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岭,一项新的缢蛏养殖技术开始在当地的沿海养殖户中试点并逐步推广,通过在滩涂中铺设网具,既保证了蛏子的均匀生长,又大大提高了采收效率,让养殖户受益匪浅。
在温岭城南镇殿咀头塘的水产园区,李会斌的一口2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塘正在挖土机的作业下,一方方地挖掘着淤泥,到了50厘米左右的挖掘深度后,李会斌则和员工们一起,将一张3米左右宽的白色网具铺设到了淤泥下面,随着淤泥的重新覆盖,这一块的施工就可宣告结束。
养殖户李会斌:以前挖蛏子一般底下的大的蛏子挖不到,都落在底下了,现在网铺了之后,全部的蛏子都可以挖的回来了。
李会斌口中的这张网学名塞绢网,是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浙江综合试验站在这里试点底铺网缢蛏养殖技术采用的物品,网孔仅有两毫米,非常密集。李会斌介绍说,以前沿海养殖塘都是直接将蛏子放养在滩涂中,气温下降的时候,蛏子就会一个劲地往泥底钻,最深的有七八十厘米,受雇的员工就很难挖掘出这部分的蛏子,而这些蛏子往往长势很好,却因为采收不到,烂死泥中。这些量就占了整个养殖量的百分之二三十。
养殖户李会斌:我(2014)上半年也通过搞试验了,铺网和不铺网,通过这100平方的试验当中做下来,铺网的蛏子长得比较均匀。不铺网的大小个的,大的大,小的小。
不仅长势均匀,而且因为有了网具的阻挡,采收的效率大大提高。李会斌说,现在一般的员工一天平均能挖掘60多斤的蛏子,手脚快的最多也就80到100斤。而在试验地块中,一人一天采收300斤的蛏子基本不成问题,这可极大降低了日益见涨的人工费用。
新一年,李会斌的这个底铺网缢蛏养殖技术试点面积已整整扩大了20倍,一张网可望使用多年的韧度也让他对投入成本非常放心,新技术带来的新效益已经让李会斌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更新于: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