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68养殖网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 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热门搜索
68养殖网 > 草鱼养殖 > 谈谈草鱼综合病症的治疗

谈谈草鱼综合病症的治疗

发布时间:

养牛与治疗。本地一养殖户的养鱼池连续几天出现死鱼现象,笔者前往诊断、治疗。经观察、解剖、镜检,对症治疗一星期后,病鱼全部治愈。1.基本情况该发病鱼池面积5公顷,淤泥20~30厘米,水源为山泉水。2月份放养草鱼..

养牛与治疗。

本地一养殖户的养鱼池连续几天出现死鱼现象,笔者前往诊断、治疗。经观察、解剖、镜检,对症治疗一星期后,病鱼全部治愈。

1.基本情况该发病鱼池面积5公顷,淤泥20~30厘米,水源为山泉水。2月份放养草鱼种2万尾,鲤鱼20万尾,彭泽鲫1万尾,养至6月16日草鱼平均规格0.5千克/尾,鲤鱼0.25千克/尾;池塘东岸有一养猪场,养菜猪81头,猪粪直接排入池塘。据养殖户介绍:死鱼是从6月10日开始,主要是草鱼,刚开始每天3~5尾,后来一天比一天多,到16日最多,估计死鱼600多尾。已在食台附近连续3天使用了消毒药,但没效果。投喂饵料为配合料,每天用量1吨。

2.池塘情况水面下风处漂浮大量死鱼,以草鱼为主,有少量的鲫鱼,水色浑浊、呈浓绿色,下风口漂浮着一层绿色浮沫。下风处还有几十头患病草鱼在水面缓慢游动,受惊吓不下沉。

3.发病情况症状。草鱼体色发黑,头部发黑离群独游,腹部膨大,反应迟钝,有明显的蛀鳍,肛门红肿突出,成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和血脓流出。剖开腹部可见腹腔积液,肠壁充血发炎。病鱼鳃丝点状充血,末端腐烂、软骨外露、边缘发白、鳃丝有黏液和淤泥,鳃盖有明显的开天窗。体表局部发炎,鳞片松动、脱落、鳍基充血。镜检、鳃丝、体表和肠壁未发现有寄生虫,继续解剖病鱼发现肠内无食物,肠道出血、发紫、肝脏肿大、有花斑,周边成黄灰色,失去光泽,胆囊肿大,胆汁充盈,颜色为深绿色。病因分析:6月进入雨季,大量浑水、泥沙、细菌、病菌排入池塘,导致草鱼极易感染疾病。同时养猪场猪粪尿未经发酵直接排入池塘,耗氧恶化水质,也是诱导发病因素。配合饲料投喂量大,加重水体负担。由于草鱼生性贪吃,食物过量必然加重肝胆负担。判断该鱼病为草鱼“三病”(即细菌性烂鳃、赤皮、肠炎)和肝胆综合征。

4.治疗①停料2天,以减少对肝胆负担和对水质的影响,为投药饵做准备。②6月17日上午全池泼水洒生石灰,667平方米20千克,对水全池泼洒,4天后全池泼洒水质改良剂、光合细菌或硝化细菌改良水质。③投喂药饵。用肝胆精华素100克+大蒜素150克拌饲料40千克,制成药饵,每天投400千克药饵,连投6天。每天用100千克鲜草洗净、凉干与(300克糯米粉+300克红薯粉+10%恩诺沙星100克+三黄粉200克)搅拌均匀洒在草上,连喂6天。④食台附近消毒,6月17日、6月19日、6月21日用二氧化氯或二溴海因连续消毒3次。⑤截留养猪场粪尿,保证经发酵后再排入。发现死鱼及时捞起深埋。治疗后,6月17日死鱼710尾,第三天死鱼185尾,第四天死鱼56尾,第五天死鱼6尾,第六天没见死鱼,病情得到彻底控制。

5.小结①该养殖池发病原因,与放养搭配不合理有关,在放养鱼种时没有搭配一定比例的花白鲢调节水质。②发病鱼池为陈年老塘,底部淤泥多、水质肥沃,鱼种放养密度大,饵料投喂量大,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水质恶化,长期处于不良环境导致鱼体代谢紊乱,诱发草鱼“三病”和肝胆综合征。②水质调节处理未跟上,猪粪尿未经发酵直接排入,直接污染了池塘水质,雨季山洪排入后未对水体及时消毒、杀虫、杀菌。③养殖户“无病早防”观念弱,担心进行水质调节会增加成本,用药会影响鱼类生长。

6.几点建议针对类似情况,建议养殖户:①彻底清塘消毒,对老化池塘清除过多淤泥,冬季排干水暴晒1个月,放鱼前667平方米用150千克生石灰彻底消毒。②严把鱼种质量关,要尽量实现鱼种自给,或从正规鱼场选购鱼种,对所选鱼种要求无病、无伤、鳞片紧密、完整、体表鲜亮有光泽。③在高温季节把水位加到最高,加大池塘水量,定期使用水质改善剂和底质改良剂。④合理使用全价颗粒料,添加水产多维及微量元素。⑤加强疾病预防工作,鱼病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定期使用生石灰、二氧化氯对水质消毒,定期使用水体改良剂和底质改良剂。合理进行养殖品种搭配、控制放养密度。在主养草鱼的池塘推广草鱼四联疫苗。(福建建宁县水产技术推广站354500熊昌富)

(农家顾问2013年8期)

相关推荐

草鱼肝胆综合症的综合防治方法


一、症状病情严重时,鱼体色发黑,色泽晦暗,鱼体有浮肿感,鳞片松动易脱落,游动不规则,失去平衡,或静止于水中,食欲下降,反应呆滞,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翻转,不久便死亡。解剖发现肝脏颜色发生变化,呈花斑状、土黄色、黄褐色等,胆囊变大且胆汁变黑。此外,鱼体抗应激能力很差,当捕捞或运输时,常会引起鱼体全身充血或出血,出水后很快发生死亡,或在运输途中死亡。

二、发病原因

1、鱼类摄食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过多

饲料配方营养不当或人为乱投饲料(如用鲤鱼料喂团头鲂或草鱼,用鱼苗、苗种饲料喂成鱼等)导致鱼类摄食的营养中能量蛋白比过高,高蛋白饲料易诱发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功能,干扰鱼类正常生理生化代谢。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造成内脏脂肪积累,妨碍正常的机能,其主要病变部位是肝脏,大量的肝糖积累和脂肪浸润,造成肝肿大,色泽变淡,外表无光泽,严重的脂肪肝还可引发肝病变,使肝脏失去正常机能。

2、维生素缺乏如胆碱、维生素e、生物素、肌醇、维生素b等都参与鱼体内的脂肪代谢,缺乏上述维生素均会造成鱼体内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在肝脏中积累,诱发肝病。

3、投喂饲料过度,每天多次不间断地投喂,引起鱼体生长过快,出现肥胖和肝病。

4、滥用药物。目前,一些养殖户在鱼病防治上仍然还是以化学药品为主,而这些化学药品的不正确使用会造成鱼类肝脏的损伤。

5、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当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时,鱼体内氨的代谢物难以正常排出而蓄积于血液之中,引起鱼类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

6、饲料氧化、酸败、发霉、变质。脂肪是易被氧化的物质,脂肪氧化产生的醛、酮、酸对鱼类有毒,将直接对肝脏造成损害。

7、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如棉粕中的棉酚、菜粕中的硫葡萄糖甙、劣质鱼粉中的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引发鱼类的肝胆类疾病。

三、防治措施

1、培育良好的水质,保持水质清新;

2、选择信誉好的专业饲料生产厂家配制的饲料,科学投喂,合理饲养;

3、保持饵料新鲜,防止蛋白质变质和脂肪氧化分解,防止饲料受潮发霉。

4、不要低剂量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对鱼类肝脏有损害的抗菌药物,要做到合理用药,少用副作用大和残留高的鱼药。

5、养殖过程中,要勤巡塘,如发现鱼类肝脏出现病变时,及时加注新水,并投喂添加维生素和少量稀有元素或中草药制成的药饵,一般投喂7天为一个疗程,可有效预防该病。

6一旦发现草鱼患肝胆综合症,拌料投喂三黄粉、板黄散等保肝利胆中草药物,或饲料中添加VC、VE。

7、减少饲料投喂量,投喂部分青草或水草。

8、尽量少用重金属离子杀虫剂如硫酸铜等,以防池塘中蓄积过量对肝造成损伤。

草鱼养殖常见病肝胆综合症的诊断和治疗


一、症状:

⒈烂鳃,轻症鳃丝暗红,充血水肿,重症鳃丝末端腐烂分叉,部分鱼类鳃丝上有绿色泥苔,没有明显的“开天窗”现象

⒉肠道发炎,肠壁内有少量血丝,肠道内无食物而且充满黄色的粘液,肛门红肿.病症较轻的肠道内有少量食物

⒊肝脏失血肿大,变黄,发白或局部呈绿色块状,成为花肝,质脆易碎,组织松散

⒋胆囊膨大充盈,胆汁丰富,呈现绿色或墨绿色.少数鱼在死亡之前会有少量的胆汁外溢,扩散至相邻的内脏器官和肌肉表面

⒌体色暗淡,局部鳞片松散、灰暗,少数背部肌肉腐烂,部分眼眶和鳍条基部少量充血,鳍条末端腐烂分叉以尾鳍最为严重。

⒍体形不正常,比正常鱼较为短粗,腹部膨大,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水现象,解剖后可见体内脂肪富集

⒎活动异常,早期的鱼病还可以主动少量摄食,在池边独游,多在凌晨死亡。

二、治疗:

⒈更换饲料品牌,科学投饲,并适量投喂优质的青饲料,精心管理。

⒉改善池水环境,及时冲换水,每次20cm左右,发病期间不要泼洒具有极强刺激性的氯制剂药物

⒊投喂药饵,一般为二个疗程,第一个疗程为7天(氟苯尼考、多西环素、速立康)中的任意一种+应激灵+大蒜素+多维+Vk3+肝泰拌饵;第二个疗程7天,肝泰+应激灵+三黄散拌饵

⒋外用优碘、精碘、醛毒杀、毒杀中任一种,病情严重.上下午各泼一次,上午9:00—10:00时,下午4:00—5:00时并巡塘,发现异常立即加注新水,并启动增氧设施,隔3—5天重复一次。

春季小草鱼代谢障碍综合症治疗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背景

湖南益阳大通湖区乐安湖,卜立君老板,养殖面积13亩,水深1.3米养殖品种:主养小草鱼,放养密度:当初放苗情况,草鱼15000尾(20~30斤/尾),鲫鱼3500尾(20尾/斤),鳙鱼1500尾(5尾/斤),鲢鱼100尾(10尾/斤)。

发病史

2017年4月18日开始死鱼情况严重,一度死鱼达到300多尾(主要死草鱼);

4月19日死鱼200多尾;

4月19日经查看鱼塘情况,水色浓绿,水质经检测,氨氮、亚盐正常,pH达到9.4,结合鱼体解剖,主要出现烂鳃、烂尾、脱鳞、肠炎(不是特别严重)、赤皮、花肝、土黄肝、尾鳍呈V字形透明带等,在池塘中的表现为乌头乌背(鱼体颜色色泽不一),游边(见下图),不吃料,然后出现大批死亡,综上所述,除了pH值偏高导致死鱼,还有就是这些死鱼都不同程度得了代谢障碍综合症。

用药方案及效果

4月19日开始停料,外用6瓶应激解毒灵对水体解毒降pH值

4月20日使用4瓶温和型消毒剂复合碘对水体消毒

4月21日开始内服板黄散+应激宁+板蓝息毒敏(以1:1:2.5的比例),已连服4天,尽管目前(4.24)仍有少量死鱼,但没有像之前死得那么疯狂,基本上是控制住了,养殖户表示由于用了消毒剂,这几天恐怕要下雨,等天好再使用绿藻组合来调水肥水。

案例分析

今年湖南这边很多养殖户投苗比较早,今年行情好,养殖户在喂饲料的料量上不注意控制,肆意投喂,误以为只要饲料投喂得多鱼就长得快,再加上没有给草鱼护肝护肠的概念,早早地就让草鱼得了代谢障碍综合症(此病病程时间较长,短期内难以恢复,只有通过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内服护肝的药来慢慢调理),这边有很多养殖户死草鱼死得厉害,死鱼从一到三两不等,这也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有不少养殖户出现大量死鱼想象不去分析主要原因就开始心急有病乱投医,使用各种“神药”,恨不得“一泼停”,这无疑是在做无用功,这也同时给本来就体弱的鱼增加负担,也败坏了养殖水体。

案例小结

建议养殖户每月定期内服两次华扬内服药:应激宁+三黄散/板黄散+优肠乐来护肝护肠增加鱼的体质,每次5~7天;再加上温度起来了,建议每隔10~15天使用绿源多肽+益水藻元来改底调水肥水,使水体达到“肥活嫩爽”的状态,给鱼一个良好的环境。

武汉华扬动物保健集团

湖南办事处:周洋

草鱼斑点叉尾鮰肝胆综合病预防治疗浅析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密度日益增加,鱼病的发生也日益严重,出现了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即鱼类肝胆综合症。“肝胆综合症”并不是一种具体的鱼类肝胆疾病,而是对于因养殖环境胁迫、投饲不科学及其它综合因素引起鱼类肝胆内脏功能减弱或发生实质性病变,表现出的一系列病态症状综合表现的统称。

一、肝胆综合病的发病原因

1、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当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时,鱼体内氨的代谢产物难以正常排出而蓄积于血液之中,引起鱼类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

2、经常使用杀虫剂、杀藻剂、重金属盐类化学药物,以及有害藻类产生的藻毒素等加重肝胆负荷的药物,导致代谢絮乱,排毒能力变差,毒素长期积累引发肝胆病;

3、饲料酸败变质、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添加过多杂粕,以及维生素缺乏;

4、饲料营养不适合鱼类营养需要,能量蛋白比高,诱发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功能;

5、过度投喂,不注重前期内服保健,导致肝胆负荷加剧,从而诱发肝胆疾病。

二、肝胆综合病的症状

1、土黄肝:肝脏胆囊肿大,颜色呈现土黄色偏白色,胆囊颜色呈现墨绿色

2、脂肪肝(花斑肝):肝脏颜色红白相间,胆囊颜色呈现墨绿色

3、绿肝:肝脏颜色出现局部发绿,同胆汁颜色相近

4、肝脏坏死:颜色发白,易碎

三、肝胆综合病的预防

1、科学投喂:每天投喂均匀,加料缓慢,切忌过量投喂,投喂过程中做到少量多餐。

2、定期内服保健:定期使用肝肠利健、3505、蚌毒灵散等做内服保健,提升肝血窦丰度,活化肝细胞,修复肝管通道。

3、正确合理用药:合理使用杀虫剂、杀藻剂、重金属盐类化学药物等药物,不要长期低剂量使用抗生素药物拌料投喂。

四、肝胆综合病的防治

内服:3103+3505

内服:肝肠利健

内服时间:前7天药量要足够,后7天可以适当减量10~15天。

备注:治疗时应首先停食1-3天对治疗本病更有益处。

草鱼肝胆综合症的防治技术


近期在走访科技入户示范户的工作中发现草鱼“绿肝”、“花肝”的现象,不仅影响草鱼体质,也埋下了疾病爆发的隐患。由于目前草鱼的高密度养殖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减少了青饲料的摄入,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结构使鱼体增重加快,但也增加了代谢系统的负担,所以草鱼出现“肝胆综合症”是在密度养殖模式下的一种营养性代谢障碍性疾病,是“吃”出来的病。其发病的普遍性及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引起足够重视。草鱼养殖增重增速下降,摄食量减少,不久将进入越冬期,正是肝胆负担降低、自我修复的时期。现总结相关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一、形成原因:

1.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引起鱼类代谢失衡从而引发肝胆疾病。

2.乱用药物。如低剂量、长期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或使用了副作用大、残留高的鱼药,造成了肝损伤。

3.颗粒饲料取代青饲料,导致草鱼摄入过多的蛋白质、脂肪,超出了机体的代谢能力,多余的蛋白质、糖类转化成脂肪及饲料中本身的脂肪一并沉积在肝脏中,形成脂肪肝,造成肝脏损伤和代谢障碍,进而形成肝胆综合症。

4.饲料酸败变质、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以及维生素缺乏,诱发鱼类肝胆综合症。

二、发病特征:

1.肝胆综合症以肝胆肿大、变色为典型症状。发病初期,病鱼游动无力,摄食后出现窜游或痉挛,外观无明显症状;肝脏略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胆囊色较暗,略显绿色。

2.随着病情发展,肝脏明显肿大,有时比正常情况下大1倍以上,肝色逐渐变黄发白,或形成明显的“花肝”症状,有的使肝脏局部或变成“绿肝”;5-6月以黄肝、土黄色肝居多,8-9月以白肝居多,肝脏失去光泽,质脆,用手指轻敲易碎。

3.胆囊明显肿大1-2倍,有时导致胆汁溢出或胆囊破裂,胆汁颜色变深绿或墨绿色,或变黄变白直到无色,重者胆囊充血发红,并使胆汁也成红色。有时,病鱼的脾肾也明显肿大,脏器系统同时膨大。

4.由于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给其它病菌的侵入以可乘之机,因此该病重症者常同时伴有出血、烂鳃等症状。

三、治疗策略:

1.科学投喂。发病后,首要的应该是减食,迅速减轻肝脏负担,缓解代谢障碍,减少蛋白质、脂肪过高的饲料的投喂,多投喂些青草、菜皮等青饲料。可以先停料1-2天,之后按平时的60%-70%进行投喂,效果较好。

2.改动饲料配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饲料配方中胆碱、胆汁酸等的含量,或者增加姜黄素等中草药提取物的含量,投喂这种饲料以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

3.正确用药。选用具有解毒护肝、疏肝理气、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中药拌饲投喂,如当归、白芍、柴胡、黄芪等,对抗脂肪肝、解毒、抗肝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抑制肝硬化发生等具有一定作用。

4.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加强调水、控饲、保健。

四、预防方法:

1.及早清除池底过多淤泥,搞好鱼池消毒;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

2.春季3~5月时杀灭鳃上寄生虫,后期减少药物的使用。

①早杀虫,可及早避免因指环虫、车轮虫病等在此期间直接导致的鱼类死亡,防止寄生虫对鳃的破坏,减少养殖中后期的用药量,相应减少了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

②经过越冬期后草鱼的肝脏有了很大程度的修复,代谢解毒功能相对正常,这时用药对肝脏的毒副作用较低,并且此时是颗粒饲料的“空档期”,没有饲料对肝脏的负担,故此时使用杀虫药对肝脏的损伤最小。

3.实行青、精饲料搭配喂养,尽可能多地使用青饲料;储存饲料时,将塑料膜盖于饲料堆外,每7天使用高浓度二氧化氯溶液在塑料膜内进行空气消毒防止饲料发霉。

4.定期内服中草药、维生素等,保肝利胆,调节生理机能,增强免疫力。

谈谈鱼鳖混养技术


在鱼塘中混养鳖不仅可以提高鱼塘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形成鱼、鳖相互促进的食物链。在混养的过程中,鳖可以吃掉行动迟缓的病鱼或死鱼而防止各种病害的发生。具体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池塘的选择选择环境安静,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池塘。面积2000~4000平方米为宜,水岸坡度30度左右,塘底平坦,淤泥厚度20~30厘米,水深1.8~2.5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无污染,pH值7.0~8.5,溶氧5毫克/升以上。
2.搭建防逃墙与饵料台池塘周围建高40~50厘米的防逃墙,墙顶设“T”形防逃檐,池塘的内壁要光滑以防止鳖逃走和天敌侵入。每个池塘用水泥板或木板搭建8~10个长2.5米的饵料台,宽1米,高出水面15~25厘米,以30~40度角斜放固定在池塘中。
3.苗种放养冬季苗种放养前将池塘水排干,进行池塘清整、晒塘、修补池埂。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千克清塘清毒。清塘7天后加水50厘米,同时池塘内撒施发酵的有机肥以培肥池水。鱼种以冬季放养为好,必须在立春前结束放养。鳖最好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放养为佳,此时水温在20℃左右,有利于鳖尽快适应池塘条件。注意苗种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
4.混养对象一般以花、白鲢、鲫鱼为主要混养对象。适应配养鲤鱼,也可配养一定的草鱼和鯿鱼。花、白鲢放养规格为150~300克/尾,鲤、鲫、草鱼为30~60克/尾,鳖的苗种选择要求规格整齐、均匀、无病无伤、活动能力强,体重200~250克为佳。放养密度为每667平方米鳖100~150只,花、白鲢

猪应激综合征的发病症状 猪应激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的应激综合征是猪体受到外界刺激而表现各种特异症状的综合征,健康猪因环境的突然变化易发生该征而出现全身颤抖、呼吸困难、肌肉僵硬、下痢、水肿病等综合病症。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猪应激综合征的发病症状猪应激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给大家了解一下以降低该征给养猪户带来的损失。

1、表现形式及发病症状

急性应激。这是最严重的一种应激表现形式,少数对应激敏感的猪在进行抓捕、注射或者受到惊吓时就会突然发生死亡,部分种公猪在配种过程会由于极度兴奋而发生死亡,部分会在车船运输过程中突然发生死亡。猪心性急死也叫做急性心衰竭、致死性昏厥,育肥猪和仔猪都能够发生。病猪主要特点是快速发生死亡,心肌以及全身横纹肌发生变性,一般在气候炎热的季节突然发生死亡,没有表现出任何先驱症状。应激性肌病主要是育肥猪容易发生,典型特征是宰后肌肉发生炎症、水肿、变性以及坏死。肉眼观察,发现颜色较淡,质地松弛,存在渗出液。通常可分成三种类型,即PSE猪肉也叫做水猪肉;肌肉坏死,主要是背肌发生坏死,也叫做背肌坏死;腿肌坏死,主要是腿部肌肉发生炎症坏死的疾病。

猪急性高热症。通常是待宰的育肥猪容易发生,是由于使用某些全身麻醉药物而引起的一些应激综合征,如胆碱、氟烷等,但与药物自身的药理作用没有关系。病猪前期表现尾巴发抖和肌肉颤抖,接着出现呼吸困难,体表发生充血,出现紫斑,体温快速升高,能够达到43℃左右,心跳亢进,后肢持续痉挛、收缩。症状严重时,随着症状的进一步加重会引起全身无力、肌肉僵硬,最终发生死亡。

慢性应激。该类型应激不会导致病猪出现特殊的病理变化,往往是存在心脏明显肥大,尤其是中隔及右心非常明显,肾上腺发生肥大,并存在胃肠溃疡等病变。这可能是由于应激原刺激强度较小,经常间断,再加上作用方式和临床症状比较不明显,往往会被饲养员忽视。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控制,也会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饥饿、冷应激、噪音等是比较容易形成慢性应激的因素,其都可能造成不良因素的累积,导致机体生产性能降低,抵抗力减弱。暗猪肉通常是由于猪长时间受到较小强度的应激原作用,消耗较多的肌糖,储存的糖原明显减少,体内生产较少的乳酸,且与呼吸性碱中毒生成的碱发生中和反应.从而形成暗猪肉。主要特征是猪肉颜色较暗,具有较差的保水能力,切割时不会渗出液体,切面干燥,且质地粗硬。

2、临床诊断

该病可根据应激原类型、临床症状以及剖检变化等进行初步诊断。应激原,即检查猪饲养环境是否发生改变,是否侵入寒风,是否存在日射、热射导致的热应激,以及是否存在运输、配种、拥挤、惊吓、免疫等应激原,尤其要注意检查是否存在弱应激原。然后根据病猪发生慢性应激综合征、急性应激综合征以及猝死性应激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通常猪发生应激后会表现出恐惧、逃跑以及经常作防卫或者攻击姿势,对声音、人非常敏感,食欲明显降低,被毛逆立,心跳亢进,尾巴和肌肉震颤。剖检疑似发生应激而死亡的病猪,要注意观察肌肉是否形成DFD猪肉或者PSE猪肉,是否存在肌肉僵硬及踝关节僵直的现象。另外,还要注意对慢性死亡病猪的脏器变化进行观察,心脏是否肥大、内脏明显胀满、肺脏发生水肿以及细支气管含有大量泡沫等。

3、防治措施

对症治疗。根据发病轻重程度采取对症治疗,如果猪已经受到应激原刺激,要立即进行单独饲养,并采取治疗。如果病猪症状较轻,可让其进行充足休息,并补充适量的营养,促使其自行康复。如果病猪症状严重,可按体重口服或者肌肉注射1~3mg/kg氯丙嗪,或者按体重使用50mg/kg催眠灵或者50~60mg/kg苯巴比妥,或者静脉注射40~120mL5%碳酸氢钠溶液。另外,病猪也可按体重肌肉注射0.5~1mg/kg3.5%静松灵注射液,或者按体重肌肉注射0.55~1mg/kg安定注射液,也可选择使用片剂,按体重口服2~5mg/kg。为避免病猪出现变态反应性炎症和过敏性休克,可静脉注射适量的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如氢化可的松或者地塞米松磷酸钠等。

加强饲养管理。先是改善饲养管理,确保合理组群,禁止任意混群,避免出现噪音和受到骚扰,保持舍内安静。夏季要加强防暑降温,冬季要加强防寒保温,避免舍内温度急剧升高或者降低。猪群进行运输或者出栏前,要供给充足的饮水,最好饮用适量的口服补液盐,即在1000mL水中添加20g葡萄糖、3.5g氯化钠、1.5g氯化钾、2.5g碳酸氢钠。如果有需要可在猪上船或者装车前,每头按体重肌肉注射1~3mg/kg盐酸氯丙嗪,能够有效避免发生该病。

药物预防。在养猪生产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抗应激药物进行预防,这也是最简便、有效的方式。一般来说,常选择使用的药物是镇静剂(如安定、利血平、氯丙嗪等),缓解中毒的药物(如小苏打等)、参与三羧酸循环的物质(如苹果酸、琥珀酸类)、激素类(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类(如复合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微量元素(如硒)等。

引起猪应激综合征的病因有:

1、多因受到饲养管理中某些不良环境因素的刺激时,产生应激反应以提高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常见的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应激原包括:感染、创伤、中毒、高温、噪声、运输、饥饿、缺氧、重新分群、运输、交配、产仔等,这些应激原刺激机体,导致机体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引起特异性障碍与非特异性的防御反应,产生应激综合征。

2、与遗传因素有关该病最常发生于瘦肉型、肌肉丰满、腿短股圆而身体结实的猪,如皮特兰猪、波中猪、兰德瑞斯某些品系猪,红细胞抗原为H系统血型的猪也多为应激易感猪。易感猪较容易受惊,难以管教,常表现肌肉和尾部发抖。

临床症状

根据应激的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猪应激综合征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猝死性(或突毙)应激综合征多发生于运输、预防注射、配种、产仔等受到强应激原的刺激时,并无任何临诊病征而突然死亡。死后病变不明显。

2、恶性高热综合征体温过高,皮肤潮红,有的呈现紫斑,黏膜发绀,全身颤抖,肌肉僵硬,呼吸困难,心搏过速,过速性心律不齐直至死亡。死后出现尸僵,尸体腐败比正常快;内脏呈现充血,心包积液,肺充血、水肿。此类型病征多发于拥挤和炎热的季节,此时,死亡更为严重。

3、急性背肌坏死征多发生于兰德瑞斯猪,在遭受应激之后,急性综合征持续约2周左右时,病猪背肌肿胀和疼痛,棘突拱起或向侧方弯曲,不愿移动位置。当肿胀和疼痛消退后,病肌萎缩,而脊椎棘突凸出,几个月后,可出现某种程度的再生现象。

4、白猪肉型(即PSE猪肉)病猪最初表现尾部快速的颤抖,全身强拘而伴有肌肉僵硬,皮肤出现形状不规则苍白区和红斑区,然后转为发绀。呼吸困难,甚至张口呼吸,体温升高,虚脱而死。死后很快尸僵,关节不能屈伸,剖检可见某些肌肉苍白、柔软、水分渗出的特点。死后45min肌肉温度仍在40℃,pH低于6,而正常猪肉pH应高于6。这与死后糖原过度分解和乳酸产生有关,肉pH迅速下降,色素脱失与水的结合力降低所致。此种肉不易保存,烹调加工质量低劣。有的猪肉颜色变得比正常的更加暗红,称为“黑硬干猪肉”(即DFD猪肉)。此种情况多见于长途运输而挨饿的猪。

5、胃溃疡型猪受应激作用引起胃泌素分泌旺盛,形成自体消化,导致胃黏膜发生糜烂和溃疡。急性病例,外表发育良好,易呕吐,胃内容物带血,粪呈煤焦油状。有的胃内大出血,体温下降,黏膜和体表皮肤苍白,突然死亡。慢性病例,食欲不振,体弱,行动迟钝,有时腹痛,弓背伏地,排出暗褐色粪便。若胃壁穿孔,继发腹膜炎死亡。有的猪只在屠宰时才发现胃溃疡。

6、急性肠炎水肿型临诊上常见的仔猪下痢、猪水肿病等,多为大肠杆菌引起,与应激反应有关。因为在应激过程中,机体防卫机能降低,大肠杆菌即成条件致病因素,导致非特异性炎性病理过程。

7、慢性应激综合征由于应激原强度不大,持续或间断反复引起的反应轻微,易被忽视。实际上它们在猪体内已经形成不良的累积效应,致使其生产性能降低,防卫机能减弱,容易继发感染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其生前的血液生化变化,为血清乳酸升高,pH下降,肌酸磷酸激酶活性升高。

诊断鉴别

可根据有应激的病史、临诊表现、氟烷检测结果和剖检所见而做出诊断。

防治措施

治疗

治疗原则就是镇静和补充皮质激素。首先转移到非应激环境内,用凉水喷洒皮肤。症状轻微的猪可自行恢复,但皮肤发紫、肌肉僵硬的猪则必须使用镇静剂、皮质激素和抗应激药物。如选用盐酸氯丙嗪作为镇静剂,剂量为1~2mg/艇体重。一次肌肉注射,或安定1~7mg/kg体重,一次肌肉注射。也可选用维生素C、亚硒酸钠维生素E合剂、盐酸苯海拉明、水杨酸钠等。使用抗生素以防继发感染,可静脉注射5%的碳酸氢钠溶液防止酸中毒。

预防

1、应加强遗传育种选育繁殖工作,通过氟烷试验或肌酸磷酸激酶活性检测和血型鉴定,逐步淘汰应激易感猪。

2、尽量减少饲养管理等各方面的应激因素对猪产生压迫感而致病。如改善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噪音,避免过冷或过热、潮湿、拥挤,减少驱赶、抓捕、麻醉等各种刺激。运输时避免拥挤、过热,屠宰前避免驱赶和用电棒刺激猪。在可能发生应激之前,使用镇静剂氯丙嗪、安定等并补充硒和维生素E,从而降低应激所致的死亡率。


更新于:1个月前
推荐内容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24 68养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