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68养殖网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 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热门搜索
68养殖网 > 水蛭养殖 > 水蛭的预防与驱除

水蛭的预防与驱除

发布时间:

【www.68yangzhi.com - 土鸡养殖技术与预防】随着科学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农药、化肥的应用,水蛭的危害逐步减少。但一旦有水蛭侵入到人体,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和驱除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办法。(一)水蛭的预..

【www.68yangzhi.com - 土鸡养殖技术与预防】

随着科学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农药、化肥的应用,水蛭的危害逐步减少。但一旦有水蛭侵入到人体,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和驱除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办法。

(一)水蛭的预防

1、涂搽皮肤

用药剂涂搽皮肤。据国外报道,用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驱蚊醇、或避虫酮等驱避剂涂在皮肤上可预防旱水蛭。另外,用雪松油或驱避剂Ⅱ+50%羊毛脂涂在皮肤上,对水蛭有一定的驱避效果。美国曾在南洋群岛婆罗洲的北部试用复合驱避剂,也有较好的效果。

2.浸泡布条

海南岛用广州驱蚊灵的下脚料浸布条防止山蛭,一次浸泡防效为57天。布条在驱避剂里浸透,每条用量15毫升,或用驱避膏剂涂搽于整个布条一面,每条用量3克,将布条的两端缝接成圆形套筒,套在工作人员穿的胶靴的靴口外面,形成环状驱避带,以防水蛭爬上人体吸血。用马来酰亚胺配成30%丙酮稀释液浸泡布条的驱避效果最好,驱避时间长达20多天。

(二)水蛭的驱除

凡已被水蛭叮咬了,在它吸饱血液后过一段时间会自己掉下来。如果发现它正在吸血,除掉它决不能用手去拉。因为它吸着力强,不易拉下,硬拉对伤口不利。可用手猛拍几下,或在叮咬部位滴几滴盐水、酒精、浓醋,或用火柴在水蛭身体上烧一下都行。伤口可用硼酸洗几天,以防止感染化脓。

寄生在鼻孔、咽喉、食道或气管的,可请医生用带钩的镊子或探针取出。广西等地用蜂蜜驱除寄生在泌尿生殖系统内的水蛭。办法是用注射器吸取l一2毫升蜂蜜(加适量注射用水,不宜太稠),除去针头,注入尿道或阴道,经3分钟后,水蛭会自行脱。

相关阅读

水稻与水蛭套养


水稻和水蛭套养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成本,还能提高水稻的产量,能够增加收益。在稻田中养殖水蛭,它们日常在泥土中的活动利于水稻生长,水蛭的排泄物和它们的饵料残渣能够滋肥土壤,节省化肥费用,水稻的秸秆可为水蛭提供遮阴栖息的场所。稻田混合养殖水稻和水蛭能够互惠互利,还能节约成本。

在稻田内中种水稻的同时养殖水蛭,能够节省成本,水蛭可以将稻田中的一部分害虫消灭,很大程度的节省了施撒农药的成本,水蛭的排泄物和它们未吃完的饲料还能使稻田更肥,可以减少使用化肥,水蛭在稻田内钻洞能够是稻田内土质疏松,有利于水稻生长,将水稻和水蛭进行混养可以很大程度上的节省成本,提高效益。

一、稻田选择与建设

最好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澈无污染、排灌水方便而且交通方便的稻田,面积控制在5-10亩左右即可,稻田以回字型结构挖建,田中需要有4-5m宽、1m深的沟,使用挖建沟的土壤堆建2-3m宽且比稻田高出1m的田埂,为防止水蛭逃跑,要在稻田的周围用聚乙烯网片围建防逃网,要求将网片插入土中20-30cm,比土面高1m。

二、选择水稻和农药

1、水稻的品种

水蛭与水稻混养时,稻田内的水稻最好选择秸秆较高、能抗病害和倒伏的早熟水稻,容易倒伏的水稻会影响水蛭的生长,水稻的秸秆在夏季高温时可供水蛭遮阴栖息,为防止水稻受到病害使用农药对水蛭产生影响,抗病能力强的水稻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减少农药的使用,早熟水稻收割时间较早,收割之后可以加强对水蛭养殖投喂,促进生长,提高产量。

2、使用农药注意事项

水蛭对农药比较敏感,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使用农药,使用农药要注意,禁止使用毒性很高且残留性强的农药,喷洒农药前把稻田中的水排放出去露出泥土,迫使水蛭们进入泥土中后再进行喷洒,喷洒完之后马上往稻田内加注新水,排水和注水同时进行,让稻田中的水交换2-3次左右。

三、投放水蛭种苗

水稻与水蛭混合养殖,要更加注意,为保证水蛭的成活率较高,一般投放水蛭种苗是在种植水稻一周后进行,水蛭种苗的规格选择3-5g,投放密度控制在20-30条/㎡左右。

四、饵料投喂与日常管理

移栽水稻之前,提前10天往稻田内注入20cm水,然后按照50kg/亩的比例朝稻田内施撒生石灰进行消毒,消毒7天后按500kg/亩的比例在稻田内施撒发酵好的农家肥。

水蛭主要摄食螺蛳,第一次投喂的螺蛳数量要在水蛭总数的5倍,然后每隔7天往稻田内投喂一次螺蛳,确保水中的螺蛳数量充足,足够水蛭摄食。

定期更换稻田中的水,一般半个月更换一次,每次换1/5的水,以确保稻田水质,要经常观察水蛭的情况,预防水中有龙虾、黄鳝等对水蛭造成危害,还要多检查稻田四周的防逃围栏是否完整,以防水蛭逃跑。

五、养殖水蛭的收益

一般一亩稻田养殖水蛭的成本为水蛭种苗5000元+塘租600元+投喂螺蛳3500元+人工管理费500元=9600元。

一般每亩可产100kg水蛭,目前市场售价约为160元/kg,收益为100kg160元/kg=16000元,减去成本9600元,纯利润可达6400元,所以养殖水蛭的利润还是很不错的。

猪疫病的预防与治疗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动物养殖的规模逐渐向着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猪在养殖过程中的各种疫病会经常发生,这就给猪疫病的预防和防治提出了新的要求,猪疫病预防工作的开展和进行,对社会有着显著的影响。如果猪疫病得不到及时的预防和控制,很有可能会造成疫病在养殖领域大范围的传播,不仅会严重危害到生猪和其他的动物,同时还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加强对猪疫病的预防和防治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本文主要介绍了猪在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几种疫病和防治对策,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开展猪疫病防治有一定的帮助。

在猪养殖过程中,猪疫病能否得到及时有效地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畜牧业产生不小的影响。猪的各种疫病一旦发展成为流行性传染疫病,那么将会对其他动物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得疫情不断的扩大,最终导致畜牧业发展停滞不前,所以在猪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猪疫病的预防和防治,而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就需要对不同疫病的发病症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疫病进行预防,对发病的病猪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猪的疾预防和治疗工作,才能切实保证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一、常见的几种猪疫病的种类

1.猪气喘病

猪的气喘病也叫猪的喘气病,其学名被称作为猪肺炎支原体性疫病,是猪养殖过程中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疫病,该种疫病会对猪的呼吸道造成慢性的影响。这种疫病的发病症状主要为气喘和咳嗽,胸腔是其主要发病的集中区域。发病时对器官造成影响最为严重的就是肺部。通常情况下,患有该种疫病的猪伴有肺气肿和肺水肿等机型疫病。而如果猪的肺部出现了虾肉状的病变,则猪的肺部呈现出的是一种慢性或者半机型的病情。猪在感染了该种疫病之后,会导致出栏的时间变长,猪的生长速度明显变慢,采食量会降低,而猪的性别,年龄和品种与该种疫病发生无关。该种疫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主要发生在季节更替和气候环境表现的不稳定的时候。引起猪感染该种疫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饲养的投喂的食物质量较差。个体猪感染该种疫病之后,死亡率较低,但是如果在养殖场大范围的传播之后,如果没有及时的采取措施,会对猪生长和出栏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导致该种疫病不能彻底的根除。

2.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也属于一种呼吸道疫病,其发病的主要诱因有两种,一种是支气管败血博氏杆菌的影响,一种是和产毒素的多杀性巴氏杆菌。鼻炎是其发病之后主要的临床症状,发病之后,表现为不断地打喷嚏,同时伴有鼻血流出,猪的面部发生较为严重的变形,猪鼻子出现偏斜的现象,该种该种疫病之后,猪的生长速度明显降低,采食量降低,饲料的利用率减少,导致畜牧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而且猪在感染了传染性的萎缩性鼻炎之后,会严重影响到呼吸道正常的运转,同时猪的免疫功能不断的降低,很容易感染其他疫病,使猪的死亡率和淘汰率明显上升。通常情况下,猪在出生后2~5月的时间段内比较容易感染该种疫病,这种疫病在世界各地的都有发生。

二、猪的常见疫病防治措施

1.猪气喘病的防治对策

在猪养殖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养殖场自繁育原则,养殖本养殖场繁育的仔猪,预防引入外来的发病猪。在养殖过程中,如果要引进新型的品种也要严格执行动物检疫检验程序,对于外来的品种应该将其隔离养殖一个月之后,在确定了猪的健康情况之后,才能将其混入到猪群中。在平常的养殖过程中还应该切实做好养猪场的消毒工作,确保提供猪群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禁止向猪投喂变质饲料。此外,还应该注意猪群生长环境的优化,定期的为猪群接种疫苗。而在给猪接种各种疫苗过程中,应该注意疫苗的使用方式,要保证疫苗保存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注射的位置,应该进行胸腔注射。同时,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就可以改变自身表面的抗原而造成免疫失败,导致免疫力减弱,因此,在进行免疫过程中还应该做好药物配合治疗,其中螺旋霉素、四环素以及北里霉素和甲砜霉素等多种药物都可以起到不错的防治效果。

2.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防治对策

国家应该加强对进入境猪的检验和建议,防治外来病猪从国外传入到国内,同时,在猪养殖过程中还应该及时的淘汰生病的病猪,对猪群进行更新,将感染疫病的猪进行淘汰处理,从而降低猪群感染该种疫病的可能。而对于饲养过程中接触过病猪的疑似猪应该及时的将其隔离观察,在一定的观察期内,未发现病猪病例的则可以继续饲养。母猪生产后的猪仔严谨与其他猪接触,猪仔断奶之后需要对其隔离饲养1~2个月,如果没有发现发病的症状,则可以将这批猪仔作为种猪进行培育。同时,在养殖过程中,改善饲养的条件也是防止猪病传染的重要措施。在养殖过程中应该确定合理的养殖密度,防止猪群相互挤压,提高圈舍的通风效果,加强气体流通,将有害的空气及时的排除出去。

结语

总之,猪的疫病预防和防治工作需要我们按照科学的流程进行,本次研究主要对猪的两种疫病进行了论述。当然猪的疫病不止这两种,疫病防治的措施还有很多中,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的对预防和防治措施进行综合和研究,相信猪疫病预防和防治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显著的成效。

水蛭的习性


1.形态特点

水蛭没有可伸缩的吻,咽头固定,口腔内具有3个颚板,体内没有真正的血管系统,由血体腔系统取代。血体腔液红色,有葡萄状组织。我国池塘、稻田中分布很普遍的宽体金线蛭身体扁平,体形宽大,略呈纺锤形,长6-20厘米,体宽i.3-2.0厘米。体背部具有5条由细密的黄黑斑点组成的纵线,中央一条颜色深而明显。腹面淡黄色,杂有断续的纵行不规则的茶褐色斑纹或斑点,中间两条略明显。体前端较尖,前吸盘相对较小,颚不发达。

2.生活习性

水蛭生活于淡水性水田及沼泽中,喜欢在石块较多、池底及池岸较坚硬的水域生活。在石块底面较多、水草或藻类较丰富的水域,水蛭相对较多。一般情况下,水蛭高度聚集在沿岸一带浅水生的植物上或岸上的潮湿土里或草丛中。自然界中,水蛭多见于石块下、叶腋或枯枝的下面。晚秋气温低于lo℃时,水蛭进入水边7-15厘米深的松软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天气温升至10-13℃时开始出土活动。水域低于一定的溶氧量时,水蛭就钻出水面,爬到岸边土壤或草丛中。在较低气压的天气,水中的溶氧量降低,水蛭会向水面或岸上移动。卵茧通常产在含水量为30%-40%的土壤中,土壤透气性要求良好。水蛭主要吸食田螺、河蚌、水生昆虫、水蚤等无脊椎动物的体腔液,有时也吸食水面或岸边的腐殖质。水蛭耐饥力极强,吸一次血能生存3个月以上。白天躲在石块、土壤或草丛下潜伏,遇有食物时迅速出来取食。

水蛭体表的触觉感受器非常灵敏,可感知微小的水压、水流和气压的变化。在有水蛭的水沟中,伸一下手指或用小棍轻划一下就会引来水蛭。雨来临之前,水蛭可感知气压微弱的变化,迅速爬到岸上的草丛或土壤中躲避。雨水较大时,它们甚至逃得更远,养殖时尤需注意预防水蛭逃离。

3.繁殖习性

水蛭雌雄同体,同时兼具雌雄生殖器官,异体交配,体内受精。交配后1个月左右,雌体生殖器分泌出稀薄的黏液,其中包被卵带,形如蚕茧,排到体外,在湿泥中孵化,温度适宜,经16-25天从茧中孵出幼蛭,即可开始独立的生活。水蛭产卵茧的时间从5月初开始,持续到6月中旬,5月中旬为繁殖高峰期。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避免在岸边走动或其他较大的震动,否则正在产卵茧的水蛭会受惊逃走,造成空茧。如环境条件合适、食物丰富、水质良好,幼蛭经4个月左右的生长可达到性成熟。

水蛭的繁殖技术


水蛭也是雌雄同体动物。雄性先熟,行异体受精。

1.选种

应选身体健壮、无病、光滑、条纹清晰、能繁殖的水蛭作为种源。

2.生殖器官

雄性生殖器官有411对球形的精巢,每个精巢有输精小管通到输精管。输精管纵行于身体两侧,第一对精巢前方,各自膨大或盘曲成贮精囊,再通到射精管。两侧的射精管在中部汇合到一个精管膨腔(或称前列腺腔),经雄孔开口于体外。精管膨腔富有肌肉和腺细胞。它是形成和驱出精荚的器官。精荚形状各异,通常有两束精子,各来自一根射精管。有的精管膨腔较复杂,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球状的基部,重叠着几层单细胞前列腺;一是荫茎鞘,其肌肉壁可翻转伸到生殖孔外成荫茎。卵巢通常一对,包在卵巢囊内。卵巢囊通出输卵管,两根输卵管汇合人荫道,或先合成一根总输卵管,再进入膨大的荫道,经雌孔通体外。总输卵管外面有的包着单细胞的蛋白腺或卵巢腺。荫道有的还分荫道囊和荫道管两部分。

医蛭科水蛭有一个荫茎。交配时,两条水蛭的腹面紧贴,头部方向通常相反。一条水蛭荫茎插进另一条的荫道内,一般是单方面输送精子给对方的。有的种类无荫茎,而是把精管膨腔分泌的精荚埋到对方皮下,传送精子给对方。交配时,两条水蛭扭曲在一起,由于精管膨腔肌肉的动作把精荚挤出,粘附到另一条身上。精荚在环带部或身体后部。

3.卵茧的形成

水蛭交配(约2小时)后,经过两天或数个月,开始产卵茧。产卵茧期为5月中旬到6月上旬,温度19.221.3℃之间。卵茧多产于田埂边或水渠边四周泥土内。工不干不湿和疏松,含水量为30%一40%。

茧中卵的数目,根据种类不同而异,有的卵茧中含一个,也有含多个。

水蛭产卵茧前,先从水里钻人田边泥土中,接着向上方钻成一个斜行的、或垂直的穴道。穴道宽约1厘米、长56厘米,有的分24个叉道。它的前端朝上停息在穴道中。环带部分泌一种稀薄的粘液,夹杂空气而成肥皂泡沫状。再分泌另一种粘液,成为一层卵茧壁包于环节的周围。卵自雌孔产出,落于茧壁和身体之间的空腔内,并分泌一种蛋白液于茧内。此后,亲体慢慢向后方蠕动退出。

在退出的同时,前吸盘腺体分泌形成的栓,塞住茧前后两端开孔。整个产茧过程需要半个多小时。卵茧产在泥土中数小时后,茧壁逐渐硬化,壁外的许多泡沫风干,只剩下连接的五角或六角形的短柱组成的蜂窝状或海绵状外保护层,可减少水分流失,内层光滑。卵茧初形成时为紫灰色,数小时后转变成枣红色,最后变成紫葡萄色。

医蛭卵茧产于陆地上。

卵茧产出后经1625日繁殖出幼蛭。每个卵茧中有322条幼蛭,多数为10条左右。幼蛭多从卵茧较尖的一端小孔逸出。一般在二三日内幼蛭全部从卵茧中逸出。大致在5月底为初孵阶段;6月上、中旬为盛孵期;从6月中旬末到下旬大部分卵茧孵化出幼蛭。

水蛭素的作用


1.抗凝作用

水蛭素是凝血酶抑制剂,故有抗凝血作用,每mg水蛭素含10400抗凝血酶单位活性。0.5mg水蛭素就足以阻止5mi兔血液凝固;20mg水蛭素可阻止100mi人血的凝固。

水蛭素是迄今已知世界上最强的凝血酶特效抑制剂。与凝血酶结合形成非共价复合物。该物极稳定,解离常数为10-1z数量级,且反应速度极快。因为水蛭素与凝血酶的亲合力极强,所以,在很低浓度下就能中和凝血酶,相当于摩尔数比率1:1。水蛭素的抗凝血活性标准可通过凝血酶来测定。能够中和一个国际单位凝血酶的水蛭素的量,为一个抗凝单位(1ATU)的水蛭素。

水蛭素不仅能阻止纤维蛋白原凝固,也能阻止凝血酶催化的血瘀反应。如凝血因子v、Ⅶ、Ⅶ均能被水蛭素所抑制。血液凝固被推迟或完全被阻止,则取决于水蛭素的浓度。

水蛭素不但能抗凝血,而且对于由凝血酶诱导的其它细胞的非血瘀现象也有作用。并能抑制凝血酶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凝血酶对内皮细胞的刺激。水蛭素能抑制凝血酶对血小板的作用,抑制凝血酶同血小板的结合,抑制血小板对凝血酶刺激的释放,并能使凝血酶同血小板解离。

水蛭素比肝素抗凝作用更显著,且较少引起难以控制的自发性出血。用肝素出血的发生率为5%,而用水蛭素仅为l%。实践中,用水蛭素、肝素分别为严重心衰病人治疗,两组病人均给予阿斯匹林和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化剂(tPA),治疗时先给一次大剂量药,然后减为小量维持用药5天。在首次给药90分钟后,水蛭素组及肝素组的病人血流状况改善分别为65%和57%,用药1836小时后,分别上升为98%和89%。两组病人心脏病再次发作或死亡者比较,肝素组死亡率为6%,而水蛭素组为2%;病人日后需接受心脏旁路手术或血管成形术者,水蛭素也比肝素组少,分别为34%和51%。

2.抗血栓作用

水蛭素对各种血栓病均有效,尤其对静脉血栓和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作用更明显。例如给大鼠和兔适量的水蛭素,可抑制其颈动脉血栓形成,而且形成的血栓比对照组小。由于血液损伤引起的颈动脉血栓和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可被水蛭素完全抑制,并能有效的抑制大鼠和断奶小猪微血栓形成,减轻由凝血酶或内毒素对凝血素流诱导的改变,减少纤维蛋白沉积。同时血功能的特征变化一左心室压升高程度也减少了。

对于不同的实验模型,抗栓的有效剂量和血浓度也不一样;用大鼠作实验,比较水蛭素治疗各种血栓的有效浓度,静脉血栓和DIC所需的水蛭素浓度最低,并且均比肝素低。水蛭素治疗静脉血栓所需的血浓度是肝素的1/20,而治疗DIC仅是肝素的1/50。因为在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主要的血浆凝固因子被活化,导致凝血酶的形成,而水蛭素是最强的凝血酶抑制剂。

按40AT-U/(kg.min)速度给大鼠静脉滴入水蛭素,血浆浓度为4.3AT-U/m1时,则可完全抑制静脉血栓形成。而要完全抑制动脉血栓的形成,则需要按200AT-U/kg.min,给水蛭素60min。抑制动脉血栓比抑制静脉血栓,水蛭素的剂量要高5倍。与肝素相比,水蛭素抑制血栓形成的浓度,远远小于其引起出血的浓度。在它完全抑制动脉血栓的血浓度下,只引起出血时间延长50%一60%,而肝素则有引起出血的严重副作用。

在抗栓治疗中,与肝素相比,水蛭素的另一显著优点是不增加抗凝血酶-Ⅲ(AT-Ⅲ)的消耗,肝素与水蛭素都有抑制凝血酶对纤维蛋白质与血小板的作用,但水蛭素与辅因子无关。在DIC发病过程中,AT-Ⅲ要减少,这将减少了肝素治疗DIC的疗效,当AT-Ⅲ在血浆中的浓度低于正常值70%一80%,则有形成血栓的危险。

四、水蛭素的药物动力学

水蛭素的抗凝血与抗血栓效果,取决于其在血中的浓度,测定其血浓度方法,主要是通过测量血液凝固时间形成或用底质发色的方法,求出其与过量凝血酶反应后,剩余凝血酶的量。

犬、兔和大鼠静脉注射水蛭素后,消除速率相当快,消除半衰期为l小时左右。

水蛭素分布于细胞外的空间,通过肾小球过滤,以活性形式排出体外。

经HPLC测定,氨基酸组成及序列分析结果也表明,注射给予的水蛭素,未经代谢与机体结合,以原形通过肾脏排泄。

动物与人体药理实验相似,静注给药符合二房室模型方程。

水蛭的用途


蚂蟥,中药称水蛭,别名甚多,如马鳖、红蛭、妓马蜞、马蛭等。隶属环节动物门、蛭纲动物。它与蚯蚓等其他环节动物有所不同,大多数营暂时性的体外寄生生活。由于适应这种生活方式,水蛭的体上无刚毛,前、后端有吸盘,体肌肉发达,体腔缩小,属于一类高度特化的环节动物。

目前已知全世界共有水蛭300多种。我国药用水蛭有3种,即日本医蛭(Hirudonipponiawhitman)、宽体金线蛭EWhitmaniapigra(Whitman))、尖细金线蛭。多数生活于淡水中,少数为海水或咸淡水种类,还有一些陆生或两栖的。多在温暖湿润地区生活。

大多数水蛭是以吸取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的血液为生的。也有些是固定生活在一个动物个体上,接近于体外寄生虫;有的是一时性侵袭一下宿主,吸饱血液后掉下来,也有掠食性或腐食性的。

水蛭虽然是有害动物,但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水蛭,性味咸、平,有毒。具活血化淤,破血通经,消积散症,消肿解毒的功能。《神农本草经》就有水蛭药用价值的记载。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以水蛭为原料而开发的药物已达20多种。是世界性的紧俏药材之一,仅国内每年就需数百吨。据悉,英国生化药物公司提取的水蛭素和透明质酸酶,年销售额达数十万英镑,美国也在进口水蛭。但随着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加上近年来对水蛭掠夺性的捕捉,野生资源日益减少,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因此,人工养殖水蛭前景广阔,也是农村致富的好门路。

水蛭生命力很强,繁殖率较高,易饲养管理。人工养殖水蛭,规模可大可小,投资少、效益高。养殖l公斤水蛭经9个月饲养,可得成品80公斤左右。因此,只要有计划地开展养殖,会获益匪浅。

二、水蛭的用途

(一)药用

我国是利用水蛭最早的国家。以干体人药,具有活血、散淤、通经的功效。在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把饥饿的水蛭装入竹筒,扣在洗净的皮肤上,令其吸血,治赤白丹肿。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汇总,主要用于治疗女子月闭、跌打损伤、漏血不止以及产后血晕等症。

近年来,用水蛭作治疗心血管、脑血栓、破血逐淤等疾病。其主治功用,往往因其配伍不同而异,可概括为三方面。

1.抗肿瘤作用

水蛭配以其他活血、解毒药,用于治疗肿瘤。水蛭活血化淤力强,常用于各种血淤型肿瘤。用活水蛭吸取术后淤血,使血管畅通。水蛭注射液能使小白鼠的精原细胞发生坏死、消失,说明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实验证明,水蛭注射液对癌细胞染率为阳性,对肝癌体的抑制率为26%,对网状内皮细胞机能有增强作用。如食道癌,可用水蛭粉每日1.5克,分次吞服。

2.治疗老年性白内障

能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血和渗出物的吸收,对玻璃体混浊,特别是出血后的混浊吸收有效。如用活水蛭34条与纯蜂蜜6毫升制成外用药水和注射液(需由医院配制),往结膜注射能治疗角膜斑翳、初发期和膨胀期老年白内障,使混浊体逐渐透明。

3.抗凝血作用水蛭中含有很高的蛋白质。新鲜水蛭的吐液中含有一种水蛭素,具有抗凝血作用。其分泌物中含有组织胺样物质,以及肝素、抗血栓素等。水蛭素不耐热,易被乙醇破坏。它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元的作用,阻碍血凝固。它的分泌物可扩张毛细血管而提高血液循环。20毫克水蛭素可阻止100克人血的凝固。水蛭素还能缓解动脉痉挛,降低血液的粘着力,显著减轻高血压症状。特别是脑血栓引起的中风,可出现单侧或双侧肢体瘫痪、口眼喁斜、失语,重者可昏迷。每次吞服水蛭粉0.5克,每日2次,效果显著。还可用于妇女恶血、闭经、血淤腹痛,淤血作痛,血瘕积聚因而无子者。还能治疗血蓄膀胱、痔疮、扁桃腺炎以及制成强性麻醉剂等。

(二)其他用途

水蛭还是鱼类、鸭和鸟类的天然饵料,更重要的它是动物生理或生化研究中很有价值的一种实验动物。

猪的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


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是猪疫病控制的基本方针。加强饲养管理以提高猪抗病力,实行全进全出制、超早期断奶和多点生产技术三者有效地结合,对于猪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都具有重大意义。全进全出技术包括猪群全部转出、空舍彻底清刷消毒、再全部转入新猪群等技术环节;超早期断奶技术和多点生产技术则是以控制疾病为目的,切断疾病在不同猪群间的传播途径。现就我地区常见猪病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仔猪黄白痢
1.1症状
仔猪黄痢、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的肠道传染病。黄痢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1~3日龄多发;白痢发生于1~4周龄的仔猪,1~2周龄多发。黄痢一般于出生12h后,一窝仔猪相继发病,拉黄色糊状稀便,且含小块凝乳块,身体虚弱,进而脱水,继而昏迷而死;白痢多见于1~2周龄仔猪,以排泄乳白色或灰白色糨糊状粪便为特征,发病率可达50%,死亡率低,但影响仔猪生长。
1.2预防
疫苗预防采用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菌苗,于预产期前15~30d按注射方法免疫(具体方法可参考说明书)。
1.3治疗
药物预防则采用庆大霉素,每次4~11mg/kg体重,1d口服2次;磺胺脒0.5g+甲氧苄氨0.1g,研末,每次5~10mg/kg体重,1d口服2次;庆增安注射液每次0.2mg/kg体重,1d口服2次。上述药物均需连用3d以上。
2猪水肿病
2.1症状
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常发生的疾病,一般在断奶后1~2周发生,死亡率高达90%。病猪突然发病,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或废绝,口流白沫,体温无变化。病猪不时抽搐,四肢如游泳状,站立时弓背发抖,步态不稳。常在脸部,眼睑,结膜、颈部、腹部、皮下发生水肿。
2.2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全价饲料,防止饲喂过饱。免疫预防接种多价大肠杆菌灭活疫苗或基因工程疫苗。
2.3治疗
治疗水肿病的方法很多,但没有特异疗法,一般以综合疗法为主。(1)按量腹腔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同时用2.5%恩诺沙星注射液、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按量分别肌肉注射。(2)樟脑磺酸钠、硫酸庆大霉素按量静脉滴注或缓慢推注,同时分别按量肌内注射呋塞米(速尿)、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猪排尿后,补液盐或电解多维饮水。
3仔猪红痢
3.1症状
仔猪红痢又称猪梭菌性肠炎,是由C型产气夹膜梭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造成的死亡率高,往往造成全窝端。病猪拉血痢或红褐色稀便。
3.2预防
母猪分娩前半个月和1个月,肌肉注射仔猪红痢疫苗1次,剂量为5~10ml,可使仔猪通过哺乳获得被动免疫。
3.3治疗
仔猪生下后,在未吃初乳前及以后的3d内投服青霉素,或与链霉素并用。预防时用8IU/kg体重;治疗时用108IU/kg体重,每天2次。
4猪痢疾
4.1症状
猪痢疾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传染病,以黏液性、出血性下痢为主。7~12周龄多发,发病率达75%。发病初病猪水样下痢,拉黄褐色或灰色稀粪,随后粪便中充满血液和黏液。
4.2预防
本病尚无疫苗预防,在饲料中添加药物可控制本病的发生和减少死亡,可起到短期的预防作用,但不能彻底消灭病原,主要是靠综合性防疫措施。
4.3治疗
药物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可以很快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治疗药物很多,痢菌净、痢立清、二甲硝基咪唑、新霉素等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若发现疗效不佳则应迅速更换。
5猪传染性胃肠炎
5.1症状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冠状病毒引起的以呕吐和水样腹泻为特征的传染病,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以2周内的仔猪发病率最高,一般因高度脱水而死,死亡率可达100%。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以冬季和春季产仔期间发生较多,特别是猪的饲养密度过大时常爆发流行。
5.2预防
对怀孕母猪于产前45d及15d左右,以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经肌肉及鼻内各接种1ml,使其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或在仔猪出生后,以无病原性的弱毒疫苗口服免疫,每头仔猪口服1ml,使其产生主动免疫。
5.3治疗
该病无特效药物治疗,通常采用对症疗法以减少死亡。仔猪自由饮服下列配方溶液:氯化钠3.5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g,葡萄糖20g,常水1000ml。为防止继发感染,对2周龄以下的仔猪,可适当应用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药物,如用庆大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2000IU,每天1~2次;磺胺脒0.5~4g+碱式硝酸铋1~5g+小苏打1~4g,混合口服。此外,中医药疗法亦比较有效,如用马齿苋、积雪草、一点红各60g(新鲜全草),以水煎服,还可采用针灸治疗(主穴:三里、交巢、带脉;配穴:蹄叉、百会)。
6猪流行性腹泻
6.1症状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冠状病毒科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以水泻为特征的传染病,冬春季气候突变时易爆发,呈地方性流行,病猪拉灰黄色稀便。
6.2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免疫预防可按说明书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一般防治办法可参照猪传染性胃肠炎。
7猪丹毒
7.1症状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发病特征为高烧和皮肤上产生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慢性病例表现为心内膜炎及关节炎。丹毒杆菌对外界抵抗力强,但加热到75℃后5min就可死亡,1%漂白粉、2%氢氧化钠溶液、5%石灰乳也可以很快将其杀死。该病多发生在3~9月龄的猪身上,尤其以4~6个月龄的架子猪多发。炎热多雨季节呈现散发或地方性流行。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经皮肤创伤或蚊蝇等媒介传染。此外,人也能感染发病。
急性型:最为多见,表现为发热(42~43℃)、结膜充血,皮肤发红或出现红斑,指压褪色。亚急性型:胸膜、脊背四肢皮肤等处出现界限明显的红色疹块,疹块出现后,体温变正常。慢性型:以心内膜炎为主要症状,腹下及四肢发生水肿。
7.2预防
接种猪丹毒弱毒疫苗1头份,可获得良好的免疫力。
7.3治疗
药物治疗青霉素特效,20kg以下的猪用20~40IU,20~50kg的猪用40~100IU,50kg以上的猪酌情增加,每天2次,一般连用3~5d后均可治愈

牛蛙的疾病诊断与预防


1. 调查访问

不管是养殖户本人还是生产管理者都应该了解调查访问,以便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调查访问的目的是了解牛蛙发病时及发病前的饲养管理情况、环境条件、病史和疾病的经过、发病数量及危害程度、采用过的预防措施及其效果等,然后将获得的材料进行综合的分析,为确定疾病的性质做好准备。例如,在刚移入新消毒的池中,牛蛙发生大量死亡,在了解是因为消毒池是用漂白粉消毒,我们就可以初步判定是药物中毒症,应立即移池,以防造成更多的损失。 2. 诊断方法 诊断方法有临诊诊断、解剖诊断、实验室诊断等,前一种与我们关系密切,我们应熟悉了解并尽可能的掌握,这对我们能及时了解病情,并能尽快控制病情是很有帮助的。而后两种一般需要专业人士,我们可以不用详细的知道,若用临诊诊断不能解决的就应立即找专业人士帮助解决。现在详细的介绍临诊诊断这个方法。 此种方法主要是在发病现场对蛙病进行诊断,其方法主要是用眼睛直接观察,有时也需要我们简单的动手操作。牛蛙由于大多数情况下呆在水里,且一般是白天趴在一处休息到了晚上才会很活跃,出来找食物,而且具有在低温下代谢低的特点,使蛙在开始生病的时候很难看出及诊断出病情。而随着病情的发展,病蛙才逐渐表现出让人容易察觉的病态表现,如精神状态不好,离开群体单独呆着,人站在它面前甚至故意用树枝打它反应不大或甚至不反应,身体颜色发黑,食欲下降或不吃食物等,这些外在表现是很多病蛙都有可能表现的,我们称它为症状,根据这一般的症状我们可对这全群的牛蛙进行观察,找出特别的表现,对病蛙作出初步的判定是何种病。一般检查步骤先是观察其精神是否有异常,行为与一般正常时候有什么不同,在水中或陆地上的姿势,体色变化等,接着仔细的检查病蛙的头部、口腔、眼睛、鼓膜、背部、胸部、四肢、皮肤是否有伤口,其颜色是否有变化,还有胸腹部的隆起程度、肛门是否脱落,能否看见体表寄生虫等。例如:在检查精神状态时,若抓住一只健康的蛙,它会伸腿挣扎,一放手就立即跳跃不见了。如果发现有蛙表现出烦躁不安,东爬西窜,有时还在水中打转,离群独居,则可能是肠胃炎的表现,进一步观察发现其身体变得瘫软无力,行动迟缓,体表暗淡,闭目不吃食,低头弓背伏于池边,腹部膨大并有红斑,肛门红肿,则可以基本确定是肠胃炎,也可做进一步的解剖加以确认。总之,根据牛蛙的种种症状表现,尤其是特殊表现,基本就可以做出疾病的判断。但若准确的诊断则需要配合病理解剖后组织切片等多种方法做进一步的检查。 3. 蛙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蛙类个体小,水陆两栖,发病的早期症状不易察觉。一旦发生疾病,由于饲养密度大,不但传染快,而且难于用药治疗,即不能像鸡那样一只一只地注射或灌药,或将药溶于水中让其在喝水过程中吃到药物,因而死亡率高。所以,蛙病的预防显得特别重要。 蛙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现象,它是蛙体、病原体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表现错综复杂,因此必须采用综合预防措施,蛙病多种多样,病因也错综复杂,因此预防方法也多种多样,一种是平时的预防措施,如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生态环境、经常预防消毒等,另一种是发病时的扑灭措施,如及时切断病源和消除病因,合理地应用药物防治等,这两种就统称为综合防治措施。 4. 药物及添加剂的使用 药物使用不当也是导致牛蛙养殖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牛蛙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平常的预防工作,可以周期性的对养殖水体及周边场地(包括道路、水沟等)进行消毒,这样能较好地预防病菌的交叉感染,另外在饲料中定期添加部分添加剂如保肝类、健胃类、多维类等,适当的添加剂能增强蛙的免疫能力,从而降低牛蛙的发病率。许多养殖户对药物和添加剂的了解不多,在使用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轻症下重药、多种药物混合、未按剂量使用、病急乱投药。这些问题会影响牛蛙生长,损害牛蛙的内脏机能,严重的会加剧牛蛙的死亡。因次,在牛蛙养殖过程中选择正规产品,投喂正常用量,正确的用药方法,不仅能有效的节约养殖成本,还会减少药物造成的伤害,并提高养成率。 既要增强蛙体抗病力,又要消灭体内外的病原体,还要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预防效果。要达到上述结果,必须依靠科学的饲养管理。 科学的饲养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饲喂含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二是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 (1)饲喂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 能提供蝌蚪和蛙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这样就能使蝌蚪和蛙身体本身的防御能力大大加强了,因而能及早消灭进入体内的病原体,适应各种生活条件的突变,减少疾病的发生。但是,由于目前对蛙的营养需要还未研究得清楚,因此现在市面上生产的膨化颗粒饲料就不能完全保证提供所有的营养物质,所以在饲养过程中,一要细心观察蝌蚪的变态、蛙的生长及种蛙的繁殖状况,以此为依据进行饲料配方的调整;二要在投喂膨化颗粒饲料的基础上,适当投喂一些鲜活的动物内脏及活的小动物,以补充蛙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投喂的饲料除了要有丰富营养外,还要注意投喂的饲料要不变质、不发霉。因为腐败、变质、发霉的饲料带有不少病原体和有毒物质,会干扰、破坏蝌蚪和蛙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而带来疾病。此外,还应坚持定时、定位、定量投喂饲料,使蝌蚪和蛙养成定时进食、定点进食的良好习惯,同时防止蝌蚪和蛙贪食而造成伤食,影响身体的健康。 (2)搞好蛙场、蛙池的水陆环境 调控好水质和水温,为蝌蚪和蛙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能使蝌蚪和蛙处于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和惊吓。 首先要切实做好蛙场、蛙池的绿化遮阴工作,保证有好的栖息之地。其次,要经常检查水质、水温,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池水能符合蝌蚪和蛙生长、繁殖所要求的各种条件,平时要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问题,不得拖延,不得马虎。①蛙场的建设必须符合防病的要求蛙场水源要求无污染,水质要达到国家淡水养殖的标准,有毒害的废水会影响蛙的身体健康,途经其他蛙场的水,随时都可能携带可能具有传染性病菌而危害到其他的蛙,因此蛙池之间要水系配套,进出水要分开,不能引用循环的水,否则会导致蛙病的迅速传播。②控制和消灭病原体蛙池的彻底消毒。在放养之前,水泥池需要清除池内的杂草、垃圾、石块、池周围的附生物等,消毒可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带水清塘消毒,药量为1%的漂白粉或10%的生石灰全池泼洒,杀死池中的水生植物及鱼类、水蛇等。泥土蛙池则要进行清洁整理,干池要挖出多余的污泥,修整池埂,铲除杂草与杂物,然后用药物消毒,杀死池中的野杂鱼类和病原生物等,也可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可在干池中留水5~10厘米的水用量是每亩3~5千克的漂白粉溶于水后全池均匀泼洒,一般5天后,其药性消失;或生石灰干池消毒,用量是5~70千克,兑水溶解全池均匀泼洒,若带水1米用量是100~150千克,兑水溶解全池均匀泼洒。一般10天后其药性消失,不急着用池子可以多等几天再放蛙进去。蛙体集中消毒。在种蛙引入、蛙分池或转池饲养、发病季节,转运或人工捕捉、蛙体表有明显外伤、健康蛙受到病蛙威胁等情况下,可对蛙体消毒,消灭附着于蛙体表面的病原体,防止疾病传播。蛙体消毒,一般采用药浴的方法。即用一定浓度的药物溶液浸泡蛙或蝌蚪一定时间。比较常用的方法是:3%~4%的食盐水浸泡15~20分钟,或用10~20克/立方米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30分钟,或用10~15克/立方米漂白粉溶液浸泡10~20分钟等方法。饵料必须清洁,腐败、变质的饵料不能使用。用于蝌蚪池水体的粪肥必须腐熟发酵后方可使用,以免病原体侵入。饲养用具亦要消毒,捕网用具、各种装蛙、装饵料的容器等均应经常清洗,并用漂白粉、高锰酸钾等药液消毒,用清水清洗后使用。③增强蛙自身的抵抗力选好蛙种,培育出好的蝌蚪,同时加强蝌蚪的饲养管理,保证幼蛙的质量;保证饲料的质量,不可用变质发霉的饲料,及时驯食,加强蛙的饲养,增强它们的体质,提高它们抵抗外界变化的能力;根据具体情况而饲养合理的密度,及时的分级分池,加强日常管理;耐心细心的操作,防止蝌蚪、蛙体受伤,防止病菌微生物通过体表伤处侵入体内。备注《牛蛙高效养殖技术一本通》

水蛭的日常饲养管理


(一)场所选择

人工养殖水蛭,选择场地是很重要的。可建水池养殖,或利用池塘、水沟及低产田挖土沟养殖。场地要选择在适应水蛭生活习性的环境,最好周围有河流、水沟、河塘等,如排灌方便、避风向阳、杂草丛生的荒地、农田,要求土壤肥沃,无农药和化肥污染、无地下害虫。

(二)种类选择

人工养殖水蛭应选择药用价值高、健壮、体型大、产量高、产卵多、易饲养的种类(以6080条为500克最佳)。养殖的品种有医蛭、宽体金钱蛭、细金钱蛭、光润金钱蛭、扁舌蛭等,以宽体金线蛭与医蛭为养殖最多的品种。

(三)种源

人工养殖水蛭的种苗可向能培育优良品种和提供养殖技术的单位引种,或捕捉本地区优良的野生水蛭作为种源。

夏、秋季节是水蛭繁殖旺期,也是捕捉的最佳季节。捕捉方法如下:

(1)把竹筒一剖为二,除去节疤,在边缘及内面涂抹畜血,再复原捆好,插在水田角上或湖沼周围,让水淹没。然后搅动水体,使畜血的腥臭味四处扩散,水蛭嗅之就会进入竹筒吸吮畜血。次日早晨取出竹筒,即可捕到水蛭。

(2)用丝瓜络浸染动物血,晒干后放人田中或湖边。次日早晨捡起丝瓜络,即可抖出水蛭。

(3)用一竹筛,上面扎以纱布包着的动物血或内脏,将竹筛绑在长竹竿末端,手拿竹竿来回慢慢移动,水蛭嗅到腥味便纷纷进人筛内,取下竹筛即可获得水蛭。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捕捉到的水蛭要及时投放到养殖池内饲养,以免脱水或受挤压而死亡。

(四)养殖方法

人工养殖水蛭的方式有建水池养殖,或挖土沟养殖,也可利用废池塘、水沟、低产田等。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保持野生生态环境。另外,在养殖前,应测定当地水质是否适宜水蛭生存。可用田螺、螺蛳放养测定。

1.造水池养殖

应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造池,或在房前屋后建池。水池宽3米,深1米,长度不限,可根据场地大小而定。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以使水流动和对流。饲养水蛭的饲料是畜禽的血,易污染水质,因此,水必须是活水。池底下放一些石块和树枝供水蛭栖息。池内放人水草,可遮阴或食用。最重要的是放人一定量的田螺或螺蛳。

2.挖土沟养殖

这属大面积成片养殖法。可挖沟或利用旧沟、塘等,筑埂成连沟式养殖。沟宽3米,埂宽40厘米、高80厘米,水沟深60厘米,连成片状。两头分设进水口和排水口。同样,在底部铺设石块或树枝供栖息。再放入水草遮阴,并放人一定量的田螺或螺蛳共生,作为天然饵料。

(五)饲料的投喂

水蛭属典型的寄生型和吸血性动物。从小到次的各阶段中,其食性要求基本保持不变。主要食物为藻螺类、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及哺rǔ类动物的血液。人工饲养,天然饵料较为广泛,如螺蛳、田螺等。螺蛳或田螺可一次性投放//农村致富经网//,每亩25公斤左右,让其自然繁殖供水蛭自由取食。另外,可投入各种动物血块,每星期喂一次,如猪、牛、羊、鸡等动物鲜血凝块放人水池四周,或每隔5米放一块。水蛭嗅到腥味后很快会聚拢来,吸饱后自行散去。

(六)水质的调节

水源是水蛭赖以生存的主要条件,环境和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蛭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在饲养过程中,需要经常保持水质清新、不被污染,进水口和出水口要畅通,保持水源流动、更新。尤其是78月份高温季节,要注意换水。每天投喂后余下的血块必须清除。如养殖密度高,水质更要清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

(七)温度与密度

在三四月间,平均温度达到1013℃,土壤含水量为30%一40%,水蛭开始出土。出土后水蛭常躲在沟边枯草和淤泥缠结成的泥团内。天气转暖后,到田边、池塘边活动,有时伸展身体,静伏于水沟内,头端迎着进水水流。平日密集在沿岸带的水生植物上。+水蛭的放养密度可根据气温的高低和水面的大小来决定。一般每亩水面早春期间投入种苗20公斤左右为好,到秋季可收获鲜晶水蛭l000公斤以上。

(八)卵茧的孵化

一般水温在11C以上水蛭可繁殖产卵茧,水流能促进水蛭的卵茧孵化。56月产卵茧,经1625日孵出幼蛭。受精卵直接在茧内发育。水蛭在田埂和池塘边杂草中产卵茧,离地面28厘米,离水面约30厘米,但也随气候的干旱和地下水位的高低而变化。每个茧内的幼蛭数为1335条,多数为1020条。幼蛭自茧两端开孔(尖的一端)爬出,爬出后在海绵层的网孔中盘绕一会才离开卵茧。如茧内幼蛭数多,常在第一天孵出10余条或20余条,次日孵出剩余的数条。

初孵出的幼蛭呈软木黄色,体背部两侧各排列着7条紫灰色的细纵纹。随着幼蛭生长,纵纹间色泽逐渐变化,形成5条由两种斑纹相间组成的纵纹,而变为成体的色纹。

更新于:13天前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24 68养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