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鸭技术要点。
稻田养鸭技术的宗旨是以生产绿色稻米为主,养鸭为辅。通过在稻田养鸭,起到防虫、除草、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水稻生育环境的作用,降低生产成本,并可在种稻之余提高农民收入。为利于广大农户继续开展稻田养鸭生产示范j现将四马架乡推广站的稻田养鸭技术经验总结如下,以期为该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稻鸭品种的确定
四马架乡地区稻田养鸭选用的水稻品种为龙粳29,鸭的品种为当地麻鸭。
2水稻育秧及栽植
应用水稻三超栽培技术培育带蘖大苗,并于5月20日插秧。插秧方式为手插秧,插秧规格为30.0 cm16.7 cm,最好采用宽窄行栽培,这样有利于鸭子在田间觅食行走,并有利于田问通风透光,提高水温和地温。
3鸭雏管理要点
通常雏鸭群以400~800只为宜。雏鸭饲育环境的相对湿度为60%~70%;雏鸭1~3日龄时,环境温度保持在28~30℃,4~6日龄时24~26℃,7~10日龄时20~23 c|c,11 d以后类推;依靠开闭门窗次数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来控制通风。
雏鸭1015日龄时,用全价饲料充分供食,并在饲喂过程中拌加少量米饭。然后用米饭加稻谷、碎玉米等谷物类饲料喂到20日龄,体重达到150g以上,可放入大田。要重视雏鸭的免疫接种,接种程序和途径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免疫接种的主要种类有鸭瘟、病毒性肝炎、霍乱等。
4稻田放鸭及管理
4。1 田间设施准备
准备优质尼龙网2.5 kg/667 m2左右,不规则稻田和狭长稻田应准备多些。稻田四周用三指尼龙网围成防逃圈,围网高60 cm,每隔1.5 m竖立1根支撑杆。田间挖35 cm宽、30 cm深的半产沟若干条,在放鸭期问始终满水,供鸭子嬉水。
4.2雏鸭入田
水稻移栽返青后(通常在6月10日左右),趁杂草未露出水面,选晴好天气将雏鸭放人大田。放养密度以12只/667 m2为宜,放养密度过大则易对水稻造成伤害。雏鸭放入大田后,早晚各喂1次,白天不需饲喂,促使鸭子到田中寻食。随着鸭子长大,早晚喂的饲料逐渐增加。
4.3水稻大田管理
4.3.1施肥大田施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农肥、化肥配合使用。将发酵肥333.3 kg,667 m2、磷酸二铵67 kg,667 m2、尿素8 kg/667 m2作为底肥一次性深层施入。
4.3.2水层管理凡养鸭田块,田中必须保持有水层。水稻分蘖期保持浅水,到拔节、孕穗、抽穗期需水量大,可灌10 cm深水层。如遇低温则灌10cm深水层护胎,低温过后再恢复水层。
4.3.3除草灭虫采用稻鸭共作,使得水稻大田几乎不需要进行杀虫灭草工作。雏鸭具有旺盛的杂食性,放人大田后可直接摄食田间的各种杂草、害虫,起到了清除稻田杂草和害虫的作用。对由苗床带人田问的夹心稗进行人工拔除,其他杂草则由雏鸭通过摄食进行清理。对于负泥虫与泥包虫等叶面害虫,可借助大强度自然降雨或人工处理使其落水,进而得以被雏鸭摄食。为防止潜叶蝇在入水的稻叶上产卵,插秧时应保持秧苗直立不倒,水层控制在3~5 cm;雏鸭入田后在水中频繁活动摄食,能有效抑制、驱逐潜叶蝇产卵。
4.4适时收鸭
水稻进入乳熟期,要适时收回田中成鸭,以防鸭子采食稻谷和损坏谷穗。
5小结
实践证明,拥有旺盛杂食性的雏鸭在水中不间断地活动、摄食,能够清理稻田内的杂草、害虫和浮游生物,按摩、疏松土壤,同时通过排泄粪便,为水稻提供相当数量的有机肥,产生浑水肥田的效果。通过四马架乡推广站两年的试验、示范,稻田养鸭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促进了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稻米品质的提高,而且经济效益显著。
养鸭田块种植的水稻平均产量为649.2 k667 m2,比常规种植水稻590.4 kg,667 m2增产58.8 kg,667 m2。目前无公害稻米的售价较高,即便按照常规稻米的价格2.8元/kg来计算,稻鸭米也可增收164.64元/667 m2。从成本方面来看,养鸭田块还比常规田块节省农药、化肥等成本70元/667 m2。此外尚未计入鸭子的收益。稻田养鸭技术能够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良性循环,有利于稻株稳健生长;同时可提高水稻有机化程度,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米质,实现水稻绿色生产,达到稻鸭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
相关知识
高效养鸭技术要点
鸭子的生活习性是昼夜交替变化的。受此影响,鸭的某些习性也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昼夜变化规律。如能顺应鸭子的这种变化规律,实行规律化、科学化饲养,则可以饲养管理好鸭群,降低饲养成本,有效提高蛋鸭的产蛋率和肉鸭的增重速度,从而提高饲养效益。
1鸭采食的昼夜变化规律。在自然光照下,鸭群一昼夜内有3个采食高潮,分别在早晨、中午和晚上。据此,在饲养管理上应做到:
①加强早饲。鸭群在黎明食欲特别旺盛,此时喂饱、喂好可使蛋鸭多产蛋,肉鸭长膘增重快。
②定时放牧。放牧应在鸭子早、中、晚3次采食高潮时进行,其他时间让鸭群休息或将其赶入水中,劳逸结合。如需饮水给药或拌饲给药,最好安排在鸭子采食高峰时进行
2鸭产蛋的昼夜变化规律。正常情况下,蛋鸭产蛋主要集中在午夜以后到黎明之前这段时间,通常不在白天产蛋。因此,要提高鸭的产蛋率应做到:
①晚上10时准时关灯,停止照明,以保证蛋鸭在次日1-4时的安静环境中产蛋。
②如发现鸭子产蛋普遍晚于5时,并且蛋头较小,说明其日粮中精料不足,要及时按标准增加精料。
③如果鸭子在白天产蛋,则多是因饲料单一、营养不足,()早上放牧过早或鸭舍内温度高、湿度大等恶劣环境所致。应有针对性地改善其饲养管理条件,并暂时推迟鸭子每天早上放牧时间至8时。
3鸭交配的昼夜变化规律,通常情况下,种鸭交配一般都选择早晨或傍晚广阔的水面进行。因此,要在种鸭早上或晚上的交配高峰期,将其赶到较深的水域,以提高种鸭的受精率。
4酉时病的昼夜变化规律。西时病是因鸭子于每天下午酉时(17-19时)发病而得名,该病发作时鸭子剧烈骚动、快速聚堆,导致部分弱鸭被践踏致死,死亡率常达20%左右。此病是由于运输等应激所致。所以,应尽量减少鸭子远距离运输前后的各种应激。鸭子运后数日内,于每天酉时前1~2小时在日粮中添加抗应激药物,以便及时制止酉时病发生。
5免疫应答的昼夜变化规律。据实践测定,家禽对免疫制剂(疫苗、菌苗等)敏感性的强弱是呈昼夜周期性变化的,白天敏感性差,免疫应答迟钝;夜间接近凌晨时,肾上腺素分泌最多,免疫应答最敏感。所以家禽(包括鸭、鹅、鸡)的免疫工作在凌晨时进行效果最好。其具体的好处有两点:
①家禽夜间停止活动,容易捕捉,应激反应小。
②在家禽免疫应答佳期(每天凌晨)时进行接种,可使其更快、更好地产生免疫力。
中国农业大学动科院供稿
稻鸭共作养鸭技术要点
稻鸭 共 作 ,即在稻田中养鸭,是应用稻鸭共生的原理,利用鸭是水禽、水陆两栖、食性广、觅食能力强的特性,为水稻除草、灭虫、活化土壤以及鸭粪肥田,促进丰产。同时鸭在近乎自然的环境中觅食、生长,比圈养鸭节约精料,而生产的鸭肉品质鲜美、风味尤佳。稻田养鸭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无需增加劳力,适合农村养鸭的新途径,同时为无公害鸭产品和优质稻米生产创出了一条新路。以下将稻田养鸭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稻鸭共作时间安排
稻田养鸭一般以饲养菜鸭为主。水稻栽插前后引进鸭苗,室内育雏,育至手插秧7-10 d后和机插秧10-15 d后即可投人大田放养。大田放养期8一10周,养至水稻抽穗扬花时即可直接上市或赶出大田集中育肥后上市。为解决育雏时苗鸭货紧和商品鸭上市时相对集中,可通过改变育雏期的长短和调整关养育肥期的时间来解决。以上时间安排是充分考虑到鸭对水稻的除草灭虫作用而又不使水稻挂穗后被鸭危害而设置的。实践中不必拘泥于此。有人在水稻扬花前3-4周再套养一批雏鸭,至水稻挂穗时才移出大田,既增加了养鸭的效益,也是水稻后期除虫的举措。
2 基本准备
2.1 小鸭的品种选择
以生 长 快 、适应性强的地方品种为宜,如高邮麻鸭,上市时75日龄左右,体重2.5 k g以上。当然也可根据稻的品种不同、劳动力许可、菜鸭的市场商机,选养其他鸭种,如快大型肉鸭或蛋鸭等。
2.2 放养数量
每亩放养10-15羽 (小品种15一20羽)鸭即可满足稻田除草灭虫的需要。在增加投喂量的情况下,也可提高饲养密度。只要注意初放人大田时,把鸭群分散成小批量,多点投放,防止鸭对初生稻苗的践踏危害。
2.3 基本设施
育雏室 : 要求清洁卫生、干燥,既能保温,又能通风换气。一般可利用空置的住房或农舍。
简易鸭棚 :每一圈养小区建一15一20m Z简易鸭棚,建于大田一隅,最好在沟、渠或堆旁。移出育雏舍的鸭先在简易鸭棚中过渡性饲养1-3d,再放入大田。初时是喂食、歇宿的场所,以后也是鸭的暂养、集中育肥时扩大场所的基础。
初放区 : 为鸭群从简易鸭棚向大田放养做适应性过渡,以网拦隔,3-5d后拆除。
大田围网 :以2-- 2. 67 h m'( 30- 4 0亩)稻地四周围网为一围养小区比较适宜,网高70 - 80 cm,上设网绳,以竹木桩固定,网的下端敷泥。这样围养,可以防走失、防犬等一般兽害的侵入。
暂养育肥区:用于大田施农药化肥时的暂养和水稻抽穗扬花后的集中育肥。
3 饲养管理要点
3.1 育雏
育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以后鸭的长势和稻鸭共作的效益。
温度 : 此 批鸭属夏鸭的饲养范畴,虽基础气温适宜,仍要注意晚上的气温变凉以及梅雨季节气候突变的影响。
开水: 鸭 苗进入育雏舍后 (夏鸭孵化出壳18h )即可开水。首次饮用水最好是冷开水,内加1%一3%葡萄糖和禽用多维可明显提高育雏率。
开食 : 饮 水后15m in即可开食。喂以全价料,第1-3天每4h喂1次,每次喂6-7成饱即可。3d后少喂勤添或自由采食。
训水 : 1 周龄左右要进行训水锻炼。在育雏舍前选平整的场地,四周以木、竹杠或砖为垫,上铺聚乙烯塑布,灌水2-3 cm深,选择中午气温较高时将鸭赶人,活动10-30 min.
3.2 放养
移出育雏舍的鸭在放入大田前先在简易鸭棚中关养1-3d,以适应环境和防止晚上着凉,以后再放人初放区进行3-5d的过渡性饲养,最后进入大田放养。
3.3 调教
通过每次在喂食时发出固定的吃喝声,使鸭建立条件反射,从而能对鸭的健康J数量、生长等状况实施有效的观察和管理。
3.4 免疫接种
如果种母鸭未接种过鸭病毒性肝炎疫苗,或虽接种但已超过免疫期,所产蛋孵化出的小鸭应在1日龄时(要求在孵坊中进行)接种弱毒疫苗。考虑到移入大田后鸭的捕捉困难,鸭瘟、禽流感的免疫接
种应在鸭育雏结束前的1-2d进行。
3.5 防兽害和肉毒梭菌毒素中毒
饲养实践证明,稻田养鸭由于空气新鲜 (负离子增多),阳光充足(紫外线作用),很少染疫发病。但应防止犬窜入围养区危害鸭子。保证围网的完整性,特别是稻田保持灌满水是防止犬、黄鼠狼等兽害的最简单适用的办法。另外应对稻田和鸭群巡视,及时检出被兽害的死鸭或其他死亡动物,防止鸭群在啄食腐尸时发生肉毒梭菌毒素中毒而成批死亡。
3.6 喂料
育雏后移入大田的小鸭,在1-2周内最好选用鸭全价料,日喂至少2次,以促进鸭的生长。到1月龄,为促进采食,早上不喂料,只喂晚上一次。1月龄后的鸭,喂料可重在糠熬,辅以原粮(稻、麦、玉米等)。上市期的鸭,尤其是赶出稻田集中育肥的鸭,要多喂精、青搭配料,防止掉膘和倒毛。
河蟹的稻田养殖技术要点小结
稻田养殖河蟹,是利用稻田的生态环境,辅以人为的工程措施,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河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充分挖掘稻田的生产潜力,达到稻蟹双增收的目的。近年来,各地都在水稻田里进行扣蟹的培育和成蟹的养殖,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稻田的选择和工程要求
养殖成蟹的稻田,一般应选择靠近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保水性能良好的田块,面积以3~4亩为宜。养殖成蟹稻田的工程设施,以环沟式和垄稻沟蟹式2种养殖工程设施较为理想,这里着重介绍环沟式养殖工程设施的工程要求:
首先在稻田四周离田埂150~200厘米处开挖环沟,环沟宽60~80厘米、深50厘米,其挖出的泥土将周围田埂加宽垫高,一般田埂宽50厘米、高60厘米。再根据田块大小,在田中开挖成十字型或井字型的蟹沟,蟹沟宽为60~80厘米、深为50厘米。在田边开挖8~10平方米的蟹溜,蟹溜呈长方形,深100厘米,要求沟与溜相通、沟与沟相连,通常沟、溜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2%~15%。沟、溜宜在插秧前开挖为好,为防止坍塌,目前不少地区已用水泥板做护坡。插秧后,清除沟、溜内的浮泥。有些地方在开挖环沟后,田中每隔250厘米挖一条畦沟,沟宽50厘米、深50厘米,并与环沟相通,而不设蟹溜,整个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20%~25%。稻田养殖成蟹的防逃墙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用水泥板、钙塑板、石棉板、油毛毡、玻璃钢瓦、砖墙、网片、双层塑料薄膜等建筑材料,具体的建造方法同稻田培育扣蟹一节防逃墙的建造,对防逃墙的总体要求是:表面光滑、坚固耐用、防逃性能好。防逃墙要高出田埂50厘米,在稻田的四角处建成椭圆形状,板与板的接头处要紧密而无丝毫缝隙,支撑物要坚实牢固。为避免河蟹掘穴造成沟、溜中淤泥增加,可事先布设人造蟹洞,即在蟹沟、蟹溜形成之后,在沟、溜坡离田面25厘米处,每间隔40厘米左右,用直径12~15厘米的扁圆形棍棒,戳成15度斜角、深20~30厘米的洞穴,以供河蟹隐蔽和穴居。为了防止河蟹相互格斗致残,沟、溜两对坡间的洞穴以交错设置为宜。
(二)投放蟹种前的准备
在蟹种投放到稻田前,除了建造稻田的养殖工程设施外,做好一些准备工作,如清田消毒、栽好水稻、培植水草等是必要的。
1、清田消毒。当大田整修结束后,每亩用30~35公斤生石灰化水泡成乳液,全田泼洒,以杀灭敌害生物和病菌,并能补充钙质。如果是盐碱地,则应改用漂白粉消毒。
2、栽好水稻。养殖成蟹的稻田,一般宜选择耐肥力强、秸秆坚硬、不易倒伏、抗病力强的高产单季稻品种,如三伏63、晚粳93~207等。最好采用免耕直播法,以减少田内浮泥数量。如插秧,应采用宽行密株栽插,并适当增加沟、溜四周的栽插密度,发挥边际空间优势,以增加水稻产量。育苗及插秧要尽量提前,最好在5月15日前栽好秧,以便尽早把蟹种投放到稻田中,增加河蟹的有效生长期。
3、培植水草。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这充分说明水草在河蟹养殖中的重要作用。水草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生态环境,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河蟹养殖的产量和效益。
(1)河蟹养殖过程中的大量残饵和排泄物,极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草能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可以降低水中氨氮,能起到净化水质、增加溶氧、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作用。
(2)水草可为河蟹的生长、蜕壳提供极好的隐蔽环境。河蟹蜕壳时,常常攀爬在水草上,这有助于缩短河蟹的蜕壳时间,减少河蟹的体力消耗,减少敌害侵袭,对河蟹的蜕壳起到了保护作用。
(3)在炎热的夏季,水草给河蟹一个凉爽、安定的生活空间,它能遮挡阳光直射,防止水温过高,对河蟹起到了防暑降温的作用。
(4)水草能疏散河蟹密度,防止和减少蟹沟、蟹溜局部因河蟹过于密集而发生相互格斗和相互残杀的现象,避免伤亡,提高成活率。
(5)水草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等河蟹需要的营养物质,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了优质的天然饵料,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养蟹的生产成本。
(6)水草能提高河蟹的光亮度,改变其体色,提高其品质,使出产的商品蟹质优价好。适宜河蟹生长发育的水草种类很多,但最佳的品种主要有苦草、水花生、轮叶黑藻、菱、小青萍、慈姑等。这里仅介绍苦草的种植方法,以供参考。
苦草,俗称水韭菜、毛鱼尾子、面条草、扁担草等,是野生沉水植物。苦草的根生于泥中,茎叶全被水淹没,多在开花时挺出水面。苦草通常分布在湖泊、河流之中。苦草的移植,一般是播种其种子。苦草的播种,通常在水温为18~20℃时进行。先将草籽装在蛇皮袋中,在水中浸泡7天,然后捞起连袋在太阳下晒1天,再放回水中浸泡1天,再捞起来取出草籽用搓衣板将其搓成泥状,按每亩用草籽50克兑水稀释后,均匀泼洒于蟹沟、蟹溜水面,此时沟、溜中的水深控制在10厘米左右。30天后可见幼草,水面覆盖率能达80%以上。如沟、溜中的水较深,经40~50天可见到幼草,水面覆盖率能达75%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沟、溜中要适度预留一些空白区域不种草,以便留些空间让河蟹自由活动。
(三)蟹种放养
1、蟹种选择
一是选用自己培育的扣蟹直接放入稻田,二是到外地采购。在采购时,要选购肢体完整、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活动力强、无病且体色正常的1龄正常蟹种,蟹种的规格以每公斤80~120只为宜。
2、放养时间
若采用直播法播种的水稻田,一般在三叶期后放养;若采用移栽法定植的水稻田,应在插秧后7~10天放养。
3、放养密度
每亩放养每公斤80~120只的1龄蟹种1000~12000只。
4、蟹种入田方法
蟹种放养前,要用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浸泡10分钟,以消灭蟹体上的病菌和寄生虫。若是经过长途运输的蟹种,应先在清水中浸泡3分钟,提出水体10分钟,如此反复几次后进行消毒处理,再行放养。全国各地的气候条件、水质条件、排灌条件、工程标准和管理水平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差异,因此在蟹种的放养规格、放养时间及放养密度方面,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四)饲养管理
1、水质管理
养殖成蟹稻田的水质管理,要按照春浅、夏满、秋勤的原则进行。春季,稻田水位应保持在10厘米左右,坚持每周换1次水;夏季,为防高温,应将稻田的水位加至最高可关水位(以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为准),坚持每周换2~3次水。若发现河蟹多数爬到田边,吐泡沫呼吸空气,尤其是白天都有大批的河蟹攀爬出水面,受惊也不下水,或一下水马上又上岸,表明水体缺氧或水质已败坏,此时应尽快把陈水换掉。平时还要注意控制水位涨落的幅度,以防止懒蟹的形成;秋季,是河蟹处于摄食高峰的时期,为保证水质清新要定期换水。无论春、夏、秋季,换水的时间一般在上午10时左右进行,每次的换水量为田间规定水位的1/3~1/2。具体换水量和换水次数应视田内水质情况灵活掌握,每次的换水时间应控制在3小时以内,水温温差应控制在3~5℃以内,一般先排水后灌水,且要防止急水冲灌进田,影响河蟹的正常活动。蟹沟、蟹溜内的水应定期消毒,每亩用10~15公斤生石灰化水后均匀泼洒。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每次换水前不要忽略了水源的水质观察与监测,如发现异常,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水源的水质质量。
2、水稻管理
养蟹稻田,一般不要任意改变水位或脱水晒田。如确实需要晒田时,只能将水位降至田面无水,也可采用分次进行轻晒田,以防止水位过低而影响河蟹生长。稻田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通常以饼粕作追肥为佳。缓青肥要在5月20日前施完,分蘖肥在6月10日前施完。要尽可能减少追肥次数,尤其要减少化肥的追肥次数和数量。确实需要采用化肥作追肥时,宜用尿素,不宜用碳氢氨、氨水等易挥发、刺激性强的肥料。施追肥应避开河蟹大量蜕壳期,追肥每次每亩用量控制在7.5~10公斤以内。河蟹对农药的毒性比鱼类更敏感,因此养蟹稻田必须严格控制使用对河蟹毒性强的农药。如确需用药,必须选用毒性低的农药,并准确掌握水稻病虫发生时间和规律,对症下药。用药方法要采用喷施,尽量减少农药散落在田水中。施药前,应降低水位,使河蟹进入蟹沟和蟹溜内。施药后应换水,以降低田间水体农药的浓度。用药时,应分批隔日喷施,以减少农药对河蟹的危害。
3、饵料投喂
稻田养殖成蟹的饵料投喂应遵循“四定”原则:
(1)定质。饵料要求新鲜、适口、蟹喜食、营养价值高。河蟹可食用的饵料种类很多,其中动物性饵料有小杂鱼、小虾、蚕蛹、蚯蚓、蚌肉、鱼粉、血粉等,植物性饵料有水草、浮萍、藻类、瓜类、麸皮等,还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动物性饵料一定要新鲜,植物性饵料要求无根、无泥、无黄叶。不投腐烂变质饵料,不投粉状饲料,应投小块状或煮熟的麦粒、黄豆、玉米等。配合饲料必须制成颗粒状,并能保证在水中成型6个小时不散。投喂饵料切忌固定一种,应经常更换。
(2)定量。河蟹除杂食性外,还具有耐饥饿性和暴食性的食性特点。如果让其过度饥饿或过度饱食,都不利河蟹的生长发育。因此,定量投喂饵料对河蟹养殖是十分必要的。从理论上说,蟹种从天然水域进入人工养殖环境后,一旦条件许可即可大量摄食,整个生长期内一般会出现2个摄食旺盛期,一个是初夏时节河蟹摄食量较大,另一个是在河蟹性腺成熟之前,也称为河蟹的大生长期。在这2个摄食高峰期,除植物性饵料要满足供给外,还要保证动物性饵料的供应量。当然,饲养河蟹的投喂量还应根据蟹种放养密度,稻田的水质、水温,天气和饵料的质量以及河蟹的摄食情况而灵活掌握。由于河蟹对饵料要求具有多样性,在喂饲过程中,应注意饵料的多样化,动植物物饵料搭配使用,避免投喂单一饵料,尤其是钙、铁、钾等微量元素在饲料中是不可缺少的。虽然河蟹有耐饥和暴食两方面的特点,还要尽量做到足量投喂和均匀投喂,并注意避免忽多忽少的现象。太多不仅造成饵料浪费,还会影响水质,太少会影响河蟹的生长速度,甚至会增加河蟹之间的残杀程度。
(3)定时。河蟹一般白天在洞穴、草丛等隐蔽处栖息,到黄昏、夜间才出来活动觅食。从大生长期的8月份开始,白天也会出来觅食。但在放养密度过大、饲料不足的情况下,即使不是大生长期,白天也会出来觅食。因此投饵时间应定在傍晚6时左右。当水温在10℃左右时,每周投喂2次;当水温在20℃左右时,每隔1天投喂1次;当水温在20℃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在河蟹的大生长期,每天上午9时左右和下午6时左右各投喂1次。
(4)定位。即投喂饵料的地点应大致固定,在沟、溜中设立固定的投饵区,不是今天投在这里,明天投在那里。这样有利于河蟹摄食习惯的形成,知道每天到定点处觅食,定点投喂还有利于养殖者观察河蟹的摄食情况和发病情况。一般定位的方法是设置饵料台:一种是在水位线偏上的田埂坡边,依坡而筑起小平台;一种是在蟹沟、蟹溜中设置一个投饵框,投饵框略低于水面作为饵料台。为了使河蟹养成集中在饵料台摄食的习惯,开始投喂饵料时应投喂腥味较大的河蟹喜食的饵料,如河蚌、螺蛳肉等,饵料投喂还须坚持“四看”。
一看季节。早春2~3月份,尽管水温低,但河蟹还是少量摄食,可选择晴天傍晚用少量鲜活饵料如小杂鱼、小虾或鱼糜加麦粉制成的颗粒饵料开食。清明节后,水温逐渐上升,可投喂颗粒饵料等精饲料和嫩水草、陆草、菜叶、莴苣等,要保持饵料的适口性、投饲的均匀性。俗话说:“7月、8月长壳,9月、10月长膘。”小满到白露期间,水温较高,河蟹的活动量大,食量也大,这时节可大量投喂植物性饵料,并少量搭配动物性饵料,但这期间如果水温超过37℃,应停止喂食。白露以后,河蟹逐步趋于性成熟,应加大动物性饵料的数量,以利河蟹体内脂肪的积累和性腺的发育。
二看水色。水色是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给人们视觉上的反应。河蟹的养殖水体要求“清、活、嫩、爽”。“清”,即指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数量不是很多,水质清淡;“活”,即指水体不死滞、溶氧充足,水色能随光照和时间而稍有变化;“嫩”,即指水体鲜嫩不老,表明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细胞未衰老,反之,会降低水体的鲜嫩度而变成“老水”;“爽”,就是水质清爽,水面无浮膜,混浊度小,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当水色“清、活、嫩、爽”时,可适量多投;当水质肥、浮游植物数量多时,应控制投饵数量;当出现“老水、死水”情况时,应停止喂食,并应及时换水。
三看天气。天气晴朗,水温正常,可适当多投饵料;阴天、阴雨天,且气压低、天气闷热,有将要下雨的感觉时,应当少投饵料;天气预报近期有暴雨的天气,可不投饵料;雨后天晴,又可适当多投些饵料。
四看河蟹的吃食和活动情况。每天早晨巡查饵料台或食场(即投饵区),如果发现前一天傍晚投喂的饵料已吃完,河蟹活动正常,可适当增加投喂量;如果发现前一天傍晚投喂的饵料还没有吃完,应适当减少投喂量;如果发现有病蟹或死蟹,除应调整投饵数量外,还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四)消毒补钙
在河蟹的饲养过程中,应坚持每月每亩用10~15公斤生石灰化成石灰浆后泼洒1次,以杀灭稻田水体中的病菌、驱除稻田中河蟹的敌害生物,改善和调节稻田的水质,并能补充稻田水体中河蟹所需要的钙质营养。
(五)日常管理
稻田养殖成蟹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六查、六勤”。一查河蟹的生命活动是否正常,勤巡田。二查稻田水体的溶氧,勤做饵料台的清洁卫生工作。三查稻田内是否有河蟹的敌害生物,勤清除敌害。四查稻田内是否有软壳蟹,勤保护软壳蟹。五查河蟹是否患病,勤防治河蟹的疾病。六查稻田的防逃设施,勤维修保养。
稻田养蟹,稻蟹共生,将名特水产品的养殖与水稻种植有机结合,改变了稻田单一的种植结构,获得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良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发展生态农业创出了一条新路,为广大农村发展创汇农业、脱贫致富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水稻田里养殖黄鳝的技术要点介绍
(1)稻田建设:加固田埂,设置防逃墙或网,最好能用水泥板护坡并防逃;设置进排水口,要加装防逃网;在稻田四周和中间开挖鱼沟和鱼溜,鱼沟一般宽750px,深50Cm,约占总面积的5-10%,鱼溜约5-6m2,深60-2250px;养殖前对鱼沟鱼溜要用生石灰或“精博强氯精”等进行消毒处理。
(2)鳝种放养:秧苗栽种后即可放养预处理的鳝种,按总面积放20-30g/尾鳝种1500-2500尾/亩。
(3)饲料投喂:要设置饵料台在鱼沟和鱼溜中,傍晚投喂,以吃完为标准,以新鲜不变质的蚯蚓、蝇蛆、小杂鱼、螺蚌肉、动物内脏并可搭配一些米饭、面条、瓜果皮等为主,并在池中布置黑光灯引诱昆虫供鳝摄食。
(4)日常管理:水位以稻为主,兼顾黄鳝,特别是“晒田”时尽可能在鱼沟里保持较深水位;水稻防治病虫害时要尽量使用低毒无残留的农药,并尽可能只喷叶面,同时加深水位;施肥特别是有机肥时可同时混施“EM调水王”和“复合利生素”或“氨基酸肥水膏”等,日常视水色经常施用“生物净水爽”等调节水质。一般稻田养鳝发病较少,但也要注意日常巡查,及时防治鳝病。
(5)捕捞和越冬:带水捕用黄鳝笼;冬季时可先加高水位引黄鳝出洞再排水干捕;需越冬的可在鱼沟留水,也可排干水,再在田面上盖一层稻草防冻。
稻田养殖小龙虾技术要点有哪些
近年来,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模式流行起来,很多搞水产的朋友都想试一试。稻田养殖小龙虾一般生长周期16至18个月,小龙虾长得快,幼虾到成虾一般50至70天可出售,5至6月交配产卵。稻田养殖小龙虾技术要点有哪些?亩产多少?
一、稻田养殖小龙虾技术要点
(一)稻田改造
最好在1月底前完成稻田改造,以便为水草种植生长留出充足的时间。
(二)稻田清整与消毒
清理虾沟,除去浮土,修正垮塌的沟壁。稻田中的野杂鱼、黄鳝及其他敌害不但会危害小龙虾,而且抢夺其饵料,必须加以清除。对于新改造稻田宜选用生石灰消毒,在虾沟中泼洒生石灰,用量为每亩100-150kg,进行彻底清沟消毒,杀灭野杂鱼类、敌害生物和致病菌;对于有留田亲虾的稻田,则应采用茶粕消毒,用量为每亩20-25kg。
对新开挖稻田,用水质保护解毒剂进行解毒,以降解稻田中的农药、杀虫剂、重金属残留及稻田消毒时水体中的残留毒素,提高苗种成活率。
(三)水草种植
稻田养殖小龙虾水草种植的品种优选伊乐藻,应在2月底前完成伊乐藻移栽工作,适当肥水促进伊乐藻生长。
(四)小龙虾苗种投放
1、投放时间
从3月底开始投放,到4月底前完成虾苗的投放,一般选择晴天早晨和傍晚或阴雨天进行,避免阳光暴晒。
2、投放规格、数量
在虾沟和大田中每亩放养规格为70~100尾/500g的虾苗4000~6000尾。
3、质量要求
以本地培育虾苗为宜;如从外地进苗,运输时间不超过2小时,且确定虾苗用地笼从养殖水体直接捕捞起水装筐。体表光洁亮丽,肢体完整健全,无伤无病,体质健壮,生命力强;规格比较整齐,同一田块放养的苗种规格要尽量一致,一次放足。
4、试水
小龙虾苗种在放养前要试水,经试水确认安全后,才可投放苗种。试水的方法:将少量的小龙虾苗种放在盛有拟放养稻田田水的容器中,待24h虾不死,即可放养。
5、缓苗
在放养前要进行缓苗处理,方法是将苗种在田水内侵泡1分钟,提起搁置2~3分钟,再侵泡1分钟,如此反复2~3次,让苗种体表和鳃腔吸足水分后再放养,以提高成活率。
6、消毒
苗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侵泡5~10分钟,以杀灭致病菌和寄生虫。高温时不能使用盐水消毒,可选用20毫克/升浓度的高锰酸钾或聚维酮碘溶液浸泡消毒5-10分钟。
7、防应激
苗种放养时稻田泼洒维C应激灵,以减轻龙虾苗种应激反应,提高成活率。
(五)虾苗投放后的管理
小龙虾苗种投放进稻田后,管理不当容易发生大批死亡,应加强管理。
1、加强投喂
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蛋白质含量28%以上,投饵量为在田小龙虾群体重的3%左右。
2、监测和调节水质
监测水体pH、溶解氧、氨氮等理化指标;用光合细菌、EM菌等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3、监控水草变动情况
每日早晚巡田,观察稻田水草变动情况,如水草迅速减少,应及时补种伊乐藻,并适当增大投饵量。
(六)3月份之后开挖的稻田小龙虾苗种投放
按水稻种植常规安排生产,于8月至9月投放亲虾,投放量为10~15千克/亩,为第二年生产繁育苗种做准备。
二、稻田养殖小龙虾亩产多少?
稻虾模式目前正处于一个过渡期,水稻种植在某些情况下将慢慢被淘汰,进而实现稻田双季养虾,大大提高养殖效益。一季养虾模式下,小龙虾养殖与收获季节为3-7月。亩产量一般为200-300斤。高的能达到400-500斤。双季养殖模式下,小龙虾养殖与收获季节为3-5月,6-10月。全年亩产量一般可达到300-600斤,高的能达到七八百斤。
水产养殖贴士:稻田套养泥鳅技术要点
稻田中套养的泥鳅不仅可以利用稻田里的天然饵料,减少成本,而且能翻松土质促进肥料分解,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提高稻田产量和稻米质量。又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简单,是初养者的一个较好选择。现简单介绍稻田套养泥鳅的技术要点。
一、稻田选择
稻田套养泥鳅,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天旱不干、大雨不淹、包水能力强、土壤较肥沃的稻田。沿稻田四周开挖宽2m,深80cm左右的沟,鱼沟鱼溜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8%为宜。进排水口建两道防逃网,内侧用金属网,外侧用聚乙烯网。网目大小以不阻水、不逃鱼为度。有条件者,可在田埂四周支起木桩,并在田上方罩鱼网。
二、鳅苗放养
1、放前处理。先将水放干晒田几天,再按0.1-0.2kg/m2撒细米糠,第二天按20-40kg/m2施有机肥,几天后灌水。
2、放养时间。鳅苗一般在插完稻秧后放养,单季稻多在第一次除草后放养,双季稻宜在第二季稻秧插完后进行放养。放养前,苗种用3%-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0min。
3、放养密度。每亩放养亩放规格3~4g/尾的鳅苗约2万尾,规格尽量一致,避免残食,不要混养其它鱼类。
三、水稻管理
1、品种选择。种植水稻的品种应是矮杆,耐肥力高,特别是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
2、施肥原则。以施基肥为主,施追肥为辅;以施农家肥为主,施化肥为辅。
3、注意防治。稻田防病、治虫、灭草时尽量避免使用农药,无法避免时应选用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农药,施药时应叶面喷施,下雨前不要施农药。可以定期施用少量的生石灰。
四、泥鳅管理
1、水位控制。田面水深一般保持在10-20cm,适时加入新水,一般每半个月加水1次。夏天高温季节应及时加高水位,以防水温过高烫死泥鳅。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洪、排涝工作。
2、饵料投喂。由于施了大量的基肥,放养后不必立即投喂,半个月后应注意投喂人工饲料,如动物内脏、血粉、米糠、豆饼、麸皮等动植物性饵料等和泥鳅专用配合饵料(占50%),根据水温等具体情况,投喂量占泥鳅体重的2%-5%。
3、注重检查。在稻田搁屈、施肥、施药前要事先检查,保证鱼沟、鱼溜畅通。
4、严格“五防”。包括防逃、防鸟、防乌鳢、防贼、防药。
(1)防逃。由于稻田较浅,泥鳅容易漫水逃跑,应定期检查防逃设施、加固田埂;
(2)防鸟。为防傍晚鸟类过来偷吃泥鳅,可在稻田上方罩渔网;
(3)防乌鳢。对于洪灾发生时,不慎游进的乌鳢要及时清除,以防血本无归;
(4)防贼。安排人员昼夜巡逻,以防有人使用电瓶等工具偷捕泥鳅;
(5)防药。严防四周含有甲胺磷、毒杀酚、呋喃丹、五氯酚钠等剧毒农药的水流入。
五、泥鳅捕获
1、冲水捕捞。在靠近水口的地方,铺上网具,从进水口放水,因泥鳅有逗水特性,待一定时间后将网具提起捕获。此法适于水温20℃左右,泥鳅活动频繁时进行;
2、饵料诱捕。把炒香的糠或麸皮放在竹笼内,将笼置于沟内诱鳅入笼;
3、干田捕捉。慢慢放干田水,使泥鳅集中到沟土裸露处捕捉。
闲置稻田养鸭 老农饲养秋鸭经济效益好
这是秋后饲养的第二批鸭子了,一共360只,每只都会给我带来20元的纯收入。2012年深秋的一天,笔者来到湖南省邵阳县岩口铺镇丰江村,今年78岁、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复员军人熊忠群正在田坎边赶着鸭子,乐呵呵地说。
2012年7月,熊忠群购买了380只鸭苗放入稻田饲养,当时早稻刚刚收割,稻田里散落的谷粒成了小鸭的美餐,这批小鸭长大卖出后,给熊忠群带来了7000元的收入。8月下旬,他又购买了鸭苗360只赶进稻田饲养,中、晚稻收割后的闲置稻田里有足够的田螺、鱼虾和零星的再生稻嫩苗,这又为他省去了一大笔饲料钱。
丰江村是粮食生产大村,每年秋收后,大量的稻田便进入了闲置期,熊忠群充分利用闲田批量放养鸭子,让闲田增值,收益颇丰。鸭子容易饲养,生长又快,一般50至60天就可以出栏了。稻田鸭是分散放养,多以野食为主,肉质比圈养的要好,在市场上也卖得出好价钱。熊忠群说。
在闲置稻田里饲养鸭子,究竟有多大收益?熊忠群以他饲养的第一批鸭子为例给笔者算了一笔账:购买鸭苗1000元,疫苗、预防药品900元,饲料全是用自己地里的玉米、甘薯和少量稻谷加工而成的,折价2000元,总共投入不到4000元,实现销售收入16000元。
秋收后能养两批稻田鸭,赚一万多块钱不成问题。熊忠群最后说。
熊忠群还告诉笔者,他这两年之所以选择稻田养鸭,是看到了稻农养殖秋鸭的便利条件,一般养鸭户习惯饲养早春鸭,其实饲养秋鸭的经济效益更好。
养秋鸭的优势还在于气候适宜。熊忠群说,入秋后十天左右进雏育雏,成活率可达98%以上,养到60天左右,体重可达1.5~2千克,而且仔鸭较易管理。更大的优势是养秋鸭节约饲料,雏鸭可以在稻田吃落谷和虫子、嫩草,也有利于稻田除虫和改良土壤。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邵阳县岩口铺镇通讯站邮编:422106)
更新于: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