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养殖培育。
泥鳅是鲜嫩味美的水产养殖类动物,市场需求大,只要有输出基本就有需求,野生泥鳅数量很少,也有一定的季节性限制,因此人工养殖可以极大程度的填补市场空缺,非常具有养殖前景。
1、环境条件
泥鳅养殖属于水产养殖,泥鳅生长对水质要求较高,一般养殖池应修在环境好,水源充足,水质好、可以方便排水的农田上方缓坡。要求设施齐全,供电正常,排水系统完善,可分开排水。根据培育数量和放养密度,养殖池面积一般在60到100平方米,池深一米左右。需要在池底及四周覆盖塑料布垫底,放置几十厘米深的淤泥作为自然生活环境。所有的接水排水口都必须是自动调节的塑料网拦截方式。养殖池整个周边需要用铁丝网或其他物品筑起围墙,防止逃跑。
2、准备工作
苗种下池前半个月左右,清整池子,查看情况,疏通进排水管道。放干池水,晒池直到池底呈现白色状态后进水10cm左右,用适量生石灰兑水后全池泼洒,以彻底消毒杀菌,以免影响苗种的成活率。
鳅苗下池前几天,注水30cm左右,进水口要用细布覆盖布过滤。同时投放一些充分腐熟消毒的有机肥改善水质,为苗种提供天然食物。在鳅苗下池前1天,要用干净的容器取水检测有无病原菌,放入健康苗种观察大约一天。一般五月放养。根据具体池子大小决定放养密度。先使用暂养箱暂养半天后再入池,以适应池中环境。观察生活正常后,苗种大约一致大小的放在一个池中,避免残食。
3、饲养方法
鳅苗孵出几天后就是鳅苗培育阶段。孵化出后几天卵黄吸收完了,必须觅食。少量多次追肥过磷酸钙,每天早晚沿池边四周均匀泼洒加少量的蛋黄,牛奶的豆浆一次,促进发育。过半个月到二十天后,随着生长逐渐增加投喂量,豆浆磨细洒均,延长豆浆颗粒水中的滞留时间。
长到2cm后,将同样生长速度的苗大概100尾分到同一个池子里,喂食如糠饼,菜饼,麦麸等,添加适量微量元素,视水温正常投食增多。当气温过高应少投喂。隔3天换水一次,气温过高盖遮阳网防止夏眠,培育一个月,大概长到5—8cm时就可以分发养殖。
泥鳅长成时间速度很快,了解了泥鳅的苗种培育技术,其实可以自己进行转化培育,为泥鳅养殖提供好的前提,掌握这样的培育方法对养殖户来说就可以帮助养殖泥鳅的成长。
延伸阅读
泥鳅苗种的快速培育技术
泥鳅具有分布广、抗逆性强、易养殖等特点,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现将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场地选择
养殖场所应水源充足,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中性或微酸性,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正常。
池塘建造
1、池塘规格:面积50平方米~100平方米,池塘四周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池深80厘米~100厘米,池塘挖成后应把池壁夯实,用50厘米×50厘米水泥板做护坡,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厘米左右,水深保持在30厘米~50厘米。
2、防逃设施:养殖池周围用网片、塑板或瓷板做围墙,以防蛇、鼠等敌害进入养殖区。进排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卵、苗种进入池塘。
3、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呈对角线设置,进水口高出水面20厘米,排水口设在鱼溜底部,并用PVC管接上以高出水面30厘米,排水时可通过调节PVC管高度任意调节水位。
4、鱼溜(集泥坑):为方便捕捞,池中应设置与排水底口相连的鱼溜,面积约为池底面积的5%,比池底深30厘米~50厘米,鱼溜四壁用木板围住或用水泥砖石彻成。
放养前准备
1、池塘清整:泥鳅放养前10天,清整池塘,察洞堵漏,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放水深至10厘米后,每10平方米用1公斤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
2、蓄水施肥:清塘3天后,加水至30厘米深,施基肥,每10立方米水体施入发酵鸡粪3公斤或猪、牛、人粪5公斤,也可以每立方米水体施入氮肥7克,磷肥1克。
苗种投施
泥鳅苗下塘时间为每年5月,投苗密度1500尾/平方米~2000尾/平方米。当泥鳅养至体长3厘米时,要进行筛选分塘,泥鳅苗种密度60尾/平方米~80尾/平方米。在苗种投入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差距不能超过2℃,如泥鳅苗种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则应在放苗下塘前作“缓苗”处理,将充氧尼龙袋置于池内20分钟,使充氧尼龙袋内外水温一致时,再把苗种缓缓放出。
饲养管理
1、前期培育阶段(泥鳅苗体长小于2厘米):根据水色情况,适量追肥。追肥可用经过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也可用过磷酸钙、尿素、碳铵等化肥,采取少量多施的方法,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时,每20万尾泥鳅种用1公斤黄豆磨成15公斤豆浆,每天早晚各泼洒1次投喂。
2、后期培育阶段:泥鳅苗种规格达到2厘米后,逐步加深水位到50厘米。除继续培肥水质外,还应投喂配合饲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投饵量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温15℃以上时,泥鳅的食欲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25℃~27℃时,食欲特别旺盛;28℃以上,食欲则逐渐减退;超过30℃或低于12℃时,应少投甚至停喂饲料。
日常管理
1、调节水质 加注新水,每周换水1次~2次,勤施肥,保持池塘水色“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
2、巡塘 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定期预防病害 勤打扫、清洗饵料台,做好饲料台、工具等消毒工作,定期投喂预防鱼病的药物。
4、防害防逃 注意防止敌害入侵和泥鳅逃跑,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埂。
病害防治
1、气泡病: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引起。症状 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防治方法 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公斤~6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
2、车轮虫病:症状 病泥鳅身体瘦弱,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粘液增多,镜检有车轮虫。防治方法 0.7×10-6溶液浓度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3、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有病泥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红,腐烂。防治方法 用1×10-6溶液浓度的漂白粉全池泼洒。当泥鳅长至体长5厘米时,完成泥鳅苗种培育阶段,进入成鳅养殖阶段。
养殖鳜鱼的苗种培育
近十年来,鳜鱼苗培育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培育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由最初的池塘培育到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工厂化育苗。其中现在认为较理想的培育方式有:孵化环道(桶)育苗、网箱育苗、小水泥池育苗和小型土池育苗等。生产上,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相结合进行。具体方法常因地而异。
1、孵化环道(桶)育苗环道是一个特殊水体,它是模拟天然生态条件,使鱼卵不断翻滚。直接采用环道培育鱼苗,提供了鳜鱼苗所需的生活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在鳜鱼苗开口摄食之际,投喂适口的饵料鱼脱膜不久的其他活鱼苗,既满足了鳜鱼苗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又能够保持清新的水质。在鳜鱼苗培育过程中,应注意环道不易排污的缺点,防止环道内沉积淤泥和腐殖质。培育5-7天后应选择晴天,在上午10时左右适时转环。鳜鱼苗贪食,最好在转环前12小时停止投喂饵料鱼,以保证转环时空腹,减少损失。
2、网箱育苗网箱是鳜苗培育的理想场所。既可以保证有充足、易得的饵料,又有较清新的水进行不断交换。不足之处在于不能投喂刚脱膜不久的饲料鱼,需要经常洗箱,定期更换网箱,鱼苗管理比较繁琐,操作难度比较大。网箱一般采取三级育苗法:I级箱,用40-28目/3厘米的乙纶网片缝成的敝口箱,长4-6米,宽1米,深1米;II级箱,用目大0.3厘米经编乙纶网片缝成的敝口箱,长2米,宽1米,深1米;III级箱,是用目大0.5厘米经编乙纶网片缝成的敝口箱,长2米,宽1米,深1米。I、II、III三级网箱面积配套比例为l:10:20。
3、水泥池育苗水泥池一般为4米6米0.8米,也可稍大或小。但底部必需有一定的倾斜,底部排水处设集苗池,有进、排水装置。排水装置由橡皮管和过滤网及支撑铁丝组成,橡皮管口固定于铁丝架中心,要求无论怎么放置都不致于会排于池水,似保持一定的水位。排水流量由排水管的数量和出水口高低控制。
4、小型土池育种鳜鱼长到3.0厘米左右时,可以投放到小型池塘培育,投放量为15万尾/公顷左右。池塘中必须预先培育饵料鱼。一般在投放鳜鱼种前10-15天放饵料鱼苗,投放量为1500-2250万尾/公顷。每天定时加入少量新水,谨防水质恶化。
养殖鳗鱼之苗种培育及放养
鳗鱼苗种培育就是把鳗苗养成10克以上鳗种的生产过程。这一阶段需要经过一级池、二级池、三级池等三种不同类型池塘的培育。鳗种是成鳗养殖的基础,鳗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成鳗养殖的好坏。因此,要发展养鳗生产,首先必须抓好鳗鱼苗种的培育。为了保证鳗苗培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除了做好上述一切准备工作外,还需抓好以下几个生产环节。
鳗苗放养时间
由于鳗苗在水温15℃以上才能正式开始摄食与生长,所以露天池培育鳗鱼苗种,以自然水温达到13℃以上时放养较为适宜。这样,鳗苗经过短期暂养适应环境后,当水温上升时即可开食驯养。在我国福建、广东的鳗苗放养时间在3月初左右。有加温条件或有温水供给的养鳗场,鳗苗的放养时间应尽量提早,这样可以延长饲养期,提高鳗种的产量和质量。
鳗苗放养密度
由于养殖方式不同,鳗苗的放养密度也各不相同。一般止水式池放养密度以150克~300克/平方米,流水池以500克~1000克/平方米为宜。低密度放养成长较快,成活率高。鳗苗对环境的适应
鳗苗经长途运输,处于疲劳状态,加上运苗容器内温度与池水温度差距过大(特别是加温培育池),故需有一个适应过程,具体做法是:将鳗苗箱置于池边,逐渐用池水淋鳗苗箱,待鳗苗体温接近池水水温(一般不相差5℃)时才将其放入事先置于池中的网箱内;如果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可先将尼龙袋连苗放入池中,待袋温接近池水温度时再拆袋将鳗苗放入网箱内。鳗苗一般暂养0.5小时~1小时(开增氧机),待活动正常后撇除死苗、污物,分别过秤、计数放入各个鳗苗培育池内。
鳗苗的计数和过秤
为了控制鳗苗的放养密度,在放养时必须计数,算出每个一级池放养的重量、规格和尾数。具体做法是:先将网箱内的鳗苗轻轻搅匀,然后随机取样2次~4次,每次称取50克,用小碗或小勺过数,然后求出平均规格。最后算出每千克鳗苗尾数,从而得出平均规格。
鳗苗消毒
鳗苗体质娇嫩,在采捕、暂养和运输中容易擦伤而感染霉菌和细菌性疾病。因此,在放养时必须进行消毒。消毒方法为药浴,一种是用容器进行药浴,一种是全池泼洒药浴。
1.消毒时间:容器内药浴在鳗苗下池前进行;全池泼洒消毒在鳗苗下池后的当天傍晚进行。
2.消毒药物与浓度:常用的药物主要有食盐和次甲基蓝等。
3.消毒步骤与方法:用容器药浴时,一般在大水缸中进行,故又称缸浴。具体做法是,先在缸内盛清水300千克~400千克,然后按药物用量比例,先溶化在少量水中再倒入缸内,并开启曝气机进行曝气,不断搅动水,使药液均匀分布,然后称取5千克左右鳗苗连篰一起浸入药液中药浴10分钟~15分钟后,即可取出鳗苗放养。全池泼洒药浴在傍晚进行,把药物溶解后直接泼洒在一级池中,开增氧机搅水,使药液均匀分布。
青鱼池塘苗种如何培育
青鱼是一种颜色青的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较稀少;它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养殖对象,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此外,在安徽俗称乌混、黑混或螺蛳混,因其体黑、喜食螺蛳而得名;东北地区常见的青鱼不是青鱼,应该写作鲭鱼,是一种深海鱼类。在中国境内,最大的青鱼标本重218斤,是2005年在南京六合区金牛湖捕获的,长1.86米、重218市斤,经鳞片鉴定约四十岁。青鱼亦称黑鲩、螺蛳青。硬骨鱼纲,鲤科。体亚圆筒形,体长达1m余。青黑色,鳍灰黑色。头宽平,口端位,无须。咽头齿臼齿状。栖息中下层,主食螺蛳、蚌、虾和水生昆虫。4-5龄性成熟,在河流上游产卵,可人工繁殖。个体大,生长迅速,最大个体达70kg。肉味美。为中国主要淡水鱼类养殖对象。分布于中国各大水系,主产于长江以南平原地区。鱼胆有毒。
那么青鱼池塘苗种如何进行培育呢?
鱼苗培育
鱼苗池的准备
1.鱼苗池消毒:鱼苗池放鱼前15天按生石灰180克~230克/立方米或三氯异氰尿酸3克~5克/立方米的浓度进行药物清塘、消毒。
2.鱼苗池施肥:放苗前5天施绿肥,有机肥应发酵、腐熟,并用1%~2%生石灰消毒;施肥2天~3天后将池水加深至0.5米,5天后加深至0.6米~0.7米,进水时要用60目的密网过滤。
苗种来源
由符合规定的青鱼亲鱼繁殖获得的鱼苗或者外购。其质量应符合规定。外购苗种应取得有关部门检疫合格证。放养苗种应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鱼苗放养
选择晴天,在上风处投放出膜5天~7天的鱼苗;放养密度为6万尾-10万尾/667平方米;投放鱼苗时的水温差不得超过2℃。
饲养管理
投饲。鱼苗放养后,每天用豆浆投喂。鱼苗投放后的前5天黄豆用量为2公斤/667平方米,10天后酌情增加,每天2次,全池泼洒均匀。
操作时,先将黄豆加水泡软,即在水温25℃左右时,加水浸泡5小时~7小时,然后每10公斤~15公斤黄豆带水一次性磨成160公斤~250公斤豆浆。
每育成1万尾规格3厘米以上的夏花鱼种,需黄豆及豆饼7公斤~8公斤和粪肥30公斤~40公斤。
巡塘。观察入池鱼苗活动状态是否正常。凡正常者,下池鱼苗立刻向四周游动散开,1小时之内,可观察到鱼苗活动踪影,有规律游动,开始了摄食。
鱼苗放养后每天应多次巡塘,观察水质及鱼的活动情况,及时清除水蜈蚣、蛙卵、杂草、水绵、水网藻等,检查鱼苗摄食、生长及病虫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作好记录。
分期注水。鱼苗放养一周后,每隔5天~7天天应注水一次,每次加深10厘米~15厘米。待鱼体全长达3厘米时,池塘水深保持在1.3米~1.5米。
拉网锻炼。鱼苗经25天左右培育长成夏花鱼种时,应稀疏分池。出池前须进行拉网。密集锻炼2次~3次。
防治鱼病。在鱼苗培育早期阶段,鱼病较少,而敌害较多,但到后期鱼病则有所增加。
在鱼苗培育早期阶段的鱼病主要是气泡病,敌害以水蜈蚣为代表的水生昆虫,以水绵、水网藻和湖靛为代表的藻类,甚至大型浮游动物、水生草类和水边杂草也构成对下塘鱼苗的危害。此外,野杂鱼类、虾类、螺类、蚌类、贝类、蝌蚪等都是鱼苗的敌害。
到了培育后期,随着鱼体不断长大和食性转化,鱼病逐渐增多,如车轮虫、斜管虫、鳃隐鞭虫等常见寄生虫鱼病,白头白咀病、白皮病等常见细菌性鱼病。
一龄鱼种的培育
放养时间与放养密度
放养时间。当青鱼的夏花鱼种拉网锻炼后即可分池放养,全长达到3厘米以上时,更应及时放养,一般应在夏至以前放养完毕。
放养密度。每666平方米水面放养青鱼夏花鱼种5000尾~7000尾,搭养鲢、鳙鱼种1200尾~1400尾。
饲养管理投饲
饲料种类。青鱼的饲料有豆浆、豆渣、豆饼糊、轧碎螺蛳、黄蚬及青鱼配合饲料等。
投饲原则。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四定投饲:
定时:在每天上午8点至10点钟、下午2点至4点各投喂1次;
定位:饲料应投在位置固定的饲料台上。夏花鱼种放养后,应先在饲料台周围泼洒,然后逐渐缩小范围,引导鱼到饲料台上摄食;
定质:各种饲料应营养全面、清洁、卫生,不得投喂霉烂变质的饲料;
定量:投饲应做到适量均匀,以配合饲料每次投喂后2小时~3小时吃完为宜。阴雨天、鱼病流行时投饲量应酌情减少。
投饲量。培育青鱼种应以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投喂螺蛳、黄蚬等动物性饲料。培育青鱼鱼种的投饲量见表。
投喂青鱼种的配合饲料应用水调成糊状或调湿成条状投入池边水下斜坡上或投在位置固定的饲料台上,如果用鱼种配合颗粒饲料,同样投于其上,便于鱼类取食,生长正常。
每月投喂量占总投饲量的比例:4月为3%,5月为4%,6月为5%,7月为15%,8月为23%,9月为20%,10月为15%,11月为10%,12月为3%,1月至3月为2%。
日常管理
巡塘。当鱼种入池后,日常管理随即开始。通过早、晚巡塘,观察水质变化、鱼的动态,并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做好生产记录。
定期注水。每隔15天左右加新水一次,每次池水加深10厘米~15厘米(其中包括部分换水),使水位保持1.5米左右。
调节投饲量。根据鱼的活动、吃食、生长和天气情况调控投饲量和投饲次数。鱼的饱食度控制在70%~80%。
观察水色、调节水质。应保持水色是绿褐、茶褐,透明度为30厘米~35厘米。
防治病害。要及时发现鱼病,及早防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做好三消,即池塘消毒、鱼种消毒、饲料台(饲料框、食场)消毒。
鱼种筛选
自8月初开始,每隔10天~15天拉网检查各类鱼种生长情况,如果规格相差悬殊,应及时采用鱼筛选分养,调整投饲施肥数量,以保证各类鱼种出塘规格整齐。
鱼种出池、并塘
鱼种经过筛选分类后应认真核实、分类。当温度降至10℃~5℃时,就应出池放养,或者并塘集养,或者转入二龄鱼种的培育。
三龄鱼种的培育
放养密度
主养二龄青鱼种的放养密度。每667平方米的池塘一般投放二龄青鱼种1000尾~1200尾,搭养鲢、鳙鱼种200尾,草鱼种20尾,鲫鱼种200尾(或者黄颡鱼300尾~500尾)。
主养三龄青鱼的放养密度。每667平方米的池塘一般投放3龄青鱼种380尾~420尾,搭养鲢、鳙鱼种200尾,草鱼种20尾,鲫鱼种200尾(或者黄颡鱼300尾~500尾)。
投饲管理
以投喂动物性饲料和配合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饲料应营养全面、新鲜,符合饲料卫生标准的规定。在春秋高发病季节适当增加易消化食物,食场面积应大些。保持水质清新,经常用药物消毒食场或用药饵防治肠炎。
养殖黑鱼苗种土池培育的管理技术
黑鱼在我们生活中是最常见的一种鱼,黑鱼的营养价值很高,我们都知道鱼的蛋白质含量很高,经常吃鱼对人体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生活中我们可以多多吃鱼哦。
养殖黑鱼苗种土池培育的管理技术
1、拉网分养:经过3周左右的培育,鱼苗长达2.5~3厘米,个体之间的差异相对增大,因此食弱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在投饲量不足的情况下食弱现象更为严重。通过拉网,过筛分养,适当降低养殖密度、力求规格大小一致,可避免以强食弱。拉网分养应选择晴朗的天气,拉网时鱼苗不能饱食,所以拉网前需停食1天。若池中鱼正在浮头也不能拉网,否则会引起大批死亡。拉网时间一般安排在上午8~9时之后进行,拉网操作时要谨慎细致,防止苗种受伤。网最好选择软质材料(维尼龙线、尼龙线)织成,搬动鱼苗时一定要带水操作。再经过3周左右的培育,鱼苗长到6厘米以上,成小规格鱼种,可以出塘继续培育大规格鱼种。这时正处在6月底、7月初,气温、水温比较高,同样要选择晴天,上午7~10时捕捞。10时之后水温不断上升,不宜捕捞。捕捞时操作要小心,动作要快,减少对鱼种的损伤,同样要按规格大小分别放养。
2、水质管理:随着培育池的施肥、投饲和鱼苗的成长,水质很容易过肥,甚至恶化,影响鱼苗的成活率,因此需要适时注入新水,调节水质。一般1周左右的时间注水1次。投苗时水位只有40~50厘米,早期以加水提高水位,淡化水质,每次加5~10厘米,以后每次可以加10~15厘米,直到应有的水深。保持一定的水体积,可增加鱼苗的活动空间,降低水中有害物的浓度,改善水体中的化学状况,促进鱼苗的生长。加水时要注意及时调节池水的肥瘦度,尤其要防止池水过肥。以后采取边进边排的换水方式调节,严格控制好水质,使鱼苗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健康成长,提高鱼苗的成活率。3、巡塘:每天要有专人定时巡塘。这项工作是日常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每天早、中、晚巡塘3次,特别是早晨和晚上巡塘更为重要。早晨要注意鱼苗是否浮头,若有浮头要注意水质是否太肥,并根据浮头情况采取注入新水等相应措施加以控制,防止出现死鱼事故。晚上巡塘时若发现鱼苗集群现象较为严重,应及时驱散或移动其位置,特别是在下风口集群时应设法将其移至上风口或其他地方。白天观察巡塘时若发现鱼苗沿着池边来回游动,这是鱼苗饥饿寻食现象,说明投饲量不足,应增加投饲量。白天还要注意水质的变化情况,特别是天气炎热、水质较肥、藻类丰富过盛时,会出现早晨水质较清,中午水质较绿,傍晚水面上漂浮着大量的水华(藻皮)现象,应适当换水,降低肥度,捞除藻皮。4、鱼苗培育成活率:根据历年来对乌鳢苗繁殖的报道统计,在鱼苗培育阶段,即培育到全长达3~4厘米的鱼苗,其成活率一般达60%~65%。
黑鱼怎么养好
1、池塘建造:选择东西走向、长方形池塘,池塘底部为泥土,池深2~2.5米,水深1.5~2米,进排水需设防逃设施,在养殖前15天施生石灰100~150千克/亩彻底消毒。
2、鱼种放养:鱼种下塘前,要用3%~5%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再放入池内,体长10~14厘米的鱼种,放养密度为9000~10000尾/亩,16~20厘米的鱼种,放养密度为8000尾/亩。
3、日常管理:注意观察黑鱼摄食、活动、发病动向和环境变化,春季每星期换池水4/5,高温季节3天一小换,7天一大换,进排水接防逃网,池埂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为好。对于排出的污水,应进行必要的污水处理。
4、饲料投喂:喂养黑鱼的饲料,有人工配合饲料、淡水或海水的小杂鱼、畜禽屠宰后的下脚料。小杂鱼投喂前,需进行分拣,剔除带硬棘的鱼类,如黄颡鱼等。投喂前,用拍击为信号,将远处的鱼集中到饵料台附近,减少饲料的浪费,初期投喂量为体重的10%,后可适当减为体重的5%左右,应该一勺一勺投喂,这样饲料的浪费少。
黑鱼养殖周期
黑鱼的当年鱼苗一般是5~7月份放养,具体时间要看地区气温、水温、气候等条件差异情况而定。
黑鱼长到1500克需要多久很难确定,这与您的养殖技术水平、选用饵料品质等因素有关,具体要根据实际养殖环境等而定。建议您在养殖过程中选择条件好的池塘和优质的苗种以及品质好的饵料进行饲养,并在平时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以及疾病防治工作,以尽量缩短黑鱼的养殖周期。
如果养殖方法正确,黑鱼的养殖周期为养殖一年可以一斤半至二斤。
黑鱼的营养价值
黑鱼的营养价值高,它对身体虚弱,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脾胃气虚,贫血有非常好的食疗效过,吃黑鱼对伤口有很好的消炎作用。黑鱼本身肉质比较粗,相对其他鱼来说口感没有那么好,吃起来就不太好吃,但是用黑鱼来做汤的话,那味道可是无敌的呀!黑鱼的生命力非常强,而且肉味甜美,它含有大量的铁、钙、磷等多种矿物质,营养成分也很丰富,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另外,每100克黑鱼中,蛋白质的含量可高达20克,仅次于虾,而且食用黑鱼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经常食用黑鱼能够增强抵抗力。
其次,黑鱼还有活血通络、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温中下气的药用价值,对肾脾虚弱、溃疡、水肿、哮喘、气管炎、糖尿病患者均有很好的滋补食疗作用;对产后孕妇来说还可补虚下乳。在寒风凛凛的冬季,黑鱼的味道尤其鲜美。常吃黑鱼不仅能健身,还能减肥呢,有助于降血压和降血脂,使人延年益寿。中医认为黑鱼既能补虚,还能温中下气、利水消肿,清烧黑鱼对治疗胃肠道出血和呕吐反胃的效果非常好。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黑鱼养殖是目前养殖业中发展的不错的一个养殖项目,但是养殖者在养殖的过程中也要掌握一定的养殖技术,这样才能避免少走弯路。
怎么养泥鳅
泥鳅的蛋白质丰富,富含许多微量元素,在市场上也也很畅销,在养殖泥鳅也是有技巧的,应该怎么养殖泥鳅呢?接下来就就由第一农经小编来说说怎么样高效养殖泥鳅。
建池条件:泥鳅一般以单养为好。池塘要选择在向阳近水、便于管理的地方,面积一般为100平方米左右,池深80厘米,池壁要夯实,有条件的可用水泥抹光。进出水口要以铁丝网拦挡,防止泥鳅外逃。由于泥鳅有逆水上游的习性,泥鳅池四周沿口要高于池外地面,不能让地面水直接流入池内。池底宜挖面积4平方米、深50厘米的鱼溜3~4个,以利于泥鳅在盛夏水温过高时避暑。池内铺含有机质多的黏土或肥泥,厚约15厘米。
池水深度为:春、秋季30厘米,夏季50厘米。池内要种植水生植物、藻类等,以利于泥鳅生长。
培育肥水:放养泥鳅前应施足基肥,每100平方米泥鳅池均匀撒施干鸡粪40公斤,也可将鸡粪集中堆放在鱼溜内,让其发酵腐烂。水的透明度以20厘米深为宜。
放养规格:选用3厘米长的泥鳅,每100平方米泥鳅池放养15~20公斤。如有流水条件或饲养管理水平较高的,可适当多养。
饲料投喂: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外,应投喂动物性饲料(如蝇蛆、蚕蛹、蚯蚓、螺蛳及畜禽屠宰下脚料等)和植物性饲料(如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要定时、定量、定位投喂。泥鳅的食欲与水温有关,水温在20℃以下时,以投喂植物性饲料为主(约占70%~80%);水温在20℃~25℃时,动、植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在25℃~30℃时,动物性饲料应占60%~70%。每天投喂量一般为泥鳅总体重的8%,水温高时,可增至15%。可于每天下午1次投喂,也可分早晚2次投喂,以次日早晨略有剩食为度。
日常管理:注意经常换水,保持良好水质。经常堵漏洞,保水位,防泥鳅逃跑。经常施入有机肥,保持肥水。夏季在鱼溜上搭棚遮阳,冬季浅水或排水越冬。泥鳅在5℃以下时不再生长,即可收获。
泥鳅怎么养
天气开始回暖,春天将至许多养殖户卡开始养殖泥鳅,在养殖泥鳅的时候要做什么准备?应该怎么样养殖泥鳅呢?
1、准备好场地。3月中旬前准备好场地。泥鳅养殖池塘一般2-3亩为宜。找水源条件好,排换水方便的地方建场,如用水稻田改造,加高加固田埂,能蓄水在0.8-1.5米。田埂宽实,不漏水,池塘底部能住水就行,土池塘就好。
2、放苗前准备。4月左右,水温在18摄氏度以上时准备放苗。放泥鳅苗前的准备工作相当重要,直接关系到养殖成败。放苗前10-12天开始清塘、消毒、培水。新池塘养殖也要重视,特别是培水。水需要肥而不腐,水中需要有足够多的浮游生物供泥鳅苗采食。
3、放泥鳅苗。目前育苗场主要提供两种规格的泥鳅苗。开口苗,是孵化出来约4天的苗,已经开口了,这种苗规格小,养殖技术要求更高。寸苗,是孵化出来培育了20天以上的泥鳅苗,苗长度在3-4厘米的苗,养殖相对容易些,但养殖成本略高。确定池塘水已经培好就可以放泥鳅苗了。放苗前检查水温差,温差不超过2摄氏度为宜。
4、饲养管理。泥鳅每天喂2次,早晚各一次。以喂饲料为主,饲料主要选择浮性饲料,浮性饲料一般12小时都不沉水,有利于泥鳅采食,同时喂多少量自己也好把握。平常注意观察泥鳅是否有异常,水质是否良好等,注意加换新水,做好调水工作。
5、疾病预防。任何养殖动物或生命都有患病的风险,需要提前做好养殖防病。泥鳅养殖正常预防需要20天左右消毒一次,预防一次肠炎出血,40天左右杀一次寄生虫即可。平时注重水质管理,水好泥鳅自然少生病。
6、起捕销售。泥鳅经过3-4个月养殖基本都可以销售了。目前市场畅销的规格是条重20-25克的泥鳅。养殖泥鳅主要起捕方式是地笼捕、拉网捕。对于塘底平整的池塘可以用拉网捕捞,起捕率高。
总结:泥鳅养殖需要有计划进行,新手从事泥鳅养殖需要多学习,不盲从,逐步的完善养殖计划,相信会给你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的。
泥鳅怎么养殖
【常见问题】泥鳅怎么养殖?泥鳅养殖有哪些需要知道的基本注意点?(泥鳅养殖技术大全)
【专家解答】1.泥鳅属温水性鱼类,生活在1530℃范围内,饲养在最适2427℃的水温范围。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2.雌雄泥鳅的鉴别方法,可观其外表:雄的头尖,胸鳍窄长,身体与尾端一样粗细,尾尖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雌的头呈椭圆平型。雌鳅的产卵力极强,一条雌鳅初夏至初秋能产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产23次,产卵万粒以上。
3.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4.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
5.要捕获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以确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利于继养和高产。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
【小编点评】泥鳅生命力较强,容易开展人工的泥鳅养殖。近年来,泥鳅天然资源总的趋势是在下降。这是市场需求增加、农药大量使用以及捕捞强度增大等原因所致。另外,特种水产的兴起,也导致泥鳅被大量捕捉作为饲料。因此,开展泥鳅人工养殖有着广阔的前景。
怎么驯养野生黄鳝苗种
【常见问题】怎么驯养野生黄鳝苗种?
【专家解答】绝大部分地区的黄鳝养殖户都选择野生鳝苗作为养殖的苗种来源,但野生黄鳝的捕捞操作是以直接进入市场销售作为要求的,整个过程对鳝苗的影响是较为严重的,但一般养殖户对此问题都认识不足。下面第一农经小编为您介绍驯养野生黄鳝苗种需要做的准备和驯养方法:
一、驯养前的准备工作:
收购鲜活河蚌,置于池塘暂养贮存。黄鳝专用人工饲料。
冷柜:河蚌肉使用前,先进行冷冻处理。
绞肉机(大号),配二个模孔(3~4毫米、6~7毫米)。
1.5千单相电机一台。
二、驯养池设计与建造
驯养池主要用于黄鳝的驯食,用水泥、砖砌成。驯养面积一般较小,每池2~3平方米,池高为40~60厘米,在池的一面设2个进水孔,相对的另一面设2个排水孔,一个排水孔与池底等高,另一个排水孔高出池底15厘米,进、排水孔口必须安装防逃金属网罩。
三、驯养方法
选用新鲜蚌肉,经冷冻处理后,用绞肉机加6-7毫米模孔加工成肉糜。将肉糜加清水混合,然后均匀泼洒。每天下午5-7点投喂,每天一次。投喂量控制在黄鳝总量的1%范围内。这一般喂量远低于黄鳝饱食量,因此,黄鳝始终处于饥饿状态,这样便于建立黄鳝群体集中摄食条件反射。3天后,观察到黄鳝摄食旺盛,即改为定点投喂。一般每20平方米设4-6个点,继续投喂2天,投喂量仍为1%,此时黄鳝基本能在3分钟内吃完。第六天即改为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投喂量为鳝苗体重的2%。每天下午5-7点投喂一次。特别注意投喂量应以15分钟内吃完为度,以提高饵料利用率。这样就完成了黄鳝的驯养。
【小编结语】目前国内养殖的黄鳝有两类,一类是泰国、越南的热带黄鳝,另一类即是本土温带黄鳝,一般以采集野生苗种进行繁殖,上文第一农经小编为您介绍了野生黄鳝苗种的驯养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泥鳅苗怎么选择
泥鳅是近年来时兴的水产养殖项目,素有水中之参的美誉,口感独特且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而在泥鳅的养殖过程中,泥鳅苗的选择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泥鳅的养殖效益。那么,泥鳅苗怎么选择?又该怎么养?现将泥鳅的养殖方法介绍如下。
一、泥鳅苗怎么选择?
1.规格:泥鳅苗分水花苗和寸苗,水花苗没有培育经验往往培育成活率不高,所以许多新手选择购买寸苗开展养殖,虽然苗种成本高些,但养殖周期比放水花苗短且成功率相当高。
2.品质:泥鳅苗品质决定养殖产量和养殖成本,一是看泥鳅苗的活跃度、整齐度和健康度,更要看品种是否纯正,品质差会出现病害多、生长速度慢、饲料转化率低等情况。
3.价格:泥鳅苗在选购的时候切勿一味追求低价,否则肯定会购到劣质苗,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采购泥鳅苗先找有实力的养殖场多了解、考察,选择有繁育能力的大型种苗场。
二、泥鳅的养殖方法
1.池塘养殖:泥鳅一般采用天然泥塘比较经济实用,但对一些池硬较窄或是土带沙等情况为防止池塘漏水,则应考虑人造池塘。
①天然泥塘:天然泥塘简单,投资少,食物充足,亦可自繁自育,一次投入多年收益,经济实用,效益高,无任何风险,适合初次养殖户养殖,注意泥鳅外逃及工业、农业污染即可。
②人造池塘:人造池塘可建成土池或水泥池,面积300-500平方米,池深90-11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壁高出水面40-50厘米,有进水口、溢水口、排水口,适合大规模养殖。
2.稻田养殖:泥鳅稻田养殖泥鳅是将水稻种植与泥鳅养殖有机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稻田浅水环境)的一种立体种养模式,分沟溜式和田塘式两种。
①沟溜式:沟溜式就是在稻田中挖鱼沟、鱼溜作为鱼的栖息场所,一般按井字、十字等形挖掘,鱼沟要求分布均匀,四通八达,宽35厘米,深20-30厘米,占稻田总面积的8-10%。
②田塘式:田塘式是在稻田内部或外部低洼处开挖鱼塘,鱼塘与稻田沟沟相通,沟宽、沟深均为50厘米,鱼塘深1-1.5米,占稻田总面积的10-15%,但是要注意稻田施农药对泥鳅的毒问题。
3.水缸养殖:农家庭院房前屋后、空闲地可用木箱或水缸养殖,用粪肥、泥土、稻草和泥土混合物填入底层,厚30公分,水深30-50厘米,有进出水口,可连成一串或者一片集中养殖。
4.网箱养殖:湖边、河边、大泥塘及常年流水不断的小溪里可用网箱养泥鳅,面积40-50平方米,网箱四角用竹杆插入底泥,网底紧贴泥面,放入三朵多孔板或二捆秸杆充做人工鱼礁即可。
5.鱼鳅混养:泥鳅是底栖杂食性鱼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在鱼池塘中混养泥鳅不用投饵,一般可以和草鱼、链鱼、鳙鱼、鲫鱼等一起混养,但是不宜与青鱼、鲤鱼、黑鱼一起混养。
【小编结语】泥鳅的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在养殖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泥鳅的养殖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棚泥鳅怎么养
泥鳅素有水中人参的美誉,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泥鳅越来越受到国际国内市场的欢迎,市场需求量逐渐加大,已经成为了养殖前景较好的淡水名优品种。那么,大棚泥鳅怎么养?现将大棚泥鳅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鱼池建造
在大棚内开挖鱼池,池深2米,池底和池壁夯实,底铺30厘米厚的肥泥,池边四周铺塑料薄膜,在池两端设进排水口,进水口高于池水面,排水口设在池底,进排水口安装尼龙网防止杂物进入及泥鳅外逃。在排水口处池底挖2米长、0.5米宽,0.3米深的鱼沟,以便泥鳅捕捞和避暑时用。鱼池建成后进水10厘米,每亩鱼池用生石灰80-10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消毒池底。10天后,进水至50厘米,然后施尿素2公斤/亩培肥水质,3天后再追施一次,待池边可见大量褐色硅藻,池水呈黄褐色,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可以放苗。
二、鱼苗放养
泥鳅鱼苗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游动活泼,各池中泥鳅规格要大致相同。泥鳅放养前一定要浸洗消毒,可采用的方法其中之一是用2-4%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密度为每平方米水体放养泥鳅2-3斤左右。随放养量的增加,鱼体增重,池水可加深至0.5-0.7米。
三、投喂饵料
泥鳅鱼苗放养后15天,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适当补喂一些鱼粉、豆饼及饵料,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待6月上中旬泥鳅长到5厘米厚,改投鲤鱼全价配合饲料,6月份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7-8月份为10%,9月份为5%,日投喂分早、中、晚三次。投料投喂量宜在泥鳅2小时内吃完为宜。投饵时要把饵料投放在食台附近。
四、水质调节
泥鳅养殖池水质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PH值在7.5左右,溶氧在2毫克/升以上。7-8月份水深保持在80厘米以上,发现水色过浓要及时换水,一般每10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30两厘米,高温季节可在池中移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等,还要在池上搭盖荫棚遮凉。
五、大棚管理
泥鳅养殖大棚在冬季及早春的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取下塑料棚上覆盖的稻草,其余时间再把稻草盖在棚上保温,夏季取下大棚塑料薄膜,在池中浮植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来遮阳,秋季及晚春,把塑料薄膜覆盖上,晚上把稻草席盖在薄膜上。
六、防病捕捞
泥鳅养殖要力争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的发生,同时要及时清除鳅池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一般多采用排干池水进行人工下池捕捉的方法。
【小编结语】泥鳅的生活水温为10-30℃,最适水温为25-27℃,在养殖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大棚泥鳅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苦力泥鳅怎么养?
【常见问题】苦力泥鳅怎么养?
【专家解答】苦力泥鳅很好养的,小编的已经养了4个多月了(也是第一次养这种鱼),只要注意给它流些可以钻的洞就可以了(小编是用的石头和沉木)。酸软水,喜翻砂,吃杂食,属异性,最大11厘米,不吃藻,小心你的泵,会被吸的,小心你的草和基肥,大概就这么多了吧?对了,苦力泥鳅绝对不会主动攻击其他的鱼!
基本资料别名:苦力泥鳅
产地:泰国、苏门答腊、婆罗洲、马来西亚
水温:25~28℃℃食物:杂食性性情:性情温和不伤害其他鱼
体型特征:体形呈鳗形,似泥鳅,但比泥鳅更艳丽,体长7-8cm。
饲养特性:身体健壮,易饲养,性情温和,可与其他鱼混养,适宜温度为24-28度环境中生活,对水质要求不严,夜行性,喜欢在石缝间清理食物残渣,有潜沙的习性,常挖倒水草
视频:贪吃的蛇仔鱼(苦力泥鳅)
【同事经历1】这鱼养过两条6cm的一条钻进过滤器换水的时候跳到地上干死了另一条完全消失估计是移动沉木的时候被压死了但没见到尸体晚上神经质会乱窜水草泥翻不动。【同事经历2】好奇买了2条苦力泥鳅,第一条进水,捞第二条后发现第一条消失,找第一条时,回头看第二条也没了,就再也没见过了。【同事经历3】可以和灯鱼混养,非常好养,就是平时看不到。我感觉不太好,白天看不见我的也不翻沙天天就躲在沉木地下,早上一开灯乱窜,掐死他的心都有。【同事经历4】我缸里有这东西,当时闯缸用。扔进去就再也捞不出来了,没什么用,但也没害处,喜欢可以养几条,反正也玩不死。
【小编经历】今天早上小编检查下60鱼缸里的鱼,发现少了2条蛇仔。这是小编养了一年的蛇仔鱼。原来一直在成品缸里养现在换了新的鱼缸,铺了底砂,结果发现他们跳缸了,当时里水面离缸壁至少还有3厘米高度。虽然是简易鱼缸但是小编还是自己做了盖子,可能因为缝隙太大都跳出去了。小编缸里还有黑线飞狐都没有跳,为了找鱼小编又翻了缸,忙了一上午。
伤了环境好了居然跳缸了,真郁闷呀。这就是小编的60鱼缸都是阴性草,椒草都快长成小树林。
【小编点评】苦力泥鳅不难养,夜行的货,喜欢钻沙子,白天经常钻在里面不出来(尼玛其实透明的玻璃缸壁已经出卖了你的沙下行踪有木有)。
不过,个人感觉长得比较慢(也可能是我个人喂养问题)。没和三湖混过,不过和神仙、各种灯、橘子、菠萝,甚至红肚凤凰混过想吃它没那么容易的,估计老是钻在沙子底下不好下口。小编汤姆为探索苦力泥鳅的饲养技巧的你整理了《苦力泥鳅怎么养?》。
68yangzhi.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怎么培育泥鳅苗种》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龙虾养殖培育”专题。
更新于: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