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68养殖网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 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热门搜索
68养殖网 > 其他 > 巧解摄食性鱼类的肝胆综合症

巧解摄食性鱼类的肝胆综合症

发布时间:

龙虾综合养殖。近年来,在高度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养殖对象特别容易发生内脏疾病,尤其是肝胆病,虽然属于营养性疾病,但往往是全面性和大规模的,且不易治愈,其危害甚至超过传染性疾病。草鱼、鲫鱼、鳊鱼等摄食性鱼..

龙虾综合养殖。

近年来,在高度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养殖对象特别容易发生内脏疾病,尤其是肝胆病,虽然属于营养性疾病,但往往是全面性和大规模的,且不易治愈,其危害甚至超过传染性疾病。

草鱼、鲫鱼、鳊鱼等摄食性鱼类,在每年的4-6月份经常爆发肝胆综合症的疾病,此病由于致病因素较多,多数的养殖者只是针对单纯的肝胆疾病(如脂肪肝)来进行治疗,造成治疗效果差、成本高的现象。笔者结合多年的养殖经验和较多的成功治疗技术方案,详细分析此类疾病的病症、诱发原因、预防方法、治疗方案,供广大养殖者借鉴。

一、主要症状:病鱼发病初期行动迟缓,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大大降低,反应迟钝,摄食量明显下降,死亡前在水面窜游,不惧外界影响。病鱼鳃部有大量瘀血,鳃丝发白。死鱼体表有块状黏液布满全身,眼球凸出;胸鳍、臀鳍呈现出血性浮肿,眼球周围、鳃盖及腹腔充血,且腹部膨胀,肛门红肿。解剖病鱼发现肝脏肿大,色泽变淡发白,亦有呈土黄色泽,少数病鱼的肝脏形成“花肝”或“绿肝”症状,与肠粘膜及脂肪粘连在一起,充塞于胸腔;胆囊肿大,胆汁颜色有变白及变成黑绿色现象;大部分病鱼腹腔内有腹水,肠道无食,偶有出血症状,无弹性,用手轻轻拉扯极易扯断。wWw.Yz023.COM

二、病因分析:引发摄食性鱼类肝胆综合症的病因很复杂,主要是高密度精养及投饵过量或饵料质量较差、水质恶劣等各种不利因素综合所致。

1、养殖水体环境条件:发病池塘多为陈年老塘,水质较为肥沃,透明度很低;鱼种投放密度较大,饵料投喂量大,水质严重富营养化,相对溶氧较低;过度施用无机肥及摄食性鱼类的残饵和粪便没有分解,造成水质恶化,使鱼类长期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环境条件,是诱发肝胆疾病的一大因素。

2、药物的滥用:其一,养殖者为预防、治疗鱼类疾病随意向水体中施用敌百虫、硫酸铜、漂白粉等刺激性较重的制剂,导致鱼类肝胆负荷加重,诱发肝胆疾病。其二,养殖者在治疗鱼类疾病的时候,没有真正的对症下药,盲目及反复的使用药物,增加鱼类肝胆负荷而诱发肝胆疾病。

3、摄入性失调:由于摄食性鱼类养殖主要是投喂配合饲料进行养殖,其一,如果配合饲料中营养搭配不平衡,导致能蛋比失衡,造成内脏和组织中脂肪过度积累,引发鱼类体型偏肥及肝脏的过度脂肪浸润,影响肝脏正常的新陈代谢,从而导致肝胆疾病的产生。其二,部分不合格的饲料产品中添加喹乙醇等生长激素,长期投喂会造成药性残留、积累影响肝胆正常新陈代谢、解毒排毒功能,而诱发肝胆疾病的产生。其三,配合饲料中维生素和微量矿物质的添加失衡,长期投喂会导致鱼类机体代谢紊乱,部分机体功能丧失,从而诱发肝胆疾病。其四,饲料变质。由于养殖户怕麻烦,一次购买饲料较多,放置时间较长不注意防潮通风,使饲料发生霉变,产生有害物质,如黄曲霉素等对鱼造成伤害,破坏肝脏功能,引发病变。

三、预防措施:针对上述诱发肝胆疾病的因素,合理的调整养殖方式,结合科学的疾病防治方法将有利于预防肝胆综合症。

1、利用冬季空闲季节及时清理池塘淤泥,保持淤泥厚度15厘米左右,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2、挑选体质健壮、抗病力强的鱼种放养,科学合理的调整主、配养品种及放养密度。

3、养殖池塘中要科学合理的施肥,施用有机肥需要提前7-10天左右充分发酵;由于无机肥的性能不稳定及溶解不充分易造成浪费、残留,建议尽量少施或不施。可选择施用专业的生物鱼肥,如“B型肽肥”、“鲢鳙壮”等培育优良的藻类供鱼类摄食。

4、合理选用预防疾病的药品,建议在预防阶段不使用化学药剂,早期经常在养殖水体中施加“益生菌”、“益池保”、“氨基酸益藻解毒剂”等生物制剂及营养调节剂,既能很好的调节水质,又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5、合理选用饲料,尽量避免投喂品质不合格的饲料,如霉变、过保质期的饲料。

6、在投喂的配合饲料中合理添加一些维生素及微量矿物质,如“鱼用ABC”、“保肝宁”、“鱼肝宝”等能够更加全面的满足摄食性鱼类的营养需求,提高配合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

四、疾病治疗方法:因为很多的养殖因素是不可控制的,有时即使做到最好的预防措施,还是会出现肝胆疾病的发生。只要科学的诊断发病原因,结合有效的治疗措施,亦能及时治愈。发现养殖鱼类出现此类病症时首先要综合分析养殖池塘的水质条件、饲料品质、施用药物剂型及频率、摄入营养平衡等因素;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肝胆类疾病的发生都是上述几个因素综合所致,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步骤一、发现此症建议首先停食2天,肝胆疾病主要是脂肪分解、代谢机能受阻,适当减少营养的摄入,能够有效的稳定、缓解此症;步骤二、建议在此前施用化学药剂过多、品种较杂的池塘中先泼洒“水质保护解毒剂”以沉淀、絮凝、络合一些残留化学制剂;步骤三、建议在养殖池塘中适量泼洒“氨基酸益藻解毒剂”,复合氨基酸类营养调节剂能够有效调节鱼体的渗透压,分解排泄多余的脂肪;步骤四、采取上述步骤1-2天后,基本上可以稳定鱼类病情,仔细观察待病情稳定后可开始投喂少量饲料(开始为正常投喂量的50%),并且在饲料中添加“鱼肝宝”+“保肝宁”+“肝肠宝+三黄粉(煮出液)”――化成溶液均匀泼洒在饲料上,连续投喂4-5天,能够有95%几率治愈此症;步骤五、病情基本治愈后,可适当增加投饵量(采取每日递增法)。如有部分病鱼表皮有鳞片脱落导致发炎、出血症状,由于此时鱼体刚刚恢复,体质比较虚弱,建议使用温和的外用消毒剂,如“菌净”、“杀毒灵”等进行外用泼洒消毒,治疗炎症。切勿使用如氯制剂等强刺激性药品。

综上所述,在养殖过程有效合理的预防,发现病症后有的放矢的治疗,摄食性鱼类的肝胆类疾病将变的不再可怕;认真科学的对待肝胆疾病将有利于广大养殖者提高养殖效益。(武汉科洋生物技术资料)

相关推荐

草鱼肝胆综合症如何防治?


草鱼,又俗称草鲩、白鲩等,属于鲤科草食性鱼类,是我国常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其不仅与青鱼、鲢鱼和鳙鱼并称“四大家鱼”,而且该鱼的产量贡献率约占全国淡水鱼人工养殖产量的1/5以上。在草鱼养殖过程中,疾病频发问题较为突显,而肝胆综合征是常见疾病之一,这种疾病多出现在夏季高温大量投饵时期。笔者结合前期实践经验,为大家简单分享一下草鱼肝胆综合症的治疗方法。

一、流行原因

1、群体阶段:该病可感染不同阶段的草鱼(苗种到成鱼),以5~6月份二龄草鱼和当年夏花为易感群体。

2、发病时节:流行季节5~10月份;发病水温为20~28℃,其中,以季节过度或昼夜温差大时易爆发,如“白露”时节。

3、养殖密度:高密度养殖时此病易发生。

4、环境因素:水质监测指标DO、透明度、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环境条件发生恶化和大量投饵时此病易发生。

5、并发症:发病草鱼多会并发感染“病毒性肠炎”或“细菌性出血病”等。

二、病害症状

从体表和腹腔内部两个方面观察其发病病症:

1、体外症状:病鱼离群独游,吃食能力下降。捞出观察可见其体色加深,呈“青头乌背”状。其中,鳃丝充血出现紫红色,严重时末端鳃小瓣脱落,拖有污泥或杂质;病鱼眼眶、鳃盖、鳍基、肛门、尾柄处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尾鳍末端有白色透明带。

末端鳃小瓣脱落

尾鳍末端有白色透明带

2、体内症状:腹腔有黄色或血色积水;肝脏病变呈土黄色并呈现花肝、绿肝;胆囊肿大且暗失光泽;肠道充血。

肠道充血

花肝、绿肝;胆囊肿大且暗失光泽

三、治疗方案

首先,明确治疗思路:经过上述分析,可见肝胆综合征的引发病因主要源自内部代谢障碍和外部环境刺激所致,故采用“内服调理”和“外界改良”相结合思路开展治疗。

其次,减少潜在病原:减少投饵量并及时清理掩埋死病鱼。

最后,落实治疗步骤:内服药剂氟本尼考200~400克、三黄散200克、多维150克和“应激宁3型”300克拌料40千克,每日投喂一次,连用5~7天。同步使用底毒消(150克/亩)和洁水灵(150克/亩)进行环境改良,连用3天。

四、治疗效果

连续用药2日后,死鱼数量明显下降;内服一周后,死鱼数量基本稳定;后续定期坚持拌饵投喂保肝护胆类药剂。

五、总结与建议

一直以来,鱼病问题都是推荐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针对上述情况,首先应做到合理降低养殖密度,优化养殖模式和品种搭配。在本例中建议养殖密度低于1000尾/亩;同时,优化养殖模式和品种合理搭配,适当套养白鲢、花鲢以及鲫鱼等常见品种,常见投放比例为白鲢70~80尾/亩、花鲢20~30尾/亩和鲫鱼300尾/亩。此外,还应注重水质管理和科学投喂并重,切记严防浑浊水体现象的出现,如若出现会加重死亡率。最后,合理用药和定期药物预防。此病发生期间严禁滥用外用刺激性药物(如硫酸铜、三氯制剂等),该类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引起大量死亡;后期用“三黄克菌素”+“应激宁3型”拌饵投喂,半月一疗程,每一疗程持续5天,每天一次。

草鱼肝胆综合症的防治技术


近期在走访科技入户示范户的工作中发现草鱼“绿肝”、“花肝”的现象,不仅影响草鱼体质,也埋下了疾病爆发的隐患。由于目前草鱼的高密度养殖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减少了青饲料的摄入,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结构使鱼体增重加快,但也增加了代谢系统的负担,所以草鱼出现“肝胆综合症”是在密度养殖模式下的一种营养性代谢障碍性疾病,是“吃”出来的病。其发病的普遍性及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引起足够重视。草鱼养殖增重增速下降,摄食量减少,不久将进入越冬期,正是肝胆负担降低、自我修复的时期。现总结相关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一、形成原因:

1.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引起鱼类代谢失衡从而引发肝胆疾病。

2.乱用药物。如低剂量、长期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或使用了副作用大、残留高的鱼药,造成了肝损伤。

3.颗粒饲料取代青饲料,导致草鱼摄入过多的蛋白质、脂肪,超出了机体的代谢能力,多余的蛋白质、糖类转化成脂肪及饲料中本身的脂肪一并沉积在肝脏中,形成脂肪肝,造成肝脏损伤和代谢障碍,进而形成肝胆综合症。

4.饲料酸败变质、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以及维生素缺乏,诱发鱼类肝胆综合症。

二、发病特征:

1.肝胆综合症以肝胆肿大、变色为典型症状。发病初期,病鱼游动无力,摄食后出现窜游或痉挛,外观无明显症状;肝脏略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胆囊色较暗,略显绿色。

2.随着病情发展,肝脏明显肿大,有时比正常情况下大1倍以上,肝色逐渐变黄发白,或形成明显的“花肝”症状,有的使肝脏局部或变成“绿肝”;5-6月以黄肝、土黄色肝居多,8-9月以白肝居多,肝脏失去光泽,质脆,用手指轻敲易碎。

3.胆囊明显肿大1-2倍,有时导致胆汁溢出或胆囊破裂,胆汁颜色变深绿或墨绿色,或变黄变白直到无色,重者胆囊充血发红,并使胆汁也成红色。有时,病鱼的脾肾也明显肿大,脏器系统同时膨大。

4.由于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给其它病菌的侵入以可乘之机,因此该病重症者常同时伴有出血、烂鳃等症状。

三、治疗策略:

1.科学投喂。发病后,首要的应该是减食,迅速减轻肝脏负担,缓解代谢障碍,减少蛋白质、脂肪过高的饲料的投喂,多投喂些青草、菜皮等青饲料。可以先停料1-2天,之后按平时的60%-70%进行投喂,效果较好。

2.改动饲料配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饲料配方中胆碱、胆汁酸等的含量,或者增加姜黄素等中草药提取物的含量,投喂这种饲料以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

3.正确用药。选用具有解毒护肝、疏肝理气、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中药拌饲投喂,如当归、白芍、柴胡、黄芪等,对抗脂肪肝、解毒、抗肝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抑制肝硬化发生等具有一定作用。

4.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加强调水、控饲、保健。

四、预防方法:

1.及早清除池底过多淤泥,搞好鱼池消毒;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

2.春季3~5月时杀灭鳃上寄生虫,后期减少药物的使用。

①早杀虫,可及早避免因指环虫、车轮虫病等在此期间直接导致的鱼类死亡,防止寄生虫对鳃的破坏,减少养殖中后期的用药量,相应减少了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

②经过越冬期后草鱼的肝脏有了很大程度的修复,代谢解毒功能相对正常,这时用药对肝脏的毒副作用较低,并且此时是颗粒饲料的“空档期”,没有饲料对肝脏的负担,故此时使用杀虫药对肝脏的损伤最小。

3.实行青、精饲料搭配喂养,尽可能多地使用青饲料;储存饲料时,将塑料膜盖于饲料堆外,每7天使用高浓度二氧化氯溶液在塑料膜内进行空气消毒防止饲料发霉。

4.定期内服中草药、维生素等,保肝利胆,调节生理机能,增强免疫力。

老病新谈-草鱼肝胆综合症


福建安溪某水库丁老板,也是饲料厂老板,他在水库养了二十六口网箱,网箱规格都是7米×10米,主养草鱼,每个网箱放鱼4500尾左右,平均规格6~7两。5月20日丁老板电话告诉我说有四口网箱发病了,每口网箱死鱼数量三天时间就从每天几尾上升到了50多尾,而且还在迅速攀升。

丁老板此前用过杀三代虫和指环虫的鱼族安,以及湖南某品牌的保肝宁,不见明显效果。我在5月21号到场镜检,只发现有少量的指环虫,很显然寄生虫不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检查鱼体发现有有烂鳃、绿肝、肠道红肿并伴有轻微出血等症状。

针对上述症状,我给出的处理方案是:1、当天上午用复合碘溶液泼洒消毒、灭菌,下午4点左右开始投喂第一餐药饵料(膨化料,每吨添加2号药物预混剂15公斤),投喂量参照鱼重量的1.5%计算;第二天下午2点半投喂第二餐,死亡数量迅速得到了控制,接下来第三天再投喂了一餐药饵料,到第四天早上四个网箱总共还发现死鱼38尾,第五天死亡就彻底停止了。

丁老板对这次的治疗效果很满意,接着又定制了一吨药饵料全部做预防用。

【讨论】在鱼类疑难病症或暴发性病害的治疗上,我们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推荐养殖户朋友们把对症的药物制成药饵料投喂,很多养殖户感觉都有投喂难情绪,一是嫌麻烦,再者就是一般饲料企业不愿意代加工。我们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得知,治疗鱼病时药物的对症、剂量算准、搅拌均匀、减少浪费,并确保病鱼能采食到足量的药物等等细节问题才是影响鱼病治愈率的关键,否则再简单的病症都会被拖延成不治之症,并造成重大损失。

这其中的道理我们也经常宣讲,一是因为鱼类的生理结构很简单,对药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有限,所以需要剂量保证;二是因为很多药物是易溶于水的,要尽量减少拌在饲料里的药物投入水中被鱼采食前的大量浪费。再者,制成药饵料之后投喂既简单又轻松,效果还更有保障,重点还在于缩短病害的控制时间,减少死鱼带来的损失,何乐而不为呢?

草鱼肝胆综合症怎么治


草鱼肝胆综合症是以投喂颗粒配合饲料为主的高密度养殖模式下的一种营养性代谢障碍性疾病,多发于夏季。那么,草鱼肝胆综合症怎么治?

一、草鱼肝胆综合证怎么治?

1、培育良好的水质,保持水质清新;

2、选择信誉好的专业饲料生产厂家配制的饲料,科学投喂,合理饲养;

3、保持饵料新鲜,防止蛋白质变质和脂肪氧化分解,防止饲料受潮发霉。

4、不要低剂量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对鱼类肝脏有损害的抗菌药物,要做到合理用药,少用副作用大和残留高的鱼药。

5、养殖过程中,要勤巡塘,如发现鱼类肝脏出现病变时,及时加注新水,并投喂添加维生素和少量稀有元素或中草药制成的药饵,一般投喂7天为一个疗程,可有效预防该病。

6、一旦发现草鱼患肝胆综合症,拌料投喂三黄粉、板黄散等保肝利胆中草药物,或饲料中添加VC、VE。

7、减少饲料投喂量,投喂部分青草或水草。

8、尽量少用重金属离子杀虫剂如硫酸铜等,以防池塘中蓄积过量对肝造成损伤。

二、草鱼肝胆综合症发病症状

1、伴随气温的升高,鱼类开始进入生长旺季,食欲旺盛。但投料过量导致鱼类难以消化,加重了肝胆的负担。过高蛋白饲料易诱发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功能,干扰鱼类正常生理生化代谢,而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造成内脏脂肪积累,妨碍正常的机能,其主要病变部位是肝脏,大量的肝糖积累和脂肪浸润,造成肝肿大,色泽变淡,外表无光泽,严重的脂肪肝还可引发肝病变,使肝脏失去正常机能,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统称肝胆综合症。

2、草鱼肝胆综合症较轻时,鱼体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鱼体色、体形等无明显改变。有时尾鳍边缘发白发干,仅食欲不振,游动无力;有时焦燥不安,甚至窜出水面;病情严重时,鱼体色发黑,色泽晦暗,鱼体有浮肿感,鳞片松动易脱落,游动不规则,失去平衡,或静止于水中;食欲下降,反应呆滞,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翻转,不久便死亡。

3、解剖发现肝脏颜色发生变化,呈花斑状、土黄色、黄褐色等,胆囊变大且胆汁变黑。此外,鱼体抗应激能力很差,当捕捞或运输时,常会引起鱼体全身充血或出血,出水后很快死亡,或在运输途中死亡。

在了解了草鱼肝脏综合病之后,我们可以知道,此病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现患病,需及时治疗。

更新于:2个月前
1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24 68养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