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次听说高碑店也有养中华鲟的,十分新鲜。2月1日,笔者慕名前去采访吃螃蟹者该市东马村85后小伙姚勇兆。
走进鲟鱼养殖基地,俨然一幅北国水乡画面。占地10余亩的十几个设施完备鱼池大棚里,鱼儿畅游,水泡翻滚,生机勃勃的景象令人欣喜;再看基地司令小姚的办公室不仅有点心酸,一张床、一个煤火炉子、一个电脑和几本养殖中华鲟知识的书籍。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凭着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和敢为人先的创业胆识,用了一年半时间,日夜守护在十几个大棚鱼池边,终于在今年初成为该市成功养殖中华鲟的第一人。
今年25岁的农村青年姚勇兆家庭条件不错。他刚从学校毕业时,父亲就早早把房子、车子和工作给他准备好了。可有志气的他就不愿白白享受老子赐给的幸福。一个偶然机会他对中华鲟的价值产生了浓厚兴趣。2011年初,他取得了父母的理解支持,北上京城学习养殖中华鲟,经过四个月的学习和实践,当年7月回到家乡,改造了以前养甲鱼的池子,正式养起了20000多尾杂交中华鲟。
中华鲟营养价值高,浑身都是宝,但对水质和水温等养殖条件要求十分苛刻,是个高效益和高风险并存的产业,为此许多人只能临渊羡鱼,望而却步。小姚学习养鱼的时候感觉还是比较容易,真自己养上鱼后,才知道养鱼的艰辛,以前在北京只管白天喂喂鱼,隔个十来天给鱼池换换水,别的都不用他管。可自己养上鱼后,才发现自己需要付出的远不止此。白天喂了,晚上还得看着。每两个小时必须得去鱼池转一次圈,因为怕鱼缺氧,怕停电。停电后得发电,一晚上得起床两三次,他和姐夫两个人换着起床。由于晚上睡不好觉,人也一天天变的瘦了,以前145斤,养了半年鱼后体重就抽到125斤了。可这85后就是不觉苦。中华鲟是水中的娇妹子。一开始,差不多天天都能看到几条鱼死去!小姚认真检查,是肠炎呢,还是烂腮,还是细菌性疾病呢?琢磨好久也没找到解决办法。请教了北京的养殖同行后也没办法,他就上网查资料,根据自己的判断分析,开始采用中药加水体消毒双管齐下的办法,终于见效了。虽然养殖过程沟沟坎坎,但看到幼小的鱼苗从几十克长到几斤重,变成了长长尖尖的嘴,细长的身材,小姚心里感到无比的高兴。如今,中华鲟产品供应到北京市场很受欢迎。
迈出成功第一步的小姚说,下一步他要将20多亩的院子全部建成大棚鱼池,扩大规模。把经验传授给感兴趣的其他村民。有了资金后,还要开发鲟鱼皮和鱼子酱等深加工产业,让中华鲟带动当地乡亲致富脱贫奔小康。
更新于: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