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化养殖环境
1、选好养殖塘口
养殖塘口一定要远离村庄、工厂等污染源,水源水质清新、水流畅通。
2、彻底清塘
每年都要清除塘内过多淤泥,池底淤泥深度在10-20厘米,清淤后将池底充分曝晒,让池中的有机物彻底分解。用生石灰消毒,一般亩用生石灰250-300千克,全池泼洒。48小时后,人工耕耙将池底扒翻一遍。老塘口的清淤尤为重要,生石灰的用量可适当加大,彻底清淤消毒后,加注新水。
3、合理密度栽种水草
主要栽种沉水草,可部分栽种挺水植物。水草栽种面积占塘口面积的50%-60%,栽种水草的株行距为30-60厘米。
二、合理放养
1、蟹苗;选购优质、适合本地生长的蟹苗,彻底消毒后放养。
2、密度;合理的放养密度,以稀放为原则,规格为200只/千克的扣蟹,每亩放养400-500只。
3、时间:适当的放养时间,一般在3月份为宜,过迟放养,蟹的生长会受影响。
4、套养:套放其他特种水产品,4-5月份套放青虾抱卵虾5-6千克/亩,或体长3厘米左右的幼虾10千克/亩;5-6月份套放鳜鱼苗15-20条/亩。
三、科学投饵
饵料投喂,首先注重水草、螺蛳和底栖生物等基础饵料的培养,在养殖前期,施复合肥10-15公斤/亩,以促进水草、螺蛳和底栖生物的生长繁殖。然后加强人工投喂,按照“前后精,中间青”、“荤素搭配、精粗结合”的科学投饵原则和“四定,四看”的科学投喂方法进行人工投饵管理。整个饲养过程饲料安排各有侧重:蟹种放养初期,蟹种经过漫长冬季,消耗较大,必须加强营养,才能确保次顺利蜕壳,有利于提高成活率,采用的饲养品种主要有小杂鱼、蚌肉、螺蛳肉和河蟹全价颗粒饲料;高温季节,不投动物性饵料,以免不利于河蟹消化吸收引起疾病,以水草、南瓜为主,适当搭配小麦、玉米、黄豆等植物性精料,以维持河蟹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河蟹一次蜕壳和增重育肥阶段,以动物性饵料和河蟹颗粒饲料为主,适当搭配水草、南瓜、山芋等青精饲料,加强营养,确保增加一次蜕壳次数,以提高河蟹个体规格和产量。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坚持做到不投腐烂变质的饲料,并及时捞取残渣剩饵,以防败坏水质,滋生病菌。 4-5月份以投喂小鱼、小虾、鱼粉等动物性饵料为主,但植物性饵料也不能缺乏,营养要均衡,饵料中脂类含量尽量少些,以防损坏河蟹肝脏。另外,每亩投放螺蛳400-500千克,既净化水体,又可作备用饵料。
6-9月份,以配合饲料为主,不要太精,饵料蛋白质量在28%-30%,鳜鱼的饵料鱼的颗粒饲料。10月份以精料为主,饵料中蛋白质含量在36%以上。
四、重视疾病预防
1、水质 :有良好的水质,减少疾病的发生。2、水质调节。一是调“新”。即注换新水,5-7天注水一次,10天半月换水一次,高温季节每天注水20-30cm,3-5天换水一次。二是调“优”。即调节PH值,将PH值控制在7.5-8.5之间,采用生石灰,每10天半月一次,用量每亩每米水深15公斤,不但提高PH值,同时增加水体钙离子浓度,供给河蟹吸收。三是调“活”。即施用EM生物制剂调活水体,特别是高温季节,对养殖河蟹的老塘口施用EM生物制剂,对转化吸收池底有机物分解释放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抑制有害细菌的滋生与繁殖,效果明显。通过这三个调节,使水质达到“清、新、嫩、爽”,具体达到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透明度40cm以上,PH值7.5以上,氨氮0.1mg/L以下,改善了养殖水体的水质条件,对促进河蟹生长蜕壳,减少病害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水质调节的同时,进行水位调控,按照“前浅、中深、后稳”的原则,分三个阶段来进行调控。河蟹适宜生长水温为15-30℃,适生长水温25-28℃,水温在33℃以上时便停止摄食,处于半昏迷状态。针对前期气温和水温较低,采取浅水位养殖,3-5月份水深掌握在0.5-0.6m,有利于养殖水体水温的迅速提高,使河蟹尽快进入正常摄食状态;6-8月份控制在1.2-1.5m(高温季节适当加深水位),加深水位有利于降低水温,让河蟹正常摄食和蜕壳;9-11月份稳定在1m左右,保持正常水温,让河蟹有一个稳定的增重育肥、顺利生长的水体环境。
2、防病:疾病以防为主,治疗为辅。疾病预防从头开始,购苗、放养、日常管理,水质调控等每一个环节都把好关。
更新于:14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