免疫1头份灭活苗;若本场或周围发生过疫情的猪群应在19日龄或23-25日龄接种基因缺失弱毒苗1头份;频繁发生的猪群应在仔猪3日龄用基因缺失弱毒苗滴鼻。
(4)疫区或疫情严重的猪场:保育和育肥猪群应在首免3周后加强免疫1次。
消灭牧场中的鼠类,对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要严格控制犬、猫、鸟类和其他禽类进入猪场,严格控制人员来往,并做好消毒工作及血清学监测等,这样对本病的防制也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对猪群采血做血清中和试验,阳性者隔离,以后淘汰。以3~4周为间隔反复进行,一直到两次试验全部阴性为止。另外一种方式是培育健康猪,母猪产仔断乳后,尽快分开,隔离饲养,每窝小猪均须与其他窝小猪隔离饲养。到16周龄时,做血清学检查(此时母源抗体转为阴性),所有阳性猪淘汰,30日后再做血清学检查,把阴性猪合成较大群,最终建立新的无病猪群。
治疗:
本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前期只要靠预防为主。如果发病可以使用猪血清抗体进行治疗。
猪场净化技术要点
1、保证各个阶段猪只的合理营养供给。
2、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及时清理粪便,避免产生过多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3、做好密度、通风、冬天保温及夏天降温管理。夏天母猪舍和公猪舍都采取水帘式降温和排风扇抽风抽湿的方法,让猪只处于舒适的环境。
4、全进全出及同日龄阶段饲养。全进全出在疾病控制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求全进全出一定要彻底,包括猪群、工作人员、工具等。
5、每个环节设一个专用的病猪隔离场所,及时把病猪隔离出来,这无论是对病猪的病情控制和对未感染猪群都是很好的。
6、消灭可能的传播媒介。猪场严格禁止饲养犬、猫及家禽,杜绝犬、猫、鸡及其他鸟类进入猪场,定期进行场内灭鼠、灭蝇工作。
7、对全场种猪(含公母种猪及后备猪群)进行临床观察及生产繁殖性能的调查。
8、合理地使用疫苗,并根据抗体水平决定免疫程序。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原因 猪伪狂犬病的主要症状与预防方法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在猪群中常呈爆发性流行,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公猪不育,初生仔猪则引起神经症状,出现运动失调,麻痹,衰竭死亡,病死率达100%,育肥猪出现呼吸困难、生长停滞现象,本病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动物传染病之一。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猪伪狂犬病的流行原因猪伪狂犬病的主要症状与预防方法。

1、流行原因

伪狂犬病疫苗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多年,为防止此病暴发流行做出重要贡献,在一段时期内,猪伪狂犬病的发病率很低,一些大规模的养殖场由于管理严格、疫苗使用得当,发病率近于零。但近几年,猪伪狂犬病的发生有加重的趋势,分析原因主要介绍如下。

1.1病毒变异

因为伪狂犬病毒出现变异,导致毒性增强,疫苗的防控作用降低。

1.2免疫不科学

由于伪狂犬病在一段时期内不再发生,导致一些养殖户对其放松警惕,免疫工作不到位。一些养殖场只对母猪进行免疫,而忽视了对仔猪及成年猪的免疫,对母猪进行免疫也只是在配种前才免疫,没有进行多次免疫。而且在疫苗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不同毒株疫苗乱用的现象,病毒产生抗药性。

1.3种猪带毒

伪狂犬病毒阳性种猪是此病传播的一个主要途径。由于伪狂犬病病毒可以通过公猪精液和母猪怀孕垂直传播,种猪带毒率偏高是猪伪狂犬病持续流行的重要原因。不同的猪场之间相互使用公猪或新购进的种猪未进行隔离检测就进行配种,都会导致伪狂犬病毒的扩散蔓延。

2、主要症状

伪狂犬病对母猪、公猪、仔猪及成年猪都有危害,猪的年龄不同受害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其中以母猪及仔猪受害最为严重。

母猪感染伪狂犬病毒会导致流产,往往没有任何征兆,母猪身体未表现出异常,就突然流产。母猪群因伪狂犬病流产的比例在5%~8%,一般是妊娠后60天内的母猪出现流产现象。

15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伪狂犬病者,病情往往极为严重,发病死亡率可达50%~100%,新生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会引起大量死亡,有的整窝死光,主要的症状为突然发烧,精神萎靡,昏睡、呕吐、腹泻,症状易与猪瘟相混淆。35日龄的断奶仔猪若感染病毒,发病率低很多,死亡率也只在10%~20%,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腹泻、呕吐等。

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发热、精神沉郁,咳嗽等,一般于4~8d内完全恢复。极少数会并发感染胸膜肺炎,导致死亡。

3、预防措施

3.1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仍是预防猪伪狂犬病最重要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在防疫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尽力提高免疫效果。一是免疫的对象要扩大。对于种猪,特别是新引进的要进行免疫;对于母猪无论是处在妊娠期、哺乳期还是空怀期,都要进行免疫;对于仔猪,要采用滴鼻免疫。二是免疫的密度要加强。母猪从一年二免提高到一年三免;仔猪3日龄就要进行滴鼻免疫,50日龄进行二免(二免可采用注射免疫)。

3.2加强饲养管理

现在许多猪场采用集约化养殖,饲养密度过大,环境通风不良等问题很普遍。猪长期处于不良环境中,导致猪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对疾病的抵抗力显著下降,免疫后的效果也大受影响。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一是控制饲养密度,避免猪舍内过于拥挤,并保证猪舍内的温度和通风适宜。二是猪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每周定期消毒1次,及时清理粪便。发生疫情时需要2~3天消毒1次,消毒可用苛性钠或石灰水。三是消灭各种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特别是要做好灭鼠工作,因为老鼠是猪场中伪狂犬病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3.3培育健康猪群

对猪群要进行多次血清学检查,逐步淘汰伪狂犬病毒阳性猪,直到全群为阴性为止。对于新引进的种猪一定要隔离一段时间并检查血清,确认不带毒后方可用于配种。

方法/步骤
一、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属,病毒粒子为圆形,直径150~180nm,核衣壳直径为105~110nm。病毒粒子的最外层是病毒囊膜,它是由宿主细胞衍生而来的脂质双层结构。伪狂犬病毒是疱疹病毒科中抵抗力较强的一种。在37℃下的半衰期为7h,8℃可存活46天,而在25℃干草、树枝、食物上可存活10~30天,病毒在pH4~9之间保持稳定。5%石炭酸经2min灭活,但0.5%石炭酸处理32天后仍具有感染性。0.5%~1%氢氧化钠迅速使其灭活。病毒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以及福尔马林和紫外线照射敏感。
伪狂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不同毒株在毒力和生物学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伪狂犬病毒具有泛嗜性,能在多种组织培养细胞内增殖,其中以兔肾和猪肾细胞(包括原I代细胞和传代细胞系)最为敏感,当病毒接种量大时,在18~24h后即能看到典型的细胞病变。
二、伪狂犬病常见于猪、牛、绵羊、犬和猫,另外,多种野生动物、肉食动物也易感。猪是伪狂犬病病毒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人对本病无易感性。猪场伪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已感染猪排毒而传给健康猪,另外,被伪狂犬病病毒污染的工作人员和器具在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本病还可经呼吸道黏膜、破损的皮肤和配种等发生感染。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和产仔旺季多发,这是因为低温有利于病毒的存活
猪发生伪狂犬病后,其临诊症状因日龄而异,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怀孕母猪可导致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种猪不育等综合症候群。15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死亡率可达100%,断奶仔猪发病率可达40-50%,死亡率30-40%左右,如继发细菌感染则死亡率更高!
三、临床症状:伪狂犬病毒的临诊表现主要取决于感染病毒的毒力和感染量,以及感染猪的年龄。其中,感染猪的年龄是最主要的。与其他动物的疱疹病毒一样,幼龄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病情最重。新生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会引起大批死亡,临诊上新生仔猪第1天表现正常,从第2天开始发病,3~5天内是死亡高峰期,有的整窝仔猪死光。同时,发病仔猪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昏睡、鸣叫、呕吐、拉稀,一旦发病,1~2日内死亡。剖检主要是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有时见到肺水肿、脑膜表面充血、出血。15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本病时,病情严重,发病死亡率可达100%。仔猪突然发病,体温上升达41℃以上,精神极度委顿,发抖,运动不协调,痉挛,呕吐,腹泻,极少康复
断奶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发病率在20%~40%左右,死亡率在20%~40%左右,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若有症状也很轻微,易于恢复。主要表现为发热、精神沉郁,有些病猪呕吐、咳嗽,一般于4~8天内完全恢复。
伪狂犬病的另一发病特点是表现为种猪不育症。近几年发现有的猪场春季暴发伪狂犬病,出现死胎或断奶仔猪患伪狂犬病后,紧接着下半年母猪配不上种,返情率高达90%,有反复配种数次都屡配不上的。此外,公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表现出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
四、病理变化:病死猪存在明显的非化脓性脑炎变化,脑膜充血、水肿,脑实质小点状出血;呼吸系统的病变有肺充血、水肿,上呼吸道常见卡他性、卡他化脓性和出血性炎症,内有大量泡沫样液体。母猪流产、死产、胎儿大小一致,有不同程度的软化现象,子宫内感染后可发展为溶解坏死性胎盘炎胸腔、腹腔及心包腔有多量棕褐色潴留液,肾脏及心肌出血,淋巴结、扁桃体、肝、脾、肾和心脏表面,可见直径1~2毫米灰白色或黄白色坏死灶,类似针点或小米粒状的坏死灶,数量不等。

五、根据疾病的临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同时要注意与猪细小病毒、流行性乙脑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弓形虫及布鲁氏菌等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相区别。1、病毒分离鉴定:病毒的分离是诊断伪狂犬病的可靠方法。采集患病动物的脑组织和扁桃体,病料处理后可直接接种敏感细胞,如猪肾传代细胞(PK-15和IBRS-2)、仓鼠肾传代细胞(BHK-21)或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在接种后24~72h内可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2、组织切片荧光抗体检测:取患病动物的病料如脑或扁桃体的压片或冰冻切片,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其优点是快速,在几小时内即可获得可靠结果,对于新生仔猪,其敏感性与病毒分离相当,但对于育肥猪与成年猪,该法则不如病毒分离敏感。3、PCR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利用PCR可从患病动物的分泌物如鼻咽拭子或组织病料中扩增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基因,从而对患病动物进行确诊。PCR与病毒分离鉴定相比,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优点,能同时检测大批量的样品,并且能进行活体检测,适合于临诊诊断。

六、防治:1、全群紧急肌注高热至尊,,使猪群短时间内产生足够的抗体,用以清除或中和体内的病毒。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各种家畜均可感染。本病以发热、神经症状为特征,主要危害小猪。这种疾病在猪群中出现会增加猪的死亡率,因此为了对这种病毒更好的了解与掌控,现对感染此疾病的猪的发病情况、症状进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对猪伪狂犬病进行诊断,并根据其病理特征提出全面的防治措施。一起来了解一下!

1、发病情况

某养猪场购进公猪60头、母猪180头,同年7月母猪产仔出现弱胎、木乃伊胎、死胎情况,流产率18%左右。同期养殖场中幼崽出现呕吐、食欲不振、高热、抽搐等症状,3日后幼崽病死数量8头,死亡率20%左右,7日后幼崽病死数量为25头,死亡率60%左右。养殖场主采用多种抗生素对猪群进行治疗,无明显疗效,猪群中病情持续蔓延,为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症状与病变

受抵抗力、易染度及病毒性质等因素使病猪在发病时期所产生的症状表现也有很大区别。

初生幼崽:其发病表现主要有无法进食、呕吐腹泻、四肢不稳、颈部僵硬、昏迷死亡等情况,发病后幼崽多数在1-2天内死亡。

断乳前后:此时期的幼崽感染猪伪狂犬病的几率较初生幼崽要低,发病症状与初生幼崽大致相同。

成年猪:在感染猪伪狂犬病后不会出现明显发热情况,主要表现为呼吸有杂音、咳嗽等呼吸系统病症,并伴随着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等情况,死亡率极低。

怀孕母猪:母猪在感染猪伪狂犬病后最常出现症状为产下死胎、弱胎,流产也是病发的主要症状。

3、诊断

初步诊断:根据资料显示的病猪发病情况可以初步断定其与猪伪狂犬病发病症状基本相同,根据仔猪死亡率及母猪症状可以初步诊断此养猪场中发生的传染性疾病为猪伪狂犬病。

病毒分离和鉴定:采取脑组织、扁桃体,用PBS制成10%悬液或鼻咽洗液接种猪胚成纤维细胞,于18-96h出现病变,有病变的细胞用HE染色,镜检可看到嗜酸性核内包涵体。

4、防治措施

在伪狂犬病临床中尚未研制出可以有效治疗此种疾病的药物,因此只能采用疫苗接种及时控制防治等措施,避免病毒在猪群中大规模的暴发、流行。

平时的预防措施:①疫苗免疫接种。由于成年猪是此种病毒的主要传播源,其会进行定期的排毒,因此要在猪群中接种疫苗,降低携带病毒的阳性猪群与幼崽接触的几率,并提高幼崽对此类病毒的免疫力。②把好引种关。由于地区不同猪伪狂犬病的发生几率也有一定的区别,并且成年猪患病症状不明显,因此在引种时需要仔细检查种猪所在猪场是否发生或是曾经发生过猪伪狂犬病,避免引进病猪感染养猪场。同时要做好血清检疫,并隔离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配种。③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养殖人员需要对猪舍进行定期的消毒,保证养猪场的卫生清洁,降低细菌病毒传播感染的风险,更新于:5个月前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24 68养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