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68养殖网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 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热门搜索
68养殖网 > 水蛭养殖 > 水蛭怎么繁殖

水蛭怎么繁殖

发布时间:

水蛭养殖。水蛭繁殖方式是卵生。繁殖习性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每个成熟的水蛭都有繁殖能力。虽然说水蛭是雌雄同体,但必须经过异体受精才能繁殖。水蛭交配时两条水蛭的头端方向相反,各自的雄性生殖器正好对着对方..

水蛭养殖。

水蛭繁殖方式是卵生。繁殖习性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每个成熟的水蛭都有繁殖能力。虽然说水蛭是雌雄同体,但必须经过异体受精才能繁殖。水蛭交配时两条水蛭的头端方向相反,各自的雄性生殖器正好对着对方的雌孔。在交配后一个月开始产卵茧。产期为5月中旬到6月上旬。

一、水蛭的产地分布

中国大部地区的湖泊、池塘以及水田中均有生产。主产于山东微山、东平、南阳湖等湖中,以微山湖产量最大,除供应本省外,并销售东北、河北、山西各地。江苏苏州市郊、吴县等地所产亦外销一部分。此外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陕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处亦产,均自产自销。

二、水蛭的生活习性WWW.Yz023.cOM

水蛭属冷血环节动物,在中国南北方均可生长繁殖,它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水库、沟渠、水田、湖沼中,以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或无污染的小河中最多。生长适温为10-40℃,北方地区低于3℃时在泥土中进入蛰伏冬眠期,次年3-4月份高于8℃左右出蜇活动。水蛭为杂食性动物,以吸食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主要生活方式,常以水中浮游生物、昆虫、软体动物为主饵,人工条件下以各种动物内脏、熟蛋黄、配合饲料、植物残渣,淡水螺贝类、杂鱼类、蚯蚓等作饵。

相关推荐

水蛭的人工育苗技术 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


水蛭,俗名蚂蟥,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中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泡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在水蛭养殖生产中,人工育苗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只有掌握水蛭人工育苗技术,大量地繁殖后代,有足够的苗投入池中,才能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水蛭的人工育苗技术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

一、种蛭的来源

1.野外捕捞

每年4月上旬至5月上旬,从天然水域捕捞成蛭作为种蛭。我国北纬32°~38°水流缓慢的小溪、沟渠、坑塘、水田、沼泽、湖畔以及温暖湿润的草丛处均有野生水蛭,可采用人工直接捕捞与引诱捕捞两种方法获得种蛭。

2..从养殖单位购买

购种季节。水蛭每年春季和秋季各产卵1次。人工育苗所需的种蛭必须在春季采购,育出的苗正好与养殖生产需要蛭苗衔接上。人工水蛭养殖首批放苗时间在5月中下旬,春季育出的蛭苗放养后,到10月上中旬可收获加工成干品。春季温度越来越高,养殖环境比较好控制,水蛭的饵料也易获得。

购种最佳时间。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春季购种最佳时间段是3月底至4月,超过了5月1日,购回的种蛭就会少产1个卵茧。根据笔者的经验,为了缩短暂养时间,购蛭种的最佳时间应在4月15日前。

二、种蛭的挑选

种蛭可从成年水蛭中挑选,种龄在2年以上,且种龄一致、体重15~20克/条;以活泼健壮、体躯饱满、体表光滑、有弹性的个体为佳,即放在手心里或用手指触碰会立即缩成团。水蛭是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在繁殖季节,水蛭身体前部雌雄生殖孔间都有明显隆起的生殖带,繁殖以后生殖带消失,所以进种时要特别注意,以免误进已繁殖或未达到性成熟的个体。

三、种蛭的运输

1.运输方法

目前种蛭运输方法有干运法和湿运法。

干运法。此法有两种方式:一是装袋运。将种蛭装入80目尼龙筛绢网袋中(规格为30厘米×40厘米),每袋装5公斤,扎紧袋口,然后放入比袋稍大、两端留有通气孔的塑料泡沫箱中,箱底放少量水草或少量水以保持箱内湿润。连续运输24小时内到达,成活率可达100%。二是塑料泡沫箱运。把水蛭直接放入塑料泡沫箱中,留1/3空间,箱上口均匀地涂抹一圈(宽3厘米)的牙膏,防止水蛭逃跑。最后盖上箱盖,用胶带封好箱口,箱盖上留多个小孔以通气。

湿运法。在塑料圆桶中放少量水,水深10厘米左右,直径30厘米的桶可装5公斤左右,桶口加盖盖紧扎实,在盖上钻多个小孔以通气。如无盖子,可用80目筛绢网布封口,再用粗橡皮筋扎紧网布以防水蛭逃离。

2..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种蛭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运输时间在3小时以上,每3小时要向容器中冲水1次,以保持水蛭皮肤的湿润。途中要检查有无水蛭爬出,如发现有缝隙要及时修整。如果运输距离较近,2小时内可到达目的地的,装运可因陋就简。

四、种蛭的暂养

1.暂养池(箱)的选择

购买或自然水域捕捞的种蛭运到后必须放入单独的暂养池中饲养,暂养池可用旧水泥池,也可用落地网箱(50~60目)或浮动网箱(50~60目)。种蛭入池暂养前7天,对暂养池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清池消毒,待消毒药剂毒性消失后才可进蛭种。

2..种蛭的消毒与放养

种蛭放养前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免感染疾病,造成养殖失败。种蛭消毒常采用药浴法,在大塑料方桶(容量为100~150升)中用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浸洗5~10分钟(水温15~25℃)或用3%~5%食盐溶液浸洗5分钟,然后放入暂养池(网箱)中饲养。一般放养密度为2.5~3.0公斤/米2。

3.暂养期的管理

(1)暂养早期的管理。暂养时间的长短完全取决于进池时间的早晚。如果种蛭进池早,则暂养时间就长;相反进池时间迟,则暂养时间就短。不过暂养结束时间最迟不可超过4月30日。种蛭进暂养池后,要连续仔细观察4~5天,如水蛭无死亡,也未出现厌食、发蔫、体色变暗、失去光泽和弹性等现象,确认无病后便可转入正常的饲养阶段。

(2)日常饲养管理。水蛭在暂养期间主要完成交配。各地水蛭交配时间不一致,在长江流域水蛭交配时间开始于3月中下旬,华北地区在4月中下旬至5月初。水蛭交配期能量消耗较大,吸食较旺盛,因此暂养期必须经常投喂螺蛳,一般每周50公斤水蛭投喂螺蛳5~6公斤。此期防病工作也不可忽视,每隔7~10天用0.2%食盐溶液或0.8~2.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全池泼洒消毒1次。发现患病水蛭要立即隔离治疗,以免传染。

4.产卵茧床的准备

产卵茧床条件。产卵茧床必须是比较松软的土壤,土壤含水量要控制在35%~40%(即用手一捏可成块,轻轻晃动可散开)。

产卵茧床种类。目前各地采用的产卵茧床主要有4种:一是水泥养成池产卵茧床。在水泥池底部堆放合适的土壤,堆高25~30厘米、宽120厘米,长度根据需要而定。产卵茧床雨天要防雨,晴天要遮阳,干燥时要洒水,保持要求的湿度。二是露天畦式产卵茧床。可在水稻田里建造产卵茧床,先把土壤翻松、整平,再筑畦。畦高50~60厘米、宽120厘米,畦与畦间开排水沟,沟宽60~70厘米、深50~60厘米。沟中水深正常保持20厘米,不能忽高忽低,始终让畦面露出水面30厘米左右。不管晴天还是雨天畦面上都要覆盖稻草,以遮阳或防止雨水冲洗,保持合适的土壤湿度。三是旧鱼池棚畦式产卵茧床。旧鱼池经修补漏洞、清洗消毒后,即可建造产卵茧床。如3米宽的旧鱼池,可建畦2条(畦宽120厘米、高35厘米),排水沟3条(沟宽20厘米,长不限)。投放种蛭前进水10厘米深。排水口插上弯头以调节沟中水位。如畦土温度低可覆盖稻草保温。四是露天落地网箱畦式产卵茧床。闲置稻田松土后即可建畦,畦与畦间距30厘米,每畦宽120厘米,畦与畦间挖沟,沟宽25厘米左右,挖出的土用于加高畦。畦必须整平,每畦四周设置防逃网,防逃网用宽1.5米的60目或50目聚氯乙烯网片制作,防逃网紧贴畦四周,网片下埋40厘米,与畦底成“L”形,上方向内折成直角作为防逃檐,檐宽20厘米,防逃网高出畦面60厘米左右。田畦四周每隔1.5米立1根竹竿或木条并用铅丝捆扎以固定防逃网。畦面要覆盖稻草。

五、蛭种的投放

1.投种时间

水蛭属卵生动物,发育成熟的水蛭经交配后约1个月开始产卵茧,此时平均温度为20℃,浙江地区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因此,当暂养池水温上升到18℃时,必须把种蛭捕起移入产卵茧床,转移过迟会降低卵茧产量。

2..投种方法与要求

投种时产卵床沟中要蓄水,蓄水量以产卵茧床露出水面25~30厘米为宜。放养时把种蛭放到产卵床上四周阴凉潮湿的地方,让其自行爬入水沟里。每平方米产卵茧床投放种蛭2.0~2.5公斤。

3.种蛭的管理

投饵。为了使种蛭产卵茧时有足够的能量,要在产卵茧床沟中投些螺蛳以供其食用。

定时测量产卵茧床泥温。为了掌握收集卵茧时间,每天上午8时和下午2时各测量1次泥温,并做好记录。

观察产卵茧床的土壤含水量。如土壤干燥,要及时喷洒适量的水。若是室外产卵茧床暴雨淹没畦面,应在3天内排除多余的雨水,否则茧内幼体会窒息死亡。

保持产卵茧床周围环境安静。产卵期间,应尽量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干扰水蛭筑茧,否则会出现空茧。孵化期间,更不能在产卵茧床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

坚持巡视产卵茧床。产卵茧后的水蛭有时会爬到产卵茧床边缘,体质差的水蛭会发生死亡,要及时收集起来加工;对不健康的水蛭,要集中暂养;对于很活泼的水蛭,应放回产卵茧床,让其钻入泥土中继续产卵茧。如果产卵茧床是水泥地面,两产卵茧床之间的畦沟应有积水,这样从泥中爬出的水蛭不会干燥而死,也不会影响产卵茧床的湿度。

4.产卵茧的过程

种蛭进入产卵茧床后,会慢慢钻入松软潮湿的泥土中,接着向上方钻一斜行或垂直的穴道。穴道宽1厘米左右,长5~6厘米,且有2~4个分叉道。水蛭前端朝上吸在穴道中,环节部分分泌一种稀薄的黏液,夹杂空气形成泡沫状物体。然后再分泌另一种黏液,构成一层卵茧壁。卵自雌性生殖孔排出,落在茧壁和蛭体之间的空腔内,再分泌一种蛋白液于茧内,接着慢慢向后蠕动退出,同时由前吸盘腺体分泌液体形成栓,塞住茧前后两端的开孔。亲蛭从产卵茧到退出茧,约需30分钟。1条种蛭至少产茧1个,也有的产茧2~3个,最多的产茧4个。卵茧为椭圆形,呈海绵状,第一个产的茧大,最后产的茧小,大小为(22~33)毫米×(15~24)毫米,每个卵茧重1.1~1.7克。卵茧产在泥土中数小时后,颜色由刚产出时的白色泡沫球状,逐渐转变成粉红色,接着又变成紫色,最后随着茧壁慢慢变硬,形成木头色的蜂窝状球体。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产茧过程共经历7天左右。

六、水蛭卵茧的孵化

1.收集卵茧

由于每条种蛭产茧、产卵不同步,所以不能马上收集卵茧。第一次收卵茧时间为种蛭移入产卵茧床后20天左右,第二次收卵茧时间为种蛭移入产卵茧床后30天左右。收集卵茧操作要小心、仔细,不要损坏卵茧。用铁锹从产卵茧床底部逐一有序地把泥翻起,从泥中拣出卵茧,小心地放入容器中待孵化。

2..水蛭卵茧室内人工孵化

在专用的孵化室内,通过人工控制温度和湿度,创造最佳的孵化环境,同时避免天敌的侵袭,使水蛭的孵化率大大提高。

孵化土准备。孵化土是水蛭卵茧人工孵化的关键材料,卵茧在进箱孵化前要准备好。但是孵化土准备工作也不要太早,土壤长时间的储存会发霉变质,一般在卵茧孵化前7天准备好即可。孵化土要经过消毒处理,不然卵茧孵化率很低。孵化土消毒处理工艺:将从稻田挖取的土壤经过蒸煮处理或用化学药品消毒晒干至发白用米筛筛选细粒储存待用。储存时袋口不要封闭。

孵化容器。塑料桶、塑料泡沫箱等都可作为孵化用具,清洗干净后在日光下晒干待用。

卵茧入箱。卵茧入箱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选卵茧。将从产卵茧床土中取出的卵茧进行适当挑选,剔除破茧,再按照大小、老嫩分开进箱。二是排卵茧。孵化箱底部先铺一层孵化土,厚度为1.0~1.5厘米,然后将卵茧较尖的一端朝上整齐地摆放在孵化土上,摆放好后其上再盖一层1.5~2.0厘米厚的孵化土,孵化土上再盖一层保湿纯棉纱布或棉布等,以保持孵化土湿度在30%~40%。也有人提倡卵茧上不盖孵化土,勤洒水即可。为防止幼蛭逃跑,在孵化容器上加盖一层60目的尼龙筛绢网,最后用塑料薄膜包裹严实,以防止孵化器内的水分蒸发。一般经过25天左右即可孵出幼蛭。由于幼蛭孵出时间有早有晚,为了防止孵出的幼蛭逃跑,在塑料泡沫箱下面用塑料薄膜围设1个小池,池内蓄适量的水,并在水面放一些竹片或木棒等,供幼蛭爬到上面栖息。养殖规模小的单位也可用较大的水缸或其他盛水的容器代替塑料薄膜围成的水池。

3.注意事项

经常观察孵化土干燥程度。在孵化过程中,孵化土湿度要控制在30%~40%,孵化室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卵茧的孵化。如果发现箱内孵化土含水量降低,可用喷雾器进行喷水,以达到所要求的孵化湿度。必要时可直接往棉布上面喷雾,但要防止喷洒过湿。

注意孵化室的温度。室内自然温度应控制在20~23℃之间,室温过高要打开门或窗户通风,室温过低要紧闭门窗。

不要随意搬迁孵化箱。搬迁不当会损坏卵茧,造成卵茧内的幼体窒息而死。

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
(1)繁殖池的建造:,根据多少亩量来投放,一般一亩投一千斤,池四周池壁设1~1.5米高,平台健在池中间,平台上口宽80厘米,一亩一千斤需要平台130米,一米可产下500个卵,一千斤比例是1000*30*2=60000卵,平台长度为5米一个,安130米去算,一亩需要26个,平台,平台要分开,分布均匀,这样水蛭产卵分布的比较均匀,水深20—40厘米,平台高出水面25--30厘米,平台面保持湿润。做平台的土应疏松沙质土壤,便于蚂蟥打洞,切忌用黄粘土,齐平台面应设溢水口,防止下雨水淹没平台造成繁殖失败。
(2)种蛭的选择:用于作种繁殖和种玛蟥,体重20克左右,体质健壮,活泼好动,用手触之即迅速缩为一团。这样的蚂蟥怀卵量多,孵化率高,种蚂蟥入池后要保持水质肥厚,要有充足的浮游生物和螺狮供其取食。
(3)繁殖: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蚂蟥产卵茧的时间从5月初开始,持续到6月中旬(随个体差异而不同),5月中旬为其繁殖高峰期。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避免在岸边走动震动,否则,正在产卵茧的蚂蟥会受惊而逃走,造成空茧。
(4)孵化管理:蚂蟥产卵茧结束后,把卵挖出来人工孵化,种即可收取捕捉加工,刚孵出的幼蛭体形很象成体,呈软木黄色,体背部的两侧各排列着7条紫灰色的细纵纹。随着幼蛭的生长,纵纹间的色泽逐渐变化,形成5条由两种斑纹相间组成的纵纹而变化成成体的色纹,即可投放幼嫩的蚌类和螺狮供幼蚂蟥取食,幼蚂蟥孵出后两,三天内主要靠卵黄维持生活,三天后即可采食。初孵出的幼蛭主要小螺狮的内脏,随着幼体的长大吃螺狮的整个软体部分,幼蚂蟥生长迅速,半个月后,平均增长达15毫米以上,即可转入大池中饲养成成蚂蟥。


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


水蛭俗称蚂蟥,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市场需求量大,而自然资源量日趋减少,人工养殖势在必行。现将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简述如下:

一、繁育池准备

水蛭繁殖繁育池一般建在避风向阳,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池宽5~8m,水面宽3~5m,长10m左右,水深可保持0.51m。水面四周设宽0.51m的平台,池塘溢水口低于平台3~5cm,平台高出水面2~10cm。平台用土为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便于水蛭打洞产卵茧,平时平台要防积水,防干旱,雨后防水淹。池塘消毒宜采用强氯精等药物,不能使用生石灰及其它有害药物。

二、种蛭的选择与放养

选择健壮粗大,活泼好动,用手触之能迅速缩为一团,2冬龄,体重20~30g的成蛭作为种蛭。种蛭入池时间在4月上中旬,放养量视平台面积及水体容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平台可放种蛭1.5kg,约40~50条。种蛭入池前须用漂白粉消毒:药液浓度8~10mg/l,水温在.10~l5℃时,消毒20~30分钟。池内要有充足的螺蛳、河蚌等饵料生物供种蛭取食,池水水质保持肥爽。

三、幼蛭的繁育

水蛭属环节动物,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体内受精,产卵茧孵化幼蛭。每条种蛭都同时具备雌雄生殖器官.

1.交配水蛭交配时,2条种蛭头端方向相反,各把雄生殖孔对着对方雌生殖孔,完成受精交配.

2.产卵茧亲体交配1个月后,种蛭开始产卵茧。由生殖孔分泌2层粘液,形成外部的卵茧壁,包在生殖孔周围,从雌生殖孔产出的卵存于茧壁与身体之间的空腔内,并向茧中分泌蛋白液。亲体逐步向后方蠕动退出,形成卵圆形的卵茧,卵茧大小一般为22~33mm15~24mm,重1.1~1.7g。卵茧在平台中土层内数小时变硬,茧壁外层泡沫风干,成为蜂窝状或海绵状的保护层。水短1年可产卵茧1~2次,每次产卵茧1~4个。在种蛭产卵茧期间,应保持环境安静,防止种蛭受惊而逃,造成空茧。

3.孵化种蛭产卵茧后捕出,繁殖池转为孵化育幼池。卵茧自然孵化,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经11~25天,幼蛭即可孵出。每个卵茧能出幼蛭15~35条,多数20条。初孵幼蛭呈黄色,体背两侧有7条紫灰色纵纹,随幼体生长,色泽逐渐变化,形成5条深色纵纹。幼蛭初孵2~3天内,靠自身卵黄维持生活,3天后可自由采食,主要取食螺蛳、河蚌等的血及汁液,15天后幼蛭长到1.5cm体长时,可分池饲养。

水蛭养殖周期


水蛭的养殖周期在一年半左右,它们的体重最大可以达到65g左右,平均体重也可以达到35-50g左右。水蛭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近年来随着野生资源不断的被破坏,水蛭的市场价格也在不断攀升。

水蛭又叫蚂蝗,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它们的养殖周期相对较长,一般1年半为一个周期,一般最大的水蛭体重可达65g左右,平均体重也在35-50g左右。由于野生资源被不断的破坏,导致水蛭的价格不断上涨,养殖水蛭的方法较简单,投入成本也不高,利润也还不错,属于一个成本低见效快的养殖项目。

养殖水蛭的注意事项

1、防治逃跑:为防止养殖过程中水蛭外逃,需要在养殖的池塘周围堆砌一个高90cm以上的围墙,用水泥和沙子将围墙内测涂抹成麻面。

2、水草种植:在池水中种植大量的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可以帮助水蛭遮光,还可供它们栖息、产卵,同时水草还能作为可供水蛭摄食的田螺的饲料。

3、饲料投喂:按照50kg/亩的比例往池塘内投放田螺供水蛭摄食,由于水蛭是吸血的,每周都需要给它们投喂动物鲜血凝块,但要注意血块中不能含盐。血块最好不要直接投放到水中,可用一个木块放置血块供水蛭吸食,这样就可以避免污染水质,一般血块在木块上的放置时间不能超过2天,会影响新鲜度。

4、种苗引进:水蛭种苗要在正规的养殖场引进,最好选择无病害且行动敏捷的青年蛭。种苗引进回来后,不能只能将它们投放进池塘,要在池塘周围选一块直通池塘且阴凉潮湿的地方投放,让它们自己爬进池塘内,这样才不会它们在运输过程中身上产生的保护黏膜,提高存活率。

5、日常观察:水蛭不是直接在水中生存,而是在水底的泥土内生长繁殖,水蛭在繁殖期时,为确保养殖成功,要多观察池中的水位和水蛭的情况,以免因为水位太高导致水蛭卵缺氧死亡。

6、捕捞水蛭:水蛭一般是在10月进行捕捞,将打捞出来的水蛭按照规格分开放,规格较大的水蛭可以继续放回池内留作水蛭种,规格较小的水蛭要放在另外一个池内继续养殖,待来年规格达到15g以上时再捕捞出来售卖,中等规格的水蛭捕捞出来后要立即制成干品再出售。

鸽子怎么繁殖?


鸽子是十分常见的鸟类,世界各地广泛饲养,是鸽形目鸠鸽科数百种鸟类的统称。我们平常所说的鸽子只是鸽属中的一种,而且是家鸽。那么,鸽子怎么繁殖?

1、配合期

己经成熟的鸽子,按照饲养者的目的,要将公母配成一对,关在一个鸽笼中,使它们产生感情以至交配产蛋,这一时期为配合期,大多数鸽子都能在配合期培养出感情来,成为一对恩爱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永不分离,这阶段大约10-12天,如果在配合期发现鸽子性格不合,要将鸽子及时分开。

2、孵蛋期

这是公母鸽配对成功后,两者交配并产下受精蛋,然后轮流孵化的达程,这期间大约17-18天,育雏期是乳鸽出生至能独立生活的阶段,乳鸽出生后,公母鸽随之产生鸽乳,共同照料乳鸽,轮流饲喂,在这期间,鸽子又开始交配,在乳鸽2-3周龄后,又产下1窝蛋,这阶段需要20-30天。

3、育雏期

乳鸽出生至发育完善,需4个月的时间,有的早熟品种仅3个月,这时,鸽子具有成熟鸽的一切特性,会发情、交配,有繁殖能力,但刚刚接近成熟的鸽子就进行配对繁殖是不适当的,应待完全成熟,才能配对生产。

鸽子一般要到6个月龄,身体已得到充足发育,才能正常交配繁殖。

贝类怎么繁殖?


贝类一般指牡蛎、贻贝、蛤、螺等体动物门,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繁殖的方式也不一样,那贝类怎么繁殖?

一、贝类怎么繁殖?

贝类的繁殖方式也因种类而不同。如直接产卵、交配后产卵、卵胎生、幼生等。而且贝类中有一些种类一周年即达到性成熟,寿命只有1年,如裸鳃类和头足类中的一些种。有一些种类寿命较长,但大多也是1年达性成熟。生长的速度随种类和环境条件不同而异。

二、常见贝类有哪些?

1.牡蛎

牡蛎俗称蛎黄、海蛎子、蚝、蚵、蛎子,是一种为一种优质的海产养殖贝类,不仅具有肉味鲜美的食用价值,而且其肉与壳均可入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2.贻贝

贻贝亦称海虹,也叫青口,可以蒸、煮食之,也可剥壳后和其他青菜混炒,味均鲜美。目前在我国山东、辽宁、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沿海省份都有广阔的养殖海域。

3.蛤

蛤一种对于可食用双壳贝类的泛称,也被叫做蛤蛎、蛤、文蛤、西施舌、蚌、花甲。已知12000种,其中约500种栖于淡水,其余的为海栖。通常栖于砂质或泥质的水底。

4.螺

螺,在白垩纪以前就存在的一种腹足类动物,特别是指有一个封闭的壳,可以完全缩入其中以得保护的腹足类动物。

兔子怎么繁殖


提起小兔子,相信大家应该都很喜欢,它有着可爱的外表,饲养起来简单。那么兔子怎么繁殖?

一、兔子怎么繁殖?

1、兔子是胎生。兔子是诱发排卵动物,当兔子五月到七月时就可配种,兔子没有明显的发情期,一年四季均可交配繁殖,但应注意避开高温和低温的季节,以保证幼仔的成活。

2、一般在兔子进入怀孕期的时候,兔子的颈子部位会出现一圈多余的毛,这个时候一定要尽快将母兔分栏饲养,如果不分栏的话,母兔可能会因为过于狂暴的脾气导致出现撕咬行为。

3、在一些刚刚性成熟的母兔怀孕时,可能母兔他没有经验,在她生完兔子之后,他可能会认为这个地方被侵占了,这个小兔子可能被他当成了敌人,他有可能会攻击小兔子。所以对于年龄比较小的母兔,我们需要将小兔拿出进行人工饲养。

二、兔子怎么养?

养兔子时,一定要保证兔舍干净通风,尽量饲喂一些兔粮、新鲜苜蓿草,偶尔可喂一些蒲公英、芹菜等,以保证营养充足,此外,尽量喂一些干净的白开水,时刻观察兔子的身体状况就可使兔子健康生长。抓兔子时,千万不要抓耳朵,以免造成神经受伤,无法转动。

斗鱼怎么繁殖


斗鱼以卵生的方式进行繁殖。斗鱼在产卵前由雄鱼在水面吹泡作巢,吹空气挤成密细的水泡集结在水面上后,雄鱼开始向雌鱼求爱。一对亲鱼每次产卵200受精卵在36小时左右孵化,仔鱼在孵化后三天后能自由游动。

斗鱼养殖的注意事项

1、水质

斗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一般情况下最好是每隔六天左右给养殖池进行一次换水,并且每个十天到十五天左右进行一次消毒。其次就是养殖的水体最好是酸碱度适中的,当然PH值在六点五到七点二之间也是可以养殖的。还有就是斗鱼虽然不怕缺氧,但水中的氧气含量最好是在5mg/l左右,并且要注意水中的有毒物质,比如说氨氮等,要及时的对水质进行调整,如果氨氮含量超标,则会导致斗鱼中毒,出现死亡。

2、温度

斗鱼对水体的温度要求并不严格,但是要注意的就是水温不能有很大的起伏变化,水温不均会导致斗鱼出现死亡。一般情况下斗鱼在水温为二十到三十度之间的温度中都能生存,但最佳的生长温度是二十四到二十七度。还有就是当水温过低时,我们要进行统一的控温处理,通过人工控温设备对养殖场进行保温处理,同时温度过高则需要进行降温处理,保持温度均衡不变。

3、光照

斗鱼的生长环境中需要有充足的光照,但是很多新手养殖户会忽略这个问题,认为在养殖场中有阳光直射就说明养殖场中的光照充足,不需要对光照进行调节了。我们在养殖的过程中,如果光照过强,则需要进行适当的遮阴,避免水温上升,但如果是室内的养殖场的话,我们则需要通过种植水草等来进行光合作用。

4、管理

斗鱼大规模的养殖管理其实也是比较难的,因为斗鱼具有好斗性,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分群管理,合理的分配斗鱼的雌雄比例,这样可以减少斗鱼的争斗。其次就是斗鱼的饲料不要单一,最好是多元化喂养,比如说蚯蚓、黄粉虫、水蚤、红虫以及其他的昆虫或蛋白饲料配合使用。还有就是斗鱼一般每天需要饲喂三次,要合理控制饲料量,并且在斗鱼吃完后要及时将饲料残渣打捞出来。最后就是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在平时的饲养中多观察斗鱼的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作出治疗。

更新于:1个月前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24 68养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