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养殖中的卫生防疫。
据当前饲养肉鸭情况看,养鸭的最大威胁同养鸡一样,也是鸭病。随着养鸭规模、养鸭区域的逐渐扩大,养鸭时间的增长,鸭的疾病不断增多。现阶段鸭的主要疾病为小鸭病毒性肝炎、传染性浆膜炎、鸭瘟、流感以及大肠杆菌病等。这些鸭病如得不到很好的控制,鸭群就难以保证健康,由此养鸭经济效益也就难以立于不败之地,首要的问题一定要控制好鸭病发生。大棚饲养肉仔鸭密度大,在养鸭过程中若卫生防疫稍有疏忽,鸭群就容易发生疫病,往往引起大批发病、甚至死亡,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养鸭必须坚持即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严格消毒,及时治疗的原则,建立健全鸭病卫生防疫工作,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条件,确保鸭健康生长发育,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一个饲养周期的卫生防疫工作可分为进雏前鸭舍的消毒、日常管理及带鸭消毒、鸭的免疫接种、尸体处理、鸭出栏后鸭舍消毒及空舍等几个方面。
1 进雏前鸭舍的消毒
首先对大棚育雏室彻底清扫,内外壁、地面可用3%的火碱溶液进行消毒,进鸭前2d把消毒好的设备、垫料搬进鸭舍后用0.5%过氧乙酸或氯制剂药物,对鸭舍内从上到下所有设备要全面喷雾消毒,发病鸭舍还可用福尔马林熏蒸。熏蒸 消 毒 ,一般在进鸭前5-7d进行。具体方法:将鸭舍封闭好,按每立方米空间福尔马林25m1,高锰酸钾12.58,水 25m1比例加人药物,熏蒸时注意按水、甲醛、高锰酸钾顺序加入,加完高锰酸钾后人员立即离开。舍温要求18℃以上,相对湿度应保持65%以上,熏蒸10-24h再打开门窗和排风机通风,放出甲醛气味。进雏前再使用0.5%过氧乙酸或氯制剂药物在鸭舍内从上到下喷雾消毒1遍再接雏。大棚 门 前设消毒盘(池),消毒液一般用2%-3%火碱溶液,对鞋底进行消毒,夏季每天换1次,冬季2-3d更换1次,谢绝外人进棚参观,以防带进病原。
2 日常管理及带鸭消毒
疾病的发生都与饲养或环境卫生有密切的关系。加强饲养管理与环境卫生对提高成活率至关重要。日常管理应把加强饲养和搞好环境卫生放在首位。应根据各个生长时期的不同要求,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密度及通风并注意搞好环境卫生和带鸭消毒。
2.1 雏鸭入舍前对育雏舍和用具进行彻底消毒,提前12h达到育雏要求的温度 雏鸭入舍后先饮水后喂料,并饲喂一些搪水和抗应激的电解质和维生素,或微生态制剂,以增强雏鸭的抗病能力。育雏舍注意防寒防暑,要求室内温度为:第1周龄29.490 -32.290;第2周龄为23.990-26.790;第3周龄为 21.1-23.990。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2.2中鸭生长阶段是多种疾病幕发适宜日龄 如小鸭病毒性肝炎、鸭传染性浆膜炎、鸭副伤寒、鸭大肠杆菌性败血病、鸭链球菌病和鸭球虫病以及营养代谢病等。这时要严格限制其他人员人内,每夭清扫鸭舍与运动场,加铺干沙,垫草或锯末垫料。鸭舍应通风良好,12.15只/m2鸭为宜。定期加喂驱虫药预防球虫病的发生。这时要注意舍内定期喷雾消毒。一般 2周龄后每2-3d在鸭舍用背包式喷雾机,用0.3%过氧化酸等,喷雾时喷头向上,先内后外逐步退步式喷雾,3周龄后可每天一次,进人6周龄时最好是每天早晚各一次。
鸭的免疫接种
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适时进行免疫接种。免疫接种鸭传染病防疫最有效的措施。对1日龄的雏鸭注射鸭肝弱毒苗;对4-5日龄雏鸭注射鸭传染性浆膜炎、大肠肝菌二联苗; 对7日龄的注射鸭瘟弱毒苗。
4 尸体处理 死鸭尸体在严禁在大棚内进行剖检,以防扩大传染。病死鸭应深埋或焚烧。
5 鸭出栏后鸭舍消毒及空舍鸭出栏后鸭舍的消毒步骤可按下列顺序:机械清扫 消毒液清洗 熏蒸消毒 空舍。
5.1 机械清扫要求 鸭舍及运动场,从上而下,从内而外,稳底清理,出除垫料和污物,最好将鸭舍表层脏土一并铲除,并且把所有养鸭设备搬外面。发过病的鸭舍要在一批肉鸭上市后先用0.5%过氧乙酸或氯制剂消毒药兑水喷雾,在鸭舍内从上到下全面喷雾,喷好后立即关闭鸭舍门窗,封闭一天后就开启门窗迅速出除垫料。
5.2 消毒液清洗要求 机械清扫出除垫料后,鸭舍内、运动场用化学消毒液2%-4%氢氧化钠溶液或0.5%百毒杀溶液等进行喷雾或冲洗消毒。喷雾、冲洗时水量一定要足,方法是先上再向二边墙壁和门窗,然后地面,地面一定要积水,使药液水渗透缝之间。养鸭用的料槽、水槽先用上述消毒药水进行浸泡消毒,再用清水冲洗干净。使养鸭设备达到洗备没灰尘无污物的消毒效果。
5.3 鸭舍的熏蒸消毒及空舍 为了彻底消除鸭舍内残留的病原,消毒液冲洗或喷雾消毒后,等地面干燥后,可垫上新土,关闭门窗进行熏蒸消毒,方法同前,10-24h后开窗通风,空舍半个月或更长时间,再进雏鸭。
相关知识
鹅场的卫生防疫
雏鹅因其发病时传播迅速,流行范围广,多种疾病继发、并发、混合感染普遍存在,且发病后的治疗效果不佳,故应该针对雏鹅发病的病因,预先做好防制工作。分析雏鹅发病的主要原因,一是由忽视了对种鹅的免疫,如种鹅在产蛋前l个月注射小鹅瘟疫苗和蛋子瘟疫苗,对雏鹅预防小鹅瘟和大肠杆菌病有特效。二是对产蛋种鹅滥用抗生素,如长期对产蛋种鹅使用磺胺类药物,导致种鹅产生耐药性,体质下降,且这些负面影响将直接传递到雏鹅。三是水域卫生状况恶化,如对工业污水或畜禽粪便缺乏科学处理,误人养鹅场水域后会造成水质恶化,病原微生物数量增加,大肠杆菌指数严重超标,促进了疫病的产生和传播。四是饲养管理不当,如育雏期内使用霉变饲料或垫料,易导致雏鹅曲霉菌病发生,尤其未建立正常的卫生消毒制度,甚至猪、鸭、鹅混养,导致寄生虫病如鹅绛虫病的发生。五是未能及时监控养鹅场周围的疫情,周边地区发生传染病时未能对鹅场进行隔离、封闭、消毒,从而发生交叉感染。
可见,在雏鹅生产中,加强饲养管理,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加强环境消毒工作及水域卫生工作尤为重要。因此,饲养员每天要清洗料摘和饮水盆,饲养用具每隔3~5天用5%鲜石灰水消毒1 次,鹅舍和活动场地每隔7~10天用l%漂白粉、2%草碱水,交叉消毒1次。同时要勤换垫草,注意饲料新鲜,有针对性地选用抗生家添加剂。如在饲料中加人土霉素、报呱酸或喹乙醇等进行预防性投药,对防治雏鹅疾病有明显效果。还要做好小鹅的防疫工作,刚出壳的雏猜。及时用抗血清接种,每只肌注0.02ml能有效地预防鹅疲病;养到30日龄左右时,每只肌注禽霍乱菌苗1.5ml 此外,还要防止鼠,猫、狗的危害.尤其幼雏没有自卫能力,容易受蛇、鼠和野兽的侵害,必须加强防护工作。
太湖鹅场的卫生防疫措施
1场址选择和布局
鹅场应按相关法规、标准选址建场,要求地势高燥、平坦或缓坡,南向或东南向,水质良好,排水通畅。场内建筑物布局,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粪便污水处理区应按地势高低、风向上下布局,严格分开,彼此间应设置防疫隔离带。
2消毒和隔离工作
2.1 鹅舍消毒鹅舍墙壁可用消毒液喷洒,或定期用石灰乳粉刷。运动场及鹅舍地面,每周用2%- 3%氢氧化钠或其他消毒液喷洒23次。鹅场 (舍)门口应设消毒盆或消毒垫,饲养人员进人鹅舍时必须严格消毒。
2.2育雏室消毒育雏室除一般清洗和消毒之外,室内空间应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2.3隔离措施发现病鹅应立即隔离,新引进鹅群应隔离饲养1521d后才能混群,以免带入疫病。
3预防接种工作
为有效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鹅场必须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根据免疫程序定期对雏鹅、仔鹅和成鹅进行小鹅瘟、鹅副粘病毒、禽流感、禽霍乱、鹅鸭瘟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药物防治:1-3日龄雏鹅或梅雨季节易发生肠道疾病,可在饲料中加入0.003%痢特灵或0.03%土霉素等药物,预防肠道疾病。平时可不定期使用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饮水预防或治疗肠道疾病。
4综合管理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饲料营养成分平衡,特殊情况下注意及时补充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避免随意混群、惊吓。注意适宜的饲养密度、良好的通风、适宜的温度,避免或减少噪音干扰。
更新于: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