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作为羊的重要寄生虫病的羊绦虫病有发生趋重的态势。此病在我国分布很广,许多地方呈地方性流行,在潮湿季节易感染发病,严重影响着羊的生长发育,尤其对羔羊危害严重,会造成成批羊只死亡,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养羊业的发展。
预防措施:
1、采用圈养的饲养方式,以免羊吞食含有地螨的草而感染绦虫病。
2、不要在潮湿地放牧,尽可能少在清晨、黄昏和雨天放牧,以避免感染病菌。
3、定期驱虫。舍饲改放牧前对羊群驱虫,放牧一个月内驱虫两次,羊每公斤体重用丙硫咪唑10毫克,或用氯硝硫胺(驱绦灵)10毫克,或用硫双二氯酚75~150毫克,或用吡喹酮75毫克,连用3天。
4、驱虫后的羊粪要及时集中堆积发酵,以杀死虫卵。
5、经过驱虫的羊群,不要到原地放牧,要及时地转移到安全牧场,可有效地预防绦虫病的发生。
治疗方法:
(1)1%硫酸铜对羊绦虫有良好的驱虫作用。一般1~6个月羔羊可给予15~45毫升,7个月成年羊可给予45~100毫升。一次率约80%。隔2~3周再灌服一次。药要求纯品,当天配制,当天使用,不能过夜。
(2)可用砷酸铅、砷酸亚锡、砷酸钙三种砷制剂驱虫。剂量均为:羔羊0.5克,成年羊1克,一次投服。服药后给以油类泻剂 。
如何判断羊患了绦虫病?
首先,养殖人员要每天注意羊只健康状况,如果出现以下这些症状,就很有可能是患绦虫病了。
主要表现为:
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喜欢饮水,常伴发腹泻,有时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同时粪便中混有乳白色的孕卵节片。羔羊被感染后,迅速消瘦,被毛粗乱,失去光泽。
清晨检查病羊新鲜粪便,可在粪表面发现黄白色长约1厘米、圆柱状的孕卵节片。
更新于:7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