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发表的第五次报告和第六次报告中将猪瘟病毒归属为黄病毒科(F1aviridae)。猪瘟病毒是具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粒子的直径为20~55nm,平均直径为44nm.病毒粒子具有二十面体的非螺旋形核衣壳,核衣壳的直径为27±3nm.囊膜围绕着等轴的核心,在病毒粒子的表面有6~8nm类似穗样的糖蛋白纤突。病毒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12~1.175g/mL,沉淀系数S20=140~150.病毒粒子的基因组为单股线状RNA,分子量约为4×106.
用物理方法灭活猪瘟病毒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所含病毒的基质。例如,在细胞培养液中56℃处理60min或60℃处理10min,便失去感染性。但在脱纤血中,病毒虽经64℃处理60min或经68℃处理30min,仍不灭活,猪瘟病毒在pH5~10的条件下稳定,pH过高或过低均使病毒的感染力迅速丧失。脂溶剂,如乙醚、氯仿、脱氧胆酸盐、诺乃洗涤剂P40和皂角素等去污剂能使病毒快速灭活。2%氢氧化钠是最适宜的消毒剂,畜圈及粪匣中的病毒在几天内被灭活。在猪肉和猪肉制品中,病毒的感染性可保存数月,这也是很重要的流行源。
猪瘟病毒虽能在非猪源细胞中复制,但对病毒生长最常用的还是猪肾细胞,如 PKl5、SK-6和CPK细胞系。我国也用羊肾、牛睾丸细胞进行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生产。虽然猪瘟病毒可以在各种组织培养细胞中复制,但不能产生致细胞病变效应(CPE)。病毒感染细胞抽提物和组织培养细胞上清液中含毒量很低,而且病毒的浮密度较低,难以用物理方法,如等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纯病毒。
更新于:6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