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我现在呢是在福建省莆田市的仙游县,怎么样,这名字一听就很美吧?为什么叫仙游呢?传说当时这里是神仙游过的地方。
连神仙都爱旅游的地方能不美吗?这里云雾缭绕,依山傍水,所见之处尽是美景。不过,这儿除了有美景,在河流小溪中还有一种珍贵稀有的美食,它是什么呢?
养鱼:淡水鱼养殖
村民:它很凶的,会咬人的。
村民:它专门吃活的东西。
王玥:是不是很难找到呀?
村民:这个确实很难找到,我们仔细找找或许会找到的。
王玥:那个是不是?
它叫花鳗,是一种非常珍贵稀有的鳗鱼,当地人所说的美食就是它。都说鱼儿离不开水,不过人家可以靠皮肤辅助呼吸,出水后在皮肤保持湿润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存活。既然是美食,市场上会不会有卖的呢?
王玥:请问您这儿有没有鳗鱼?
经营者:没有。
经营者:没有鳗鱼。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王玥终于找到了这种鳗鱼。
王玥:这个怎么卖?
经营者:这个花鳗卖75元/斤。
王玥:这个价位算不算高的?
水产经销商:比较高的,像普通的鱼有几元1斤,三四十元1斤的。
普通鳗鱼卖50多元1斤,而花鳗卖75元1斤。为什么它身价会比别的鳗鱼高?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种鱼,王玥决定去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的一家养殖场看看。
王玥:当我们近距离观察这个鳗鱼的时候就会发现,它的外形特征非常有特点,它的头是三角形的,跟那个眼镜蛇的头比较像,只是比那个眼镜蛇的头要大。而且在头的顶部有两个很小的触角,在这两个触角下面还有类似鱼的两个鱼鳍。它整个身形也是非常柔软,跟蛇的身形有点儿像,但是它背后有一根很长的鱼鳍,一直连到它的尾部,有点像椭圆的形状,整个线条是非常流畅的。它身体摸起来是非常柔软,身上还有些类似于豹纹的花斑。
花鳗,学名花鳗鲡。它脑袋又长又扁,嘴巴宽宽,身体前圆后扁,斑纹明显,跟其它鳗鱼一样花鳗喜欢荤腥。
养殖者:它爱吃小鱼小虾,所以我把它用玻璃给隔住了。
花鳗是将小鱼小虾吞食的吗?它有没有牙齿呢?
养殖户:它有牙齿的,细细密密的,透明状的,特别扎手。
王玥:好大一条鳗鱼呀,这条鳗鱼真的是我到目前为止见到的最大的一条鳗鱼。这个鳗鱼在第一年生长速度非常慢,最多长1斤。那么从第二年开始它的生长速度会逐渐加快,像这条鳗鱼现在是6岁了,体重可以有20斤。据说在野外最大的花鳗可以达到70斤。师傅说这么大的网就可以把鳗鱼捞出来,您信吗?反正我不太信,这个网也太小了,能捞吗?
养殖户:没问题。
小网捞大鱼,能捞起来吗?
王玥:不行,这鱼太长了。啊?还真捞出来了,好大呀。
养殖户:好大一条。
王玥:摸上去它身上冰冰凉凉的,表皮挺软,但肉特别紧。好滑呀,它会咬人吗?
这条大花鳗刚吃饱,暂时还不会有太大危险,只要不激怒它。
王玥:它身上实在太滑了,您看它身上的黏液特别多。
当遇到危险时,花鳗会防御性分泌大量粘液,这些粘液会使皮肤变得溜滑,好趁机逃脱。
王玥:好长啊,我觉得它身长有1米。除非用网或者防滑的工具,把它抱到身上,否则你用手很难将它抓起来。。
真的是这样吗?换条小的能不能徒手抓起来呢?
养殖户:要用手抓住它颈部。
王玥:它这里有个三角形的地方,硌着你的手就不会滑下来。我试试其实还是很容易的。
不要高兴得太早哦。
王玥:等一下,哦,哈哈。
花鳗是一种典型的降河性洄游鱼类,它在我国长江下游以南的湖泊河流长大,成熟的雌花鳗会群集到河口处入海,一路向南到达菲律宾海域产卵。因独特的繁殖习性,至今还没有实现人工繁育。
技术员:花鳗不能繁育,只能培育。
这些从菲律宾引进的鳗鱼苗长到成品花鳗需要2年半时间。目前花鳗的收购价60元1斤,一条花鳗4斤重,能卖240元呢。花鳗之所以卖价高,除了品种稀有,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养殖户:它味道非常好。
花鳗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食材。它的肉洁白丰满,肉质细腻富有弹性。切片后放入适当的咸盐,酱油,蚝油等作料腌渍半小时后,就可以进行烤制了。20分钟后当鳗鱼变干,肉色变金黄就可以吃了。
王玥:其实对于这种好的食材来说,我们一定要用最简单、最直接、最原生态的烹饪方法才能最好地品出它的味道。这块能吃了吗?小的,可以?那我就先替大家尝一下,看看有没有熟。嗯,很好吃,这个肉吃起来非常嫩,而且它这个肉嚼起来有种鲜甜的味道。刚才我们拌的盐呀,蚝油等味道,非常好吃。
瞧,大家伙儿已经经迫不及待了。
消费者:很好吃,很脆、香甜、外酥里嫩。
消费者:肉质鲜美,味道非常好。
花鳗鱼味道鲜甜,肉质细嫩,吃到嘴里绵软而不失脆感,香味萦绕整个口腔久久挥散不去。
中国农科院水产动物饲料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 周志刚:对人体非常好,含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还有其它的一些维生素。
营养美味的花鳗还可以煲汤、做鳗鱼饭。鳗鱼汤,汤色清亮,口感醇厚、香浓。这些用花鳗做的菜肴很受消费者欢迎。
经营者:一条卖三四百元,周末卖得多,能卖七八条。
花鳗,既美味,还赚钱。然而,这家养殖场并不只养了花鳗这一种鳗鱼。除了它还养了什么鳗鱼呢?
王玥:我面前这条鳗鱼叫双色鳗,为什么叫双色鳗呢?因为它身上有两种颜色。您看它背部这个地方是黑色,背部往下就慢慢变成灰色。
身体有两种颜色,所以这种鳗鱼叫双色鳗。这种鳗鱼分布于印度洋的热带沿岸。难到它身价比花鳗高?通过了解王玥得知,这种鳗鱼收购价40元1斤,比花鳗低20元呢。既然花鳗价高,为什么不统统养花鳗呢?
养殖户 苏志高:因为花鳗周期长,风险高。
花鳗虽然卖价高,但它有前期生长速度慢、后期生长速度快的特点,花鳗养1年体重只有1斤,不过从第二年开始它就一门心思长肉了,养到2年半时体重能达4斤呢。可双色鳗恰恰相反,它前期长势快,后期生长缓慢,养1年半体重能达2斤,此时出栏最划算。
苏志高:双色鳗周期短、见效快,花鳗生长周期长,但价格高。
双色鳗养殖周期短,见效快,投入少,风险相对少。而花鳗养殖周期长,投入大,效益高。这两种鳗鱼各有利弊,所以养殖户选择将这两种鳗鱼搭配养殖,取长补短,从而规避养殖风险。
王玥:在这个鱼缸里我发现了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您看这里面的两条都是花鳗,其中一条这个花纹特别均匀,身上没有任何杂质。可是您看另外一条它身上有一些白色的斑点,大哥是这条花鳗是生病了吗?
养殖户:生病了,水温不够长水霉了,水温够一天就好了。
不论是花鳗还是双色鳗它们都很娇气,对水温非常敏感,适合温度在20-32摄氏度之间,水温过凉它们不仅容易生病还不爱吃饭。
养殖户 林飞:对水质要求也很高,我们都是从木兰溪引流下的。
流动的溪水,适宜的温度,合理的放养密度,这些硬性条件缺一不可。
养殖户:不好养,注意水温饮食,七七八八很多,比较费心。
当然它们吃的也很讲究。
王玥:现在我要跟大哥一起为鳗鱼准备它的晚餐了,您看这里面装的是鱼粉。哇,闻起来好腥啊。
鳗鱼口味儿重,高蛋白腥味儿浓的鱼粉加水和成大大的团子是鳗鱼一日两餐不可缺的美食。
王玥:一般我们喂鳗鱼的时候要拿个东西敲一下鱼就过来了,这个鳗鱼警觉非常高,如果动静大它们会非常害怕,由于应激反应会造成经济损失。
但熟人来了,就不一样了。
养殖户:它们认为我要给它们喂食物,就过来了。
喂鳗鱼动作一定要轻柔,这样它们才吃得踏实。通常情况下,鳗鱼吃2斤饲料能长1斤肉呢,不过这饲料可不便宜呢。
中国农科院水产动物饲料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 周志刚:它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成本非常高,比如我们一般的淡水鱼饲料一吨也就是五六千元,但是鳗鱼的饲料它贵的时候能达到1.5万-1.6万元。
按现在的收购价,一条花鳗卖240元,需要消耗8斤饲料,按7元1斤计算光是饲料成本就是56元。再加上鱼苗、设施,人工等费用,一条达到出栏规格的花鳗需要花费的成本至少100元。而一条双色鳗卖80元,消耗饲料4斤,共28元,加上其它费用,成本近50元。鳗鱼养殖技术要求高,病死率高,养殖难度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损失。
中国农科院水产动物饲料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 周志刚:它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的养殖行业,它的苗种价格非常贵,饲料成本非常高,对养殖环境等一些要求相对比较苛刻,养殖100万元的鱼苗,养成需要投入700万元。你养成了可能会发大财,如果你养不成的话,比如说死亡率超过50%以上,就受不了了,大量的投入成本会化为乌有。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养殖户要将花鳗和双色鳗搭配养殖了,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有20多户村民从事花鳗养殖,养殖面积达200亩,一个养殖周期可产鳗鱼200万斤。不仅如此,为了加快生长速度,降低养殖风险,养殖户苏志高还尝试将这两种鳗鱼搬家到海南试养。
王玥:在这个海南养殖场里马上要起捕这个鳗鱼,您看师傅们早已经开始进行起捕前的工作。刚才我问它们一会儿能起捕多少鳗鱼,大哥还跟我卖关子说不告诉我,说一会儿的场面会非常壮观,那么待会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把水下的渔网慢慢向中间集中靠拢,鳗鱼渐渐浮出水面。
王玥:好多鱼啊,我真的是第一次看到起网这么多鳗鱼, 一、二、三,走,好重呀。我估计这里面得有好几千条鱼吧!您看每一条鱼特别灵巧,直接往上蹿的样子。感觉它们的身形特别灵活,感觉跟跳舞一样,看这些鱼在阳光洒下来的时候都是荧光闪闪的,特别漂亮。
海南四季温暖,非常适合鳗鱼生长。鳗鱼搬家到海南不仅省去了越冬的取暖费用,生长速度也增加了不少呢。
养殖户 朱冠:像双色鳗一年能养到两斤。
拿双色鳗讲,原本在福建生长1年半出栏,搬家到海南大概1年就能出栏。这意味着省去了一部分人工和饲料成本。搬家到海南的鳗鱼住得宽敞了,空间大了,鳗鱼在水里耍得开,活力更足了。
朱冠:控制密度,每亩控制1000条,长得又快还不容易生病,水质又不容易变坏。
虽然鳗鱼的成活率高了,生长速度加快了,养殖风险依然存在。
中国农科院水产动物饲料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 周志刚:我们主要出口日本和韩国,这些国家对进关的农产品质量要求非常苛刻。如果我们在养殖中为了方便或者因为疏忽不小心带入了违禁成分导致超量超标,那也意味着它的回报贬值。
由于目前我国养殖的鳗鱼以外销为主,所以在养殖前除了掌握过硬的技术还要考察好市场,切勿盲目养殖。
更新于:6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