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68养殖网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 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热门搜索
68养殖网 > 养鱼 > 早春温度回升养鱼户要谨防草鱼亲鱼尾柄病

早春温度回升养鱼户要谨防草鱼亲鱼尾柄病

发布时间:

养殖青蛙要预防哪些病。早春随着天气的回暖,草鱼亲鱼易患尾柄病,引起此病的主要原因是亲鱼培育池的水环境不好,入冬前没有投喂精饲料,经过漫长的越冬,鱼体的各种代谢废物增多,有害物质浓度较大,不适合鱼体生长..

养殖青蛙要预防哪些病。

早春随着天气的回暖,草鱼亲鱼易患尾柄病,引起此病的主要原因是亲鱼培育池的水环境不好,入冬前没有投喂精饲料,经过漫长的越冬,鱼体的各种代谢废物增多,有害物质浓度较大,不适合鱼体生长,导致鱼体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病菌。出现患病的亲鱼会浮在水面上层,三两成群,体色发黑,定位于池塘表面,尾鳍上侧露出水面,好象船帆一样,仔细观察尾鳍,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蛀蚀,一受惊吓,迅速钻入水中,后再浮上水面。

对于草鱼亲鱼尾柄病,应坚持积极改善水体环境,内外兼治的原则,秋后要强化培育,粗精饲料要搭配投喂,可多喂煮熟的玉米或浸泡好的豆饼,增强亲鱼体质。发现鱼病时,可参考以下治疗疗程:

首先给发病鱼池换水,抽出老水,余下1/3的水时,全池泼洒0.5克/立方米的晶体敌百虫,5小时后加井水至1米深,有利早春水温回升。

第二天可全池泼洒二溴海因,浓度是0.3克/立方米,连泼两天。

接着每天每口池塘投喂新鲜韭菜10千克,用四根竹竿绑成方框,将韭菜围在一起,使其浮在水面,然后将适量面粉用开水和油调成糊状,冷却后加入500克青霉素、适量的大蒜素和食盐,调匀泼在韭菜上面,引诱亲鱼吃食。另外还在饵料台上投喂适量的已煮熟的玉米粒。投喂量据鱼食欲大小增减。

投喂韭菜两天后全池泼洒食盐,每亩1米水深泼洒6千克,以增加亲鱼体内渗透压,增加机体免疫力,并杀灭鱼体表原生性寄生虫。

为巩固疗效,再过两天后可全池泼洒季胺盐络合碘,浓度是0.2克/立方米,效果显著。

相关知识

草鱼养殖户要谨防肠炎病造成的损失


近期海大技术人员走访市场服务用户时,部分客户反映,在池塘下风口出现没有消化的饲料粪便(如图),在草鱼养殖中,这样条状的饲料粪便是很少见的,很多养殖户也表示是头一回见这样的现象。

经海大技术人员现场询问、检查以及打样解剖,得出结论,出现这种情况的池塘,主要是由于养殖户投喂方法不当以及未及时进行肠道疾病预防导致的,具体表现为:

1、养殖户加料不加餐:部分养殖户前期投料一般都是2餐,随着天气晴好,都知道要增加饲料投喂量,但为了能够操作更加方便,都只增加饲料量,但却不增加餐数,导致一餐投喂过多,鱼吃的比较饱。

2、解剖发现肠炎严重:由于投料早期未及时进行保肝护胆、肠道保健工作,越冬鱼肠壁薄,投草、投料多极易引发肠炎,导致鱼对饲料的消化能力降低,同时一餐饲料投喂量多,更加不利于消化,所以就导致出现如图中的饲料粪便。

海大鱼博士建议:

1、合理投喂饲料:建议日投饵率控制在2—3%,每天投喂3—4餐;同时加料要循序渐进,一次加料幅度不要超过20%。

2、及时预防治疗肠炎,保肝护胆:建议打样解剖,肠炎较严重的需拌抗生素+505(3—5天),待肠炎回复后使用海联科3103(40斤料/瓶)+3505(3000斤鱼/包)补充肠道菌群,修复肝胆,提高消化吸收能力。

3、稳水减应激:对于问题严重的池塘,使用海联科二氧化氯(3亩/包)消毒控菌,预防鱼体质弱感染其他疾病;消毒后及时使用海联科3101+藻源素调水,保持藻相菌相平衡,稳定水质。(湖南海大技术服务部)

高温季节养殖户要谨防河蟹疾病高发



高温季节是河蟹快速生长时期,同时也是病害发生的高峰期。为使广大养殖户防治蟹病,减少经济损失,现将高温季节河蟹疾病防治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一、.黑鳃病
发病高峰在7-10月份,主要危害80克/只以上的河蟹,发病率达10-20xx龄幼蟹和成蟹,死亡率达100%,流行时间为5-10月份,流行水温为25-35℃,8-10月份夏季高温尤为严重,10月以后,该病也随着水温下降而逐渐减少。
1、症状:病蟹行动迟缓、停食、上岸不回水,步足痉挛状颤抖、抽搐或僵直,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肝脏呈紫或灰白色,严重者糜烂、肿胀,肛门红肿、无粪便,偶有长条状污物黏附,体腔正常,步足和螯足环于腹下,最后病蟹因神经紊乱、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而死。
2、防治方法:治疗效果不明显,以预防为主。(1)放养前应对池塘和苗种进行严格消毒,水草覆盖面达50-60%,保证水质清洁。(2)定期用1.5毫克/升漂白粉泼洒消毒。(3)发病期间用1.5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连用两天。(4)在饲料中添加0.1%土霉素连用5天。
三、甲壳溃疡病
该病主要流行于成蟹和越冬期的蟹。在成蟹养殖过程中,4-9月份较为流行,尤其在水温17℃以上的春末夏初,发病较为普遍,任何河蟹养殖区域均有发生。
1、症状:病蟹甲壳上、步足各节、背甲、胸板或腹部有数目不定的黑褐色溃疡性斑点,尤以蟹的腹面较为常见。如果溃疡深度未达到表皮者,在河蟹蜕壳时就随之蜕掉,如溃疡达到表皮层之下时,蜕壳较为困难。
2、防治方法:
(1)预防:一是防止机械性损伤,发现病蟹及时清除。二是养殖过程中定期用生石灰、二溴海因等消毒剂消毒,能够有效防止该病发生。(2)治疗:一是发现病蟹用2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二是用浓度0.05-0.1毫克/升或20-25毫克/升福尔马林连续泼洒两次,隔天一次。三是用0.2%土霉素拌饵连喂5天。
四、烂肢病
该病主要危害幼、成蟹,主要流行季节为6-10月份。
1、症状:病蟹腹部、附肢腐烂,肛门红肿,活动迟缓,严重时病蟹不摄食,逐渐昏迷或无法脱壳而死亡。
2、防治方法:
(1)预防:一是幼蟹放养前在2~4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0分钟。二是养殖过程中谨慎操作,避免河蟹受伤。三是定期用生石灰15毫克/升或漂白粉1-1.5毫克/升全池泼洒消毒。(2)治疗:一是用1毫克/升土霉素全池泼洒。二是用15毫克/升生石灰全池泼洒,每周一次,连用2-3天。三是按1000公斤饲料添加10%氟苯尼考0.5公斤的比例投喂,连喂3天。

早春如何预防草鱼烂鳃病


湖北地区每年从3月份开始,就有草鱼出现烂鳃死亡的情况,很多养殖户朋友反映:“我的鱼怎么每年这个时候就开始烂鳃?严重的时候治都治不好,明年要好好预防了”。针对这种情况,和大家分享关于如何预防早春草鱼烂鳃的相关经验,希望对各位养殖户朋友有所帮助。

图1发病鱼鳃盖穿孔(“开天窗”)

早春的时候,草鱼为什么容易烂鳃?这里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烂鳃的原因:

鱼鳃包括鳃丝、鳃耙、鳃弓三部分,其中鳃丝表面布满毛细血管,鱼鳃行呼吸、滤食和排泄功能。鳃结构简单,直接与水体接触,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极易受到损伤,导致鱼体免疫力下降,水体中病原数量增多或外部环境变化引起鱼强烈应激等直接导致烂鳃。

草鱼烂鳃通常分为病原性和非病原性。病原性烂鳃主要是细菌、寄生虫引起,细菌、寄生虫普遍存在于水体中,损伤鱼鳃,不能彻底消灭,预防效果差。一般是从改善养殖环境和增强鱼体质入手,预防草鱼烂鳃病,而不是直接消杀处理;非病原性烂鳃主要是气泡病、用药刺激、环境突变等因素引起或继发细菌引起,需要从稳定水体环境、加强人工管理来预防。

下面谈谈对预防早春草鱼烂鳃的几点方法:

1、加深水位,保持深水位

建议放苗水位加深到1.8米左右。深水位有利于水体稳定,减小早晚温差,减少鱼应激。另外,水深的池塘,鱼类不易发生气泡病。整齐的鳃丝边缘性溃烂,大部分都是早期水浅发生气泡病引起。

图2气泡病引起草鱼烂鳃

2、适当肥水,水质不宜过浓

水体保持适当的肥度有利于稳定,可以减少寄生虫、水霉病的发生,进而预防烂鳃。使用肥料时,化肥肥水易造成藻类单一化、水体过浓,从而导致溶解氧过饱和,养殖动物发生气泡病引发烂鳃;另外,化肥使用不当,易引起水质剧变,养殖动物应激出现烂鳃。过浓的水质也不稳定,水体受天气影响较大,水质指标早晚变化大,容易引起养殖动物应激发生气泡病导致烂鳃。

3、越冬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冬季由于水温低,有害菌生长繁殖速度慢,一般表现为慢性发病,不能及时发现,一旦发病,治疗不及时、效果不明显,损失大。越冬期预防工作不到位的池塘,越冬后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以免温度升高后造成更大的损失。

4、尽早投喂,保证鱼体体质

鱼不吃食,容易“掉膘”、体质下降。水温15℃以上即可开始投喂,适当控制投喂量,不能猛投喂。

5、慎重使用消毒、杀虫药物,减少用药刺激

过度使用消杀药物,或多或少会刺激鱼体,特别是与水体直接接触的鳃,容易受到损伤。不可避免的使用消杀药物时,建议按照规定剂量使用,不可随意加量。

6、注意适时改底及使用菌制剂

根据各自池塘的实际情况调整改底次数或频率,比如投喂量大、水质偏浓、养殖密度大的池塘,需要定期多次改底、使用菌制剂(如芽孢杆菌),分解池塘中的残渣剩饵,减少池塘有机质污染及病原体的生长繁殖等。

总之,预防草鱼烂鳃,增强鱼体体质是基础,环境稳定是关键,正确预防才是硬道理!

更新于:1个月前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24 68养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