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68养殖网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 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热门搜索
68养殖网 > 养鸭 > 稻鸭共作养鸭技术要点

稻鸭共作养鸭技术要点

发布时间:

【www.68yangzhi.com - 养鸭技术要点】 稻鸭 共 作 ,即在稻田中养鸭,是应用稻鸭共生的原理,利用鸭是水禽、水陆两栖、食性广、觅食能力强的特性,为水稻除草、灭虫、活化土壤以及鸭粪肥田,促进丰产。同时鸭在近乎..

【www.68yangzhi.com - 养鸭技术要点】

稻鸭 共 作 ,即在稻田中养鸭,是应用稻鸭共生的原理,利用鸭是水禽、水陆两栖、食性广、觅食能力强的特性,为水稻除草、灭虫、活化土壤以及鸭粪肥田,促进丰产。同时鸭在近乎自然的环境中觅食、生长,比圈养鸭节约精料,而生产的鸭肉品质鲜美、风味尤佳。稻田养鸭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无需增加劳力,适合农村养鸭的新途径,同时为无公害鸭产品和优质稻米生产创出了一条新路。以下将稻田养鸭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稻鸭共作时间安排

稻田养鸭一般以饲养菜鸭为主。水稻栽插前后引进鸭苗,室内育雏,育至手插秧7-10 d后和机插秧10-15 d后即可投人大田放养。大田放养期8一10周,养至水稻抽穗扬花时即可直接上市或赶出大田集中育肥后上市。为解决育雏时苗鸭货紧和商品鸭上市时相对集中,可通过改变育雏期的长短和调整关养育肥期的时间来解决。以上时间安排是充分考虑到鸭对水稻的除草灭虫作用而又不使水稻挂穗后被鸭危害而设置的。实践中不必拘泥于此。有人在水稻扬花前3-4周再套养一批雏鸭,至水稻挂穗时才移出大田,既增加了养鸭的效益,也是水稻后期除虫的举措。

2 基本准备
2.1 小鸭的品种选择

以生 长 快 、适应性强的地方品种为宜,如高邮麻鸭,上市时75日龄左右,体重2.5 k g以上。当然也可根据稻的品种不同、劳动力许可、菜鸭的市场商机,选养其他鸭种,如快大型肉鸭或蛋鸭等。

2.2 放养数量
每亩放养10-15羽 (小品种15一20羽)鸭即可满足稻田除草灭虫的需要。在增加投喂量的情况下,也可提高饲养密度。只要注意初放人大田时,把鸭群分散成小批量,多点投放,防止鸭对初生稻苗的践踏危害。

2.3 基本设施
育雏室 : 要求清洁卫生、干燥,既能保温,又能通风换气。一般可利用空置的住房或农舍。

简易鸭棚 :每一圈养小区建一15一20m Z简易鸭棚,建于大田一隅,最好在沟、渠或堆旁。移出育雏舍的鸭先在简易鸭棚中过渡性饲养1-3d,再放入大田。初时是喂食、歇宿的场所,以后也是鸭的暂养、集中育肥时扩大场所的基础。

初放区 : 为鸭群从简易鸭棚向大田放养做适应性过渡,以网拦隔,3-5d后拆除。

大田围网 :以2-- 2. 67 h m'( 30- 4 0亩)稻地四周围网为一围养小区比较适宜,网高70 - 80 cm,上设网绳,以竹木桩固定,网的下端敷泥。这样围养,可以防走失、防犬等一般兽害的侵入。

暂养育肥区:用于大田施农药化肥时的暂养和水稻抽穗扬花后的集中育肥。

3 饲养管理要点
3.1 育雏

育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以后鸭的长势和稻鸭共作的效益。

温度 : 此 批鸭属夏鸭的饲养范畴,虽基础气温适宜,仍要注意晚上的气温变凉以及梅雨季节气候突变的影响。

开水: 鸭 苗进入育雏舍后 (夏鸭孵化出壳18h )即可开水。首次饮用水最好是冷开水,内加1%一3%葡萄糖和禽用多维可明显提高育雏率。

开食 : 饮 水后15m in即可开食。喂以全价料,第1-3天每4h喂1次,每次喂6-7成饱即可。3d后少喂勤添或自由采食。

训水 : 1 周龄左右要进行训水锻炼。在育雏舍前选平整的场地,四周以木、竹杠或砖为垫,上铺聚乙烯塑布,灌水2-3 cm深,选择中午气温较高时将鸭赶人,活动10-30 min.

3.2 放养
移出育雏舍的鸭在放入大田前先在简易鸭棚中关养1-3d,以适应环境和防止晚上着凉,以后再放人初放区进行3-5d的过渡性饲养,最后进入大田放养。

3.3 调教
通过每次在喂食时发出固定的吃喝声,使鸭建立条件反射,从而能对鸭的健康J数量、生长等状况实施有效的观察和管理。

3.4 免疫接种
如果种母鸭未接种过鸭病毒性肝炎疫苗,或虽接种但已超过免疫期,所产蛋孵化出的小鸭应在1日龄时(要求在孵坊中进行)接种弱毒疫苗。考虑到移入大田后鸭的捕捉困难,鸭瘟、禽流感的免疫接
种应在鸭育雏结束前的1-2d进行。

3.5 防兽害和肉毒梭菌毒素中毒
饲养实践证明,稻田养鸭由于空气新鲜 (负离子增多),阳光充足(紫外线作用),很少染疫发病。但应防止犬窜入围养区危害鸭子。保证围网的完整性,特别是稻田保持灌满水是防止犬、黄鼠狼等兽害的最简单适用的办法。另外应对稻田和鸭群巡视,及时检出被兽害的死鸭或其他死亡动物,防止鸭群在啄食腐尸时发生肉毒梭菌毒素中毒而成批死亡。

3.6 喂料
育雏后移入大田的小鸭,在1-2周内最好选用鸭全价料,日喂至少2次,以促进鸭的生长。到1月龄,为促进采食,早上不喂料,只喂晚上一次。1月龄后的鸭,喂料可重在糠熬,辅以原粮(稻、麦、玉米等)。上市期的鸭,尤其是赶出稻田集中育肥的鸭,要多喂精、青搭配料,防止掉膘和倒毛。

相关推荐

稻鸭共作引领有机农业新模式


稻鸭共作与稻田养鸭的区别

稻鸭共作是在稻田周边围网,将鸭子放入稻田圈养,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达到中耕浑水的效果;同时鸭的粪便又可以作为肥料。稻鸭共作与传统稻田养鸭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的稻田养鸭是将鸭子早放晚归,流动放养,种稻与养鸭两个环节分离,未能充分发挥鸭子的功能,水稻的种植仍主要依靠化肥、农药、人工和机械等进行;稻鸭共作则是鸭与稻 全天侯同生共长、互利共作,种稻与养鸭完全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了生态系统功能和鸭子的役用功能,生产过程不施化肥、农药。稻鸭共作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结合,在环保农业、有机农业、可持续农业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稻鸭共作技术的优点

稻鸭共作的有机稻田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采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稻田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各种生物得以滋生,稻田青嫩杂草、害虫、蚯蚓、田螺、蛙类等为鸭子提供了营养丰富的天然动植物饲料,鸭子生产迅速,肉质鲜美。鸭子不仅起到松土、清除害虫、清除杂草的作用,其排出的粪便还是稻田的有机肥料。稻鸭共作生产出的有机稻米口感好,品质佳,市场销路好,价格是普通稻米的34倍,其鸭子售价也比圈养鸭高出l/3以上。稻鸭共作技术是农牧结合的一种新模式,也是发展高效有机农业的新途径。

稻鸭共作的应用效果

稻鸭共作是将雏鸭放人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鸭子一直生活在稻田里,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稻田为鸭子提供了良好的养殖场所,还为鸭子提供了昆虫、水生动植物等天然活性蛋白质。同时,天生杂食性的鸭子,在觅食和游动时,能起到除草、除虫、培肥、中耕浑水、促进稻株分蘖和生长的作用。

1.除草效果。鸭子不停地在稻田里活动采食,能除去稻田中的杂草和绿萍,完全可以代替有机稻田人工拔草。在江苏省镇江市延陵镇稻鸭共作试验区,水稻田杂草控制率在99.4%以上,鸭子进不去的浑水区杂草控制率在 76.3%,明显减轻了稻田优势杂草的发生与为害。

2.除虫效果。鸭非常喜欢吃昆虫类和水生小动物,能有效降低稻田里的稻飞虱、纵卷叶螟等害虫。在延陵镇试验区,稻鸭共作对稻飞虱防除效果达 79.9%,稻纵卷叶螟为23.8%,几乎无纹枯病发生。

3.培肥效果。稻鸭共作期内,1只鸭子在稻田中生活60天,排泄的粪便约为15千克,每667平方米(1亩)放养鸭子15只,相当于施用尿素5.4千克、普钙17.5千克、氯化钾2.8千克,基本可以满足稻田的追肥。

4.浅淘松土。鸭子在稻田里不停地活动,起到浅淘疏松土壤及浑水效果,使稻田土壤松、均、透、熟,能显著降低土层体积质量,显著增加土壤非毛管孑L隙度。鸭子对水的搅拌使空气中的氧更易溶解于水中,促进水稻生长。搅拌泥土产生浑水,能有效抑制杂草发芽。

5.提升稻米和鸭肉产品品质。由于有机水稻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使用除草剂,各种昆虫和嫩草比普通稻田多,鸭群在水稻田里,捕食各种昆虫,采食田间幼嫩杂草和浮萍,饮用优质无污染的水源,有利于提高鸭肉品质,养殖效益增加。鸭子在稻田里所排的粪便作为有机稻田的有机肥料,所产稻米品质好,口感佳。

6.促进稻株发育。鸭子在稻株间不停活动,鸭嘴不断在水稻植株上寻找食物,这种刺激能促进植株开张和分蘖,促使水稻植株发育成矮而壮的扇形株型,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穗形大,抗风及抗病能力强。

7.经济效益显著。稻鸭共作在不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情况下,其产量与常规使用农药、化肥的稻产量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化肥、农药等生产成本降低,节本效果明显,稻米、鸭肉质量品质提高,产品销售价格大幅提升。

稻鸭共作的配套技术措施

1.水稻品种及栽植密度。水稻品种宜选用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抗性强、成穗率高、熟期适中的大穗型品种,以优质早熟晚粳或晚熟中粳为好;种植密度都比常规种植适当加大,既利于鸭子在株间穿行,也利于水稻高产。整个田面都要保留水层,深度以鸭脚刚好能触到泥土为宜,并随着鸭子长大,水深逐步增加。

2.役用鸭品种与放养密度。稻鸭共作所养的鸭子是能在稻田里干活 的,又称役用鸭。应选择中小体型、活动灵活、食性杂、野外生存能力强的蛋肉兼用型、蛋用型或杂交鸭品种,如江苏高邮鸭、江西红毛鸭、四川建昌鸭和浙江、湖南、江西、福建的麻鸭等。不宜选用体型较大、行动迟钝、适应性差的鸭品种。放养密度以能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追肥,并能较好地除草、除虫即可,每667平方米15只左右。过多,对水稻秧苗会造成较大损害;过少,达不到最佳除草除虫效果。

3.稻鸭的时间衔接。根据水稻和鸭子的生长特点和规律确定放鸭时段。稻鸭共作的整个过程中,在鸭子放入水田前,水稻育秧和鸭孵化育雏是分开进行的。一旦鸭子放入稻田,稻和鸭即结为一个互生共利的整体,稻鸭共生的时间有70天左右。水稻秧苗移栽后一般需要 710天才能活棵,秧苗活棵后将脱温雏鸭(7~14日龄)全天24小时放入稻田,直至水稻抽穗后让鸭出田。

稻鸭共作役用鸭的饲养管理

1.雏鸭驯水。一是早驯水,二是驯好水。15日龄开始对雏鸭进行下水调教,每次雏鸭下水、出水及喂食时,都要呼唤形成条件反射。

2.大田围网。水稻插秧后,在稻田的四周用2厘米2厘米网眼的尼龙网围起,网高约80厘米,防止黄鼠狼、野猫等天敌袭击和方便鸭群管理。

3.鸭子下田。秧苗活棵后即可放入经驯水的雏鸭。鸭子下田时间宜在晴天上午9~10点。

4.人工饲喂。每天定时、定点呼唤喂料2次。前期以全价饲料为主,中后期以饲喂有机农场生产的小麦为主。饲料量根据稻田内杂草、水生小动物的数量来判断,如鸭大草少,则适当增加喂食次数。

5.防雷电暴雨。在稻田的一角修建 1个简易鸭舍,在雷电和暴雨来临前将鸭子引到鸭舍。

6.及时收回鸭群。稻鸭有效共生期约70天,在水稻扬花前收回鸭群,鸭子换羽前集中填饲,育肥上市。

7.疫病防控。重点做好雏鸭肝炎、禽流感、鸭瘟和大肠杆菌病等的防疫,饲养全程采用中药防治并定期驱虫。及时清除田中死禽(包括鸭子、鸟等),防止鸭子食用死禽腐肉及其蛆虫。

结语

近年来,在稻鸭共作基础上,我国各地还应用了一些新模式,如绿肥+ 稻鸭共作、稻鸭萍共作、秧田防虫网+大田稻鸭共作、设施园艺+稻鸭共作、稻鸭共作+观光农业等。这些模式使这项种养结合、节本增效的生态环保型农业技术得到了更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北方稻蟹共作综合种养技术



利用稻田养殖河蟹既符合国家提出的发展生态渔业要求,又可提高水稻和河蟹的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朝阳产业。稻田养蟹的好处很多,河蟹能清除稻田中的杂草,吃掉部分害虫,促使水稻生长;而稻田又为河蟹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河蟹生长。要推广稻田养蟹就要了解掌握稻田养蟹技术。
一、水稻品种的选择、种植时间及种植标准
我们选择的是适合黑龙江第三积温带的龙粳29。根据稻蟹种养特点,要在5月中旬前完成水稻播种,播种方法采用旱育稀植钵育摆栽,宽窄行的规格为30cmx12cm;水稻插秧的标准做到“八个字”早、密、浅、正、直、满、齐、扶。
二、确定与改造稻田
(一)确定稻田
养蟹的稻田要朝阳,有充足水源,水质清澈,无污染,排灌方便,保水力好,大旱不干,大水不涝。土壤以黑色壤土最好,不宜选择耕作层浅的沙土田、沙泥田。田埂要结实,高且宽,坚固不渗水;稻田面积10-15亩(1垧地)为宜,面积最好连片。要选择远离田间道路,周围环境相对安静的稻田养殖河蟹,这样有利于蟹类蜕壳和摄食。
(二)改造稻田
1、加高加宽田埂
作为养蟹的稻田,首先要加高加宽加固田埂,一般田埂宽30-40cm,高30-50cm,做到水大不漫埂不跑蟹。养蟹的田埂一定要坚固,防止雨水冲垮田埂,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开挖蟹沟
蟹沟是河蟹栖息的主要场所,蟹沟通常由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池三部分构成。北方养殖河蟹大多只挖环沟,这样可以减少田间工程量,在稻田的四周开挖宽0.6m、深0.4m环沟。挖环沟的土可直接用于加固田埂,一举多得。
3、设置防逃设施
稻田养蟹成败的关键措施是防逃设施。现在大多采用低成本的塑料薄膜来做防逃墙,用塑料薄膜沿田埂四周架设,围成高60cm左右防逃墙,各支撑木桩或水泥柱脚入土30cm左右,注意墙体两侧脱空,内防蟹逃跑,外御敌害进入稻田。
4、进排水系统的设立
养蟹的稻田要设置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口要对角设置,进水主要依靠水泵供水,注水时水泵出水口要用细纱网过滤,防止杂物及敌害进入,排水口要设置栅栏,防止排水时河蟹逃脱。
5、田块消毒
放蟹前要及时对蟹沟进行消毒,每亩稻田用60-100kg生石灰或5-10kg漂白粉,杀灭敌害生物,为河蟹生长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二、蟹苗的放养
在放蟹苗前一周,必须停止施用农药和化肥,并将稻田水放干、晾晒一天,以达消毒洁田之作用。
1、放养时间。河蟹养殖的放养时间选择在插秧后进行投放。
先将河蟹放入暂养池暂养,等稻子扎根、返青后,再把蟹苗放入稻田。一般5月中下旬插完秧,6月上旬就可放入稻田。
2、放养密度
按照160-200只/kg规格,每亩地放养密度500-600只/亩蟹苗为宜。可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三、饲养管理
1、适量施肥。稻蟹种养的地块一般肥水较足,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追肥2次就可以了,即分蘖肥和穗肥。分蘖肥每亩施有机肥500kg;抽穗肥每亩施有机肥500kg。
2、投饲方法。投饲应做到定时、定位,一般日投饵2次,投喂量每天应掌握在河蟹总体重的5%-10%。早上投喂量占一天总饵料的30%,傍晚投喂占70%。投喂的植物性饲料有米糠,玉米、浮萍、谷粉、水草等,投喂的动物性饲料有鲜鱼、鱼粉、动物内脏等,同时要调控稻田水质,每隔7-10天注换水1次,定期泼洒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推荐使用生物肥水宝,可有效调节水质,提供河蟹所需营养。
3、科学用药。河蟹喜食稻田害虫,可以降低稻田虫害。再加上河蟹对各类农药较为敏感,因而养蟹稻田要尽量减少施药量和次数。如必须用药,要选择一些高效低毒农药。施药时要选择晴天上午,先放干田水,也可以保留少许水,使河蟹集中沟内,然后喷药。采用喷雾方法,用药后注意观察,发现异常立即注水。如无异常则在当天傍晚注水。
4、水体管理。养蟹稻田的水质管理很重要,水中溶氧一般保持在5mg/L以上。pH值7.5-8.5为宜。秧苗移栽时可采用浅水插秧,水位在10cm左右。以后随着水温的升高和秧苗的生长逐步提高水位至20厘米(也可按水稻正常管理的水层调节水位),5月份以后每隔7-10天换水一次,高温季节每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掉田水的1/3,换水时要注意换水前后水温差不超过3℃。换水时最好不要在晚上进行,傍晚是河蟹的最佳摄食时间,以免影响进食,也不能任意增减水位或脱水烤田,并防止急水冲灌稻田,干扰河蟹正常生活。经常调节水中钙质含量,每隔20天左右,按面积计算,每亩用生石灰5-8kg改善水质,促进幼蟹蜕壳和生长。
5、病害防治。稻田养蟹疾病很少,一般以预防为主,放养前可以把蟹苗用3%食盐溶液浸洗5-10分钟。养殖期间每隔10-15天每亩用5-10kg生石灰全池泼洒蟹沟一次,并定期在饵料中拌合土霉素投喂。河蟹对化肥和农药很敏感,养蟹的稻田最好不用农药,如果要用应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使用药物时,应将水灌满稻田,将药液以喷雾方式进行泼洒,尽量减少对河蟹的危害。稻田的施肥,最好施足基肥,追肥也应以有机肥为主,使用化肥要十分慎重。北方稻田中对河蟹危害最大的敌害是水老鼠、青蛙、蟾蜍、水鸟等。可以在田边放置鼠药、安放鼠夹(应放在防逃墙外)、稻草人及人工捕杀等方法进行除害。
6、防逃防敌害。蟹苗放入稻田后,每天都要进行巡池,检查田埂和防逃设施,以防止河蟹逃跑和敌害侵害。
四、收获
由于北方养殖河蟹生长期短,在稻田放水前,八月下旬进行捕捉,具体捕捉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利用河蟹晚上上岸的习性,人工田边捕捉(趋光性晚上用灯光人工捕捞)。
2、利用河蟹逆水的习性,采用流水法捕捞。通过向稻田中灌水,边灌边排,在进水口倒装蟹笼,在出水口设置袖网捕捞,并在蟹田内的进出水口附近下埋大盆,边沿在水底与田面向平,这样的效果较好。
3、放水捕蟹,将田水放干使河蟹集聚到蟹沟中,然后用抄网捕捞,再灌水、再放水,如此反复2-3次即可将绝大多数的河蟹捕捞出来。
五、稻田养蟹效益分析
亩放蟹种500-600只,成活率为60%,秋季产蟹规格为75-125g,亩产成蟹25kg左右,销售价格70元/kg,每亩河蟹毛收入为1750元。扣除每亩蟹种费200元,设施费100元,饲料费200元,其它费用300元,每亩养蟹稻田仅销售成蟹可获纯利950元。同时养蟹稻田平均亩产为666.5kg,水稻单种稻田亩产607kg,亩增产水稻9.5kg,亩增产1.46%,亩增收近30元。

高效养鸭技术要点


鸭子的生活习性是昼夜交替变化的。受此影响,鸭的某些习性也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昼夜变化规律。如能顺应鸭子的这种变化规律,实行规律化、科学化饲养,则可以饲养管理好鸭群,降低饲养成本,有效提高蛋鸭的产蛋率和肉鸭的增重速度,从而提高饲养效益。
1鸭采食的昼夜变化规律。在自然光照下,鸭群一昼夜内有3个采食高潮,分别在早晨、中午和晚上。据此,在饲养管理上应做到:
①加强早饲。鸭群在黎明食欲特别旺盛,此时喂饱、喂好可使蛋鸭多产蛋,肉鸭长膘增重快。
②定时放牧。放牧应在鸭子早、中、晚3次采食高潮时进行,其他时间让鸭群休息或将其赶入水中,劳逸结合。如需饮水给药或拌饲给药,最好安排在鸭子采食高峰时进行
2鸭产蛋的昼夜变化规律。正常情况下,蛋鸭产蛋主要集中在午夜以后到黎明之前这段时间,通常不在白天产蛋。因此,要提高鸭的产蛋率应做到:
①晚上10时准时关灯,停止照明,以保证蛋鸭在次日1-4时的安静环境中产蛋。
②如发现鸭子产蛋普遍晚于5时,并且蛋头较小,说明其日粮中精料不足,要及时按标准增加精料。
③如果鸭子在白天产蛋,则多是因饲料单一、营养不足,()早上放牧过早或鸭舍内温度高、湿度大等恶劣环境所致。应有针对性地改善其饲养管理条件,并暂时推迟鸭子每天早上放牧时间至8时。
3鸭交配的昼夜变化规律,通常情况下,种鸭交配一般都选择早晨或傍晚广阔的水面进行。因此,要在种鸭早上或晚上的交配高峰期,将其赶到较深的水域,以提高种鸭的受精率。
4酉时病的昼夜变化规律。西时病是因鸭子于每天下午酉时(17-19时)发病而得名,该病发作时鸭子剧烈骚动、快速聚堆,导致部分弱鸭被践踏致死,死亡率常达20%左右。此病是由于运输等应激所致。所以,应尽量减少鸭子远距离运输前后的各种应激。鸭子运后数日内,于每天酉时前1~2小时在日粮中添加抗应激药物,以便及时制止酉时病发生。
5免疫应答的昼夜变化规律。据实践测定,家禽对免疫制剂(疫苗、菌苗等)敏感性的强弱是呈昼夜周期性变化的,白天敏感性差,免疫应答迟钝;夜间接近凌晨时,肾上腺素分泌最多,免疫应答最敏感。所以家禽(包括鸭、鹅、鸡)的免疫工作在凌晨时进行效果最好。其具体的好处有两点:
①家禽夜间停止活动,容易捕捉,应激反应小。
②在家禽免疫应答佳期(每天凌晨)时进行接种,可使其更快、更好地产生免疫力。
中国农业大学动科院供稿

稻田养鸭技术要点


稻田养鸭技术的宗旨是以生产绿色稻米为主,养鸭为辅。通过在稻田养鸭,起到防虫、除草、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水稻生育环境的作用,降低生产成本,并可在种稻之余提高农民收入。为利于广大农户继续开展稻田养鸭生产示范j现将四马架乡推广站的稻田养鸭技术经验总结如下,以期为该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稻鸭品种的确定

四马架乡地区稻田养鸭选用的水稻品种为龙粳29,鸭的品种为当地麻鸭。

2水稻育秧及栽植

应用水稻三超栽培技术培育带蘖大苗,并于5月20日插秧。插秧方式为手插秧,插秧规格为30.0 cm16.7 cm,最好采用宽窄行栽培,这样有利于鸭子在田间觅食行走,并有利于田问通风透光,提高水温和地温。

3鸭雏管理要点
通常雏鸭群以400~800只为宜。雏鸭饲育环境的相对湿度为60%~70%;雏鸭1~3日龄时,环境温度保持在28~30℃,4~6日龄时24~26℃,7~10日龄时20~23 c|c,11 d以后类推;依靠开闭门窗次数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来控制通风。

雏鸭1015日龄时,用全价饲料充分供食,并在饲喂过程中拌加少量米饭。然后用米饭加稻谷、碎玉米等谷物类饲料喂到20日龄,体重达到150g以上,可放入大田。要重视雏鸭的免疫接种,接种程序和途径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免疫接种的主要种类有鸭瘟、病毒性肝炎、霍乱等。

4稻田放鸭及管理

4。1 田间设施准备
准备优质尼龙网2.5 kg/667 m2左右,不规则稻田和狭长稻田应准备多些。稻田四周用三指尼龙网围成防逃圈,围网高60 cm,每隔1.5 m竖立1根支撑杆。田间挖35 cm宽、30 cm深的半产沟若干条,在放鸭期问始终满水,供鸭子嬉水。
4.2雏鸭入田

水稻移栽返青后(通常在6月10日左右),趁杂草未露出水面,选晴好天气将雏鸭放人大田。放养密度以12只/667 m2为宜,放养密度过大则易对水稻造成伤害。雏鸭放入大田后,早晚各喂1次,白天不需饲喂,促使鸭子到田中寻食。随着鸭子长大,早晚喂的饲料逐渐增加。

4.3水稻大田管理
4.3.1施肥大田施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农肥、化肥配合使用。将发酵肥333.3 kg,667 m2、磷酸二铵67 kg,667 m2、尿素8 kg/667 m2作为底肥一次性深层施入。

4.3.2水层管理凡养鸭田块,田中必须保持有水层。水稻分蘖期保持浅水,到拔节、孕穗、抽穗期需水量大,可灌10 cm深水层。如遇低温则灌10cm深水层护胎,低温过后再恢复水层。

4.3.3除草灭虫采用稻鸭共作,使得水稻大田几乎不需要进行杀虫灭草工作。雏鸭具有旺盛的杂食性,放人大田后可直接摄食田间的各种杂草、害虫,起到了清除稻田杂草和害虫的作用。对由苗床带人田问的夹心稗进行人工拔除,其他杂草则由雏鸭通过摄食进行清理。对于负泥虫与泥包虫等叶面害虫,可借助大强度自然降雨或人工处理使其落水,进而得以被雏鸭摄食。为防止潜叶蝇在入水的稻叶上产卵,插秧时应保持秧苗直立不倒,水层控制在3~5 cm;雏鸭入田后在水中频繁活动摄食,能有效抑制、驱逐潜叶蝇产卵。

4.4适时收鸭
水稻进入乳熟期,要适时收回田中成鸭,以防鸭子采食稻谷和损坏谷穗。

5小结
实践证明,拥有旺盛杂食性的雏鸭在水中不间断地活动、摄食,能够清理稻田内的杂草、害虫和浮游生物,按摩、疏松土壤,同时通过排泄粪便,为水稻提供相当数量的有机肥,产生浑水肥田的效果。通过四马架乡推广站两年的试验、示范,稻田养鸭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促进了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稻米品质的提高,而且经济效益显著。

养鸭田块种植的水稻平均产量为649.2 k667 m2,比常规种植水稻590.4 kg,667 m2增产58.8 kg,667 m2。目前无公害稻米的售价较高,即便按照常规稻米的价格2.8元/kg来计算,稻鸭米也可增收164.64元/667 m2。从成本方面来看,养鸭田块还比常规田块节省农药、化肥等成本70元/667 m2。此外尚未计入鸭子的收益。稻田养鸭技术能够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良性循环,有利于稻株稳健生长;同时可提高水稻有机化程度,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米质,实现水稻绿色生产,达到稻鸭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

稻鸭共生模式下鸭饲养技术


引言

稻鸭共生是指在绿色产业结束以后,将雏鸭一天24h 都放入稻田,营造稻鸭之间共生的饲养环境;这种技术是利用鸭旺盛的杂食性,解决稻田内的一些杂草和害虫;同时利用鸭在稻田中不停地行走,刺激水稻的生长;利用鸭排除的粪便作为稻田的有机肥料,促进水稻更好的生长。鸭子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刺激生长,稻田为鸭子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得益彰。最后达到节省养鸭饲料,提高鸭肉品质,减少或不使用有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和鸭肉的目的。

1 稻鸭共生中鸭子的生态效果

稻鸭共生的实质是,以水稻的优质安全生产为主,以鸭子为水稻提供多项田间作业,能够同时生产优质稻米和优质鸭肉的两种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因此,在稻鸭共生系统中鸭子承担了多个生产活动,其产生的生态效果也是多方面的。

1.1 控制田间杂草

稻田杂草种类繁多,我国稻田杂草就有200 多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有20 多种。杂草通常比稻株发芽快,吸水和吸收营养较早,群体形成早,以不同方式干扰水稻生长。鸭子与水稻的共作时间在60耀70d,在此期间约75耀80%的杂草群体出苗,对水稻危害大。但在鸭子的控制下无法长大。鸭子:淤嘴脚并用采食,铲除不断滋生的杂草、块茎及种子;于鸭子的反复践踏活动将杂草及种子踩入泥土,破坏杂草根系,使杂草难以正常生长;盂鸭子的持续活动搅浑了田水,透光性降低阻碍了杂草的光合作用,抑制其生长。实践证明,鸭子对稻田杂草的控草效果达到90%以上,比常规稻作提高40%以上。

1.2 防除水稻病虫

鸭喜欢吃昆虫以及水生动物,一只雏鸭,一小时可以消灭86耀99 头害虫,这些害虫有稻飞虱、稻叶蝉、稻象甲以及福寿螺等,种类达14 种以上。此外,鸭胃解剖表时,一只鸭捕食到的昆虫有417耀1033只,鸭子的这种出色捕食能力是其他天敌难以企及的。由于鸭子的不间断活动,除虫灭草,吃掉水稻部分黄叶,破坏了稻瘟、白叶枯、纹枯等病菌的生长环境,有效地控制了病害寄主,提高了植株的抗病性,较好地控制了灰飞虱、黑尾叶蝉、纹枯病的发生。

1.3 提高稻田肥力

鸭子的排泄物几乎全部排放到了稻田,而且其排泄物是养分丰富的有机肥。据测定,1 只鸭子在稻田排泄的粪便约10kg(相当于N:49g、 P2O5:7 2g、K2O3:2g),能有效补充水稻生长期间对养分的需求。湖北农学院研究表明,稻田放鸭后能大幅度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比常规稻区增加88.18耀124.63%。因此,稻鸭共作能够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化学农药、除草剂的用量,不仅减少了物质投入和节约了成本,更重要的是保护了生态环境,有利于发挥自然控制的作用,生态效果显著。

2 稻鸭共生中鸭的选择标准

在稻鸭共生中,鸭是关键,其品种的选择和生产管理尤其重要。如鸭的体型过大,会吃秧苗,或者在游走的时候将秧苗压死,所以,体型较大的鸭不适合稻鸭共生的生存环境。如肉用型的北京鸭、樱桃谷鸭不容易适应稻田放养环境,且生长速度降低。因此,稻鸭共生对鸭子要求体型偏小、具有很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善于运动、爱觅食野生植物。樱桃谷鸭和当地鸭杂交后的杂交鸭、兼用型鸭和蛋用鸭可直接应用于稻鸭共生。从经济角度考虑,结合压倒共生的技术要求,也可以选择体形较大的杂交肉用鸭。与此同时,我们也可利用优良的鸭品种,结合现代育种技术,培育出更适合稻鸭共生要求的鸭品种。

3 苗鸭的饲养管理

稻鸭共生技术,要求苗鸭7-10d 后要放入稻田,就要日夜生活在没有保温条件的大自然中。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能力和抗逆体质就无法生存,也就无法取得稻鸭共生的成功。因此,稻鸭共生的成功与否,除了苗鸭的质量外,关键看育雏和驯水。

3.1 苗鸭的育雏

刚出壳的雏鸭抵抗力较弱,体温调节机能差,很难适应外界的环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引起雏鸭的疾病和死亡。长江中下游6 月份栽秧时的气温通常在20益左右。因此必须给雏鸭进行人工保温。雏鸭出壳后1耀3日龄的温度应稳定在26-28度。然后根据雏鸭的生长情况每日降低1耀2益。要尽早让雏鸭试水开食。试水时可让在其身上喷洒水使其舔舐或让雏鸭自由试水。在雏鸭的水中要加入1%的盐酸环丙沙星溶液,并且连用3d。其出生之后的一天内进行开食活动,开食的食物是米饭,有条件的每百只鸭加拌2耀3 只熟蛋以补充雏鸭的营养。饲喂次数:1耀 7d,每天喂6次;7耀21d,每天5次;21-28d,可再减少饲喂次数。饲喂原则应遵循由精到粗,由熟到生,由软到硬,由少到多,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少餐多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要保证育雏阶段的营养需求,要有符合雏鸭生长发育所需的高质量的全价配合料。实际中可参照普通麻鸭的营养标准。另外,要对雏鸭进行免疫接种。出壳后的雏鸭要马上接种小鸭病毒型肝炎疫苗,等稍微长大后,要接种禽霍乱疫苗。对有鸭瘟发生的地区,还要接种鸭瘟活疫苗(DDV)。

3.2 苗鸭的驯水

如果雏鸭没有经过培训,就直接放在水稻里面,大多是不能生存的。 稻鸭共生要求雏鸭在出生后10d,在水稻田中,要求雏鸭有具有很好的水性。所以,在雏鸭出生后4~5d 就要会水,但这个时候的雏鸭尾脂腺的分泌能力尚未健全,由于雏鸭身上的绒毛容易被水浸湿,体重就会增加,严重的会被溺死。雏鸭下水后羽毛如果不迅速干燥,还会造成体温急剧下降,衰竭而死或受凉导致感冒、下痢等疾病。驯水一般在睛天进行较好,第1次驯水最好在10:00左右将雏鸭赶下水,30min 左右将鸭子全部赶上岸,让其在太阳光下梳理羽毛并休息。15:00 左右可进行第2 次驯水,以后驯水时间可适当延长,直到鸭子能在水中活动自如、出水毛干。对一些体质较差、羽毛长时间不干的雏鸭,要及时烘干羽毛,可减少死亡率。

4 鸭在稻田中的饲养管理
4.1 放入稻田前的准备工作
4.1.1 采食训练

稻田里的杂草、害虫和水生动物,都是鸭子的天然食物,但是为了让鸭能够充分地利用这些野生食料,在把鸭放入稻田之前,就要对鸭子进行相关的培训。

要做到少给鸭子喂食,让其自由觅食,形成自己采食的能力,并且让它吃惯各种饲料,并敢于自主地采食各种新的饲料品种。经过训练过的鸭子,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且在恶劣的环境下更能生存,在稻田中也就可以采食各种野生饲料。

4.1.2 放鸭时间计算

通常,水稻旱育秧时间在30d左右,鸭的孵化时间在28d。水稻栽秧后5耀7d成活,方可放鸭。而雏鸭孵化后,经驯水7耀10d 方可放入稻田。之后有60耀70d的稻鸭共生时间,直到水稻抽穗后鸭子从稻田里收上来,稻鸭才重新分开。

4.1.3 信号调教

很多鸭子放在稻田里面,是难以管理控制的,所以要有特殊的指挥信号来进行管理。所以,要有特殊的信号和动作对雏鸭进行训练,使雏鸭习惯这种信号和动作,使之产生条件反射。这种训练要从鸭子幼期的时候开始,一定要用固定的口令或音乐训练,口令的选择要根据适当的情况进行选择,目的是让雏鸭形成条件反射。

4.2 放入稻田后的饲养管理

育雏约10 日龄后的雏鸭转入稻田,因为没有经过相应的锻炼,刚放入稻田中的鸭子防御敌害以及抵抗能力还比较差,必须要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要在稻田周围设电栏网,来防御天敌,保护鸭子。同时在每块田的田头,搭一简易鸭棚,为鸭挡风遮雨和供其喂食之用。在棚内放置1 个约10W的灯泡,天黑时候打开。鸭子刚进入稻田的时候要进行人工饲养,在此基础上进行放养,20d 内应饲喂全价日粮,15d 内在人工饲喂的基础上,应该让鸭子在田间进行自由采食,这样可以提高鸭子的体质,以后可改为1日2 次和1日1 次。25日龄后可饲喂一些秕稻、糠麸类饲料。饲喂次数可改为隔日1次或隔2日1 次。在饲料更换时,要逐步进行,以防止应激。同时鸭必须有专人管理、调教,根据鸭群的生长情况来决定补料的多少,做好记录。鸭子放入大田后,要经常巡田观察,每隔4耀5d要下田检查1次,既要观察水稻长势,杂草和病虫害情况,更要注意鸭子是否有生病和死亡现象,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5 结束语

随着稻鸭共生技术的普遍推广与实验实施,很多地方的种植户也纷纷效仿,追求更大的利润。稻鸭共作是利用水稻与鸭这两个不同门类的物种构建起种养复合生态系统,利用役用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可不用化学药剂除草治虫,为生产有机鸭肉、稻米探索出一种最有效的种养方式。

稻鸭共栖生态养殖技术


1. 选育好鸭种

首先应选用适于稻间放养的吉安红毛鸭或山麻鸭,这2个品种均属中小型个体,放养稻间穿行灵活,且食量较大,耐粗饲,成本较低,露宿抗逆性强,适应性强。公鸭生长快,肉质鲜嫩;母鸭产蛋率高。其次要育好雏鸭,由于早春气温较低,应注意防寒保暖,同时要喂少量浸湿的碎米、碎玉米和细麦糠,并适量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一般在饲养室(棚)内摆放一些浅容器,内盛清水以提供雏鸭游玩锻炼,提高对水的适应能力。饲养到20~25日龄,每只体重150g左右时可放到稻田中饲养。2. 放养时机根据水稻生长情况掌握时机:一般以秧苗返青、开始分蘖时放鸭。但要根据季节灵活掌握,夏秋季气温高时,雏鸭可小一些;早春或秋末气温低时,放牧的雏鸭要大一些。稻子抽穗扬花后停止放鸭,以免伤害稻子。此时,如果鸭主翼羽在3cm以上就可上市出售,如不到出售年龄,可转入江河湖泊里放牧。从本地的实际情况看,除水稻生长期在稻田里可固定放鸭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草籽、春花、晚稻收割后的茬地放鸭。3. 放养密度鸭在稻丛间的放养密度一般以180~225只/平方米为宜,最好以500只左右为一群,既有利于避免鸭群密集而踩伤前期稻苗,又能分布到圈定范围稻间各个角落去寻找食物,达到均匀控制田间害虫和杂草的目的。在放养雏鸭时最好在群里放养3~4只大其他鸭1~2周龄的幼鸭,以起到遇外敌时能预警,躲风雨返回时能领头的作用。为了增强雏鸭的抗病能力,放养前每只鸭需注射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等疫苗。4. 肥水管理鸭属水禽,在稻间觅食活动期间,田面水层要浅,使鸭脚能踩到表土的水层,以利于鸭脚踩泥搅浑田水,起到中耕松土,促进水稻根、蘖生长发育的作用。此外,可通过分片搁田的办法,解决水稻晒田的需要,即在一片稻田中,其中一半稻田内保持水层,把鸭赶进去,另一半排水搁田至达到要求为止。或者把鸭赶到田边的河、塘内过渡3~4天。为了不影响鸭在稻间觅食生长,最好在移栽水稻前一次性施足肥料,以施腐熟长效有机肥(枯饼750公斤/公顷)、复合肥(225千克/公顷)为主,追肥则以鸭排泄物和绿萍腐烂还田肥土代替。5. 病虫草害的防治防治稻间害虫主要靠鸭捕食,但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虫等疾病还须辅以高效的农药防治。建议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喷药期间应注意及时收鸭离田,待安全间隔期后再放鸭。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生物农药对水稻和鸭均没有毒害,又符合A级绿色大米生产技术要求。此外,可在4公顷左右稻间设1盏捕虫灯(灯下周围5米左右不种作物更好),以诱杀蛾类害虫。由于鸭在稻间不断踩踏,杂草明显减少。6. 鸭的饲养管理为提高鸭的成活率,防止夜晚天敌的侵害,特别是人为偷盗,以及便于鸭子转场放牧时的管理,鸭子宜集中在少数一些懂养鸭技术的专业户手中饲养,每天清晨将鸭子空腹赶入大田,到傍晚又将鸭子收回鸭棚。傍晚收鸭回家,再适量增喂一些辅助饲料如碎米、米糠。刚放养10天左右的雏鸭觅食能力差,早晚要添补一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辅助性饲料,以满足鸭早期生长发育的需要。投入量要根据稻田内杂草、水生小动物的数量来定。此种管理模式,既可减少稻田需围网、立竿、修建简易鸭棚的投入,又可提高养鸭的安全性,特别是提高养鸭农户的规模效益。7. 注意事项(1) 建议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尽量不使用农药。(2) 田间鸭舍建造时应考虑防止鼠类侵害。(3) 稻田施药期间应及时收鸭起田,待安全间隔期后再放鸭。稻田施药安全间隔期内,鸭饮用水与稻田水应分开,防止鸭中毒和污染鸭产品。(4) 发生过鸭瘟或带传染病的鸭走过的地方,以及被矿物油污染的水面、稻田不能放养鸭。8. 疫病防治1. 稻田养鸭是开放性饲养,容易感染疫病和传播疫病,应十分注重鸭的防疫工作。(1) 鸭瘟肉鸭7日龄时用鸡胚亿弱毒苗0.2~0.5毫升/羽肉注,7天后可产生抗体,并保护肉鸭至上市。(2) 鸭病毒性肝炎雏鸭1~3日龄时用鸡胚化弱毒苗0.5毫升/只颈皮下注射,2天后产生抗体,5天达到高水平。(3) 鸭霍乱鸭霍乱的疫苗为禽巴氏杆菌苗,如731弱毒菌苗,接种2日龄以上的鸭群,免疫期达3个半月。禽霍乱氢氧化铝胶苗,用于2月龄以上的鸭,肌注2毫升/只,间隔10天再注射1次,免疫期3个月。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用于2月龄以上的鸭,皮下注射1毫升/只,免疫期为6个月。有报道用鸭巴氏杆菌A制成的疫苗,肌注2毫升/只,可产生45个月的免疫力。

稻鸭共生技术中鸭的饲养管理


稻鸭共生生产技术就是在秧栽插活棵后,将雏鸭放入稻田,营造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鸭子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刺激生长,稻田为鸭子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两者相互依赖、相得益彰。达到节省养鸭饲料,提高鸭肉品质。减少或不使用有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和鸭肉的目的。

1.稻鸭共生中鸭子的生态效果

控制田间杂草 稻田杂草种类繁多,其中危害严重的有20多种。杂草通常比稻株发芽快,吸水和吸收营养较早,群体形成早, 以不同方式干扰水稻生长。鸭子与水稻的共作时间在 60~70天,在此期间约75% ~80%的杂草群体出苗,对水稻危害大。但在鸭子的控制下无法长大。鸭子首先是嘴脚并用采食,铲除不断孳生的杂草、块茎及种子:其次是鸭子的反复践踏活动将杂草及种子踩入泥土,破坏杂草根系,使杂草难以正常生长;第三是鸭子的持续活动搅浑了田水,透光性降低阻碍了杂草的光合作用,抑制其生长。实践证明,鸭子对稻田杂草的控草效果达到90%以上, 比常规稻作提高40%以上。

防除水稻病虫 鸭子喜欢吃昆虫和水生小动物,能消灭稻飞虱、稻叶蝉、稻象甲、福寿螺等。据调查,一只400~450克的雏鸭,1小时可采食 86~99头害虫,种类达14种以上;此外,鸭胃解剖表明,一只鸭捕食到的昆虫有417~1033头,鸭子的这种出色捕食能力是其他天敌难以企及的。由于鸭子的不间断活动,除虫灭草,吃掉水稻部分黄叶,破坏了稻瘟、白叶枯、纹枯等病菌的生长环境,有效地控制了病害寄主,提高了植株的抗病性,较好地控制了灰飞虱、黑尾叶蝉、纹枯病的发生。

提高稻田肥力 鸭子的排泄物几乎全部排放到了稻田,而且其排泄物是养分丰富的有机肥。据测定,1只鸭子在稻田排泄的粪便约1 0千克(相当于N49克、P2O572克、K2032克),能有效补充水稻生长期间对养分的需求。湖北农学院研究表明,稻田放鸭后能大幅度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比常规稻区增;~D88.18% ~124.63%。因此,稻鸭共作能够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化学农药、除草剂的用量,不仅减少了物质投入和节约了成本,重要的是保护了生态环境,有利于发挥自然控制的作用,生态效果显著。

2. 稻鸭共生中鸭的选择标准

在稻鸭共生技术中,鸭是关键,其品种的选择和生产管理尤其重要。如鸭的体型过大,会吃秧或压倒、压死秧苗,且体型大的肉鸭不善于运动,不适合在该技术中应用。如肉用型的北京鸭、樱桃谷鸭不容易适应稻田放养环境, 且生长速度降低。因此, 稻鸭共生对鸭子要求是中小体型、抗逆性好、生活力强、繁殖力强、善活动、喜食野生植物,同时能生产出高品质的鸭肉。樱桃谷鸭和当地鸭杂交后的杂交鸭、兼用型鸭和蛋用鸭可直接应用于稻鸭共生。考虑到农民养鸭的经济利益,结合该项技术要求,也可选用体形稍大点的杂交肉用鸭。同时,我们也可利用我国丰富的鸭品种资源,应用现代育种技术,培育出更适合稻鸭共生要求的鸭品种。

3.苗鸭的饲养管理

稻鸭共生技术,要求苗鸭7~10天后要放入稻田,日夜生活在没有保温条件的大自然中。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能力和抗逆体质就无法生存,也就无法取得稻鸭共生的成功。因此,稻鸭共生的成功与否,除了苗鸭的质量外,关键看育雏和驯水。

苗鸭的育雏刚出壳的雏鸭由于体温调节机能差,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比较弱,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引起雏鸭的疾病和死亡。长江中下游6 月份栽秧时的气温通常在20℃ 左右。因此必须给雏鸭进行人工保温。雏鸭出壳后1~3日龄的温度应稳定在26~ 28℃ 。然后根据雏鸭的生长情况每日降低1~2℃ 。要尽早让雏鸭进行试水开食 。 试水 时可让雏鸭自由饮水,或是在幼鸭身上喷洒些水,促使其相互啄食身上的水珠。饮水应配制成1%的盐酸环丙沙星溶液,连用 3天。开食应在雏鸭出壳24/J',时内进行,开食时用的是米饭,必须先用淘米水洗散,直到不烫手不粘手时即可喂鸭,有条件的每百只鸭加拌2~3只熟蛋以满足营养。尽量让小鸭学会吃食。饲喂次数:1~7 天,每天喂6次;7~21天,每天5次; 21~28天, 可再减少饲喂次数。饲喂原则应遵循由精到粗,由熟到生,由软到硬,由少到多,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少餐多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要保证育雏阶段的营养需求,要有符合雏鸭生长发育所需的高质量的全价配合料。实际中可参照普通麻鸭的营养标准。另外,要对雏鸭进行免疫接种。出壳后的雏鸭要马上接种小鸭病毒型肝炎疫苗,等稍微长大后,接种禽霍乱疫苗。对有鸭瘟发生的地区,还要接种鸭瘟活疫苗。

苗鸭的驯水 未经驯水的雏鸭直接放入稻田,死亡率高。稻鸭共生要求雏鸭约10日龄即要放入水稻田的自然环境中,这就要求雏鸭有较好的适应水的能力。因此, 当雏鸭在 4~5日龄时即要驯l水,但此时的雏鸭尾脂腺的分泌能力尚未健全,身上绒毛容易被水浸湿而下沉,体质较弱者还会被溺死。雏鸭下水后羽毛如果不迅速干燥,还会造成体温急剧下降,衰竭而死或受凉导致感冒、下痢等疾病。驯水一般在晴天进行较好,大批育雏最好在水深1 5~20厘米的水泥池里进行,在鸭子上下池的一面要做成30度左右的斜面, 以便鸭子上下水。第1次驯水最好在10:00左右将雏鸭赶下水,30分钟左右将鸭子全部赶上岸,让其在太阳光下梳理羽毛并休息。1 5:00左右可进行第2次驯l水,以后驯水时间可适当延长,直到鸭子能在水中活动自如、出水毛干。对一些体质较差、羽毛长时间不干的雏鸭,要及时烘干羽毛,可减少死亡率。

4.鸭在稻田中的饲养管理

放入稻田前的准备工作 (1)采食驯练。稻田里的杂草、害虫和水生动物,都是鸭子的天然饲料,在雏鸭放入稻田以前,必须对其有意识地进行稻田采食驯I练。首先尽量少给鸭喂食,让其产生强烈的采食欲,使它能适应各种各样的饲料,并敢于自主地采食各种新的饲料品种。经过采食驯l练过的鸭子,能很快地适应环境,放入稻田后能够马上采食各种野生饲料。(2)放鸭时间计算。在鸭放入稻田之前,水稻育秧和鸭孵化育雏是分别进行的,其开始的时间也大约相同。通常,水稻旱育秧时间在30天左右,鸭的孵化时间在28天。水稻栽秧后5~7天成活,方可放鸭。而雏鸭孵化后,经驯水7~10天方可放入稻田。之后有60~70天的稻鸭共生时间,直到水稻抽穗后鸭子从稻田里收上来,稻鸭才重新分开。(3)信号调教。一群鸭子,少则几百只,多则数千只,一旦放入稻田里,如果没有经过特别的指挥信号的调教,则很难控制。因此,要用固定的信号和动作来对雏鸭进行驯l练,使鸭群建立起听指挥的条件反射。放牧驯J练要从雏期开始,一定要用固定的口令或音乐驯练,这种口令因地因人而异,只要能达到雏鸭的条件反射即可。(4)放鸭数量控制。放鸭数量与鸭子的大小、田间饵料多少和共生效果大小等有关。日本稻鸭共生一般是放 1 80~300只/公顷。我国长江中下游应以225~270只/公顷为宜。稻鸭共生初期,一群鸭以1200~1500只/公顷,面积0.27~0.33公顷为宜。在放鸭前应将整块大田设置初放区,让鸭子头2天在初放区活动,便于鸭子适应和管理。

放入稻田后的饲养管理 育雏约1 0 日龄后的雏鸭就由舍内养殖转向稻田养殖,让鸭一直生活在稻田中。因为没有经过锻炼,刚放入稻田中的鸭子防御敌害的能力和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还比较差,必须要人为地加以防御措施。要在稻田周围设电栏网,以防御天敌,保护鸭子。同时在每块田的田头,搭一简易鸭棚,为鸭挡风遮雨和供其喂食之用。在棚内放置1个约10瓦的灯泡,天黑后,打开灯。鸭子移入稻田后,2天内应该在田头的简易棚内进行人工饲养,以后慢慢地逐步向田间放养过渡,20天内应饲喂全价日粮,15天内在人工饲喂的基础上,让鸭子在田问进行自由采食,这样可以提高鸭子的体质,以后可改为1日 2次或1日1次。25日龄后可饲喂一些秕稻、糠麸类饲料。饲喂次数可改为隔日1次或隔2日1次。在饲料更换时,要逐步进行,以防应激。同时鸭必须有专人管理、调教,根据鸭群的生长情况来决定补料的多少。鸭子放入大田后,要经常巡田观察,每隔4~5天下田检查1次,既要观察水稻长势、杂草和病虫害情况,更要注意鸭子是否有生病和死亡现象,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当水稻抽穗灌浆时,为了防止鸭子吸食谷粒,要适时地将鸭子从田间收回。由于鸭子入稻田后,为了加大鸭在田问的活动量,大量减少鸭的辅助饲料,致使鸭子落膘,比较瘦弱。因此,收回后要在室内进行短期快速育肥,7~10天后即可上市。

云南精准扶贫的“稻鳅共作”模式反响强烈,该模式中泥鳅苗种是关键



一、亲本挑选

要注意泥鳅亲本的雌雄区分,主要从外部形态观察其胸鳍,雌鳅胸鳍宽短、末端钝圆、呈扇形、腹部柔软膨大、饱满、有透明感、生殖孔外翻。雄鳅胸鳍鳍条长、末端尖而上翘,成熟雄鳅生殖孔外凸,用手挤压有白色精液,尾部背两侧分别有条状肉质凸起。

二、人工催产

1、催产药物
选用正规生产厂家生产的催产药物,用地欧酮(DOM)和促黄体素类似物(LRH-A)。

2、人工注射
采用肌肉注射方法,每千克雌鳅DOM4毫克、LRH-A5毫克,注射器与鳅体呈30°角,针头朝向种鳅头部,药液以0.3毫升/尾为宜,入针0.2厘米。

3、效应时间
水温25℃,效应时间为20小时。

4、人工授精
先挤出雌鳅成熟的卵粒,然后挤出雄鳅的精液,用生理盐水稀释,最后混合精子和卵子,用羽毛充分搅拌。

三、受精卵孵化

将受精卵缓慢放入微流水孵化桶中进行孵化。1米3水体投放300万颗受精卵,孵化水温保持在25℃左右,24小时左右破膜。

四、鳅苗标苗

1、下塘前准备
(1)鱼塘选择:鱼塘选择因地制宜,最好3~5亩,水位保持在1.2米左右,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
(2)鱼塘处理:平整鱼塘后,用带水清塘的方法,第一次加注水位高度20厘米,用清塘净全池泼洒,杀死鱼塘野杂鱼,用量0.5毫升/米3水体。第二天排干鱼塘水并捞除死亡的野杂鱼。第二次加注新水至20厘米,进水口用80目网过滤敌害,稀释鱼塘药物浓度,第二次排干鱼塘水。第三次重新加注新水80厘米。
(3)肥水:加新水后,根据池水水质情况及天气情况施肥,一般要求水质透明度在25厘米左右,水色应以茶褐色为佳。同时应注意一次施肥量不宜过多,注重少施勤施。可根据水温、水质情况施用生物肥料,晴天中午施肥水膏每亩1米水深用2千克。3天左右鱼塘轮虫达到高峰期。
(4)增氧:2~3亩鱼塘配备一台1.5千瓦叶轮式增氧机,施肥后开启增氧机,能使池水上下混合,促进池底有机质分解,释放出底泥中沉积、吸附的营养盐和微量元素,使营养盐、溶解氧在上下沙层中平衡分布,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改良浮游生物组成。一般可在晴天的中午2-3时开机增氧。

2、水花苗投放过程
(1)收集泥鳅水花苗:从孵化桶中放出鳅苗至接苗池,用80目小网箱接取鳅苗。把收集的鳅苗水花打氧气装袋。
(2)运输:采用充氧打袋运输,根据运输时间来确定泥鳅水花装量,规格为40厘米×80厘米的鱼苗袋,5小时以内可以运装20万尾鱼苗,12小时以内可以装10万尾每袋。
(3)投放:投放的时间尽量要选择无风晴天的上午,避免大风、雨天或夜间入池。泥鳅水花到达目的地后,在入池前应先将氧气袋浸泡在渔池中,待池内水温与袋内的大体一致,不能超过2℃温差,方可放苗。放苗应选择在风浪小的区域,往氧气袋内加一半池塘水,让池水与袋内的水逐渐混合,再将鱼苗连水一起缓慢倒入池中,借此调节水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袋口没入水中,再缓慢把鳅苗倒入鱼塘。
(4)投放数量:每亩水面投放水花150万左右。

3、日常管理
(1)下苗后2天内不用投喂,泥鳅苗主要摄食水体中的天然饵料。
(2)下苗2天后用高蛋白质的泥鳅专用开口料进行投喂,兑水后全池泼洒,
(3)病害防治:泥鳅主要的虫病为车轮虫、指环虫。车轮虫用特种水产车轮净0.25毫升/米3,指环虫用甲苯咪唑0.2毫升/米3进行治疗。
(4)水质调控:用EM菌定期调节水质。一般情况下,每10天按每亩用4升化水全池泼洒一次。

云南中海渔业有限公司黄志诚彭云中彭云东

雏鸭养殖技术要点


1 温、湿度要合理

在鸭子的整个育雏阶段育雏室的温度和湿度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育雏室的温度前三天应控制在 32℃~33℃,4~7 天时为28℃~30℃,8 天后每天降低 1℃,降至适宜肉鸭的生长范围13℃~20℃。同时,湿度在第一周应控制在70%, 第二周后为60%~65%。因此,在育雏时一定要根据季节和鸭舍内环境对育雏室的温度和湿度作出相应的调整,笔者将不同季节的调整措施介绍如下:

春季(3~5 月份):该季节气候特点为风多,干燥,早晚温差大。所以,要保证育雏室内的温度平稳,以雏鸭不扎堆为宜,增加湿度。在遇到大风天气时关闭顺风窗户,打开相反方向的窗户,防止过度通风对雏鸭造成伤害。

夏季(6~8 月份):此季节温度往往较高,最容易忽略的是鸭舍内的湿度,尤其是在梅雨季节,大雨过后,空气湿度剧增,舍内高温高湿,形成蒸笼,可导致雏鸭死亡。所以,夏季要安装风扇或除湿机等除湿设备外,还要适当通风。

秋季(9~11 月份):雾多,湿度大,早晚温差大。所以,夜间育雏室温度应在30℃~32℃,夜间温度要比白天温度稍高1℃~2℃。

冬季(12~2 月份):因该季节温度低,气候干燥,所以要求育雏室的保温性能要好,如加厚育雏室墙壁和顶部。其次,安装增温设备,如自盘炉,保持恒温,还要安装通风设备,如风球等。

2 饮水、喂饲时间要适宜
2.1 饮水

雏鸭饮水的时间、水质、饮水量,直接影响着雏鸭的存活率。雏鸭的饮水时间可根据雏鸭腿部的颜色来确定,腿的颜色红润要晚饮水,红且浅黄饮水适宜,深黄且有褶皱要抓紧饮水。水中添加多维电解及葡萄糖,100 只雏鸭至少放2 个中号水槽。

2.2 开食

在饮水2 小时后以雏鸭出现50%互啄时开食最佳。饲料应为湿拌料,手握成团,松手能散为宜。喂料次数不低于每天4 次,少喂勤添,但要保证食槽内日夜均有饲料。

3 密度要适当

雏鸭密度过大会导致雏鸭大小不均, 发育慢等。适宜密度为:第一天100~120 只/平方米,第三天80~ 100 只/平方米, 第五天60 只/平方米, 第七天40~50 只/平方米。

4 育雏架要舒适

育雏架大致分两种:网床式和网筐式。育雏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平;二稳;三无网兜;四面积适中,每格1.5~2 平方米。

5 消毒要彻底

可用高压水枪将育雏室彻底清洗并且晾干,然后再用消毒液消毒,在进鸭前一天再次用消毒液消毒。

夏季肉鸭养殖技术要点


1. 控制好鸭棚内的温度

在1~3周龄时,初生的雏鸭适宜的环境温度是35℃,而后每天约下降0.5℃,直到三周龄后25℃左右的适宜温度后不再下降,应把育雏温度降到与鸭棚内温度相一致的水平。育雏室的温度是否合适,除了根据温度计外,还可以从雏鸭的动态表现出来,饲养管理人员应根据雏鸭对温度的反应动态,及时调整育雏温度,三周龄后的肉鸭为育肥期。其生理特点是耐寒怕热。鸭子没有汗腺,体表此时又长满绒毛,不利散热,自我调节能力差。当室内温度高于26℃时,肉鸭的采食量下降,饮水量增加,生长会受到不良影响。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在鸭棚两端加装风机,湿帘,能有效降低棚内温度。2. 湿度雏鸭的体内水分含量大,约占75%。若室内高温、低湿,会因室内环境干燥,使雏鸭脱水,羽毛发干;若群体大、密度高,活动不开,会影响雏鸭的生长和健康,加上供水不足甚至会导致雏鸭脱水死亡。湿度也不能过高,高温、高湿易诱发球虫病等多种疾病。因此肉鸭舍的湿度控制应该为:第一周相对湿度为65%,第二周相对第二周相对湿度为60%,第三周相对湿度为55%。3. 养殖密度适当的养殖密度既可以保证高的成活率,又可充分利用育雏设备的面积。夏天网上饲养雏鸭一般在第一周龄时30~50只/平方米,第二周龄时15~25只/平方米,第三周龄时10~15只/平方米,三周龄后6~8只/平方米。4. 雏鸭的开水与开食教初生的雏鸭第一次饮水称为开水。由于雏鸭从入孵到出壳时间较长,且育雏器内的温度较高,体内需水较多。因此,夏季必须适时补充水分,在出壳10小时内喝上水最好。有利于开食和生长发育。饮水后2小时左右就可以开食,为了使雏鸭开食整齐,应将饲料撒在反光性较强的浅盘内,以便雏鸭及早发现啄食。开食多用雏鸭颗粒料为好。喂食的原则是少喂多餐逐步过渡到定时定餐。在逐步降低室温的过程中,做到适温休息,低温喂食。5. 通风网上养殖肉鸭,鸭粪便都漏在地面上,虽然地面距离垫网有50~60厘米,但在炎热的夏季,不能及时清理的鸭粪便与网上跑冒漏出的饮用水,在高温高湿的作用下会产生大量的氨气、甲烷和硫化氢等有害的刺激性气体,对肉鸭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同时高温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孳生和繁殖,诱发呼吸道和肠道等多种疾病。所以在保证育雏温度的情况下,一定到及时有效的通风换气。6. 光照夏天自然日照时间长,进来雏鸭的头三天可加人工光照,每天23小时,然后控光1小时,三天后利用自然光照即可,但要注意光照强度不要超过5Lx。7. 合理使用抗热应激添加剂夏季由于鸭采食下降,要保证肉鸭各种矿物质与维生素营养成分摄入量不变,应适当提高其日粮中的含量。夏季鸭体排泄Na、K增加,由于喘息使血液中CO2浓度升高,pH值降低有可能引起高碳酸血症,出现呼吸性中毒。因此,在饲料中或饮水中补加额外的Na、K及在饮水中补加碳酸盐均有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夏季高温时节,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易被氧化,所以高温时节每千克饲料按1:300倍,或在饮水中按1:600,加入复合电解多维,这有利于减轻因热应激等因素对鸭体产生的不利影响。使用藿香、刺五加、薄荷等中草药制剂可增加免疫,祛湿助消化达到抗应激效果。延胡索酸可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抗应激能力,同时具有镇静作用,能使肌肉活动减少。8. 肉鸭疫病的防治肉鸭养殖场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鸭病毒性肝炎是三周龄内最易感染一种雏鸭急性传染病,感染途径为消化道和呼吸道。发病率可高达100%,一周龄内雏鸭死亡率高达95%以上。鸭瘟是鸭瘟疱疹病毒感染的一种急性病毒传染病。一年四季发生,以春夏这间和秋季发病率最高,30日龄内雏鸭发病率较低,成年鸭发病率与死亡率都高。良好的疫苗免疫是预防病毒性传染病的最有效措施:雏鸭注射疫苗程序一般为1日龄注射雏鸭病毒性肝炎疫苗;5日龄第一次注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7日龄注射鸭疫里默氏杆菌苗;14日龄第一次注射鸭瘟疫苗。在疫苗免疫前后,氯霉素类、磺胺类、丁胺卡那、激素类、痢特灵、抗病毒药物、消毒剂等要禁止使更新于:8天前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24 68养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