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68养殖网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 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热门搜索
68养殖网 > 水蛭养殖 > 无锡宜兴张国英养水蛭年赚过万

无锡宜兴张国英养水蛭年赚过万

发布时间:

【www.68yangzhi.com - 水蛭养殖】无锡宜兴市杨巷镇金紫村有一位上过中央电视台的知名人物张国英。因为养水蛭养出了心得,所以去年5月央视的科技苑节目把他请了去,让他向全国农民介绍致富经。2001年,张国英从网上..

【www.68yangzhi.com - 水蛭养殖】

无锡宜兴市杨巷镇金紫村有一位上过中央电视台的知名人物张国英。因为养水蛭养出了心得,所以去年5月央视的科技苑节目把他请了去,让他向全国农民介绍致富经。

2001年,张国英从网上了解到了一则信息:水蛭是一种天然名贵药材,能治心脑血管疾病。但由于野生水蛭数量有限,再加上自然生长环境不断恶化,野生水蛭资源日益枯竭,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市场缺口高达300吨。在这则信息的启发下,张国英东拼西借凑了几万元,承包了17亩地开始养殖水蛭。

开始两年,因缺乏养殖经验,水蛭亩产只有50公斤。眼看着几万元投资一点点打水漂,张国英急得彻夜难眠。为此,他自费到南京水产养殖所学习,并通过自己的摸索攻克了宽体金线蛭等的生长、交配、产卵、育幼蛭等各个养殖技术难关。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又从网箱养黄鳝中得到启发,发明了网箱水蛭养殖技术,一下子把亩产量提升到400公斤左右。到2007年,他办的水蛭养殖场已拥有水面100.6亩,亩产水蛭500公斤左右,年利润达80多万元。随着知名度的扩大,全国各地都有农民赶来向他取经。

现在,张国英又有了新想法。他准备发动同村乡亲和他一起开办专业合作社并创办公司,把原来养殖销售水蛭的单一模式升级为水蛭养殖、深加工、外贸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打出自己的品牌,带领全村农民共同致富。

相关知识:

水蛭,在北方也称为蚂蟥,是一种贵重的中药材,近代医学上主要用于提取水蛭素,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药用水蛭的主要品种为:日本医蛭、光润金线蛭、宽体金线蛭等。其中宽体金线蛭体形最大,且性情温顺,是人工养殖的最佳品种。

水蛭生长在河湾、池溏、水田和湖泊中,生命力极强,繁殖快,1次产卵上千粒。水蛭食性广泛,饲料以水中微生物和浮藻为主,辅以畜禽血块、草粉、蚯蚓、田螺、蝇蛆等即可。水蛭生长快、无病害,9个月即可成熟上市。每平方米池可养0.5万条~1万条,成熟后产鲜水蛭50~100公斤,近期药市水蛭干品为850元。

相关知识

张月英养兔:野兔养殖赚了百万财


野兔养出百万财2008年,张月英离开杭州农村老家,来到上海打工。一次,她和一帮朋友去餐馆吃饭,点了餐馆里的招牌名菜红烧野兔。品尝之后,大家发现,这兔肉相当美味。细心的张月英觉得奇怪,如今,不要说在大城市里,就是在一般乡村也很难见到野兔的踪影,这餐馆里的兔子真的是野兔吗?

通过和老板交谈,张月英才知道,这野兔是人工饲养的特种野兔。由于肉质鲜嫩,肥肉少,很受食客欢迎,市场上供不应求。随后,老板领着张月英到存放野兔的后堂去参观,在这里,她第一次认识了这些活蹦乱跳的特种野兔。

一顿饭吃完了,张月英也发现了商机。她觉得,自己从小就在农村生活,也养过兔子,何不自己也去养殖野兔,现在市场行情这么好,说不定自己还能走出一条致富路。凭借这个想法,张月英开始了她的养兔生涯。

2009年,张月英向朋友借了钱,回乡办起了养殖场,花了5万元买了500只野兔。她原以为,凭着自己的一点养兔经验再加上书本上掌握的知识,就可以安心养兔了。哪知真正养起兔子来,才发觉这里面的学问太深,自己要学的东西也太多。

野兔买回来没几天,就出事了。野兔一点也不老实,在兔舍里打架、乱跑、乱撞,经常有兔子被撞得头破血流,没过一个月,买回来的500只兔子只剩下100只了。一个月下来,4万元打了水漂。

这让张月英苦恼不已。她想放弃再到上海打工。就在她为今后的路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位同学的到来,使她迎来了转机,更坚定了继续养殖野兔的决心。

原来,张月英养殖野兔的消息早就在乡里传开了,她的一位同学知道后,就特意跑来看望张月英,并告诉她,她有位朋友也是从事野兔养殖,建议张月英去参观取经。

在朋友的养兔场,张月英进行了系统认真的学习。这次取经对张月英来说大有收获。原来自己养殖的野兔野性太强,不适合人工养殖。适合养殖的为杂交野兔,就是野兔与当地家兔进行杂交的兔子。这类兔子性格要温和些,同时又继承了野兔的肉质。张月英决定迎接挑战,从头再来。于是,她贷款8万元,购入600只种兔,进行了第二次创业。

哪知,第二次创业不久,又有情况出现了。野兔陆续死亡,这又是哪一个环节出错了?她马上联系养兔专家。专家告诉她,兔子死亡的病因是吃得太多不消化,被胀死了。原来,张月英养兔心切,喂食上没有节制,硬是把兔子给胀死了。这一次又损失了2万多元。

夏天到了,兔舍又发现有兔子死亡,而且一天比一天多。按理说,兔子的饮食、卫生情况都做到位了,那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了?没办法,张月英只好向专家请教。专家来到兔舍www.ncZfj.com/,观察了一会儿,就发现了问题,对张月英说:你的兔子是被热死的!

专家告诉张月英说,兔子怕热不怕冷,正常适应温度在23~26℃左右,可是杭州地区的温度可达38℃以上,这么高的温度,野兔哪能受得了,被热死了。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张月英对兔舍墙外浇水,在室内放置大功率风扇。她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屋顶种植一些像丝瓜、爬山虎之类的藤蔓植物,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遮阴棚。经过上述措施后,再也没有兔子被热死的情况了。

经过不断的探索,张月英掌握了一整套养兔心得,经过二次杂交,野兔的成活率达到了95%。守得云开见明月,张月英终于等来了收获的季节,一下子卖出了400只野兔,赚了第一桶金。

如今,张月英的养兔场存栏1000只野兔,每年的收入达到了数十万元。蹦蹦跳跳的野兔,为张月英铺了一条致富之路。

肖养红:用桑叶喂鸡产好蛋月入过万


肖养红在鸡舍里忙碌记者李念摄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为了实现带领村民致富的愿望,她从月收入过万元的小公交经营户,改行成为钻进鸡舍一干就是一天的养殖户,她就是长安区鸣犊街办强家坡村有名的巧媳妇、泽缘养殖场的带头人肖养红。

从公交车主变身养殖户

今年42岁的肖养红,在办起养殖场之前,已经有着万余元的月收入了。之前卖过服装,后来我自己承包了辆小公交,生意也是红红火火,肖养红说。自己富了不满足,同村人生活水平还较低,这位人大代表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调研之后,她决定在自己的家乡搞起养殖业与村民共同致富。一开始,只有5家村民愿意和肖养红一起干,但面对上百万的启动资金,她只好挑起了大头梁,把在身边的亲戚都借了个遍后,加上自己多年的积蓄,总算把钱凑齐了。从2009年到现在,加入她养殖场的村民已经有12户了,收入也是年年增长,还帮助村里解决了20多位村民的就业问题。

鸡舍里一呆就是一整天

坚韧、能干、特别能吃苦,是村里人对肖养红的共同评价。今年过年的时候,工人都回家了,我就一个人在养殖场里,喂鸡、拾鸡蛋,从早上六点开始,到晚上九十点才回家。肖养红笑着告诉记者,这种工作节奏其实就是常态,她指着鸡舍里的一张钢丝床说,有时候因为照看小鸡苗,一夜都不能睡,我就坐在这张床上。一夜未合眼,第二天还要开车出去跑销售、联系项目。

桑叶喂鸡产出营养蛋

不仅能吃苦,肖养红还善钻研。在同村的人都搞起养殖以后,她就开始琢磨一种新的、绿色的方式,让养出的鸡蛋更营养、更好吃。在一次聊天中,一位中医给出的一味药材让她找到了新途径桑叶养殖。桑叶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鸡吃了产出的蛋蛋黄特别黄,蛋清液粘稠,营养价值也高了。现在,她的养殖场里种了2100棵桑树,栏里的鸡都吃上了桑叶也喝上了桑叶水,2013年肖养红还被评为了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她说,等桑叶养殖技术成熟后,就会在全村推广开来,带着大家一起干。

90后小伙套养沙塘鳢 小小懒鱼亩产过万


扎根农村数年,靠双手养鱼致富,这样的事情似乎很难同一个90后的大学生联系在一起,但长兴县洪桥镇古龙村的卢泽辉却做到了。短短3年时间,他让自家河塘的亩均产值提高了一倍多。而这样的变化,主要源于他养殖了一种叫沙塘鳢的鱼。

在洪桥镇古龙村的水产养殖基地,笔者见到了出生于1991年的卢泽辉。他戴着一副半框眼镜,皮肤偏黑,体型偏瘦,谈吐老成,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90后“小鲜肉”,而是俨然一位“老渔民”的形象了。

“这就是沙塘鳢,我们长兴人叫‘荡步’。”卢泽辉捉了一条鱼放在手心里憨笑着说,“你看,这鱼很容易捕捉,放在手里也不怎么动,因此这种鱼也叫呆鱼、懒鱼。”看这沙塘鳢,个头不大,长约十厘米左右,通体黑纹,嘴巴宽扁,卢泽辉说,就是这一条条小鱼让他的水产养殖效益陡增,每斤能够卖出七八十元的高价。

2012年,大学毕业后的卢泽辉回到家中养殖鳜鱼和河蟹,但由于缺少经验,塘里套养的湖蟹全部逃走,让他一下子损失了六七万元钱。后来,他了解到,洪桥镇政府正在推广沙塘鳢的养殖,尽管售价高、有市场,但一些水产养殖户担心它会吃掉小虾,对湖蟹和虾的产量有影响,鲜有人愿意尝试,年轻的卢泽辉却从中看到了商机。

“沙塘鳢天生个头小,顶多吃些小鱼小虾,反而净化了养殖环境。”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先试养了两个河塘,将沙塘鳢与湖蟹、河虾套养在一起。然而,第一次收地笼时,他发现,虽然湖蟹的产量没受影响,但沙塘鳢的产量却明显下降,地笼里有大量沙塘鳢残骸。

鱼和蟹明明可以和平共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原来,这就是沙塘鳢的“懒”造成的。捕捞时,由于鱼与蟹全部拥挤于一只地笼中,一动不动的沙塘鳢很容易就被拼命挣扎的湖蟹误伤,从而造成产量降低。在对地笼进行改良、将鱼与蟹的密度适当减小后,这一问题便得到了解决。

在套养的过程中,由于沙塘鳢吃掉了有害的小鱼小虾,湖蟹的产量与质量皆得到提升。如今,卢泽辉的100亩蟹塘全部采用了这种套养模式,亩产值从最初的四五千元提高到1万多元。现在,长兴已经有10多户水产养殖户套养了这种鱼,效益均得到明显提升。

武汉小伙上网卖蜈蚣、蝎子、蜘蛛月销过万


过去,蜘蛛、蜈蚣、蝎子等爬行类动物,一直被视为危险毒虫,而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时尚新宠。而部分爱好者看到这其中的商机,开始投资试水此类另类行业,由于目前市场竞争还不激烈,一些出手较早的商家已经赚到了银子。

无毒的红蜘蛛、红龙蜈蚣、绿鬣蜥昨日,记者在位于鹦鹉洲附近的一家小仓库内,看到了大批令人发毛的宠物。武汉伢小高介绍,目前销量还不错,销售网络已遍布全国多个城市,月销售额5-6万元。

小高告诉记者,无毒的毛蜘蛛眼下最受欢迎,每个月都能卖出40只-50只,价格从100元-300元不等。2009年初,小高的网上销售已稳定在3万元左右,他于是在鹦鹉洲附近花600元/月的价格,租了一间30平米的小仓库当基地,专心进行线上交易。

小高介绍,此类宠物主要吃蟋蟀、大麦虫等小昆虫,而这些粮食自己也都有销售。他的客户主要是一些爬友,这类人群多是性格比较宅的年轻人,有发烧友一人甚至可以买十几只这样的宠物。

此外,这类爬行类宠物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很高,而生活习性也有很大区别,如蜘蛛耐渴而蜈蚣不耐渴等,商家若要自己繁殖必须提前进行学习,否则失败的几率很大,不如直接从外地打货。

武汉工商部门提醒,眼下有一些以农业、生物科技为名目的蜈蚣蝎子养殖加盟骗子公司,过分夸大日赚数千,月入万元,让加盟商觉得找到了一条生财之路。此外,外地加盟商一旦发现被骗,维权方面也比较麻烦,初次创业者要提防。

大学生负债40万 养泥鳅年赚百万


提起大学生创业,不少人会想到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之类的高新产业。然而,在舟山市定海区,浙江海洋学院的4名大学生却挑中了又脏又累的水产养殖,他们不挑梭子蟹、大黄鱼这类“高大上”的海产品,偏偏和灰不溜秋的泥鳅看对了眼,并且还以此做到了年赚上百万的好成绩。

象牙塔里“泥腿子”

寒冬里的定海区白泉镇小展社区的泥鳅养殖基地,王小军、贺龙兴、胡秀峰3人正在整修池塘,为来年生产旺季作准备。而贾兴鲁则在江苏连云港的合作养殖基地照看着。

“泥鳅兄弟”4人,是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养殖专业的同班同学,其中3人2013年毕业,而王小军继续读研究生。毕业之际,他们4人的想法出奇地一致:给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我们正好用所学的水产养殖技术,打拼一份自己的事业。”

创业,不能跟风。在舟山,大黄鱼、梭子蟹等海产是百姓最为喜爱的餐桌美食,市场大、销路好,吸引了众多水产养殖户。可王小军他们偏不愿去大碗里与别人抢食,决定养殖不起眼的泥鳅。“大学期间,我们跟着导师做过泥鳅养殖的课题,对传统泥鳅养殖存活率低的难题有所突破,这也是我们决胜市场的法宝。”

土地承包费、设备投入费、基地改造费……估算下来,创业成本居然高达40万元之多。“我们几个都来自农村,家人没法给我们太多支持。”王小军说,筹集资金只能靠自己。于是,他们向朋友、亲戚一遍遍讲述创业方案,努力说服对方,终于凑齐了40万元。2013年3月,4兄弟在白泉镇小展社区承包下20亩地,挖塘搭棚,下田当起了“泥腿子”。

泥鳅兄弟勤创业

1个大棚、9口苗塘……渐渐地,泥鳅养殖基地雏形初现。随后,“泥鳅兄弟”又斥资20多万元,引进个大体肥的优质品种台湾泥鳅用于繁殖生产。很快,40万元启动资金被花得一干二净,几个小伙穷得揭不开锅。

这时,胡秀峰提议,在养殖场里种些蔬菜,自给自足,解决生计问题。种地,对于这些农家娃来说并非难事,塘埂上很快就种满了西红柿、大白菜、豌豆等各种蔬菜。想不到的是,不起眼的塘埂竟产量惊人,有大量蔬菜剩余。于是,他们把蔬菜卖掉,购买更多泥鳅苗。

那阵子,他们常常凌晨起床,踩着载有几百斤蔬菜的三轮车,去市场占位卖菜。“起初,我们都很腼腆,不好意思张嘴叫卖,一天都卖不出多少,可一想到养殖场需要钱,大家都豁出去了,整个菜市场就数我们的吆喝声高。”王小军颇为自豪地说,有一晚,他们赚了500多元。

“通宵卖菜虽然苦,但和养泥鳅遇到的困难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因缺乏大规模养殖经验,养殖泥鳅栽了不少跟头。对此,王小军记忆犹新。

资金匮乏、经验欠缺、技术瓶颈……这些一度困扰养殖场发展的难题,并没有难倒心怀梦想的4个年轻人。“创业哪有一帆风顺的,经历困难是正常的。只要挺过去,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养殖场的成功,还有宝贵的人生阅历。”正是这种以苦为乐的精神,让“泥鳅兄弟”逐渐走向成功。

天道酬勤苦为乐

在前阵子举行的“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泥鳅兄弟”的参赛项目“舟山台岛鳅业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从10万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计划类农林渔牧方面的金奖。

小小的泥鳅养殖为何能受到评委青睐?养殖场简陋的平房内,王小军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泥鳅炖豆腐,回答了这个问题。“传统的土泥鳅,个小肉少,养殖周期长,利润少;而我们养的台湾泥鳅,平均一条重2两,个大肉肥,口感鲜美,更具市场前景。”

除了引进品种,技术创新是“泥鳅兄弟”获得成功的又一关键。经过6年努力,王小军等人在浙江海洋学院硕士生导师储张杰博士的带领下,突破了泥鳅育苗的关键技术—泥鳅幼苗敌害豆娘幼虫的防控。利用人工育苗技术、开口饵料技术和敌害防控技术等三大核心优势技术,泥鳅成活率从5%提升到了50%,而繁育成本下降一半多。

“我们打算在这里建一个实验室,继续提高养殖技术。”说到对未来的憧憬,王小军信心满满。新一年,他们既要巩固原有市场,又要加快建立合作养殖基地,在全国各地推广他们的苗种和技术。其中,江苏连云港的合作基地将继续拓展韩国、日本等海外市场,让泥鳅“游”出国门。

生态养牛当老板 美女年赚30万


黄丽蓉的肉牛养殖场一年出栏肉牛近100头

穿着时尚、长得清秀,且有份不错的生意,然而这位美女老板还“不安分”,居然下乡养起了牛。

从卫校毕业后,泸州人黄丽蓉选择创业,从事白酒等批发零售生意。2013年,已经小有成就的她作出让朋友不解的决定:放弃收入稳定的白酒生意,投资养牛!如今,这位美女老板在朋友圈又成了焦点,她经营的肉牛养殖场一年“淘金”30万元。

初入“牛市”

新买5头牛成“学费”

红光村大小山头上百个,山头土质肥沃,水草丰富,尤其近两年村民大多烧上天然气,村民种植的稻草、玉米等秸秆,都任其腐烂在田间。面对如此清幽的环境和丰富的饲草资源,2013年7月,黄丽蓉毅然斥资40余万元建标准化牛场,并于8月从山东拉回30头鲁西黄牛,开始自己的“牛倌”之旅。

当牛犊买回来不久,问题也跟着来了。由于小牛长途颠簸、气温高、水土不服等问题,小牛陆续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这可急坏了对养牛没经验的黄丽蓉。

那段时间,她吃住牛棚,每天在专家指导下,给牛打针挂水、喂精饲料、饮红糖水,就像照料生病的小孩一样,不敢有丝毫懈怠,但最终还是有5头牛不治而亡。

摸爬滚打

亲力亲为积累宝贵经验

吃一堑长一智,黄丽蓉从头学起。从给牛治病开始,驱虫、健胃、防疫、喂料、打扫牛粪每个环节,她全部亲力亲为。在磕磕绊绊、摸爬滚打中,2014年10月第一批肉牛开始陆续出栏。

算算账,除了购牛、饲料、场地租金等成本外,基本持平。“虽然头批牛没有赚多少钱,但从中积累了一定养牛经验,算是花钱买技术吧。”黄丽蓉说。

从一开始,黄丽蓉就打定主意走生态饲养之路。“原生态的环境不养生态牛,那简直就是浪费资源。”黄丽蓉说,一年四季,肉牛除了吃充足的青草、稻草和秸秆外,就是辅以玉米粉、麦麸皮和菜籽饼等精料。“虽然每天1头牛增加了近4元的成本,但却保证了肉质的健康。”

由于黄丽蓉养殖的肉牛绿色生态,她的活肉牛一上市批发价就卖到26元/公斤,鲜牛肉更是达到60元/公斤,比普通饲料催肥的肉牛要高出8元/公斤。今年上半年,她就卖了35头,每头获利都在3000元以上。

收获成功

源头控成本赚得欢

在黄丽蓉的肉牛饲料库房里,堆放的粮食除了玉米、麦麸皮,更多的是高粱酒糟。“用小米高粱酒糟添加到肉牛精饲料中,既保生态肉牛品质,也让降低养殖成本。”黄丽蓉说,她的养殖场近邻就有一家高粱酿酒企业,该企业虽每天只产几百斤白酒,其剩下的酒糟足够她的近百头肉牛享用。

在解决肉牛的草料上,黄丽蓉也有独特的“路子”。她除了割草外,用养殖场的牛粪肥与村民置换谷草、玉米秸秆。村民种植水稻、玉米等使用牛粪肥,黄丽蓉的养殖场全部免费提供;而村民水稻、玉米收获后,其留下的谷草、玉米秸秆。

由于红光村大多村民都烧上天然气,秋收后的谷草、玉米秸秆已无用武之地,都交给黄丽蓉喂牛。牛粪肥与村民置换谷草、玉米秸秆这种开源节流方式,既让村民减少种地化肥支出,黄丽蓉也减少了肉牛养殖成本,带来的利润自然就水涨船高。

眼下,黄丽蓉的肉牛养殖场一年出栏肉牛近100头,年获利达30万元。

养青蛙的利润 大学毕业养青蛙一年赚80万


现在农村发展的非常不错,很多的人都开始了回乡创业,在外面2,3千块钱一个,还要背井离乡和自己的亲人父母分开,独自一个人在外漂泊。因此随着这几年农村发展的越来越好,更多的人都愿意回到农村开始创业。养青蛙的利润大学毕业养青蛙一年赚80万,下面从具体来了解一下:

养青蛙的利润
大学毕业养青蛙一年赚了80万
大学毕业仅两年,便已成为百万富翁,吉林财经大学2008届毕业生王理的成功,得益于青蛙养殖。
他的成功不是偶然
“王理的成功不是偶然,这与他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团委***赖广添11月24日说,王理是经济学院0414班学生,在校期间曾多次获得奖学金,并获得“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王理在大二时担任经济学院经济学社社长,组织“路径”调查小组赴长岭县永久镇柳蒿泉子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三时当选经济学院学生会主席,在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锻炼了他的综合能力,也为他日后创业奠定了基础。
辞掉工作回家养青蛙
“我在找工作前,就把打工当作了资金积累和能力积累的一个平台。”王理说,他毕业后在广东一家公司从事高端软件销售工作。“底薪1800元,主要还是业绩工资,平均每月下来能赚六七千元,业绩好能赚上万元。”王理说,他参加工作后,也想着法子赚钱,下班后摆地摊、做烧烤,没事时还去当地水产市场闲逛,发现市场上的青蛙供不应求。“当时卖青蛙都是偷偷摸摸的,因为青蛙是保护动物,那我自己养殖的青蛙不就是合法的吗?”王理发现了一个市场,便决定辞职。

养青蛙的利润
家里除了父亲都反对
“我拿着半年挣的5万元回家,和父亲养起了青蛙,而母亲则反对我这么做。”王理说,他家在湖南省沅江市茶盘洲镇,母亲为了让他回心转意,专门组织了一支“反对亲友团”,每天用各种办法来阻止他。而这时,王理谈了3年的女友,知道他要回农村养青蛙,也提出和他分手。但这些反而促使王理下定决心要把这个事干好。
一年赚了80万元
“我找到33岁的村支书,由于都是年轻人,很快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王理说,村支书提出,他的户口要迁回老家。于是王理把户口迁了回去,并很快获得用来养殖青蛙的26亩地。王理组织家人和村民帮着抓田地里的青蛙,很快1000多只青蛙被圈养在26亩地里,青蛙在条件舒适、食物充足的环境下得到了惊人的自然繁殖。“这么说吧,一对青蛙一年可繁殖2000只。这一年下来,我净赚80多万元。”王理说。
如今青蛙供不应求
“我的青蛙主要供给酒店,南方城市的订单不断,几乎供不应求。”王理说,青蛙给他带来巨大的财富,也吸引了当地的村民纷纷效仿。王理多次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为农户免费提供技术和种苗,按市场价回收农户养殖的青蛙,带动茶盘洲镇周边的农户养殖。目前,茶盘洲镇已经有86户农户加盟王理的公司。
养青蛙的利润
遇到困难没有退缩
“我在创业之初也不是一帆风顺,但我就坚定这个信念,我一定会成功。”王理说,就在自己满心欢喜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突然发生了,大批青蛙意外死亡。看着遍地都是青蛙的尸体,王理心里除了心痛,剩下的就是着急。为了弄清楚青蛙死亡的原因,他解剖了一只青蛙,终于找到了原因,他立即对症下药,采取措施阻止了青蛙的继续死亡。但是这时养殖基地已经损失了价值将近10万元的青蛙。
“做一件事情肯定会有挫折,当企业规模小的时候,如果能经受住这种小磨难、小挫折,我想对于企业来说反倒是一种运气。”王理说。

将来把产业链做宽做长
“今年我的公司年产值200万元,今后我打算做一些更深层次的产品,并把这些产品推广出去。”王理说,他计划大力推广稻田蛙和野生青蛙、蚯蚓养殖3个项目,在未来3年内直接带动农户1000户以上。同时合理配置资源,发展立体养殖产业,种植有机稻谷、有机蔬菜,办出现代的绿色无污染的农业生产产业,并加长产业链,打响品牌,发展直销店,并带动附近农户致富,使自己的公司成为全国闻名的“青蛙王国”。
就业不顺心就去创业
“在我们学校一提王理,没有不知道的,他现在是我们学校的名人。”吉林财经大学李同学说,这次王理来母校作报告,他特意去听了,感触很大,自己虽然已经在努力找工作了,至于能否找到合适的,暂时还不好说,但王理给了他一个启示,如果就业不顺心,那不如去创业。
养青蛙的利润
冷水滩区养殖青蛙实现增收致富
人勤春来早。虽然如今是青蛙的初醒期,但位于冷水滩区蔡市镇邓家铺原生态种养殖基地的养殖户邓共杰却不闲着,每天提起精神关注青蛙的动静。
邓共杰介绍,这些天,他每天步行十多分钟到养殖基地,观察刚孵出来的100万只蝌蚪。“22亩养殖基地我要一亩一亩地观察过去,平均每亩要观察10分钟左右,有时喂点食,看到配套设施有破损就赶紧修复,防止鸟类吃它。”邓共杰一边给基地的蝌蚪喂豆浆,一边告诉笔者。
在青蛙冬眠时,邓共杰就在每亩田里设置8到10个池子,每个池子里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并放入适量的盐,为青蛙提供适合生长的盐水水质。这段时间他除了观察蝌蚪状况,还要定期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洁。“养殖的青蛙比本地青蛙长得快些而且大个一些,农历八月十五至9月时就可以正式销售了。”邓共杰说道。邓共杰养殖青蛙22亩,4—5千元/亩,单青蛙一年收入10多万元,如今已带动邓家铺村3户人家养殖。随着示范效应的进一步显现,预计有更多的农户加入养殖队伍,实现增收致富。
养青蛙的利润
养殖青蛙的前景
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青蛙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和良好的农田环境,国家及很多的地方都出台了保护野生青蛙的法律、法规及规定,并制定了对非法猎捕野生青蛙的处罚条款,增加了禁止非法捕杀、买卖野生青蛙条款。
但由于人们对野生青蛙的一味追求,吃青蛙的人越来越多,就四川成都市场而言,每天要消化6吨以上的青蛙,市场需求量很大,受这种利益的驱使下,各地捕杀、出售青蛙的现象仍屡禁不止,每天有大量的野生青蛙被捕杀,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为了既可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又可以保护野生青蛙资源,人们开始着手人工繁殖、养殖野生青蛙。但现有的野生青蛙繁育养殖技术仍然存在着单位面积产量不高、养殖成商品蛙周期长、养殖成本高、不易大面积推广、难形成规模养殖等问题,造成人工养殖困难,野生青蛙资源仍然受到严重的破坏。

养鹅只卖鹅毛,老孟一年赚了1000万


别人养鹅是为了卖肉,内蒙古奈曼旗的养鹅农户老孟养的鹅却只卖毛,而且小鹅出壳三个月就开始取毛卖掉。然而就是靠做这个生意,他一年收入就超过了1000万元。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国内羽绒服行业主要集中在南方,特别是沿海地区。实际上,早在2005年,老孟就发现每年几乎不分季节,都有大批的南方采购商北上,采购鹅毛。通过关系,老孟更进一步了解到,羽绒服的生产环节在南方不假,而原材料却集中在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原因是这里的羽绒绒朵(专业术语:羽绒的体积)大、品质优,而价格低廉。而随着外向型企业出口受阻、各项成本特别是原材料运输成本上涨等因素,相当一批知名的羽绒服企业重心向北转移,有的甚至直接搬到草原上。悄然之间,在老孟所在的奈曼旗就出现了大大小小十几家羽绒服生产企业的生产基地,其中不乏知名品牌。更令老孟欣喜的是,由于急需原材料鹅毛,这些企业纷纷高价抢购羽绒,有的甚至自行养殖来满足需求。平均而言,一个中型企业,每天的需求量就在3吨左右。

老孟算了一笔账:跟养成品肉鹅相比,卖鹅毛具有周期短(只需三个月即可取毛)、利润高(鹅毛每公斤市价也在500元左右,另外每只鹅平均可取质量最好的羽绒12根,按市价0.25元计算,一只可获纯利2元多,属于附加价值)、风险低(生长期短,疫情发作几率较低)等优点。最主要的是市场供不应求。因此从2005年7月,老孟决定放弃传统养殖,专门饲养取毛的雏鹅。

因为市场转型,养什么鹅成了第一要务。老孟经过调查,发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北方的鹅种所产的毛几乎都有市场,因此属于大众产品,收入稳定;第二,一些特别的生产商对某些鹅毛品种有特殊的要求,虽然鹅种难觅,但利润更高。为此,老孟一边批量养殖北方鹅,同时跟部分生产商合作,引进一些特有的品种。这其中,台湾产的长荣鹅最受欢迎/。原因是台湾羽绒服生产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而长荣鹅是其最熟悉和开发时间最久、产品品种最丰富的鹅种。最主要的是,这种鹅的适应性很强,老孟仅用了两个多月,就使它完全适应了北方的环境气候。而养殖长荣鹅,也使得老孟获得了与更多台湾厂商合作的机会。短短两年时间,老孟的养殖场规模就从最初的7000只发展到6万只。收入也从十几万元飙升至200万元。

生意做大的老孟,眼光也变得开阔起来。他认为,光靠自己一个人,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庞大需求。因此,从2008年起,他将业务重心转向两个方面:其一,收购鹅毛,变产为销,以销带产。他一边跟企业签订供货合同,一边跟养殖户签订收购合同,中间对接,扩大了利润来源。其二,其他产品深加工。雏鹅虽然产肉量、重量比不上成品鹅,但肉质鲜嫩,还可以制作其他如鹅肉、鹅肝、鹅胗、鹅舌等深加工产品。更重要的是,在北方市场,相关产品相对稀缺,市场空间很大。于是,老孟投资约30万元,建起了一个小型鹅肉制品加工厂。凭借着独特的产品优势,通过进入超市、商场等形式,很快打开了北方市场。2010年,老孟又跟一些知名品牌合作,开发更多鹅肉深加工产品。

2011年,老孟的养殖场再次扩大,鹅存栏数超过了15万只。尽管还未到年终结算,但据他估算,综合收入已经超过了1000万元。

更新于:11天前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24 68养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