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用鸡在喂养阶段要精心的喂养,到了一定程度就开始划分,这更有利于养殖,可是我们该怎么分呢?
1、按周龄划分
雏鸡和育成鸡统称后备鸡,传统上根据其生理特点和饲养工艺设计,将0~20周龄的后备鸡划分为两个阶段:0~6周龄鸡称为雏鸡,又叫幼雏,一般需要供热和细心照料,并给予较高的营养;7~20周龄的鸡称为育成鸡,在此期间一般不再供热。由于不同时期营养需要有所不同,又将育成鸡细分为7~14周龄的中雏和15~20周龄的大雏。
2、按体重划分
体重是衡量后备鸡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鸡种(品系)都有它的标准体重。符合标准体重的鸡,说明生长发育正常,将来产蛋性能好,饲料报酬高。体重过大、过肥的鸡,性机能较差,产蛋少,死亡率高。体重太轻,说明生长发育不健全,产蛋持久性差。因此,应该以体重而不是周龄来划分后备母鸡的生长阶段。
3、按体重和胫长划分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鸡的体重和生产性能的高低取决于骨骼的发育程度,新母鸡适宜的体重和较大的骨架是获得高产的先决条件。骨骼的发育与胫长的变化呈强正相关,因此,现代蛋鸡应以体重和胫长双重指标来划分生长阶段。
骨骼在生长的前期发育较快,育雏期体重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骨骼的快速发育。因此,由育雏转为育成阶段的依据是雏鸡的胫长和体重都达到标准,并且以胫长为第一限制性因素。如迪卡白在胫长达85毫米,体重620克(约8周龄时)时进入育成期。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是按体重而不是周龄来进行的,当体重达标,骨骼发育已完成后,就给予光刺激。这样,育成鸡在何时转为产蛋鸡无时间上的规定。这样划分后,育雏期比过去延长2~4周左右,产蛋期提前2周左右,性成熟和体成熟能够同步,有利于生产。
雏鸡的培育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生长发育不良是一种无法弥补的损失,要根据不同养育阶段给予相应的饲养管理,使雏鸡的骨骼得到充分发育,使育成鸡的体成熟与性成熟同步发育,才能为成年鸡的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更新于:3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