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和猪。
猪脱肛是由于直肠后段从肛门脱出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遗传、腹泻、便秘、缺乏营养、过于拥挤、频繁咳嗽等因素引起.任何年龄的猪,在一年四季都能够发生.在发病早期及时进行治疗比较容易治愈,如果在发病晚期就要立即采取手术治疗.下面就具体界一下:猪脱肛的病因分析和猪脱肛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措施。希望能为广大养猪户提供参考.
1、病因分析
疾病因素。主要是由于猪长时间发生顽固性下痢或者便秘而继发引起。另外,尿道结石、尿道炎、阴道炎也能够引起脱肛。此外,猪患有呼吸道疾病时,由于剧烈咳嗽、腹压增大,也能够导致直肠发生异位而脱出。
毒素因素。如果给猪采食含有大量霉菌毒素的饲料或者饲养在被霉菌毒素污染的环境中,侵入机体后都会导致直肠发生肿胀,从而出现脱肛。另外,饲料中长时间添加大量的棉粕,也能够导致猪由于中毒而发生脱肛。
饲喂因素。如果给猪饲喂含有过低水平粗纤维的日粮,会导致肠道蠕动减弱,从而发生脱肛。另外,突然更换饲料、缺乏营养、饲料中存在过多的泥沙或者其他异物,都能够使猪发生脱肛。
生理因素。母猪体况过肥或者妊娠后期腹压明显升高,导致子宫严重压迫直肠,以及肛门括约肌明显松弛等因素,比较容易使其发生脱肛。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猪在排粪后有小段直肠黏膜发生外翻,且能够恢复,但随着症状的加重,就会导致直肠黏膜长时间脱出到肛门外面。如果病猪是直肠黏膜发生脱出,能够在肛门口外面看到圆球形的肿胀物,呈暗红色或者淡红色。如果病猪的整个直肠壁发生脱出,就可在肛门外面看到有肿胀的圆筒状物体下垂。随着脱出时间不断延长,会导致黏膜下逐渐发生比较严重的水肿,导致局部发生肿胀,甚至造成黏膜发生出血、糜烂和坏死。同时,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导致脱出的直肠表面被玷污,往往黏附有草屑和泥土等。如果时间过久,就会导致直肠壁明显干燥,并发生龟裂,且存在透明的黄色渗出液,有时混杂血液或者附着有化脓性分泌物,在加上发生机械性损伤,会导致局部表层组织发生坏死而引起感染。此时,病猪往往会表现出全身症状,如体温明显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且经常怒责,呈排粪姿势。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也能够造成死亡。
3、治疗措施
发病初期,直肠段脱到体外时间较短,此时病猪可进行2~3h限制采食,并对肛门周围及脱出直肠末端使用温热的0.1%的高锰酸钾或者1%的明矾水清洗干净,接着将后腿提起,使两后腿稍微分开,将适量的抗生素涂抹在脱出直肠末端表面,最后将其缓慢送回到腹腔。另外,脱出直肠经过清洗消毒后,可先用蓖麻茎和根的水煎液进行清洗,再涂抹由蛄蝼和田螺肉干粉末组成的中药制剂。其中蓖麻具有镇痛、排毒、消肿的作者用,蛄蝼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利湿的作用,田螺肉具有消肿、清热利湿、增强肌肉收缩、收敛的作用,从而能够很好的治疗直肠脱出。另外,蓖麻茎、根便于取用,煎煮简单,蛄蝼和田螺烘干或者晒干后容易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后即可使用。一般来说,脱出直肠涂抹中药经过2—5min后才可进行送复,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要注意配合使用抗菌素进行治疗,避免继发感染细菌,促使病猪尽快康复。脱出直肠送回腹腔后,可采取内翻缝合法在肛门上下分别缝合两针,注意防止过紧,使其能够正常排粪,缝线保留3~5天;或者用95%的酒精在肛门上下左右分成四点注射,每点注射2~3mL。最后,将病猪两后腿用绳子吊起,确保后部离开地面,经过30min左右,待直肠的不良刺激明显减轻,停止努责时即可放下,但依旧要采取隔离饲养。
如果脱出时间较长,发生严重水肿,甚至黏膜局部已经发生坏死,很难直接将脱出部分送回时,要先采取消除水肿,促使脱出的直肠部分尽可能变细,即先使用0.1%的温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冲洗,将坏死的黏膜剪去,但要避免损伤肠的肌层,接着对其进行整复,并配合在肛门外部进行温敷。温敷通常可在肛门处放置喷有40℃左右醋液的热砖或者热布鞋底,持续30~40min;或者在直肠黏膜水肿处使用针头不断穿扎,接着包扎纱布,对其轻轻挤压促使水肿液排出,并在黏膜上涂抹一层石蜡油,最后将其缓慢送回腹腔,再对肛门缝合,注意缝线不能够打结过紧,缝合线保留4~7天。
如果发生严重脱肛,直肠已经坏死,且浆膜存在穿孔,要立即采取切除缝合术。病猪在后海穴注射20~30mL按40~60mLl%普鲁卡因、1mLO.1%肾上腺素组成的混合溶液,接着术者在患部之后用两条缝线以十字形穿过脱出直肠,注意穿线要避开较粗血管,之后小心在距离缝线大约1cm将坏死直肠、内外肠管切除,注意不能够嵌住、损伤小肠,如果出现细小血管渗血可使用止血钳止血或者采取纱布压迫止血,再使用镊子将缝线从直肠腔内夹出,剪断缝线中央,变成4条线,然后各自打结固定,就是在两层肠管肠壁的4个结之间进行结节缝合.内外肠管断端距离5.5cm处进行缝合。缝合结束后,要将固定牵引线剪去,并对直肠脱出部分进行消毒,然后才能够还纳到肛门。
猪脱肛原因和防治方法
一、发病原因
1、应激因素,嘶咬、奔跑、剧烈运动,其他应激。寒冷、潮湿等因素
2、病理因素:某些疾病导致的严重炎症,刺激直肠发生脱垂,有些疾病引起的便秘也可继发直肠脱垂。体质虚弱,咳嗽可引起腹压增高,因而发生直肠脱垂。
3、物理因素:饲养密度大,猪舍寒冷,昼夜温差大,猪群扎堆,如果猪发生咳嗽,则极易发病。圈舍坡度较大,母猪分娩、高密度运输时,都可造成腹压增大,而发生直肠脱出。
4、遗传因素:直肠脱垂与遗传有关,近亲交配,可使遗传缺陷表现出来,发病几率增大。
缺水—粪便中的水含量较少,通过直肠时容易造成损伤。
5、药物某种抗生素(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导致直肠边缘肿胀,随后发生直肠脱出。高剂量用药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6、饲料或者垫料中的霉菌毒素可导致直肠肿胀,从而造成损伤。
7、生长速度过快当猪的生长速度过快时,直肠脱垂成了一个大问题。特别是30-60kg仔猪饲喂高营养浓度的日粮时情况更为严重。
8、环境温度变化,猪控制体温的能力比较差,体温容易受到环境温度变化的负面影响。气温降低时容易发抖,低温导致猪挤作一团,并扎推。当有其它猪趴在某一头猪背上时,若这
头猪突然咳嗽腹压比平常高很多,而这一腹压的唯一释放途径是肛门,因此这时猪咳嗽容易导致直肠脱垂。脱肛主要的原因是是由于便秘、腹泻反复造成肛门括约肌松弛而发病。此外营养不良、天气寒冷、饲养密度过大等应激因素也可造成。
二、防治措施:
1、防止惊吓,减少应激,同时在冬季注意保暖;
2、防止饲料霉菌毒素;
3、减少夜间饲料添加量,晚上10:00——11:00把育肥猪强行驱赶30分钟,让猪饮水、排便,避免猪为了御寒而长时间相互挤压,导致直肠脱出;
4、中药:黄芪、升麻、党参、诃子、陈皮、白术、当归等,适量打碎加入饲料,连用10天。功效:益气补血,调节神经。
5、治疗:猪脱肛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患猪站立时可自行还纳,排粪时又可脱出。一种患猪站立时不能自行还纳。脱出部分较为严重的表现为水肿、溃烂、出血。
①轻者用温热的1%明矾水或.1%高锰酸钾水,洗净脱出的肠管,再提起猪的后腿,慢慢的送回腹腔,做袋口状缝合或在肛门上下左右分四点注射95%的酒精,每点2~3毫升。然后,用绳子将猪的两后腿吊起,使猪的后驱离开地面。经过半小时左右,直肠的不良刺激逐渐减轻,努责消失。将猪放下,隔离饲养。
②对脱肛严重的猪只,要进行荷包式缝合,在缝合时首先用消毒药水把针、线、剪刀、手术用具和手臂以及肛门所脱出的部分进行清洗消毒,对水肿的要用手轻挤把水肿的地方挤消,如果溃烂应剥去烂肉清洗干净,然后轻轻送入肛门内,
然后缝合,最主要的是手术完后用地米和青霉素进行后海穴注射,用量酌情连用2-3次,一般3-5天内即恢复正常。脱肛非常容易复发,要注意对2次以上脱肛的猪只要进行淘汰处理,无饲养价值。
日常饲喂营养丰富的全价料,防止惊吓,减少应激,同时在冬季注意保暖。
编辑推荐
猪湿疹的临床症状 猪湿疹的治疗措施
猪湿疹又称猪湿毒症,主要是猪长期生活在嘲湿的环境中造成的,是一种过敏反应,主要是由于表皮和真皮上皮感染致敏物质而发病,通常在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容易发生,主要特征是病猪皮肤上存在红斑、疹疮,且明显瘙痒,且由于食欲减退,往往会造成生长发育迟缓或者停止,严重损害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湿疹的临床症状猪湿疹的治疗措施。
1、病因分析
该病的发生通常与来自外部或者猪体内部产生的某些致敏物质相关,如圈舍环境卫生恶劣、通风较差、采取湿热熏蒸、饲养密度大、体表皮肤不清洁、饲喂饲料单一以及缺乏营养,尤其是摄取矿物质、维生素以及缺锌。另外,如果垫草中残留有较多的农药,采食某种有毒植物或者腐烂变质的饲料,体表被吸血昆虫叮咬,以及患有内分泌机能障碍、新陈代谢紊乱、慢性消化不良、慢性肾脏病,以及体内寄生虫产生的毒素等,也都能够发生该病。
2、临床症状
急性湿疹。根据不同病性及经过,可分成几个时期。红斑期,即发病初期由于患处皮肤发生充血,会在无色素部位出现不同大小的红斑,且伴有轻度肿胀,用手指按压会发生褪色,叫做红斑性湿疹。丘疹期,即随着炎症的进一步加重,血管渗出的浆液导致皮肤乳头层被浸润,出现分界清晰的粟粒或者豌豆大小的隆起,通过触诊感到坚硬,叫做丘疹性湿疹。水疱期,即在丘疹炎症产生较多的炎性渗出物,导致皮肤角质层发生分离,从而会在表皮下出现透明浆液性水疱,叫做水疱性湿疹。脓疱期,即由于水疱期发生感染而化脓时,会导致水疱逐渐变成小脓疱,叫做脓疱性湿疹。糜烂期,即小水疱或者小脓疱发生破裂,有鲜红色的糜烂面露出,且会产生脓性渗出物.导致创面湿润,叫做湿润性湿疹或者糜烂性湿疹。结痂期,即随着糜烂面上存在的渗出物发生凝固干燥,变成褐色或者黄色痂皮,叫做结痂性湿疹。鳞屑期,也就是急性湿疹的末期,由于痂皮发生脱落,新生上皮不断发生增生角化,然后脱落,如同糠秕状,叫做鳞屑性湿疹。在发病过程中,某些时期可能占有较大优势,而其他各期相对不明显,甚至停止在某个时期,病变处逐渐结痂、脱屑,然后康复。
慢性湿疹。症状基本与急性型相同,主要特点是病程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容易出现复发,且不会存在明显的病期界限,患处具有较少的渗出物,皮肤变得干燥,有所增厚。
3、类症鉴别
疥螨病,是由于寄生有疥螨导致,能够快速传播,临床症状及痒感类似于湿疹,但取渗出液进行涂片镜检,能够看到大量的疥螨虫体,而湿疹只会导致少数猪发病,且无法检出虫体。皮肤瘙痒症,是在体内和外界各种不良因素反射性作用下影响皮肤机能,使其出现瘙痒,尽管皮肤瘙痒但能够保持完整,没有损伤,且不存在湿疹病的充血、潮红、水疱、脓疱等现象。皮炎,主要症状是病猪患处红、肿、热、痛,但不会出现瘙痒。晒斑,通常是白猪和仔猪容易发生,主要是由于在强烈的阳光下照射而导致皮肤发生炎症,临床上会具有明显的疼痛,但不会造成严重的瘙痒。
4、治疗措施
西药治疗。主要采取局部处理,病猪患处可使用2%的明矾水、3%的硼酸水或者2%-3%的来苏儿进行刷洗,接着涂擦适量的氟氢松软膏或者氧化锌软膏。如果患处发生破溃,要先涂擦碘酒进行消毒,接着涂擦适量的消炎软膏,如红霉素或者磺胺软膏等。对于细菌性湿疹,病猪可先用o.1%呋喃西林液对患处冲洗,然后涂沫适量的碘氟;或者先对患处使用O.l%的高锰酸钾水清洗,接着取等量的生石灰和醋,混合均匀,晒干后研成粉末,在患处涂擦,每天2次。也可取3g明矾、10g敌百虫、50mL酒精,混合均匀后用药棉蘸取对患处擦洗,每天1次,连续使用2天。另外,病猪也可静脉注射钙制剂,每只使用10%10-20mL氯化钙溶液或者葡萄糖酸钙,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此外,也可取2-4mL地塞米松注射液、2-4mL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混合均匀后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2-3天。
中药治疗。急性湿疹,其中热盛型主要采取凉血解毒、清热利湿,可取30g白鲜皮、15g大青叶、30g白茅根、30g生石膏、15g生地、15g黄芩、15g车前草、15g胆草、15g六一散,方中白鲜皮具有止痒、利湿驱风作用,大青叶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生地、白茅根具有清热凉血作用,生石膏具有清热作用,黄芩、胆草具有清肝胆热作用,六一散、车前草具有清热利湿作用;湿盛型主要采取健脾利湿,同时配合清热,可取15g陈皮、15g苡仁米、15g干生地、10g苦参、30g白鲜皮、15g白术、15g地肤子、15g云茯皮、10g焦槟榔,方中焦槟榔、陈皮具有和中导湿滞作用,苡仁米、白术、云茯皮具有健脾利湿作用,苦参具有清热除湿作用,地肤子、白鲜皮具有止痒、利湿祛风作用,生地具有清热凉血作用。慢性湿疹,主要采取健脾利湿、活血生津,可取30g白鲜皮、15g茯苓、15g苍术、10g桃仁、15g当归、15g党参、15g赤芍、15g丹参、15g白术、15g生芪、6g红花。方中白鲜皮具有利湿止痒作用,红花、丹参、赤芍、当归、桃仁具有凉血活血生津作用,苍术、茯苓、党参、生芪、白术具有健脾利湿作用。
猪湿疹的症状
急性患猪大多发病突然,病初猪的颌下、腹部和会阴两侧皮肤发红,同时出现蚕豆大的结节,并瘙痒不安,以后随着病情加重患猪皮肤出现水泡、丘疹,水泡、丘疹破裂后常伴有黄色渗出液,最后结痂或转化成鳞屑等。急性患猪若治疗不及时常会转成慢性,因皮肤初厚、瘙痒,猪常揩墙、擦树止痒,导致全身被毛脱落,出现局部感染、糜烂或化脓,久之猪体消瘦,虚弱而死。
诊断鉴别
根据饲养管理情况和临床症状容易作出诊断
预防
高温季节不要在猪舍内积肥,而应该常清扫猪圈,保持舍内清洁干燥,防止圈内漏雨,并勤把垫草置于太阳下曝晒。墙壁湿度大的还可撒一些石灰除潮。
防制措施
(一)治疗
1、急性型的治疗:可给病猪静脉注射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10~20mL,同时内服维生素A5000IU,维生素C片和复合维生素B片各0.5~2g,必要时可注射肾上腺素0.5~1.5mL。对于患部出现潮红、丘疹的病猪,可用鱼石脂1g,水杨酸1g,氧化锌软膏30g,混合后涂擦,每天1次。患部渗出液较多时,可涂擦3%~5%的龙胆紫酒精溶液或撒上等份的硼酸和鞣酸混合粉剂。
2、对慢性型的治疗:取红花9g,当归15g,党参14g,苍术9g,桃仁9g,生芪15g,茯苓9g,赤芍12g,丹参15g,煎水,去除药渣后掺入少量精料给病猪喂服。外洗治疗可先用肥皂水洗净患部,再涂擦10%的硫磺煤焦油软膏。如果病猪患部化脓,可先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再撒上消炎粉。如患部结痂、鳞屑积聚,可先用3%的双氧水冲洗干净,再涂上鱼石脂软膏。
(二)预防经常清扫猪圈,保持舍内清洁干燥,防止圈内漏雨,勤晒垫草。墙壁湿度大的还可撒一些石灰除潮。
猪低温症的临床症状 猪低温症的治疗措施
母猪低温症是一种因饲养管理不当,营养失调,体内产热不足或散热过多而引起母猪体温下降的一种临床综合症。患猪都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降至35℃~37℃,食欲明显下降甚至废绝,精神沉郁,特别严重的还会出现不能站立,肛门松弛、脱肛等,患猪一般无其他病史。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往往造成母、仔猪共同死亡。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猪低温症的临床症状猪低温症的治疗措施。
1、发病机理
正常体温调节生理。猪体温调节主要是经由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对产热和散热过程进行调节,确保二者在环境和机体代谢不断改变的情况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从而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机体产热与散热的神经调节是经由中枢神经介质来实现,神经介质(如乙酰胆碱、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对下丘脑发挥作用,调节产热与散热的主次,从而达到体温调节;机体体温的内泌调节是下丘脑在垂体分泌所产生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调整产热与散热的主次,从而实现体温调节。
低温症体温调节机理。主要是由于严重缺乏营养及气候环境恶劣等引起。在神经系统控制下,猪严重缺乏营养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从而通过化学形式促使体内的热量增加和物理形式散发来调节体温。物理性调节,是指在环境温度过低时,由于猪感到寒冷,就会通过神经调节促使体内产生热量,同时减少散热,从而使体温保持恒定;化学性调节,是指猪通过增加采食量,加快代谢速度,将食物中的化学能生成热能,从而使体温保持恒定。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猪体温调节也会发生变化,如果环境温度过低就会促使猪加速食物所含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如果环境温度过高就会促使猪缓慢进行这一转化过程。该病是由于猪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导致机体产热较少或者散热过多造成体温在正常水平以下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通常在气候寒冷的冬季和初春容易发生。
2、临床症状
大部分病猪往往突然出现发病,体况比较瘦弱,被毛粗乱,体温低于38℃,严重时甚至能够降低到35℃作用。还有一些病猪在发病初期体温会有所升高,呼吸加快,停止采食,使用安乃近等药物进行治疗会导致体温快速降低,并低于正常水平。通过临床检查,发现病猪主要症状是精神极度萎靡,反应缓慢,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卧地后不容易站起,嗜睡,呼吸速度减缓,迫使其运动会导致呼吸加速,有时发生气喘,心跳加速,皮肤干燥、弹性减弱,畏寒打颤,耳鼻处冰凉,四肢厥冷,口舌黏膜、眼结膜苍白,有时会伴有流涎或者呕吐,拒绝哺乳后代仔猪。部分能够排出正常粪便,有些会发生腹泻或者排出干燥的粒状粪便,减少排尿。妊娠母猪患病后容易发生早产、死胎或者产出弱仔;空怀母猪患病后会导致发情延迟。病程通常能够持续7-15天,如果治疗不当,病猪会陷入昏迷,机体严重衰竭,最终发生死亡。
3、类症鉴别
非典型伤寒感冒。任何日龄的猪都能够发生,尤其是仔猪比较容易发生。病猪表现出精神萎靡,体表温度不均匀,尤其是耳尖、四肢温度较低,眼结膜潮红,流泪、流清涕,畏寒怕冷,发抖,拒绝走动,发生跛行,且停止采食等。在没有发生继发感染的情况下,该病通常呈散发性,病程持续时间短,且只要及时采取治疗,就能够快速康复。
非典型性猪瘟。主要是由于妊娠母猪携带猪瘟病毒或者体内猪瘟抗体水平过低,使后代仔猪先天性感染猪瘟病毒。对于这种新生仔猪,主要特征是在初生时体表附着黏液状胎粪,较难擦净,被毛粗乱且失去光泽,畏寒打颤,往往堆挤在一起,持续腹泻,吮乳能力较弱,后腹内部毛囊明显突起或者存在红点,对包皮挤压会流出白色积液。通常是哺乳仔猪及保育期仔猪容易发病。
4、治疗措施
西药疗法。病猪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2mL50%葡萄糖注射液,并与10-20mL10%安钠加、30-50mL维生素C混合均匀,然后加热到39-40℃温度一次性静脉缓慢滴注,每天1-2次,直到体温达到正常水平停止。
中药疗法。主要使用中药进行补气温中,可取30g党参、30g陈皮、30g黄芪、30g白术、30g黑附子,添加2500mL水煎煮至1500mL,待温度适宜后通过胃导管给病猪一次性灌服,每天2次,至少连续使用3天。也可取12g川芎、15g黄芪、9g砂仁、15g白术、20g当归、15g附子、12g肉桂、15g干姜、20g党参、10个大枣、10g甘草,加水煎煮后取药液给病猪一次性内服,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
肾上腺素加红糖疗法。根据病猪具体体重,每次肌肉注射8-10mLO.l%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每天1-2次,连续使用2-3天。然后取100-150g红糖(也可使用白糖),添加适量开水溶解,待温度适时后给病猪一次性灌服或者任其自由饮用,每天2-3次,连续使用3-4天。
灌肠疗法。如果病猪粪便干硬,可先使用温度适宜的肥皂水进行灌肠,当干硬粪便完全被冲出后,再使用温热的口服补液盐进行深部灌肠。如果病猪具有呕吐症状,可肌肉注射适量的胃复康。
近年来,淮阳县个别猪场在冬春季节总有母猪低温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1、病因
多发生在严冬和春初,天气突变是其诱因,多发生于体质虚弱、农村散养的带仔或怀孕后期母猪。而在限位栏舍、水泥地面饲养,或长期饲喂生粉料、饮用凉水的母猪高发。
2、症状
病猪突然发病,被毛粗乱,瘦弱,体温降到36℃以下,严重的可降至35℃以下,精神高度沉郁,反应迟钝,食欲减少或废绝,卧地难起,嗜睡,强迫运动,呼吸加快,有时发喘,心跳加快,皮肤干燥、缺乏弹性,肋骨显露,畏寒打颤,耳鼻俱凉,四肢厥冷,呼吸缓慢,结膜、口舌黏膜苍白,有时呕吐或流涎,不愿让仔猪吃乳。有的大便正常,有的大便干燥呈粒状或腹泻,尿量减少。怀孕母猪易早产、产弱仔或死胎,空怀母猪延期发情。病程一般7~10天,最后昏迷衰竭而死。
3、剖检变化
病猪皮肤、可视黏膜苍白,心肌松弛,肺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其他器官未见明显病变。
4、实验室检查
将病死猪的淋巴结、肝、脾、肾等器官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均呈阴性。将病料搅碎按青霉素10万IU/ml、链霉素5万IU/ml混合,小白鼠腹腔注射0.5ml/只,24小时、48小时、72小时、1周后观察,均未发病。
5、治疗
应加强饲养管理,补液、强心、恢复神经系统的正常调节功能,以补气、血为主,采用中药和西药结合治疗。对此病应早诊断并及早正确用药,如在治疗中体温仍下降,低于35℃,肛门极度松弛的病猪。治疗可按以下处方进行:5.1西药疗法:每100kg体重母猪用50%葡萄糖120~160ml、辅酶A800~1000IU、400~500mg维生素B6、维生素C2.5~4.0g,混合后一次静脉缓慢推注(注射液加热至37.5℃~39.5℃效果更好);首选颈部肌肉注射10%安钠咖注射液,按0.4ml/kg肌肉注射,隔日1次,或10%的樟脑磺酸钠10~20ml,每天1次,连用3~4天即好。有条件的农产可往饲料里加入适量的人工盐和酵母片。
5.2中药疗法:党参、黄芪、肉桂、熟附子各25g,干姜、草果、连翘、炙甘草各15g,共研成细末,用开水冲后加适量红糖,候温灌服。诸药加水1000ml,火熬至500ml,1次灌服,每天1剂,连服3剂。肌肉注射三磷酸腺苷50~100mg,每天1次,连续3~5天。
5.3肾上腺素加红糖疗法:按患猪体重的大小,取0.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8~10ml,一次肌肉注射,每天1~2次,连续2~3天。接着取红糖(也可用白糖)100~150g,加适量开水溶解,候温,一次灌服或让其自饮,每天2~3次,连续3~4天。
对于大便干硬的可先用温肥皂水灌肠,待干硬粪便冲出后,再用温口服补液盐深部灌肠。对于呕吐的可适量肌肉注射胃复康。喂食和饮水中可适当加入熬煎好的生姜辣椒汤,以刺激机体血液循环加快,有助体温上升。还可适当升高猪舍温度,铺干净柔软垫草。患病期间坚持每天注射青霉素、链霉素等抗感染药治疗。
猪疥螨病的临床症状 猪疥螨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猪疥螨病是一种以皮肤炎症和严重瘙痒为主要特征的寄生虫,属于猪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且任何品种和年龄都能够感染。当饲养环境和管理条件较差,尤其是猪舍过于拥挤、潮湿、阴暗,非常容易感染和流行该病。病猪患处皮肤发生破损、出血,导致生长发育缓慢,症状严重时会形成僵猪,甚至发生死亡。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疥螨病的临床症状猪疥螨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1、流行病学
易感性。任何品种和年龄的猪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缺乏营养而体型瘦弱,或者患有其他疾病而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以及幼龄猪非常容易感染发病。随着猪年龄的增长,机体抗螨免疫性会不断增强(年龄免疫),再加上营养状况良好,且疥螨缓慢繁殖,会表现出轻微症状或者不出现发病。
传播途径。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或者被病猪污染的饲槽、木桩、墙壁等。猪可通过彼此接触而引起直接感染,也可由于接触病猪擦痒过的饲槽、木桩、墙壁等而引起间接感染。另外,也也能够经由猪圈内的老鼠以及散放的畜禽、猫、犬等,进出圈舍的工作人员也都能够传播病原。
流行特点。该病是一种世界性疾病。通常在早春和秋冬季节,猪舍缺乏光照而过于潮湿,或者猪体绒毛密集,能够促使疥螨生长发育时发生;而在春末夏初时候,猪体发生换毛,且及时打开猪舍窗户,通风良好,加之经常到舍外活动,促使皮肤受到充足阳光,特别是夏季光照强度较大且室内外比较干燥的情况下,会抑制疥螨的发育,并可使其大量死亡,从而能够使症状减轻或者彻底康复。但要注意的是,在猪无法经受阳光照射的皱褶处也可能潜藏有少量的疥螨,即变成带虫猪,在进入秋季后,就会引起该病复发。
2、临床症状
一般先在病猪的头部发现疥螨,虫体还经常侵袭耳部、眼圈以及颊部等部位,之后逐渐扩散至躯干两侧、背部以及四肢内侧,特别是仔猪症状会非常严重。发病初期,由于疥螨在病猪的皮肤上吸附,会导致患部明显发红,从而引起严重的瘙痒,频繁在粗糙处如柱栏、墙角、饲槽、石头等持续摩擦或者蹭痒。经过数天,就会在患处皮肤上形成小结节,呈针尖大小,接着逐渐形成水疱或者脓疮。当其发生破溃后,会流出渗出液,并逐渐淤结形成一层痂皮,触感韧硬。另外,由于不断摩擦会导致患处被毛发生脱落,且皮肤变得粗糙肥厚或者形成皱褶。症状严重时,会导致皮肤出现龟裂,并伴有全身症状,如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机体日渐消瘦,停止发育,贫血,弓背等,甚至造成死亡。
3、鉴别诊断
猪坏死性皮炎。病猪先是在体表皮肤上出现红色丘疹,呈米粒大小,频繁瘙痒,会继续发展成干痂的结节硬固肿胀。接着痂下组织会发生坏死溃烂,并快速蔓延,形成囊状坏死灶,病变处发生脱毛,皮肤明显变白,存在渗出液,而灶内组织会发生坏死和溶解,变成灰棕色或者灰黄色的创液,并散发恶臭味,最终发生破溃而流出。创口边缘不整齐,且创底凹凸不平。病猪往往会在皮肤上出现4~5处这种坏死灶,多时能够达到十几处,甚至布满全身。个别病猪的病变能够深达肌肉筋腱、韧带以及骨骼,引发胸部穿孔和腹部穿孔;有时肢端发生腐脱;耳部及尾巴发生干性坏死;最后逐渐从边缘发生剥离脱落。以上病灶往往是在病猪的颈部、体侧以及臀部出现,母猪还能够导致乳头及乳房皮肤发生坏死,甚至出现乳腺坏死。
猪蛔虫病。发病初期,病猪表现出咳嗽,精神不振,呼吸加速,体温升高达到40℃,食欲减退,出现异嗜,经常磨牙,贫血,机体消瘦,有时会发生黄疸。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呼吸困难,渴欲增强,流涎,呕吐,并发生腹泻。感染虫体数量多时会引起阵发性痉挛性疝痛。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可取1份敌百虫和4份液体石蜡,混合均匀后在病猪患处涂擦,或者取适量敌百虫配制成1.0%的水溶液,涂抹或者喷洒在患处。也可在患处喷洒溴氰菊酯,经过10天进行第二次喷洒,能够有效减轻症状。也可皮下注射适量的1%伊维菌素,经过7天再注射1次。也可取1份硫磺和10份棉籽油,混合均匀后在病猪患处涂擦。每次用药前,要先将患处周围3~4cm的绒毛剪去,剥去结痂,再使用温热肥皂水进行彻底清洗,接着使用2%来苏儿进行1次清洗,待晾干后才能够在患处涂药。
定期虫检、驱虫。猪场每年要确保进行2次全场预防性驱虫,一般在幼猪断奶后即可进行驱虫。一般来说,公猪每年至少要进行2~3次驱虫,要求分别在每年6月份和12月份进行1次驱虫;后备母猪和繁殖母猪在配种前进行1次驱虫;断奶仔猪在转群后2周进行1次驱虫,然后在4月龄再进行1次重复驱虫。驱虫可选择使用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驱虫一般适宜选择在夏季进行,此时猪体表绒毛发生脱落,再加上气候干燥,光照充足,大部分疥螨已经死亡,只有少量会潜伏在耳壳、腹股沟、尾根等处,这时加强驱虫具有较好的效果。对于疑似发病的猪场,要阶段性的对猪群健康状况进行观察和统计,坚持每月进行1次尿检,如果发现疑似病猪或者病猪要及时采取隔离治疗。
猪疥螨病的主要危害
1、猪疥螨病,俗称猪疥癣、癞,是由猪疥螨虫寄生在皮肤内而引起的猪最常见的外寄生虫性皮肤病,对猪的危害极大。
2、在中国养猪场几乎100%都有猪疥螨感染,由于处于持续性的剧痒应激状态,导致种猪消瘦,商品猪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严重降低,猪光吃不长,逐渐消瘦,甚至死亡。
3、由于呈现一种慢性、消耗性的过程,没有造成明显的大量猪死亡,所以对其引起的损失往往容易忽视,从而使大多数猪场蒙受巨大损失,影响猪场效益。
疾病症状
幼猪多发。病初从眼周、颊部和耳根开始,以后蔓延到背部、体侧和股内侧。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瘙痒,不安,消瘦,病猪到处摩擦或以肢蹄搔擦患部,甚至将患部擦破出血,以致患部脱毛、结痂,皮肤肥厚,形成皱褶和龟裂,发育不良。
猪疥螨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两种类型:皮肤过敏反应型和皮肤角化过渡型。
皮肤过敏反应型,最为常见,又最容易被忽视,主要容易感染主体常见于乳猪和保育猪;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以春夏交季、秋冬交季较为增多,主要临床症状如下:
1、乳猪、保育猪多容易感染,作为疥螨感染的指征,瘙痒比发现螨虫更可靠。过度挠搔及擦痒使猪皮肤变红;组织液渗出,干涸后形成黑色痂皮。
2、乳猪、保育猪疥螨病感染初期,从头部、眼周、颊部和耳根开始,后蔓延到背部、后肢内侧。
3、猪感染螨虫后,螨虫在猪皮肤内打隧道并产卵、吸吮淋巴液、分泌毒素;3周后皮肤出现病变,常起自头部,特别是耳朵、眼、鼻周围出现小痂皮(黑色),随后蔓延至整个体表、尾部和四肢,出现红斑、丘疹、黑色痂皮,并引起迟发型和速发型过敏反应,造成强烈痒感。由于发痒,影响病猪的正常采食和休息,并使消化、吸收机能降低;
4、病猪常在墙壁、猪栏、圈槽等处摩擦病变部位,造成局部脱毛。寒冷季节因脱毛裸露皮肤,体温大量散发,体内蓄积脂肪被大量消耗,导致消瘦,有时继发感染严重时,引起死亡。
5、猪疥螨感染严重时,造成出血,结缔组织增生和皮肤增厚,造成猪皮肤的损坏,容易引起金色葡萄球菌综合感染,造成猪发生湿疹性渗出性皮炎,患部迅速向周围扩展到全身,并具有高度传染性,最终造成猪体质严重下降,衰竭而死亡。
皮肤角化过度型,有时称为猪慢性疥螨病,主要常见于经产母猪、种公猪和成年猪。常见临床症状如下:
1、随着猪感染疥螨病程的发展和过敏反应的消退(一般是几个月后),出现皮肤过度角质化和结缔组织增生,可见猪皮肤变厚,形成大的皮肤皱褶、龟裂、脱毛,被毛粗糙多屑,常见于成年猪耳廓内侧、颈部周围、四肢下部,尤其是踝关节处形成灰色、松动的厚痂,经常用蹄子搔痒或在墙壁、栏栅上摩擦皮肤,造成脱毛和皮肤损坏开裂、出血。
2、经产母猪及种公猪皮肤过度角化的耳部,是猪场内螨虫的主要传染源,仔猪常常在吃奶时受到母猪感染。
经产母猪身体、耳部皮肤过度角化肥猪皮肤瘙痒,在墙壁上摩擦皮肤肥猪皮肤瘙痒,用后蹄搔痒。
总之,剧痒、脱毛、结痂、皮肤皱褶或龟裂和金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后形成湿疹性渗出性皮炎、患部逐渐向周围扩展和具有高度传染性为该病特征。
临床诊断
在患部与健康部交界处采集病料,选择患病皮肤与健康皮肤交界处刀刃与皮肤表面垂直刮取皮屑,痂皮,直到稍微出血。症状不明显时,可检查耳内侧皮肤刮取物中有无虫体。将刮到的病料装入试管内,加入10%苛性钠(或苛性钾)溶液,煮沸,待毛、痂皮等固体物大部分被溶解后,静置20分钟,由管底吸取沉渣,滴在载玻片上,用低倍显微镜检查,有时能发现疥螨的幼虫、若虫和虫卵。疥螨幼虫为3对肢,若虫为4对肢。疥螨卵呈椭圆形,黄色,较大(155微米×84微米),卵壳很薄,初产卵未完全发育、后期卵透过卵壳可见到已发育的幼虫,由于患猪常啃咬患部,有时在用水洗沉淀法做粪便检查时,可发现疥螨虫卵。
病症区别
1、临床病状区别:猪肤癣病临床呈典型的圆形或不正圆形的皮损,常发于胸腹部、颈部、内股部等,偶见发于耳朵。无痒觉,精神食欲无明显改变;猪疥螨病的皮损不规则,首先由头部、眼和耳朵周围开始发病,渐次向背腹、四肢蔓延,甚至染遍全身。由于疥螨虫刺激皮肤神经末梢致使奇痒。病猪精神、食欲、生长发育都受到很大影响;猪湿疹,皮炎多发于耳根、下腹部、四肢内侧等处。初红肿发炎,后发生扁平丘疹,有的形成水疱或脓疱,形成麸糠样黑痂。奇痒,病猪精神、食欲、生长发育都受很大影响。
2、病原体区别:取患猪受害的皮肤、被毛、痂、鳞屑病料镜检:猪肤癣病的病原体为皮肤真菌的大、小(型)分生孢子和菌丝体。猪疥螨的病原体为寄生于皮肤组织的疥螨虫。湿疹、皮炎的病原因素则较为复杂,如生理机能障碍、维生素缺乏、化学药品的刺激和某些中毒性因素都能引起湿疹与皮炎。
预防指南
1、每年在春夏、秋冬交季过程中,对猪场全场进行至少2次以上的体内、体外的彻底驱虫工作,每次驱虫时间必须是连续5-7天。
2、加强防控与净化相结合,重视杀灭环境中的螨虫:因为螨病是一种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外寄生虫病,患病公猪通过交配传给母猪,患病母猪又将其传给哺乳仔猪,转群后断奶仔猪之间又互相接触传染。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永无休止。所以需要加强防控与净化相结合,对全场猪群同时杀虫。但在驱虫过程中,大家往往忽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环境驱虫以及猪使用驱虫药后7~10d内对环境的杀虫与净化,才能达到彻底杀灭螨虫的效果。原因如下:
①在给猪体内、体表驱虫的过程中,螨虫感觉到有药物时,有部分反应敏感的螨虫就快速掉到地上,爬到墙壁上、屋面上和猪场外面的杂草上,此外,被病猪搔痒脱落在地上、墙壁上的疥螨虫体、虫卵和受污染的栏、用具、周围环境等也是重要传染源。如果不对这些环境同时进行杀虫,过几天螨虫就由爬回猪体上。
②环境中的疥螨虫和虫卵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传染源。很多杀螨药能将猪体的寄生虫杀灭,而不能杀灭虫卵或幼虫,原猪体上的虫卵3-5天后又孵化成幼虫,成长为具有致病作用的成虫又回到猪体上和环境中,只有此时再对环境进行一次净化,才能达到较好的驱虫效果。
③另外,疥螨病在多数猪场得不到很好控制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对该病的隐性感染和流行病学缺乏了解,饲养人员又常把过敏性螨病所致瘙痒这一主要症状,当作一种正常现象而不以为然,既忽视治疗,又忽视防控和环境净化,所以难以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造成本不应该发生的损失!
所以必须重视螨虫的杀灭工作!加强对环境的杀虫,可用1:300的杀灭菊酯溶液或2%液体敌百虫稀释溶液,彻底消毒猪舍、地面、墙壁、屋面、周围环境、栏舍周围杂草和用具,以彻底消灭散落的虫体。同时注意对粪便和排泄物等采用堆积高温发酵杀灭虫体。杀灭环境中的螨虫,这也是预防猪疥螨最有效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为防止猪圈、用具上的疥螨虫感染健康猪,在治疗病猪的同时,应彻底清除粪便,堆积发酵。对墙壁地面食槽、水槽等所有可能接触猪的地方全面消毒,并定期坚持进行,保持猪圈干燥。
治疗方法
一旦确诊猪已经感染疥螨,可以选用以下的几种方法对已经发生疥螨的病猪进行治疗处理:
1、药浴或喷洒疗法。20%杀灭菊酯(速灭杀丁)乳油,300倍稀释,或2%敌百虫稀释液或双甲脒稀释液,全身药浴或喷雾治疗。务必全身都喷到;连续喷7-10天。并用该药液喷洒圈舍地面、猪栏及附近地面、墙壁,以消灭散落的虫体。药浴或喷雾治疗后,再在猪耳廓内侧涂擦自配软膏(杀灭菊酯与凡士林,1:100比例配制)。因为药物无杀灭虫卵作用,根据疥螨的生活史,在第1次用药后7~10天,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第2次治疗,以消灭孵化出的螨虫;伊维菌素、双甲脒、螨净也可以。
2、饲料中添加“金维伊”(0.2%伊维菌素预混剂)或“鼎丰”(0.2%伊维菌素预混剂+5%芬苯达唑预混剂合剂)。具体添加说明如下:
①“金伊维”每吨饲料添加本品:肥育猪1-1.5公斤、种公猪和怀孕母猪4-5公斤、怀孕后期90天至哺乳结束的母猪3公斤,彻底混合均匀后,连用7天。
②“鼎丰”每吨饲料添加该品:肥育猪1公斤,连续使用7天,或0.5公斤,连续使用14天。种公猪和怀孕母猪4-5公斤、怀孕后期90天至哺乳结束的母猪3公斤,彻底混合均匀后,连用7天。
3、皮下注射杀螨制剂。可以选用1%伊维菌素注射液,或1%多拉菌素注射液,每10kg体重0.3mL皮下注射。驱螨虫在皮下注射杀螨剂应注意事项:
①妊娠母猪配种后30—90,分娩前20~25天皮下注射1次,种公猪必须每年至少注射2次,或全场一年2次全面注射(种公、母猪春秋各1次)。
②后备母猪转入种猪舍或配种前10~15天注射1次。
③仔猪:断奶后进入肥育舍前注射1次。
④生长肥育猪:转栏前注射1次。
⑤外购的商品猪或种猪,当日注射1次。注射用药见效快、效果好,但操作有一定难度,有注射应激。
4、对疥螨和金色葡萄球菌综合感染猪治疗:按照上述1+2的方法同时治疗外,还要同时配合用利巴韦林、青霉素类的药物粉剂,与2%的水剂敌百虫混合均匀后,进行全身外表患处的涂抹,每天涂抹1-2次,连续使用5-7天。
猪痢疾的临床症状 猪痢疾的防治措施
猪痢疾又叫猪血痢,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临诊症状为严重的粘液性出血性下痢,急性型以出血性下痢为主,亚急性和慢性以粘液性腹泻为期为主。剖检病理特征为大肠粘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及坏死性炎症。通常是小于5月龄的仔猪容易发生,尤其是2~4月龄最容易出现发病,而哺乳仔猪基本不会发病。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痢疾的临床症状猪痢疾的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营养因素。仔猪由于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消化机能,如果饲喂含有过多油脂的饲料,或者含有过高米糠、鱼粉、豆饼等高蛋白饲料,其消化机能容易发生紊乱,从而导致腹泻,造成机体抵抗力减弱,进而引起该病。另外,使用某些质量不合格的原料配制饲料,或者饲料没有进行妥善保管而发霉变质等,也都能够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从而诱发该病。
哺乳母猪带病。如果哺乳母猪感染疾病,会导致生理代谢发生紊乱,使后代仔猪往往会吮食变质的乳汁,从而使其沉积感染病原体,且在体内大量繁殖,进而导致机体发生消化不良而引发该病。另外,如果母猪代谢发生紊乱,导致泌乳量下降,使后代仔猪无法饱食,往往会出现采食污染病原体的粪尿,促使肠道发生卡他性炎症,从而引起痢疾。
应激反应。圈舍内没有及时铺设垫草或者未经常进行更换,同时在夏季温度过高时没有及时进行防暑降温,而秋冬季节为加强保暖而关闭所有门窗,导致舍内空气无法流通,从而容易发生应激反应,进而引起该病。另外,仔猪在进行长途运输时,也能够使其发生应激反应,从而造成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病原体而发生肠道炎症,最终引发该病。
环境卫生差。如果圈舍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尤其是夏秋阴雨时节,仔猪圈舍往往过于潮湿,容易滋生大量的病菌,再加上仔猪的消化道还没有发育健全,无法产生足够的游离盐酸,从而无法抑制病原菌。在仔猪消化道内侵入病原菌后,会使肠道黏膜受到刺激而发生肠道卡他性炎症,使其吸收功能减弱,最终发生该病。
2、临床症状
该病具有1~2周的潜伏期,长时能够达到2~3个月。根据病程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通常可分成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最急性型,流行初期,少数病猪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就突然发生死亡,大多数病猪会发生严重下痢,食欲完全废绝,早期排出质地较软的灰黄色粪便,接着发生水泻,排出混杂黏液、血块,甚至是混杂脱落黏膜或者纤维素渗出物碎片的粪便,并散发腥臭味,最终肛门明显松弛,精神萎靡,眼球下陷,明显寒颤,往往在抽搐后发生死亡,病程一般只能够持续12~24h。急性型,是暴发该病时比较常见的类型,病猪初期排出质地较软的稀粪,之后则排出混杂大量半透明黏液的胶样粪便,且往往会混杂有凝血块及脱落的黑红色黏膜组织碎片,食欲不振,增加饮水,伴有腹痛,机体日渐消瘦,耐过会变成慢性型,病程一般持续7~10天。慢性型,通常在流行中后期出现,病猪食欲不振或者基本正常,贫血,机体消瘦,下痢时排出混杂黑红色黏液及血液的粪便,呈现里急后重,容易出现复发,病程至少能够持续4周,有些甚至在康复后出现复发,形成不容易净化的顽固性疾病。
3、类症鉴别
猪胃肠炎。二者相似之处是都具有传染性,病猪体温升高达到39.5~40.5℃,排出混杂血液的水样稀粪,并散发腥臭味,且渴欲增强等。区别是猪胃肠炎通常在每年12月份到第二年的4月份最容易发生,而夏季基本不会发生,新疫区全部猪都会出现发病,小于10日龄的仔猪基本上全部发生死亡,而架子猪会发生喷水状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二者相似之处都具有传染性,病猪食欲废绝,发生腹泻,初期排出黄色粪便,后期变成水样。区别是猪流行性腹泻通常在冬季即12月份到第二年2月份发生,且通常是断奶猪容易发生,育成猪患病后症状较轻,持续4~7天腹泻,成年猪患病后会经常出现呕吐,食欲减退。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病猪出现1天腹泻,可使用止泻药物进行治疗,一般选择使用四环素族抗生素,按每吨饲料添加100~200g,连续使用3~5天;也可在每吨饲料中添加300g呋喃唑酮或者硫酸新霉素,连续使用14天。此外,也可使用壮观霉素、林可霉素等药物来防治该病。病猪病程持续超过2天时,可在使用止泻药物的同时,配合在饮水中添加氨基维他、电解多维,及时补充机体大量消耗的维生素,并配合使用消炎药物。病猪病程持续超过3天时,要先进行补水补盐,如果出现衰竭症状还要进行强心,在症状缓解后使用大剂量的止泻、消炎药物进行1~2天治疗,在止泻后还要使用健胃剂促使消化功能恢复。
加强饲养管理。禁止从疫区购买猪,到场后必须进行至少1个月的隔离检疫。猪场最好采取全进全出的单一饲养制度,尽可能避免各种能够引起应激因素的出现。猪舍、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良好,定期进行消毒,粪便要及时清除。对于没有发生过该病的猪场,只要出现病猪最好及时采取淘汰处理,并对圈舍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清扫,并使用1%来苏儿进行严格消毒。
痢疾是夏秋季节最常见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它的主要症状是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便中带脓血,俗称赤白痢。现代医学则把痢疾分为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和阿米巴痢疾两种。
一、细菌性痢疾
有的人突然发冷发热,有时还恶心,呕吐、头痛、周身乏力,而最主要的是腹坠痛,腹泻次数增多,有的一天拉上30~40次。大便起初是稀粪水,很快转变为脓和血,然而每次只拉一点点,刚拉过又想拉。后面这种现象就叫“里急后重”或“下坠”。具有这些症状,十之六七是得上了菌痢。
轻型菌痢就有上述主要表现,但大便次数不太多,便中仅含粘液,无脓血,有的可能不治“自愈”。
急性中毒型菌痢大多发生在2~7岁体质较好的儿童。通常突然高烧谵语,浑身出冷汗,往往病儿还未拉稀,只听肚里咕咕作响,就已出现紧急情况,病死率较高。因此,夏秋季遇到类似情况,要立即送医院。只要抢救及时,绝大多数可转危为安。
粪便是痢疾传播的主要来源。首先是急性病人的粪便;其次,慢性病人的粪便中也有这种细菌;第三,恢复期病人,表面上看病已经好了,但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细菌还随着粪便排出;最被人忽视的是健康的带菌者。这种人看起来挺健康,但他的大便中却带有痢疾杆菌。
当带有痢疾杆菌的粪便污染了人的手、通过手又传染了各种生熟食品,或者是苍蝇把细菌直接带到饭菜,瓜果上,或者是粪便污染了饮水,这时,不讲究卫生,好喝生水和不洁的冷饮,好吃凉菜或瓜果的人,就很容易传染上菌痢。
急性菌痢患者必须卧床休息,�按照肠道传染病的要求进行消毒、隔离,粪便也要消毒处理。病人需多喝开水(多次少量的喝),还要注意饮食;初发病的几天只能吃流质,如豆浆、牛奶、藕粉等,稍好后再改吃挂面、稀粥、鸡蛋;有渣和粗纤维的食物,必须等痊愈后一段时间才能吃。
治疗菌痢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叫复方新诺明片(它是磺胺甲基异恶唑SMZ和甲氧苄氨嘧啶TMP的联合制剂),成人每次两片,小儿按SMZ计算为50~75毫克/公斤/日,均每天服两次;也可用磺胺二甲基嘧啶SM2或磺胺嘧啶SD或磺胺噻唑ST代替SMZ,但都需加服等量碳酸氢钠,如用磺胺眯SG、肽磺胺嘧唑PST等代替则不必服碳酸氢钠片。对磺胺过敏或严重肝病、肾病、出血性紫癜、白细胞减少者忌用。服药一般5~7天,要一直服到症状消失,大便正常之后一两天,才能停药。有些人吃一两天药后就轻易停药,这样最容易变为慢性菌痢。如服用磺胺类药一两天效果不显著,则应改服痢特灵(0.1克,每天4次),无效则选用氯霉素(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四环素、土霉素等。中药黄连(黄连粉或黄连素片,成人100~300毫克/次,小儿10~20毫克/公斤/日,分8~4次服)有很好效果,香连丸也不错(每次服6~9克,一天2次)。此外,大蒜,马齿苋、茶叶、辣蓼、地锦等单方,对轻型菌痢也有作用。针灸疗法(主要穴位是天枢、足三里)也有一定效果。
要预防菌痢一是不喝生水,不吃腐烂的瓜果,不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洗手,吃瓜果要洗净消毒(用高锰酸钾水);二是要坚决消灭苍蝇;三要用凉开水洗净凉菜(韭可多放一点醋,半小时后食用能杀菌);四是最好每天吃一两瓣大蒜;五是要彻底治疗慢性菌痢患者和健康带菌者(特别是炊事人员)。
二、阿米巴痢疾
阿米巴痢疾是由痢疾变形虫,而不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它的传播方式和菌痢完全一样。它的症状比菌痢来得缓和,大便次数也较少(一般每天10次以下),大便颜色多为暗褐色,脓比较少,臭味较重,而且大便时总有一些粪质,不全是脓和血,下坠的感觉也不明显,这些可以和菌痢相鉴别。
由于阿米巴原虫有溶解组织的能力,它还能到处游走,因此,阿米巴痢疾有时能并发其他的严重疾病如腹膜炎、肝脓肿、肺脓肿、脑脓肿等,所以也不能忽视。另一方面,它如不被彻底治疗,也会变成慢性带包囊的患者,所以需注意彻底治疗。药物可选用吐根素注射(病人必须住医院进行);也可用灭滴灵(每次0.4~0.6克,小儿50毫克/公斤/日,均连服5~10日,每日3次)、药特灵,巴龙霉素等口服。中药鸦胆子仁,每次服10~20粒,每天3次,连服10天,效果很好(但这种药对口腔刺激大,需装在胶囊里或裹在馒头皮或桂元肉内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