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68养殖网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 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热门搜索
68养殖网 > 泥鳅养殖 > 泥鳅养殖技术有哪些

泥鳅养殖技术有哪些

发布时间:

狗狗养殖技术有哪些。泥鳅是鲤形目、鳅科动物,一般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除了用来做菜,还可以入药,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称为水中之参,那么,泥鳅养殖技术有哪些?有刺吗?是鱼或黄鳝吗?和黄鳝哪..

狗狗养殖技术有哪些。

泥鳅是鲤形目、鳅科动物,一般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除了用来做菜,还可以入药,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称为水中之参,那么,泥鳅养殖技术有哪些?有刺吗?是鱼或黄鳝吗?和黄鳝哪个好吃?

一、泥鳅养殖技术有哪些?

1、养殖场所

养殖泥鳅要根据泥鳅的习性来准备好养殖场所,可以直接建造一个新池塘,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塘面积可根据泥鳅养殖数量决定,建好后池底要铺厚厚的肥泥;可以直接利用废弃池塘、低洼地等进行改建;可以利用稻田养殖,稻田要选择弱酸性、泥沙少、保水性好、降雨时不溢水的为佳,稻田四周要高筑田埂;可以利用房前屋后的小型肥水坑塘养殖;池塘或坑塘应排灌方便,池塘内要搭设饵料台,池塘中间和排水口附近要设置集鱼以便捕捞,坑进出水口要用铁丝网防逃,放养前应进行清塘消毒。

2、鳅种放养

放养的鳅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肌肉丰富、无病无伤、体色鲜亮,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饲料来源、管理水平而定,放养前可用食盐水浸泡消毒15~25分钟,池塘内可以混养其它鱼类,如鲢鱼、鳙鱼、鲤鱼、草鱼、鳊鱼等,这样就不用专门给泥鳅投喂较多饵料,因为泥鳅可以食用鱼类吃不完的饵料和排出的粪便。

3、池水管理

开始的时候池塘水深保持在10~20cm之间,以后要逐渐加深水位,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池塘水色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20~25厘米,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要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天气闷热时应及时添注新水或增氧;要适时用田螺、微生物制剂改良水体,定时用漂白粉消毒。

4、饵料投喂

泥鳅食性杂,水蚤、蚯蚓、蝇蛆等是天然的饵料,人工养殖可以投鱼粉、猪血粉、喂米糠、麦麸、菜饼等,投喂的饵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无腐烂、无变质,投喂量可根据不同季节而不同,饵料要投到食台上,投饵前应检查吃食情况,如发现未吃完,应减少其投量,残饵要及时清除。稻田养殖可每日或隔日投喂一定的人工饵料;坑塘养殖一般只需投点猪、鸡粪一类的有机肥料和农家的残存剩品。

5、病害防治

要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要定期改良底质,减少水体中气体的含量;要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以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的发生;要及时清除鳅池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

6、捕捞

泥鳅捕捞可以采用笼捕法、网捕法、香饵诱捕法、药物驱捕法、排干池水捕捉法等方法,笼捕法多用于野生泥鳅捕捞,网捕法一次难以捕尽,香饵诱捕法、药物驱捕法多适于在稻田养殖,池塘一般采用排干池水捕捉法。

二、泥鳅是鱼吗?有刺吗?

泥鳅是鱼类,只是和其它的鱼不相同而已,它是一种特殊的鱼类,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其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泥鳅是有刺的,只不过刺很小,其中有一种叫刺泥鳅的,背鳍上长有16根左右的刺,因刺硬及形似细而长的小刀,故称刺泥鳅、刀鳅。

三、泥鳅是黄鳝吗?

泥鳅不是黄鳝,泥鳅属于鳅科,黄鳝属于合鳃鱼科;泥鳅体型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黄鳝体细长呈蛇形,尾尖细;泥鳅一般只有三、四寸,黄鳝有约20.70厘米;泥鳅长的像鲶鱼的迷你版,黄鳝长的像蛇的迷你版;泥鳅是扁平的,颜色为青黑,比较好捉,黄鳝是圆润的,颜色有青、黄两种,很难捉住;泥鳅和黄鳝的营养功效也不同。

四、泥鳅和黄鳝哪个好吃?

泥鳅素有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和水中人参之美誉,能降脂降压,抗血管衰老,有补中益气、除湿退黄、益肾助阳、祛湿止泻、暖脾胃、疗痔、止虚汗之功效;黄鳝在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泥鳅的营养价值比鳝鱼的要高许多,至于哪个更好吃则因人而异。

相关阅读

无土泥鳅养殖技术之泥鳅高产养殖技术



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清淡鲜美,还具有滋补药用功能,历来受人们的喜爱。2009年唐店后滩养殖场科技入户示范户刘登全开展泥鳅池塘高产养殖试验,试验面积5×667㎡,经4-5月的养殖,亩产1820kg,销售收入达32760元,亩纯利润达10060元。效果显著,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养殖条件

泥鳅池塘养殖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土质应选择中性或微碱性的壤土为好,交通便利,确保用电。

池塘是东西走向的长方形,长宽之比为2:1,面积为5×667㎡。池深0.8—1m,水深0.4-0.6m。池壁泥土应夯实,并沿池唐四周用网片围住,下端埋入土中10cm,上端高出水面20cm,以防泥鳅逃逸和敌害生物进入。

2、放养模式

2.1放养前准备

在放养鳅苗前20d对池塘进行清整、改造、消毒。在进水口和排水口用铁丝网防逃。在排水口处开挖一个面积约占全池面积的1/3—1/5,深30-50cm的鱼溜,在池底铺一层腐质较多粘土。放养前7d用生石灰清塘,每667㎡池塘水深10cm用生石灰75㎏化成浆全池泼洒。清塘5d后注水25cm,每667㎡施有机肥150—250㎏,用于培肥水质。

2.2苗种放养

泥鳅苗种选用人工培育苗或野生苗,但都要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活动敏捷,一次放足。放苗时间一般在每年4月份,平均水温15℃以上,每亩放养规格为80尾/㎏的苗种1100㎏,最好选择在晴天下午进行。苗种放养前用8—10mg/L漂白粉溶液进行浸洗消毒,浸洗消毒时间为20—30min。

3.饲养管理

3.1饲料投喂

泥鳅为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培育天然饵料外,还应投喂鱼粉、鱼浆、蚕蛹、动物下脚料以及麸皮、米糠、豆饼、瓜菜叶子等植物性饵料。也可以将上述饲料作为原料,制成配合饲料投喂。

泥鳅的食性与水温有密切关系。水温在16~20℃,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占60%—70%;水温在21—23℃动物性饵料各占50%;而水温超过24℃增投动物性饵料为60%—70%。具体投饵量随水温、水质、天气情况灵活掌握。3月分投饵量为泥鳅总重1%—2%;份投饵量为泥鳅总重3%—6%;7—8月份投饵量可增至泥鳅总重的6%—7%,9月份投饵量逐渐降至泥鳅总重的3%。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要减少投饵或不投饵。水温适宜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让泥鳅“少量多餐”,水温较低时每天投饵2次。投饵应做到“四定”、“四看”。

3.2水质调控

水质要求“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透明度以20—30cm为宜。当透明度大于30cm,每次667㎡施有机肥20㎏,增加池塘中的桡租类、枝角类等泥鳅的天然饵料生物;透明度小于20cm,应停止或减少追肥。高温季节经常注入新水,更换部分老水,定期开启增氧机。

3.3日常管理

每天坚持早中晚巡塘,随时掌握水位、水质和泥鳅的摄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平时勤除池边杂草,高温季节每隔15d用二氧化氯一次,每7d天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在养殖的中后期每月施1—2次微生物制剂。经常检查防逃设施,漏洞及时修补,发现鱼病及时治疗,做好养殖日记。

4、效益分析



共养殖150天,每667㎡收获商品虾1820㎏,销售价18元/斤,销售收入32760元,扣除亩成本22700元(其中每667㎡饲料费11600元、苗种费10800元、电费100元、人工费200元),亩获纯利10060元。

4、注意事项

1.在苗种放养方面,尽量投放大规格的苗种,这种规格苗种成活率高,增重倍数大,更重要一点是这种大规格苗种一般很少患车轮虫病,即使感染,治疗容易,死亡率不高。

2.池塘饲养泥鳅,鳅塘下塘后两天内不投饵,等泥鳅苗适应环境后再投饵。开始先将粉状饲料沿池边四周泼洒,逐渐将投喂地点固定在食台上。

3.泥鳅善逃。要经常检查拦鱼设施是否破损,池埂是否坍塌,发现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另外还应注意杀灭和驱赶敌害生物。

无土泥鳅养殖技术之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



泥鳅具有分布广、抗逆性强、易养殖等特点,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近年由于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苗种常出现供给不足,现将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1、场地选择
养殖场地应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水质应清新、无污染,以中性或微酸性的黏质土壤为宜,要求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正常。

2、池塘建造
(1)苗种池规格。泥鳅苗种池与商品泥鳅养殖池水采用同一规格。面积50~100平方米,池塘四周应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池深80~100厘米,池塘挖成后应把池壁夯实,用50厘米×50厘米水泥板做护坡,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厘米左右,水深保持30~50厘米。
(2)防逃设施。养殖池周围用网片、钙塑板或水泥板做围墙,以防蛇、鼠等敌害生物进入养殖区;进排水口要用120目密眼网布包裹做成栏网,以防止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卵、苗种进入池塘。
(3)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应呈对角线设置,进水口高出水面20厘米,排水口设在鱼溜底部,并用PVC管接上以高出水面30厘米,排水时可调节PVC管高度以任意调节水位。
(4)鱼溜(集泥坑)。为方便捕捞,池中应设置与排水底口相连的鱼溜,面积约为池底面积的5%,比池底深30~35厘米,鱼溜四壁用木板围住或用水泥砖石砌成。

3、放养前的准备
(1)清整池塘。放养前10天,应清整池塘,查洞堵漏,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排水至水深10厘米后,每10平方米水面用1千克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
(2)蓄水施肥。清塘3天后,加水至30厘米,施基肥,每10立方米水体施入鸡粪3千克或猪、牛、人粪5千克,也可以每立方米水体施入氮肥7克、磷肥1克。

4、苗种投放
待水色变绿色,透明度保持在15cm,可放入泥鳅苗进行培育,放苗密度每平方米1500~2000尾。当泥鳅长至3厘米时,要及时筛选分塘,密度为每平方米60~80尾。在苗种投放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温差小于2℃,如泥鳅苗种是通过尼龙袋充氧运输的,则应在下塘前作“缓苗”处理,将充氧尼龙袋置于池内20分钟,等充氧尼龙袋内外水温一致时,再缓缓放出。

5、饲养管理
(1)前期培育。泥鳅苗体长小于2厘米前,根据水色情况,应适量追肥。水温低时,每立方米水每次施速效硝酸铵2克;水温较高时,每立方米水施尿素2.5克。一般隔天施一次,连续施2~3次,以后则根据水质肥度调节施肥浓度与间隔时间,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时,每20万尾苗种用1千克黄豆磨成15千克豆浆,每天早晚各泼洒1次。饲养3~5天后可改喂水蚤、轮虫,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经过10天左右的培育,鳅苗长到1cm左右时,已经能摄食水中的昆虫幼虫、枝角类及有机碎屑等,可投喂打碎的动物内脏、血粉和豆饼等。每天上下午各投一次。开始时每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5%,以后随着生长日投喂量可增加到占体重的8%~10%。
(2)后期培育。泥鳅苗种规格达到2厘米后,逐步加深水位到50厘米。除继续培肥水质外,还应投喂配合饲料,每天上、下午各1次,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另外投饵量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温15℃以上时,泥鳅食欲随水温升高而增强;25~27℃时,食欲特别旺盛;28℃以上,食欲逐渐减退;超过30℃或低于12℃时,应少投甚至停喂饲料。

6、日常管理
(1)调节水质。每周换水1~2次;勤施肥,以保持池塘水色“肥、活、嫩、爽”为佳。
(2)巡塘检查。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预防病害。及时清洗饲料台、定期做好饲料台及工具等的消毒工作,定期投喂药物预防。
(4)防害防逃。注意防止敌害生物入侵及泥鳅逃跑,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埂。

7、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注重于治,内外用药相结合的方法。泥鳅苗种阶段常见的病害有:
(1)气泡病。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或其他气体含量多引起。症状: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防治方法: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6公斤溶解后全池泼洒。
(2)车轮虫病。症状为病泥鳅身体瘦弱,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黏液多,镜检有车轮虫。防治方法:用0.7毫升/公斤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
(3)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有病泥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红,腐烂。防治方法:用1毫克/公斤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8、小结
培育泥鳅苗种土池比水泥池更好,因土池能更好地培育浮游生物,可为泥鳅苗种提供更适口的开口饵料,土池水质比水泥池更加稳定。



花泥鳅养殖技术


养殖花泥鳅首先要保证水质干净,喂养密度要保持在一平方80尾。其次选苗,可以用盐水判断,能在里面正常活动的就能挑选。养殖水温要保持在25℃-28℃,喂食可以选择浮游藻类或动物内脏来喂。发现病害的时候,要及时防治,赤鳍病用氯霉素混合饲料喂食,肠炎病用磺胺咪、抗坏血酸盐混合饲料喂食。

1、水质

花泥鳅对水质的要求其实是非常高的,好的水质,会让花泥鳅长的更好,反之,则会影响它的生长。在喂养花泥鳅的时候,要保证水质的干净,里面含需要有适当的肥料,这样才能保证花泥鳅的产量。

2、密度

花泥鳅在养殖的时候,密度也是很关键的一步,花泥鳅的放养密度一般为一平方80尾是最好的,如果超过了这个密度的话,基友可能会影响它正常进食,还容易增加一些疾病的传染率,所以需要特别注意。

3、选苗

花泥鳅在选苗的时候,可以通过盐水来判断。将一些泥鳅苗放在盐水中浸泡5分钟的样子,一般体质不好的泥鳅苗,就有可能出现昏迷的情况,这样的就不要挑选了,如果是扑腾的很厉害的,也是不建议挑选的。一般能正常活动的才是能挑选的。

4、水温

花泥鳅喜欢在水温合适的地方生长,一般水中的温度能保持在25-28度左右是最好的,如果高于了30度的话,那么就会影响它的生活,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吃食的情况。所以控制好水温是非常重要的。夏季水温高的话,可以在里面加冰或者是建设遮阳网,这样也是有一些效果的。

5、喂食

花泥鳅是一种比较食杂的鱼类品种,它喜欢吃一些浮游藻类,或者是动物的内脏、五谷杂粮、新鲜蔬菜等都是可以的。在喂养的时候,可以直接投进去,让它们自己采食,营养均衡,才能让它生长的速度更快一些。

6、病害防治

花泥鳅在养殖的时候,也有能回因为自身或者是外在的因素,出现一些身体方面的健康影响。常见的疾病一般为泥鳅赤鳍病、泥鳅肠炎病等。泥鳅赤鳍病发病的时候,一般为腹部充血等,可以选择在饲料中混合氯霉素投喂治疗。泥鳅肠炎病发病的时候,会身体会变得乌青,可以选择用磺胺咪5克,加抗坏血酸盐0.5克混合在饲料里面喂食。

泥鳅稻田养殖技术


一、稻田建设:稻田面积不宜过大,一般1.5亩左右为宜。养鳅的稻田需筑好田埂,埂内侧埋设聚乙烯网片或塑料布,防止泥鳅钻洞逃逸。进排水口建两道拦网,外侧可用聚乙烯网,内侧用金属网。田内挖适度大小的鱼溜,鱼溜可为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或开挖纵横数条沟,沟宽、深均为30-40厘米,鱼溜或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10%。

二、苗种放养:稻鳅轮作养殖方式:在早稻收割后,晒田3-4天,每亩撒米糠、菜籽饼130公斤左右,次日每亩施腐熟的有机粪肥250公斤左右,曝晒4-5天,使其腐烂分解,然后蓄水,放养鳅种。稻鳅兼作养殖方式:一般在插秧后放养鳅种,单季稻放养时间宜在初次耘田后,双季稻放养时间宜在晚稻插秧后。一般每亩放体长3-5厘米的鳅种20000-27000尾。

三、饲料投喂:泥鳅苗种放养后,第一个月投喂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各一半的混合饲料,每天1次,每次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3-4%,1个月后,每隔15天追肥1次,每次每亩追施经发酵的有机肥100公斤左右,同时投喂蚕蛹、米糠、豆饼、菜籽饼、动物下脚料等饲料,后期最好在集鱼坑内施肥投饵,有利于集中起捕。

四、日常管理:经常检查防逃设施,水位应根据稻或鳅的需要适时调节,水稻分蘖前,用水适当浅些,以促进水稻生根分蘖,水稻拔节期适当加深水位。在大雨时,需特别注意防止泥鳅逃出田外。

(苏报)

无土泥鳅养殖技术之泥鳅养殖塘口建设要点



泥鳅有一个特性,就是它的潜逃性。由于它体型小巧,只要有小小的缝隙,它便能钻出去。如果池塘有漏洞,泥鳅甚至能在一天之内,逃得干干净净。因此在给泥鳅建池塘的时候,这一点,需要特别的注意。

一是处理池塘的底部。挖掘机挖出池塘之后,要把池塘的底部夯得结结实实。

二是处理池塘的边缘。沿着池塘的边缘挖出近1米深的沟,然后把结实的尼龙网布从沟底一直铺到地面,尼龙网布的接口也得连接紧密。将尼龙网布沿着池子的边缘铺满之后,用挖出的土将尼龙网布压实,这样尼龙网布就和池塘连成了一体。尼龙网布的上端,每隔1米左右用木桩固定,保证尼龙网布不被大风刮开。

三是处理池塘的进、出水口。因为现在的PVC管道造价比较便宜,所以养殖场可以考虑用PVC管道作为池塘的进水管道,它的一端出自蓄水池边的提水设备,另一端直接通道池塘的一边。

池塘的出水口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我们希望排出去的水是池塘的底层水,池塘的底层水有泥鳅的粪便污染,剩余的饲料污染,所以水质较差。在池塘的出水一端窖一根PVC管,一头在池外。一头在池内,带有弯头可接插一根高过池内水位40公分的竖管,在管外用木桩设一圈防逃网。排水时,提起池内竖插管,就这样把水质比较差的底层水排出去。


无土泥鳅养殖技术之泥鳅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在泥鳅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主要病害有赤皮病、水霉病、气泡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农药中毒及其他生物敌害等。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如下:

1、赤皮病:患病泥鳅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尤其是身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条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鳍间组织破坏。防治方法:(1)、尽量减少围捕泥鳅和长途运输等的擦伤或碰伤,每次围捕和运输后使用药物进行消毒,可用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0%)1-2克/立方米全池泼洒。(2)、患病池用漂白粉1克/立方米全池泼洒。

2、水霉病:表现为病鳅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或消失,肉眼可见体表生有白色絮状物,最后衰弱致死。在孵化季节流行,能大批受精卵死亡。防治方法:(1)、避免鱼体受伤,水真菌往往在受伤部位寄生繁殖;(2)、鳅种下塘前用4%食盐水浸浴;(3)、泥鳅感染时用0.04%小苏打和0.04%食盐混合液全池泼洒。

3、打印病:患打印病的泥鳅身体上病灶浮肿,一般呈椭圆、圆形,浮肿有红斑。患处主要在尾柄两侧,似打上印章,故名打印病。流行于7—9月份为流行季节。防治方法:(1)、用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使池水的浓度为1克/立方米。(2)、每立方米用2—4克的五倍子进行全池泼洒,连用3天。

4、车轮虫病:寄生于鳃部和体表。患病后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如不及时治疗,轻则影响生长,重则会引起死亡。流行于5—8月份。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后再放养泥鳅;(2)发病后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3)、每立方水体用晶体敌百虫0.7克全池泼洒。

5、舌杯虫病:寄生于泥鳅的皮肤或鳃上,平时摄取周围水中的食物作营养,对泥鳅没有多大影响。但若大量寄生在鳅苗上,会造成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鳅苗死亡。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以5—8月份较为普遍。预防主要是应在鳅种死亡。一年四季都可出现,以夏、秋季节较为普遍。防治方法:(1)、流行季节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挂袋。(2)、放养前用8克/立方水硫酸铜溶液浸洗15—20分钟。(3)、发病后治疗则用0.7克/立方水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6、气泡病:症状表现为泥鳅吞吸气泡,浮于水面不能下潜,腹部鼓气,苗期易发生。防治方法:合理投喂,防治水质恶化。发病后立即加注新水,并用食盐化水泼洒,每亩水面用食盐4-6千克。

7、农药中毒:农田中使用的各种化学农药,其残毒会不同程度地污染水质,使泥鳅中毒致死。此症易给稻田养殖泥鳅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为了确保泥鳅安全,必须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和洒药方法。

8、其他敌害:主要有鱼类、水生昆虫、蛇、蛙等。防治方法:(1)、养殖泥鳅的池塘,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2)、注、排水口应设密网拦滤,严防有害的鱼类、水生昆虫、蛇、蛙等进池塘危害鳅苗种或成鳅。(3)、若发现池中有水蜈蚣,应用90%的晶体敌百虫按5克/立方浓度全池泼洒杀灭。

泥鳅的养殖技术 泥鳅饵料的投喂技巧


“长嘴就要吃”,泥鳅也不例外,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但是如何吃出最佳成效,这是饵料的投喂技巧。为了使泥鳅吃饱吃好,快速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在泥鳅的投喂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四定四看”的原则。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泥鳅的养殖技术泥鳅饵料的投喂技巧。

一、“四定”投喂技巧
池塘饲养泥鳅,鳅苗在下塘后两天内不投饲料,等鳅苗适应池塘环境后再投饲料。
1.定时
待池塘中的泥鳅集群到食台上摄食后,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每天投喂饲料的时间应相对固定,从而使泥鳅养成按时来摄食的习惯。一般日投喂两次,上午8—9时投喂一次,下午14—15时投喂一次。在泥鳅生长的高峰季节,晚上19—20时还应投喂一次。
2.定量
每天投喂的饲料量一定要做到均衡适量,防止过多或过少,以免饱饥失常,影响消化和生长,要按水温的高低以及池塘中泥鳅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当池塘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要相应减少日投饲量或停止投饲;在生长的高峰季节,要结合每天检查食台的情况,科学地确定每天的投喂量,其中晚上的投喂量应占到全天投饲量的50%~60%。定量投喂,可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消化率,减少对水质的污染、减轻鳅病和促进泥鳅正常生长。
3.定质
投喂的饲料要求新鲜、安全卫生、适口、水中稳定性好,各种营养成分含量合理,不能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发霉、腐败变质的饲料不仅营养成分流失,失去投喂的意义,当池塘中泥鳅摄食后,还会引发疾病及其他不良影响。要依据不同水温,投喂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含量合理的配合饲料,促进泥鳅快速生长。
4.定位
在泥鳅苗种刚入池的几天里,开始投喂饲料时,先是将粉状饲料沿池塘四周定时均匀投撒,逐渐将投喂的地点固定在食台周围,然后将投饲点固定在食台上,使泥鳅形成定时到食台上摄食的习惯。一般每亩池塘设1~2平方米的食台4~6个。要将饲料投喂到搭设好的食台上,不能随意投放。定位投喂的好处一是将饲料均匀投撒在食台上,便于泥鳅集群摄食;二是投放的饲料不会到处漂散,避免造成浪费;三是投喂的饲料不可堆积,要均匀地撒开在食场范围内,以确保泥鳅均匀摄食;四是便于检查和确定泥鳅的摄食和生长情况;五是当池塘中的泥鳅需要投喂药饵时,能使泥鳅集群均匀摄食,提高药效。
二、“四看”投喂技巧
在泥鳅的饲养过程中给泥鳅投饵时,通过眼力观察鱼池的表面现象就能判断实际的投饵量是否合适,这就需要经验和技巧。
1.看吃食时间的长短
投喂后在1个半小时内吃完为正常,1小时不到就吃完表明投喂量不足,还有一部分泥鳅没有吃饱,应适当增加投喂量。如在2小时内还未吃完,而泥鳅群已离开食场,表明饱食有余,下次投喂可适量减少。
2.看泥鳅生长情况
4—5月,泥鳅开食后食量逐渐增加,在一周或一旬的投喂计划中,要观察周初与周末或旬初与旬末的变化。如果投喂量不变,而到周末或旬末时,在半小时内就吃完,表明泥鳅的体重增加了,吃食量大了,没有吃饱,要适当增加喂量。
3.看水面动静
吃饱后的泥鳅一般都沉到水底。投食后如果泥鳅没有生病而在水面上频繁活动,属饥饿表现,尤其是泥鳅苗或泥鳅种在水面上成群狂游,这是严重饥饿的表现,俗称“跑马病”,要立即投食,堵截狂游,否则会大批死亡。
4.看水质变化
泥鳅主要滤食浮游生物,可观察水质的肥瘦来判断浮游生物的量是否满足泥鳅生长要求。当水质瘦时,可通过施肥来培养浮游生物;当水质过肥,同养鱼出现浮头时,则要立即换水并加开增氧机,必要时投放敌百虫药物杀死浮游动物,以保证泥鳅健康生长。

泥鳅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性
1.栖息特征泥鳅属温水底栖鱼类,在我国分布很广,泥鳅的生活环境主要在河川、湖泊、塘堰水沟(渠)、沼泽水地、稻田等浅水水域,或者生活在淤泥较深的表层,泥鳅喜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在池塘里人工养殖时,其喜欢在池底活动,只有水中氧气不足时才游到水面上呼吸空气。泥鳅适宜生长水温为15-30℃;水温在25-28℃时生长最快;在7℃以下或30℃以上,或者在池水干洞时,泥鳅就会潜入10-30厘米的软泥层中“休眠”。钻人淤泥中的泥鳅靠土壤中的少量水分湿润皮肤,可长期维持生命。
2.特异功能泥鳅可以用鳃呼吸,也可用皮肤和肠呼吸,这是泥鳅与其他鱼类不同的特殊生理功能。泥鳅的肠壁不仅薄而血管密布,具有辅助呼吸功能,在空气中能进行气体交换。当水中溶氧不足时,它能跃出水面吞吸空气,在肠管中进行气体交换后,废气从肛门泄出。它对缺氧环境的抵抗力,远远胜于其他鱼类,故在运输时不易死亡,也是养殖增产潜力较大的优良鱼种之一。据资料报道:水中溶氧低达。.46-0.48毫克/升时,泥鳅才开始死亡;池塘人工养殖条件下,缺氧时泥鳅将会游至水面吞食空气,利用肠呼吸,即使池水溶氧低于。16毫克/升,仍可安然无事。泥鳅在水中除缺氧时利用肠呼吸外,在摄食后肠呼吸的次数也明显增加。例如,当投喂高蛋白或单一饲料后,泥鳅就会在池中集群,肠呼吸的次数随之迅速增加,逐渐不摄食,浮在水面。经解剖观察,肠管中充满了空气。
3、食性杂泥鳅系杂食性鱼类,对食物要求不十分挑剔,凡是水中和泥中的动物植物及有机碎屑都是泥鳅的适口饵料,实际生产中,丰富的饲料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促使人工养殖的泥鳅快速生长,增产增收。泥鳅在幼苗阶段以摄食动物性饲料为主(指浮游动物),以后逐渐向杂食性转变,到了成鳅阶段主要摄取植物性饲料。泥鳅对动物性饵料的消化速度较植物性饵料快,其中对浮萍的消化速度最慢,对蚯蚓的消化速度较快。
人工饲养条件下,鱼苗阶段可投喂蛋黄,豆浆和其他粉状饲料。鱼种阶段可投喂米糠、麸饼类、蚕蛹粉等,也可以用堆放厩肥、鸡粪和牛粪、猪粪等方法培训浮游生物作鱼苗作鱼苗鱼种饲料。成鱼阶段用米糠、马铃薯渣、蔬菜渣、蚕蛹粉、麸饼粉等与猪粪或腐殖质土混合制成颗粒饲料或团状饲料投喂。人工养殖泥鳅,投喂时一定要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和定量喂食。由于泥鳅特别贪食,因此饲料投喂不宜过多,日投饲量,鱼种阶段为泥鳅体重5%-8%,成鱼阶段为5%左右。开始时每天傍晚喂一次,以后驯化改为白天投饲,上、下午各投饲一次。

泥鳅的饲料来源及种类
一是运用粪肥培肥水体来增加水中有机物、藻类植物和轮虫、水蚤、水蚯蚓、孑孓、草履虫等。
二是适于泥鳅捕食的动物性饵料,如小鱼、小虾、田螺、螺蛳、蚯蚓、昆虫类和蜗牛。
三是收集屠宰下脚料、农副产品和加工下脚料、小杂鱼肉、豆渣、米糠、豆饼、菜粕、麦麸和幼嫩植物的茎、叶、种子等。
四是人工专门培养泥鳅喜食的活饵料,如黄粉虫、蚯蚓、蛆虫、蚕蛹等。
五是配制泥鳅专用全价饲料(根据泥鳅的营养需求配制成的泥鳅人工配合饲料配方如下:
配方一(%):鱼粉10-20,豆饼粉20-35,小麦粉15-18,菜饼粉8-15,米糠粉5-8,龙虾粉5-8,鸡场粉2-4,鱼用生长素1-1.4,血粉5-8,蚕蛹粉4-7,无机盐0.1-0.5.
配方二(%):鱼粉15,豆粕20,菜籽饼20,四号粉30,米糠12,添加剂3。
配方三(%):麦麸42,豆粕20,棉粕10,鱼粉15,血粉10,酵母粉3。
配方四(%):麦麸48,豆粕20,棉粕10,鱼粉12,血粉7,酵母粉3。
配方五(%):麦麸50,豆粕20,棉粕10,鱼粉10,血粉7,酵母粉3。
配方六(%):小麦粉50,豆饼粉20,菜饼粉10(或米糠粉10),鱼粉10(或蚕蛹粉10),血粉7,酵母粉3。
配方七(%):肉粉20,白菜叶10,豆饼粉10,米糠50,螺壳粉2,蚯蚓粉8。
配方八(%):血粉20,花生饼40,麦麸12,大麦粉10,豆饼15,无机盐2,维生素加剂1。
配方九(%):豆饼40,菜籽饼5,鱼粉10,血粉5,麦麸30,苜蓿粉10。
配方十(%):小杂鱼50,花生饼25,饲用酵母粉2,麦麸10,小麦粉13。六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晚上在泥鳅池内用黑光灯诱集昆虫,供泥鳅捕食。
泥鳅的投喂技巧
1、四定投喂技巧池塘饲养泥鳅,鳅苗下塘后2天内不投饲料,等鳅苗适应池塘后再投饲料。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位。
2、四看投喂技巧在泥鳅的饲养过程中给泥鳅投饵时,通过观察池塘的表面现象就能判断实际的投饵量是否合适。一看吃食时间长短、二看泥鳅个体的生长大小、三看水面动静、四看水质变化。

无土泥鳅养殖技术之如何有效防治泥鳅病害



一、泥鳅发病的主要原因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分析发病原因,进行针对性和综合性的预防,归纳起来,主要从以下方面预防。

 1.注重养殖环境营造

(1)清塘消毒。将池水排干,清除池塘杂草,挖去塘底过多的淤泥,池底淤泥不超过30厘米,冻晒数日;堵漏洞,加固塘埂,并夯实;泥鳅放养前15~20天,用生石灰干法清塘,亩用生石灰75~100千克,次日将底泥石灰水耙匀,曝晒;1周后进水,再用10~15克/立方米漂白粉对水体消毒。
(2)栽种水生植物。用池面1/2面积种植慈菇或养殖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作为泥鳅遮荫、潜伏、栖息、防暑之用。同时水生植物根部会有生长一些底栖生物,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2.注重泥鳅苗种放养
(1)把好苗种质量关。苗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表光滑、富有粘液、规格整齐、活动能力强,注意剔除体表或口腔内有伤的鳅种。同池放养的鱼种规格尽量一致。拉网、运输和分塘时,小心操作,减少鱼体受伤。
(2)苗种放养前要消毒。苗种放养前要用20~30毫克/升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以杀灭体表病原体。浸浴时间长短要灵活掌握。
(3)苗种放养密度要合理。一般放养体长3~4厘米的夏花100~150尾/平方米,体长在5厘米以上的苗种可放养50~80尾/平方米,塘口等条件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

3.注重养殖过程中的预防
(1)饵料投饵要科学合理。饲料的营养成分要全面,饵料投喂实行四定原则: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泥鳅非常贪食,遇到适口的动物性饵料就会拼命地吃,造成肠道堵塞,消化不良,胀气而亡。对腐臭变质的饲料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患肠炎等疾病。
 (2)水质调节。酷暑季节每半个月换水一次,其它季节一般每月换水一次。换水时间和换水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灵活掌握。
(3)定期或不定期用药物对水体消毒和拌饵投喂。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三、泥鳅几种常见病的防治技术

1.肠炎病。症状:病鱼厌食、离群、腹部有红斑,鱼体发黑,肛门红肿,初期排出白色线状粘液,解剖后肠道发炎充血。防治方法:①忌喂腐败变质的饲料,注意保持水质清洁:②每100千克饲料添加肠炎灵0.5~1千克,连续投喂5~7天。

2.水霉病。此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冬季、早春最为流行。发病初期,泥鳅身上长满白色棉絮状的水霉,泥鳅急躁不安,随着病情的加重,泥鳅逐渐行动迟缓,食欲减退,直至死亡。防治方法:用4%的食盐水加4%的小苏打溶液浸洗病鳅5~10分钟,即可治愈水霉病。

3.寄生虫病。常见有车轮虫、三代虫等寄生虫,它们寄生在苗种鳃上或受伤部位。被寄生虫侵袭的泥鳅常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严重时会死亡。防治方法:发病时可用0.7克/立方米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制成的合剂或0.5克/立方米的晶体敌百虫溶液全池泼洒。

4.气泡病。因水质恶化,水中溶解氧不足、其他气体含量过多或溶解氧过于饱和引起。患病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防治方法:发病时,首先加注新水,同时用浓度为1‰的食盐水全池泼洒,平时投饵要注意适量、多样化,并加强水质管理,可以预防此病的发生。

5.赤皮病此病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体表,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溃烂尤为明显,危害较严重。防治方法:用1克/立方米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无土泥鳅养殖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泥鳅味道鲜美,价格不菲,而且容易养活,具有不错的市场价值,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泥鳅无土养殖前需要做的准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学习一下哦。

1、养殖池与鱼巢修筑
养殖池的大小可由养殖的数量而定,需要注意的是养殖池需要用硬化水泥结构,防止泥鳅钻入泥底。进水口的设计赢高于水面高度,防止泥鳅逃跑,出水口则应以细密的网状格挡住。鱼巢则可用废弃的自行车轮胎,柔软性好,避光性强,可以为泥鳅提供一个舒适的栖息场所。

2、水质
由于泥鳅在整个养殖过程都生活在水中,对水质的要求需要新鲜,要无异味异色,而且应该经常加注新水,能够使水不断流动则效果更好。

3、水草
在水池中投放水草不仅能为泥鳅提供嬉戏的地方,还能为泥鳅遮挡阳光,同时还能够整体改善池内的生态环境,为泥鳅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作用。
无土养殖泥鳅技术不仅易管理,而且出售泥鳅的时候也非常容易捕捉,不容易逃跑。

更新于:3个月前
1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24 68养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