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68养殖网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 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热门搜索
68养殖网 > 养鸭 > 稻田养鸭技术

稻田养鸭技术

发布时间:

稻田养鸭技术。稻田养鸭技术具有其它很多水稻栽培技术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尤其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水稻方面作用尤为突出。海林市从2003年开始从韩国引进稻田养鸭技术,通过两年的稻田养鸭试验示范,基本摸清了稻田养..

稻田养鸭技术。

稻田养鸭技术具有其它很多水稻栽培技术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尤其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水稻方面作用尤为突出。海林市从2003年开始从韩国引进稻田养鸭技术,通过两年的稻田养鸭试验示范,基本摸清了稻田养鸭技术的各项技术环节,展示出了稻田养鸭技术在生产优质、口味佳的无公害有机稻米方面的突出作用,并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据测产考种,稻田养鸭技术示范田平均667 m2产量达498.7 kg,比采用普通栽培法栽培的对照田(407.0 kg),增产91.7 kg,增产幅度达22.5%。稻田养鸭667 m2经济效益可达 809.04元,比普通栽培(386.04元)提高423.00 元。稻田养鸭技术要点如下:

1 苗期管理

采用 6.0 m x20.0 mx1.8m 大中棚,适时早播种(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6℃,约4月巧日左右),采用钵盘体积较大的软塑钵体育秧盘(每盘钵孔500个以内),稀播育壮苗,播种量控制在芽谷250300 g/m2左右。出苗后,早通风,勤炼苗,育秧3035 d,培育出3.5-4.0叶的中龄壮苗。

2本田管理
2.1整地施肥

秋翻地,秋施有机肥800k g左右,秸秆还田。少施化肥,逐年减少,3-5 a以后不施化肥。水耙地前,每667 m2施入尿素4 kg,二铵6.65 kg做底肥。

2.2稀植摆栽

当日平均 气温稳定通过12-13℃时,约5月 15日左右移栽。移栽规格30 cmx20 cm,每穴3- 4棵。移栽方法采用人工手摆形式,秧苗人泥不宜过深,也不宜过浅。过深影响分孽,过浅易产生漂苗或倒、倾苗。

2.3 灌溉

以浅水灌溉为主,深水、间歇灌溉为辅。花达水摆秧,分孽始期到有效分粟末期(6月末7月初),灌3-5 cm浅水,以利增温促靡;6月末7月初水稻幼穗分化期灌深水或排水晒田5--7 d,控制无效分靡;7月中旬水稻孕穗期开始到抽穗前5 d灌10 cm以上的深水,以水护胎预防障碍型冷害;抽穗时灌5-7 cm水层,齐穗期以后开始进行间歇灌溉,干湿交替,抽穗35 d后开始断水。

2.4 围网设置

设置围网一方面可防止鸭子跑失,另一方面也起到防止老鼠、黄鼠狼等天敌的侵害。围网可用尼龙绳编织网或细铁丝网。但现有的尼龙绳编织网网眼过大,容易造成鸭子死亡。因此,最好用细铁丝网,围网高度50 cm即可,每公顷约需400 m围网。

2.5 鸭棚建造

120 m 2 的育秧大中棚(6.0 mx20.0 mx1.8 m) 能放养1 000余只鸭子,可建在稻田边空地上。如无大、中棚可在稻田中的田埂交叉处建造20耐左右(3.0 mx4.0 mx1.2 m)的小型鸭棚,每公顷约建造3个,可放入500余只鸭子。棚底用杨木板,棚四周和顶部用塑料布封严,背风处留个小门。

2.6 适时放鸭及收鸭

插秧后放鸭时间过早,会压倒稻苗,影响水稻收获株数,放鸭时间过晚,杂草已生长较大,不易鸭子食用,杂草防效降低。因此,最好是在插秧后 5-7 d稻苗扎新根缓苗以后及时放刚孵化5-7 d的鸭雏,(鸭龄最大也不宜超过巧d),只要稻苗已缓苗,放鸭时间越早越好。

单位面积放鸭数量与稻田杂草防效以及饲养鸭子成本直接相关。鸭子数量过少稻田杂草防效降低,鸭子数量过多稻田中杂草不够吃,杂草防效虽然好,但饲料成本增加。根据近两年的试验研究,每667 m2放入30只鸭子效果最好,既减少饲料成本,又达到很好的杂草防除目的。鸭子生性比较胆小,每天从鸭棚里放鸭时,不能人为撵鸭,这样会使鸭子受到惊吓,聚堆不吃草。因此,放鸭时小心把鸭棚门打开,让鸭子自行出棚觅食。鸭子可吃掉稻穗,因此,在水稻即将抽穗时约 7月25日左右收回鸭子。

相关推荐

高效养鸭技术要点


鸭子的生活习性是昼夜交替变化的。受此影响,鸭的某些习性也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昼夜变化规律。如能顺应鸭子的这种变化规律,实行规律化、科学化饲养,则可以饲养管理好鸭群,降低饲养成本,有效提高蛋鸭的产蛋率和肉鸭的增重速度,从而提高饲养效益。
1鸭采食的昼夜变化规律。在自然光照下,鸭群一昼夜内有3个采食高潮,分别在早晨、中午和晚上。据此,在饲养管理上应做到:
①加强早饲。鸭群在黎明食欲特别旺盛,此时喂饱、喂好可使蛋鸭多产蛋,肉鸭长膘增重快。
②定时放牧。放牧应在鸭子早、中、晚3次采食高潮时进行,其他时间让鸭群休息或将其赶入水中,劳逸结合。如需饮水给药或拌饲给药,最好安排在鸭子采食高峰时进行
2鸭产蛋的昼夜变化规律。正常情况下,蛋鸭产蛋主要集中在午夜以后到黎明之前这段时间,通常不在白天产蛋。因此,要提高鸭的产蛋率应做到:
①晚上10时准时关灯,停止照明,以保证蛋鸭在次日1-4时的安静环境中产蛋。
②如发现鸭子产蛋普遍晚于5时,并且蛋头较小,说明其日粮中精料不足,要及时按标准增加精料。
③如果鸭子在白天产蛋,则多是因饲料单一、营养不足,()早上放牧过早或鸭舍内温度高、湿度大等恶劣环境所致。应有针对性地改善其饲养管理条件,并暂时推迟鸭子每天早上放牧时间至8时。
3鸭交配的昼夜变化规律,通常情况下,种鸭交配一般都选择早晨或傍晚广阔的水面进行。因此,要在种鸭早上或晚上的交配高峰期,将其赶到较深的水域,以提高种鸭的受精率。
4酉时病的昼夜变化规律。西时病是因鸭子于每天下午酉时(17-19时)发病而得名,该病发作时鸭子剧烈骚动、快速聚堆,导致部分弱鸭被践踏致死,死亡率常达20%左右。此病是由于运输等应激所致。所以,应尽量减少鸭子远距离运输前后的各种应激。鸭子运后数日内,于每天酉时前1~2小时在日粮中添加抗应激药物,以便及时制止酉时病发生。
5免疫应答的昼夜变化规律。据实践测定,家禽对免疫制剂(疫苗、菌苗等)敏感性的强弱是呈昼夜周期性变化的,白天敏感性差,免疫应答迟钝;夜间接近凌晨时,肾上腺素分泌最多,免疫应答最敏感。所以家禽(包括鸭、鹅、鸡)的免疫工作在凌晨时进行效果最好。其具体的好处有两点:
①家禽夜间停止活动,容易捕捉,应激反应小。
②在家禽免疫应答佳期(每天凌晨)时进行接种,可使其更快、更好地产生免疫力。
中国农业大学动科院供稿

闲置稻田养鸭 老农饲养秋鸭经济效益好


这是秋后饲养的第二批鸭子了,一共360只,每只都会给我带来20元的纯收入。2012年深秋的一天,笔者来到湖南省邵阳县岩口铺镇丰江村,今年78岁、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复员军人熊忠群正在田坎边赶着鸭子,乐呵呵地说。

2012年7月,熊忠群购买了380只鸭苗放入稻田饲养,当时早稻刚刚收割,稻田里散落的谷粒成了小鸭的美餐,这批小鸭长大卖出后,给熊忠群带来了7000元的收入。8月下旬,他又购买了鸭苗360只赶进稻田饲养,中、晚稻收割后的闲置稻田里有足够的田螺、鱼虾和零星的再生稻嫩苗,这又为他省去了一大笔饲料钱。

丰江村是粮食生产大村,每年秋收后,大量的稻田便进入了闲置期,熊忠群充分利用闲田批量放养鸭子,让闲田增值,收益颇丰。鸭子容易饲养,生长又快,一般50至60天就可以出栏了。稻田鸭是分散放养,多以野食为主,肉质比圈养的要好,在市场上也卖得出好价钱。熊忠群说。

在闲置稻田里饲养鸭子,究竟有多大收益?熊忠群以他饲养的第一批鸭子为例给笔者算了一笔账:购买鸭苗1000元,疫苗、预防药品900元,饲料全是用自己地里的玉米、甘薯和少量稻谷加工而成的,折价2000元,总共投入不到4000元,实现销售收入16000元。

秋收后能养两批稻田鸭,赚一万多块钱不成问题。熊忠群最后说。

熊忠群还告诉笔者,他这两年之所以选择稻田养鸭,是看到了稻农养殖秋鸭的便利条件,一般养鸭户习惯饲养早春鸭,其实饲养秋鸭的经济效益更好。

养秋鸭的优势还在于气候适宜。熊忠群说,入秋后十天左右进雏育雏,成活率可达98%以上,养到60天左右,体重可达1.5~2千克,而且仔鸭较易管理。更大的优势是养秋鸭节约饲料,雏鸭可以在稻田吃落谷和虫子、嫩草,也有利于稻田除虫和改良土壤。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邵阳县岩口铺镇通讯站邮编:422106)

稻鸭共作模式和传统稻田养鸭比较的思考


稻鸭共作生态系统是稻作区主要复合种养模式。稻田养鸭密度方式对稻田水层和土壤中温室效应气体分子含量和释放过程有明显的影响。稻鸭共作生态过程中发生的水层和土壤的温室效应一氧化二氮、二氧化碳、甲烷、溶解氧含量最终将决定稻鸭共作模式下田间小气候的性质和温室效应减量化目标的实现。201 12012年笔者对上海长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稻鸭共作生态和传统稻田养鸭研究现状进行比较,提出了崇明长江农场稻鸭共作规程,低碳化特征,为推广稻鸭共作模式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并为丰富稻田养殖生态学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1稻鸭共作生态模式和传统稻田养鸭研究现状

稻鸭共作生态模式主要探讨的是在单元稻田里围网,圈养一定数量的鸭子,在稻田露天养殖的理论。近年来,众多学者对稻鸭共作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稻鸭共作条件下的稻田生态模式,鸭与稻全天侯同生共长、互利共作,生产过程不施化肥、农药。稻鸭共作生态模式完善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传统稻田养鸭生产过程将鸭子早放晚归于稻田,流动放养;同时,水稻的种植主要依赖化肥、农药、人工和机械等进行生产。

稻鸭共作生态模式和传统稻田养鸭区别为现状不同。

(1)生产理念与目的:稻鸭共作生态模式:充分利用空间与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以稻田养鸭,以鸭子种稻、以鸭子疫力代替人工和化学能的投入;传统稻田养鸭利用稻田解决鸭子的饲料、追求水稻高产、不重视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2)实际功效:稻鸭共作生态模式,种稻与养鸭完全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了生态系统功能和鸭子的役用功能、基本代替化肥、农药、除草剂、机械、人工等的投入、对环境无污染;另一种传统稻田养鸭,利用鸭子早出晚归、种稻与养鸭两个环节分离、未能充分发挥鸭子的功能、仍需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投入。(3)产品质量:稻鸭共
作生态模式,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利用传统稻田养鸭,不一定为健康食品。

1.1稻鸭共作生态模式技术的实施步骤

稻鸭在时间上的衔接是稻鸭共作生态方法的关键,是结构的主体。根据上海长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水稻和鸭子的生长特点和规律确定放鸭时段。从稻鸭共作生态模式的整个过程来看,在鸭放入水田前,水稻育秧和鸭孵化育雏期是分开进行的。一旦小鸭(约8 Et龄)放入稻田,稻和鸭即结为一个互生共利、互利共作的整体,稻鸭共作的时间6090d。水稻秧苗移栽后一般需要lOd左右才能活蔸,秧苗活蔸后将雏鸭(7~17El龄)全天24h放人稻田,直至水稻灌浆后赶鸭上岸,待稻谷收割后,再把鸭子赶下田觅食遗落的稻穗(见图1 )

1.2 鸭子数目和水稻品种的筛选
鸭的品种选择双轨鸭,2011年7月15日谱尼测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水田水层水检测:稻田最适宜的放鸭只数为300只/hm 土壤中溶解氧增加,促进活性有机还原物质氧化(放养密度300只/hm ,溶解氧4.6mg/L放养密度100只/hm ,溶解氧4.3mg/L放养密度200只/hm ,溶解氧3.8mg/L。lhm 放养密度300只鸭一氧化二氮(N 0)、二氧化碳(CO2)、甲烷(CH )分别为0.70、0.035%、1.80lhm 放养密度100只鸭一氧化二氮(N:O)、二氧化碳(CO:)、甲烷(CH )分别为0.68、0.024%、1.33lhm 放养密度200只鸭一氧化二氮(N 0)、二氧化碳(CO2)、甲烷(CH )分别为0.64、0.026%、1.48 [4-5]。201 1年8月14日谱尼测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检测:秸杆还田溶解氧高于非结杆还田1.3mg/L。同一放养密度,在7月17~24日放养,甲烷气最高,放养过早或过晚甲烷气较低。7月10日放养,二氧化碳释放最低,7月17日以后放养二氧化碳释放量增加到0.021%左右,并保持恒定。秸秆还田对土壤耕层甲烷气影响较明显,秸秆还田后甲烷气释放量下降0.85mg/m 。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略有下降,分别下降0.02mg/m 、0.03mg/m 。

水稻品种的选择银香18,株型紧凑、分蘖力强、品质优、成穗率高、抗性强品种。稻鸭共作生态模式强调的是水稻和鸭子两者要共生效应、互惠互利,所以应优先选用体型小、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活力强、田问活动时间长、活动量大、嗜食各种昆虫、土壤生物和水生生物功能较强的役用鸭。

1.3 稻鸭共作生态模式的创新

自稻鸭共作生态模式取得成效以来,稻一鸭一萍一鱼模式、稻一鸭一蟹模式、稻一鸭一蛙模式、稻一鸭一生物模式等生态种养模式也相应地被提出。稻一鸭一生物模式是在稻鸭共作生态的基础上构成生态环保型的稻鸭共作生态体系,形成稻护鸭、鸭吃生物、鸭粪肥田的稻田生态食物链,不仅丰富了稻田物种结构,而且通过鸭群日夜不停的啄食和搅动,促进了水田养分物质(包括水体中的氧气)的流动,刺激了水稻的生长发育,为水稻生长起到除草、捕虫、施肥和中耕等作用。

鸭在稻间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育,能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同时排泄物又是水稻的优良有机肥,使水稻健壮生育,具有明显的省肥省药省工、节本增收和保护环境的多重功效,生产出的稻米和鸭肉产品优质、无公害,每667m 净节支增收200元以上,成鸭价值30~40元/kg,约每只鸭35元。稻鸭米4~6元/kg,产375kg/667m ,收入6 000元/667m 左右,扣出稻鸭每667m 稻种14元,购鸭6元/只,人5E90元,不打1次农药。传统稻每667m 种子14元,化肥120元,农药100元,人工90元,机械损耗、水电总计450元左右。鸭稻共作使鸭子、水田、水稻形成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通过鸭群的活动使该系统活跃起来,形成一个动态的多级食物链网结构和动物循环再生利用体系。

2稻鸭共作生态对系统生态学的影响

2.1稻鸭共作生态对水稻和鸭的影响
童泽霞、李彦利研究报道,稻田养鸭能充分发挥鸭好动,勤觅食、啄食、践踏杂草,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稻鸭共作生态技术由于不施农药,不施除草剂,化肥施用较少,显著提高了稻米的品质,降低穗颈稻瘟病害发生。稻鸭共作生态模式为鸭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自然生态环境。双轨鸭放养稻间具有穿行活动灵活、觅食力、消化力强、合群、喜水、敏感、成本较低、露宿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成活率高等特点。稻田则为其提供了随时觅食水体饲料的自然环境、稻株为其创造了避免烈日暴晒和风雨龚击的栖身环境。

2.2稻鸭共作生态对水稻有害生物群落影响

稻鸭共作生态对稻田有害生物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2011年上海交大在长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稻鸭33.3hm 示范区,不喷农药,减少化肥,可控病虫草危害,尤以对农田杂草和稻飞虱控制效果最好。不喷农药完全可以控制杂草和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鸭子对农田杂草的控制率98.8%,对稻飞虱的控制率其次,对二化螟和纹枯病控制率在50%左右。稻鸭共作区对稻飞虱、二化螟和纵卷叶螟的除虫效果明显好于常规化防治区。

3 讨论
根据稻鸭的生长特点和规律确定放鸭时间60~80d,稻鸭放养雏鸭已300只/hm 为好。放鸭过多,过肥对秧苗损害较大,过少,达不到最佳的除草防病虫效果。7月24日放养稻鸭最佳。雏鸭选择体型小,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嗜食野生植物强,田间活动时间长的役用鸭。如江苏高邮鸭,江西红毛鸭,四川建昌鸭和浙江、湖南、江西的麻鸭等。水稻选用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抗性强,品质优的大穗型品种,以优质早熟晚粳或晚熟中粳为好。稻鸭共作生态具有防除杂草、病虫、刺激水稻生长、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减少环境污染、减少温室气体甲烷排放、增加稻米和稻鸭收入等优点,稻田禾苗滚滚,鸭声阵阵新景观。

稻鸭共育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放鸭密度过大不利于控制温室气体甲烷的释放,适当早或晚放鸭有利于减少甲烷气体的释放。

稻鸭共育田问条件下明确秸秆还田对温室气体释放的时间动态,秸秆还田不会增加环境中的甲烷、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的释放。明确秸秆还田有利于水层中氨态的增加。

高发酵床生态养鸭综合技术


1. 商品肉鸭高网发酵床鸭舍的设计与建造

(1)鸭舍类型通过试验研究,高网发酵床技术主要适用商品肉鸭;鸭舍顶棚可分为双坡式和棚室,形式可灵活多样。除建设用的柱子外,一般建成两两相对的大窗户(采用湿帘饲养设备时,不需要留窗户),一般只在一个山墙上留进出生产操作的门口。(2)鸭舍建设根据场地灵活确定。鸭舍跨度以9~12米为宜,鸭舍前后屋檐高度1.6~3.5米,因地制宜。前后墙一般在离地面50~60厘米以上开始建窗户。(3)高网的设计布局在离地面60~80厘米以上开始设置高网(要根据鸭舍屋檐的高度决定)。如果屋檐高,则平网离地面的距离就越高,这样操作方便(饲养员可以到高网下面操作)。高网既可以用竹排,也可以用拉紧的钢丝绳做支撑,然后在竹排或钢丝绳上面平铺塑料网,肉鸭在此高网上饲养。鸭舍内高网布局。高网以纵向布局为宜,便于发酵床垫料的翻耙。根据鸭舍宽度对鸭舍的高平网适当分开,每个高平网的宽度在1.2~2.8米之间,不宜太宽(翻耙机最宽为2.8米),高平网的长度与鸭舍同长。每条纵向布局的高网内可以隔成若干个单元(用塑料网或栅栏隔开),使肉鸭均匀分布,便于生产管理。(4)发酵垫料槽设计如果平网离地面距离在1.2厘米以下,在平网下面设置发酵垫料槽,槽宽与高网同宽,槽高以30~40厘米为宜,用自动翻耙机对垫料进行翻耙。如果平网离地面距离在1.5厘米以上,在高平网下面设置发酵垫料槽,槽宽与高网同宽,槽高以30~40厘米为宜,既可以用自动翻耙机对垫料进行翻耙,也可人工翻耙。(5)舍内道路的设计为便于对鸭群观察和投料等生产性工作,在每条纵向的高网之间留-0.8~l米的道路。2. 自动管式饮水线的设计相对于传统发酵床饲养技术,对肉鸭饮水线进行创新改进和完善,用专用的管式饮水线代替传统的饮水区,增加了10%~20%的有效饲养面积,无任何废水外排。该方法是将平常使用的PVC管道上打开若干小孔,根据实际长度需要截成若干段,管道两端封严不漏水,固定在高平网上。在高平网的上方用一根进水管联通饮水管,利用连通器原理,设置一定高度水平面,达到设置高度时,进水管线自动停止供水。鸭饮水后,自动向管线内供水,使饮水管线内的水平面始终在设置的高度上。自动引水管线克服了圆盘式饮水器容易倾斜向外溢水的弊端,同时,非常便于投放药物、维生素等。3. 发酵菌种与垫料选择(1)发酵菌种选择发酵菌种主要成分是酵母菌、枯草杆菌和芽抱杆菌等。这类微生态制剂所含微生物属嗜氧菌,在适宜的温度、湿度、pH值和良好的通气条件下,迅速生长繁殖,产生70℃左右的高温,进行生物处理。为了筛选理想的处理剂,我们选择了日本产酵母素,选择临沂高新区产EM液、山东康地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健源酵素等做多次试验。(2)垫料原料的选择垫料以选择锯末、稻壳为宜,其锯末和稻壳配合以4∶6为宜。处理原料配方中添加适量细米糠,为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能量,降低成本。(3)发酵床类型通过试验研究,选择地上式发酵床较好,其厚度以20~40厘米以上为宜。(4)垫料的发酵与铺设通过近几年试验,相对于传统发酵床垫料的发酵过程,使用改良后的健源酵素不再需要发酵。垫料搅拌均匀第一次铺在发酵槽后,按300郭耐直接撒在垫料上,即可使用。(5)高网发酵床的维护相对于传统发酵床用人工翻耙搅拌,高网发酵床维护较简单、省力,可全部采用机械翻耙。一般用可自动调整宽度的全自动翻耙机进行搅拌。具体操作是:发动全自动翻耙机后,推进发酵床槽,翻耙机即可开始搅拌,到达槽的顶端后,翻耙机自动调头向后翻耙。可节省人工70%以上。第一批垫料翻耙搅拌的频率相对低些,育雏期翻耙1次即可,大鸭时可每星期翻耙1次。垫料使用越长,翻耙的频率越高,后期,可3天/次,甚至l天/次。若使用批次较多时,可向发酵槽内适当添加垫料和菌种。每批肉鸭出栏后,要充分翻耙搅拌多次。4. 肉鸭高网发酵床养殖的管理(1)饲养密度相对传统发酵床养殖模式,高网养殖肉鸭密度提高30%,可饲养8~10只/平方米。(2)鸭舍温度通过生产实践来看,高网发酵床养殖一般育雏温度控制在32℃~35℃,以后逐渐下降,生长鸭在17℃~20℃生长较适宜。根据温度变化规律,温度向上方流动,相对于在地面平养,因高网提高了肉鸭所在空间,可节约保温费用20%以上。(3)生物安全控制高网发酵床养殖,肉鸭不与垫料接触,有利于控制球虫病、沙门氏菌等感染的概率,降低了生物安全风险,节省用药50%以上。高网发酵床养殖技术增强了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了畜产品的供给安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增加了农民收人。有效提升了疫病防控能力,降低了疫病风险,确保了人畜安全,从而加快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使粪污做到了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高网发酵床养殖模式体现了现代畜牧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保障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稻鸭共作养鸭技术要点


稻鸭 共 作 ,即在稻田中养鸭,是应用稻鸭共生的原理,利用鸭是水禽、水陆两栖、食性广、觅食能力强的特性,为水稻除草、灭虫、活化土壤以及鸭粪肥田,促进丰产。同时鸭在近乎自然的环境中觅食、生长,比圈养鸭节约精料,而生产的鸭肉品质鲜美、风味尤佳。稻田养鸭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无需增加劳力,适合农村养鸭的新途径,同时为无公害鸭产品和优质稻米生产创出了一条新路。以下将稻田养鸭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稻鸭共作时间安排

稻田养鸭一般以饲养菜鸭为主。水稻栽插前后引进鸭苗,室内育雏,育至手插秧7-10 d后和机插秧10-15 d后即可投人大田放养。大田放养期8一10周,养至水稻抽穗扬花时即可直接上市或赶出大田集中育肥后上市。为解决育雏时苗鸭货紧和商品鸭上市时相对集中,可通过改变育雏期的长短和调整关养育肥期的时间来解决。以上时间安排是充分考虑到鸭对水稻的除草灭虫作用而又不使水稻挂穗后被鸭危害而设置的。实践中不必拘泥于此。有人在水稻扬花前3-4周再套养一批雏鸭,至水稻挂穗时才移出大田,既增加了养鸭的效益,也是水稻后期除虫的举措。

2 基本准备
2.1 小鸭的品种选择

以生 长 快 、适应性强的地方品种为宜,如高邮麻鸭,上市时75日龄左右,体重2.5 k g以上。当然也可根据稻的品种不同、劳动力许可、菜鸭的市场商机,选养其他鸭种,如快大型肉鸭或蛋鸭等。

2.2 放养数量
每亩放养10-15羽 (小品种15一20羽)鸭即可满足稻田除草灭虫的需要。在增加投喂量的情况下,也可提高饲养密度。只要注意初放人大田时,把鸭群分散成小批量,多点投放,防止鸭对初生稻苗的践踏危害。

2.3 基本设施
育雏室 : 要求清洁卫生、干燥,既能保温,又能通风换气。一般可利用空置的住房或农舍。

简易鸭棚 :每一圈养小区建一15一20m Z简易鸭棚,建于大田一隅,最好在沟、渠或堆旁。移出育雏舍的鸭先在简易鸭棚中过渡性饲养1-3d,再放入大田。初时是喂食、歇宿的场所,以后也是鸭的暂养、集中育肥时扩大场所的基础。

初放区 : 为鸭群从简易鸭棚向大田放养做适应性过渡,以网拦隔,3-5d后拆除。

大田围网 :以2-- 2. 67 h m'( 30- 4 0亩)稻地四周围网为一围养小区比较适宜,网高70 - 80 cm,上设网绳,以竹木桩固定,网的下端敷泥。这样围养,可以防走失、防犬等一般兽害的侵入。

暂养育肥区:用于大田施农药化肥时的暂养和水稻抽穗扬花后的集中育肥。

3 饲养管理要点
3.1 育雏

育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以后鸭的长势和稻鸭共作的效益。

温度 : 此 批鸭属夏鸭的饲养范畴,虽基础气温适宜,仍要注意晚上的气温变凉以及梅雨季节气候突变的影响。

开水: 鸭 苗进入育雏舍后 (夏鸭孵化出壳18h )即可开水。首次饮用水最好是冷开水,内加1%一3%葡萄糖和禽用多维可明显提高育雏率。

开食 : 饮 水后15m in即可开食。喂以全价料,第1-3天每4h喂1次,每次喂6-7成饱即可。3d后少喂勤添或自由采食。

训水 : 1 周龄左右要进行训水锻炼。在育雏舍前选平整的场地,四周以木、竹杠或砖为垫,上铺聚乙烯塑布,灌水2-3 cm深,选择中午气温较高时将鸭赶人,活动10-30 min.

3.2 放养
移出育雏舍的鸭在放入大田前先在简易鸭棚中关养1-3d,以适应环境和防止晚上着凉,以后再放人初放区进行3-5d的过渡性饲养,最后进入大田放养。

3.3 调教
通过每次在喂食时发出固定的吃喝声,使鸭建立条件反射,从而能对鸭的健康J数量、生长等状况实施有效的观察和管理。

3.4 免疫接种
如果种母鸭未接种过鸭病毒性肝炎疫苗,或虽接种但已超过免疫期,所产蛋孵化出的小鸭应在1日龄时(要求在孵坊中进行)接种弱毒疫苗。考虑到移入大田后鸭的捕捉困难,鸭瘟、禽流感的免疫接
种应在鸭育雏结束前的1-2d进行。

3.5 防兽害和肉毒梭菌毒素中毒
饲养实践证明,稻田养鸭由于空气新鲜 (负离子增多),阳光充足(紫外线作用),很少染疫发病。但应防止犬窜入围养区危害鸭子。保证围网的完整性,特别是稻田保持灌满水是防止犬、黄鼠狼等兽害的最简单适用的办法。另外应对稻田和鸭群巡视,及时检出被兽害的死鸭或其他死亡动物,防止鸭群在啄食腐尸时发生肉毒梭菌毒素中毒而成批死亡。

3.6 喂料
育雏后移入大田的小鸭,在1-2周内最好选用鸭全价料,日喂至少2次,以促进鸭的生长。到1月龄,为促进采食,早上不喂料,只喂晚上一次。1月龄后的鸭,喂料可重在糠熬,辅以原粮(稻、麦、玉米等)。上市期的鸭,尤其是赶出稻田集中育肥的鸭,要多喂精、青搭配料,防止掉膘和倒毛。

稻田养殖螃蟹技术



一、养蟹稻田的选择
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交通便利保水力强的田块,尤其是田埂不能漏水。一般可选择中低产田进行稻田养蟹,增产增效更加明显。
二、稻蟹工程的建设
稻田养蟹的田间工程应按蟹、稻共生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和养殖技术等条件,合理设计、科学施工。其主要是挖好一套蟹沟,加高加固四周田埂。
l、开挖一套蟹沟。蟹沟通常由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池三部分构成。环沟一般在稻田的四周离田埂2一3米左右开挖,沟宽2—4米,深1—1.5米,坡比1:2,其总面积占大田面积的10一15%左右。田间沟又称畦沟,主要供河蟹爬进稻田觅食、隐蔽用,视田块的大小在稻田中间开挖3—5条宽50—70Cm,深30—40cm的田间沟,田间沟与环构相通,其形状可为“十、井、半”等形。暂养池主要用来暂养蟹种和收获商品蟹的。有条件的可利用田头自然沟、塘经整理后作蟹的暂养池,也可利用稻田的进排水渠道改造而成,其方法是将排水渠道外一侧的渠边加高加固,达标准后便可结合使用。没有的话就在稻田的一端或一角开挖100-150m2,深1.5m左右的暂养池。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池的总面积不超过大田总面积的20%。
2、一般的田埂低。矮、小,保持的水位低,为了养好河蟹须将田埂加高加固,并压实夯牢,大块的土要粉碎,不能在埂中留有缝隙,造成漏水逃蟹。加高加固的田埂可防止汛期溢水和鱼蟹逃逸。
3、进排水系统建设。进排水口用管道较好,水管内外都要用网包好,中间更换两次,网眼大小根据河蟹个体大小确定。特别注意的是管道与田埂之间不能有缝隙,应用水泥浇灌、夯实。否则,进排水时如有细微水流,都会引起蟹种的逃逸。
三、防逃设施建设
1、钙塑板防逃墙
选用抗氧化能力较强的钙塑板,沿养蟹稻田四周埋设,通常钙塑板高60—70cm,埋人士中10一20crn,高出地面50cm,用木桩或竹桩支撑固定,细铁丝扎牢,接头处要紧密,不能留有缝隙,四角作成圆弧形。这种防逃设施防逃性能好,能抗住较大的风灾袭击,是较为常用的一种。
2、塑料薄膜防逃墙
选用农用塑料薄膜,用毛竹或小树桩作桩,每隔1米五根,沿稻田四周铺设,用铁丝固定,木桩支撑,通常用双层塑料薄膜,实践证明,这种防逃墙比较坚固耐用,且造价低廉,维修加固容易。
3、水泥板防逃墙
按设计要求,用钢筋水泥预制成一定规格的水泥板,沿稻田四周铺设,水泥板埋入土内

泥鳅稻田养殖技术


一、稻田建设:稻田面积不宜过大,一般1.5亩左右为宜。养鳅的稻田需筑好田埂,埂内侧埋设聚乙烯网片或塑料布,防止泥鳅钻洞逃逸。进排水口建两道拦网,外侧可用聚乙烯网,内侧用金属网。田内挖适度大小的鱼溜,鱼溜可为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或开挖纵横数条沟,沟宽、深均为30-40厘米,鱼溜或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10%。

二、苗种放养:稻鳅轮作养殖方式:在早稻收割后,晒田3-4天,每亩撒米糠、菜籽饼130公斤左右,次日每亩施腐熟的有机粪肥250公斤左右,曝晒4-5天,使其腐烂分解,然后蓄水,放养鳅种。稻鳅兼作养殖方式:一般在插秧后放养鳅种,单季稻放养时间宜在初次耘田后,双季稻放养时间宜在晚稻插秧后。一般每亩放体长3-5厘米的鳅种20000-27000尾。

三、饲料投喂:泥鳅苗种放养后,第一个月投喂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各一半的混合饲料,每天1次,每次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3-4%,1个月后,每隔15天追肥1次,每次每亩追施经发酵的有机肥100公斤左右,同时投喂蚕蛹、米糠、豆饼、菜籽饼、动物下脚料等饲料,后期最好在集鱼坑内施肥投饵,有利于集中起捕。

四、日常管理:经常检查防逃设施,水位应根据稻或鳅的需要适时调节,水稻分蘖前,用水适当浅些,以促进水稻生根分蘖,水稻拔节期适当加深水位。在大雨时,需特别注意防止泥鳅逃出田外。

(苏报)

稻田养殖河蟹技术



稻田养蟹,蟹又能养稻,使蟹稻两种不同的生产在同一场所进行,发挥其共生互利的作用。因为水稻的光合作用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了一个水温较高、溶氧充足、昼夜溶氧变化不大的水体,而且水稻的茎叶遮阴,客观地为河蟹创造了一个散光、高温的环境。而河蟹能为稻田松土、除草、除虫,使稻田透光,减少病虫害,投饵残渣和排泄物又可较明显地提高土壤肥力,稻田养蟹的经济效益比较显著。
1.养蟹稻田的设施建造
(1)沟渠改造:在原有稻田的基础上加高田埂,放蟹前田埂加高到50~70厘米,以防大水浸埂逃蟹。整块稻田的四面环沟宽1.5米,深1米,坡比为1:1,以供河蟹在高温季节栖避。开蟹沟沟宽0.35米、深0.26米,使稻田成“井”字形或“半井”字形等。
(2)建防逃设施:稻田养蟹应有防逃设施,因河蟹具有很强的攀爬能力,要求拦围材料必须光滑坚硬。稻田养蟹的防逃设施采用感光胶片、塑料薄膜、油毡等材料,在距田埂1米左右圈一周高度为30~40厘米的防逃设施。
(3)修好进排水口:为了保证河蟹栖息水质的清新,必须设进排水口。要求进排水通稻田设防护栏栅,也可以用密眼铁丝网拦截。防护栏栅规格为宽1米、高0.8米、孔径0.2厘米,这样既可避免河蟹从进排水口逃,又可以增加过水面积,控制稻田水位。
2.稻田选择和蟹种放养宜选耐肥力强,秸秆坚硬,不易倒伏,抗病力强的丰产水稻品种。6月初左右插秧,水稻栽植采用30厘米×13.3厘米规格,每墩4~5株,每公顷33万墩,基本苗150万株左右。6月28日投放蟹苗,蟹苗规格为每千克3000个,每公顷投苗4.95万个左右。
3.清田防野5月中旬稻田施基肥后每公顷用375千克的生石灰溶化成浆遍洒,以消灭鳝鱼、泥鳅等敌害,待药性消失(6~8天)后,灌水耙平准备插秧。
4.饲养管理
(1)水位水质的管理:田水由插秧时的5~6厘米随着稻株的生长逐渐加深到10厘米,且保持水位,水质保持清新,pH值应控制在7~7.9,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高温季节4~5天应加注1次新水。
(2)防逃:平时勤观察,发现防逃设施出现漏洞及时弥补,特别是大雨时应及时排水,防止田埂出现漏洞。
(3)饲养:
①补充投饵:在稻田饲料不足的情况下应补充投饵,投放的饵料以豆渣为主,搭配陆生鲜草、青菜、玉米、泥鳅及屠宰物的下脚料等。投喂时将豆渣、玉米、泥鳅等捣成糊状,加1%~2%的食盐,每天投喂1次。投喂量可视前一天池中食物被摄食的程度进行调整,如池中有剩物,说明投喂过量应减少投喂,反之应增加。由于河蟹适于夜间活动特别是后半夜更加活跃,因此投饵应在傍晚进行,地点应在稻田接近水位线的沟坡上,每次地点固定,以养成河蟹定时定点觅食的习惯,以便于检查掌握河蟹摄食情况。另外在生长旺季要提高饵料质量。
②施肥:投苗前15天施分蘖肥,每公顷尿素150千克。7月底施蘖肥,每公顷尿素75千克。施肥时要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一次施半块,并注意不使化肥施在深水沟中。

稻田养鳖技术


生态鳖在市场上价格达到160~400元/公斤,而养鳖稻田不能施化肥和喷洒农药,其稻谷为有机稻谷,产出的是优质的有机粮。稻鳖共生,一方面能为鳖生长提供良好的场所,即生活环境好,摄食、晒背范围大,生长发育快,增重率高;另一方面鳖又可为稻田疏松土壤和捕捉害虫,从而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市三中港水产养殖区在稻田中示范养鳖,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收入超过1万元。

1.养鳖稻田的条件与准备

养鳖稻田应选择运输方便、地势较平坦、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的地块。防逃设施是稻田养鳖的重要工程,应在稻田周围用砖块、水泥板等材料建造高出地面50厘米以上的围墙,顶部压沿要内伸15~20厘米,围墙和压沿内壁应涂抹光滑,并建好进排水口防逃设施。同时在稻田开好鳖沟,鳖沟是投喂饲料和鳖冬眠的场所。一般鳖沟上宽3米,底宽、沟深各1.5米,长度根据稻田面积决定。鳖沟一般占稻田总面积的20%左右。田中间建好沙滩,供鳖产卵繁殖和晒背用。沙滩一般长5米、宽1米,比稻田高0.8米,为南北走向。

2.鳖苗的选择与投放

实践证明,中华鳖苗抗病力强、病害少、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生长优势,因此稻田养鳖应首选中华鳖苗。健康苗种的特征是体肥、体型宽大、体表光洁无伤残、活动力强。苗种应就近采购,这样才容易适应当地稻田养殖。放养前应进行体表消毒处理:用2.5%的食盐水浸8~15分钟,可杀死体表寄生虫。用1%的食盐混合小苏打(1∶1)的溶液浸泡20~30分钟,可预防水霉病。用20~30微克的呋喃唑酮混合15~20微克的红霉素溶液浸泡20~30分钟可预防细菌性疾病和减少甲鱼对环境的应激反应。稻田养鳖要根据条件合理放养,掌握好放养密度。根据经验,一般稻田放养2龄以上的鳖为每667平方米500~800只。如果繁殖仔鳖,则每667平方米可加放50~60只5龄亲鳖,雌雄比例为2∶1或3∶2。养鳖稻田可放养少量大规格鲢鱼种,以净化水质。

3.饲料的选择与投喂

鳖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一般1~2日龄鳖的饵料以水生昆虫、蝌蚪、小鱼、小虾、水蚯蚓、鱼品下脚料等制成的新鲜配合饲料为主。3日龄以上的鳖可用螺蛳、河蚬、河蚌等带壳的鲜活贝类为主食,适当投喂大豆、玉米、瓜菜等植物性饲料。投喂饲料要做到定时、定位、定量。每天投喂量为其体重的8%~12%,分上午、下午两次投喂。要使稻田养鳖的生长、成活率和质量达到最佳效果,最好选用优质配合饲料,长期添加一定比例的新鲜、无污染的鲜活饵料(如鱼、螺、肝、鸡蛋、蔬菜)打浆与配合饲料混合投喂,以调节和改善鳖的内脏功能。饲养中有的鳖白底板病发生率较高,与长期不添加鲜料有一定关系,也与水质调控不好和预防措施不当有关。

4.日常管理与水质调节

在稻田养鳖管理中,应经常注意防逃、防害、防盗、防中毒,应有专人负责看护。为防止中毒,养鳖稻田不要用药治虫。水质和水温对鳖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要注意观察水色,分析水质,经常加注新水,适当控制水位,一般水深掌握在15~20厘米。高温季节,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情况下,可适当加深稻田水位。养殖水体应定期换水排污,每次换水量以不超过原水量的1/3为宜,如有条件采用微流水则养殖效果更好。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使用二氧化氯制剂0.5~1微克/升、漂白粉2~3微克/升、强氯精1~2微克/升和生石灰15~40微克/升全池泼洒消毒,施药2~3天后全池泼洒5微克/升左右的光合菌制剂,能起到调水作用,每月进行1~2次即可。同时每667平方米稻田放鳙60~100尾、白鲢30~50尾,能起到较好的调节水质作用。

5.定时巡塘与防病

经常巡塘,了解鳖摄食、生长、病害及池塘水质、设施等情况。若发现有死鳖,应立即捞出深埋或焚化,发现病鳖应及时隔离治疗。日常工具应专用,并定期消毒。严防发病区工具与健康区的混用,以免造成疾病交叉感染。稻田养鳖主要有以下常见病。

(1)红脖子病:病鳖腹部有红色斑点,咽喉和颈部肿胀,肌肉水肿,行动迟缓,严重时口、鼻出血,全身红肿,眼睛混浊发白而失明。防治方法:保持水质清洁,使用磺胺药或抗生素拌入饲料中投喂,每日每公斤体重用0.1毫克有一定疗效。

(2)腐皮病:鳖相互搏斗咬伤或机械损伤后,由细菌感染所致。肉眼可以看到四肢、颈部、尾部、裙边等处的皮肤腐败、糜烂坏死、形成溃疡。防治方法:发现鳖病应及时隔离治疗,可用10毫克/升浓度的磺胺类或抗生素药物浸洗病鳖48小时。

(3)白斑病:病鳖四肢、裙边等出现白斑,表皮坏死,部分溃疡。防治方法:使用甲鱼白点消进行治疗,也可用漂白粉溶液或食盐水浸洗。

(4)红底板病:由细菌侵入引起。病鳖腹甲底板发生红肿,甚至发生腐烂,露出腹甲骨板;病鳖脖子粗大,拒食,反应迟钝,常钻进草丛中,很易捕捉。防治方法: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用量为每公斤鳖1.5万单位。另外,稻田养鳖要做好对蚊、鼠、蚂蚁、猫、黄鼬、鹰等的预防,这些动物对鳖卵和幼鳖危害较大,是鳖的天敌。

(江苏省滨海市睦邻开发区政府张华东邮编:224500)

相关新闻:

稻田养鳖是一种生态种养技术模式。8月29日,记者在海昌街道东郊村海宁市稻田养鳖稳粮增效试点村看到,粮农高春燕在稻田中养殖的中华鳖平均每只已长到0.75公斤左右,晚稻长势良好。

据高春燕介绍,今年5月,她在市、街道农业部门的支持下,在70亩田中尝试稻田养鳖技术。一方面,稻田为鳌生长提供了良好场所,鳖活动、摄食范围大;另一方面,鳖在田中能吃掉部分害虫,从而减少稻田病害发生,且鳖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可作为水稻生长的优质肥料,减少化肥用量。

按水稻、中华鳖产量和效益分析:70亩可产稻谷21.6吨、中华鳖约9000公斤,亩均产值超万元。

上图为高春燕的丈夫正在田间观察中华鳖生长情况。

稻田生态养鳖技术


鳖是含有丰富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水产珍品,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素有美食五味肉的美称。它不仅是菜中精品,还是很好的滋补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黄河下游盐碱地多,过去闲置不用,现经改良引水种稻和进行鳖生态养殖,既充分利用了土地,又生产出了色、香、味俱佳的无公害大米和有机鳖,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稻田生态养鳖技术介绍如下:
一、田块选择与配套设施建造
1.田块选择
养殖鳖的稻田要地势低洼,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水体呈中性或弱酸性。
2.水沟开挖
在稻田的一边开挖南北向,宽2~3米、深1米的水沟,供鳖休息和隐蔽。沟的总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水沟边建沙滩,供鳖晒背用。根据需要,也可以在稻田内挖环形沟和田间沟。
3.防逃设施建造
鳖生性好动,而且有一定的攀爬能力,可在稻田的四周用混凝土、砖头砌成高100厘米的围墙,防止鳖外逃和受到蛇、老鼠、蟾蜍等天敌的伤害。在进排水口,可放置用竹篾编成的宽80厘米、高100厘米、孔隙为3厘米的拱形栅栏。
4.稻田清整消毒
稻田清除杂物并暴晒后,()用生石灰100千克/亩对水溶解后全田泼洒,进行彻底消毒。7~10天后向田内注水,水深20~30厘米。
二、插秧、放鳖
1.插秧
为了让鳖长得好,秧苗可采用宽窄行栽种,宽行间距为60厘米,窄行间距为30厘米。这样,鳖的活动范围相对来说大了很多,即使到了水稻分蘖抽穗期,仍然留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对鳖的生长非常有利。
水稻宽窄行种植,通风良好,光合作用强度大,植株长得粗壮,稻穗比常规方法种植的大,粒数也多,产量并不低;还能降低水稻叶面的湿度,减少了水稻纹枯病、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发生。
2.放鳖
要想养好鳖,选好苗种十分关键。所选的鳖苗种要求行动敏捷、体质健壮、抗病力强、规格整齐。一般每亩放养鳖600~700只,规格为100~200克/只,雌雄比例为2∶1或3∶2。为了减少鳖争斗受伤而带来损失,也可以把雌、雄鳖分开养殖。
在水稻插秧后20天左右放养鳖苗种,选择天气晴好的中午,将装有鳖的箱或筐轻轻放到水边,让鳖自行爬入水中。放养前,鳖苗种须用3%~4%食盐溶液浸浴5~10分钟或用10~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20分钟,以杀灭其体表寄生虫或病菌。放养时,水温温差不能超过2℃,以利提高鳖苗种的成活率。
春季可向稻田中适量投放消过毒的河蚌、螺、蚬、小鱼、小虾等,让其自然繁殖,作为鳖的天然饵料。一般亩放量250千克。
三、科学投喂
水温20℃左右时鳖开始摄食,可投喂少量饲料,进行驯化,使鳖尽快开食,以延长其生长期。鳖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主要以小鱼、小虾、螺、蚌和水生昆虫为食,可投喂动物性饲料(鲜活鱼等)搭配植物性饲料(麸类、饼粕类、南瓜等)或配合饲料,其中鲜活鱼的比例要占到20%左右。投喂要遵照四定原则,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温和鳖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达到七成饱即可,以促使其到稻田里觅食螺蛳、小鱼、小虾和水稻害虫等。投喂的饲料要营养丰富、新鲜、无污染、无腐败变质,最好是浮性膨化颗粒饲料,这样能及时了解鳖的饥饱情况。不管投喂哪一种饲料,饲料中都不能添加任何促生长素、激素和抗生素。
四、水肥管控
在水质管理上,每7天加注新水1次,使田间水深保持在20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情况下,尽量加深水位,防止水温过高。水质要始终保持肥、活、嫩、爽。
在稻田里养鳖,鳖排泄的粪便和剩余饵料为水稻提供了有机肥料,水稻不用施肥也长得很好。水稻不施肥,水质就得到很好地改善,减少了鳖病害。同时,水稻的害虫也被鳖消灭,进一步保证了稻、鳖品质。
五、小结
稻田生态养殖,鳖食物丰富,营养全面,活动量大,生长速度快,体态匀称,背甲有光泽,裙边宽,肌肉结实,很少生病,品质接近野生鳖;同时水稻无需施肥、喷药,生产出了无公害大米,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形成了良性循环,做到了绿色、生态养殖和种植,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
(作者联系地址:中国海洋大学邮编:266003)

更新于:1个月前
1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24 68养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