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68养殖网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 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热门搜索
68养殖网 > 水产 > 江西余干县弱女子张素芳勇闯水产养殖致富之路

江西余干县弱女子张素芳勇闯水产养殖致富之路

发布时间:

【www.68yangzhi.com - 养殖水产青蛙】当前,农业正在从传统单体耕作转向现代综合农业,“三农”格局正在发生质的变革,江西上饶余干县各种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踊跃进军“三农”领域,他们为传统农业转型注入了新的元..

【www.68yangzhi.com - 养殖水产青蛙】

当前,农业正在从传统单体耕作转向现代综合农业,“三农”格局正在发生质的变革,江西上饶余干县各种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踊跃进军“三农”领域,他们为传统农业转型注入了新的元素和能量。在这大背景下,余干县新时代的农业人张素芳,成为托起新农业生力军的一员。

张素芳,出身农村,原是余干县一名普通的工人,在余干从最基层的工人做起,凭着自己的聪明好学,一步一步做到了集团高层,成为集团部门总经理,也算是衣食无忧的白领了。但她没有满足,十几年的打拼阅历,她敏锐地发现做新农业人更具挑战性。于是她瞄准了地方优势产业,从事了水产养殖。

创业初期,由于水产养殖技术的缺乏,一夜之间,她所养殖的整个鱼塘鱼全部死亡。为此,她和爱人多次赴广东、浙江水产养殖基地学习取经,请专业水产人员来实地指导,并积极参加水产养殖的培训。从理论到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多次摔倒,不断汲取教训。

创业之初的惨重教训,使她调整了思路。她用了近6年的艰苦努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创建了余干县青海水产养殖基地。目前,基地有500亩水域养殖的芡实、泥鳅、鱼类等水类产品,并成立了青海水产合作社,合作社现有138人,滩涂面积28.68公顷,辐射和带动3个行政村,安排农村劳力50人,合作社成员户年均增收5050元。

多年的付出,余干县青海水产养殖合作社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证书,2013年获“市级示范合作社”、2014年获“省级示范合作社”、2015年评为全国“优秀科普示范基地”。张素芳说:“有投入,就一定会有回报。不管干什么,就要干好、干出样子来。今后,我会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力争在水产养殖事业上,闯出更广阔的天地。”

相关知识

姜志春养殖柴鸡的致富之路


我叫姜志春,我是熊儿寨乡北土门村村民,春风送暖,万物复苏,乘着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的东风,新年伊始,北土门村党支部村委会,本着实践江***提出的三个代表的精神,积极为村民办实事,鼓励村民养柴蛋鸡,柴公鸡上山入园。我作为一名村民代表,为了响应村党支部的号召,今年三月份开始筹集资金,搞起了柴蛋鸡和柴公鸡的养殖项目。下面我就把这半年多来在养鸡过程中的苦辣酸甜,以及取得的一点成功经验简单介绍一下。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要把鸡养好,首先要给鸡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三月底,我的山上养鸡厂开始动工。我先投资了一万多元,在村东自家承包的果园内盖起了五间瓦房,并且接上了电。由于以前没有养过鸡,我到新华书店买来了《养鸡500天》《柴蛋鸡养殖》等书籍,作为。

四月底,我购进公、母雏鸡各1000只开始育雏工作。在养鸡过程中,我一直把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作为养鸡的第一指导思想,用科学的养鸡方法结合传统的养鸡方式进行饲养。由于养鸡业的蓬勃发展,我国人均占有鸡蛋量在不断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开始由量的需求,转为质的追求,怎样才能生产出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的肉蛋产品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我到北京等大、中、小城市进行的市场调查发现,柴鸡蛋和柴公鸡已成为消费者餐桌上倍受喜爱的营养食品,本着这个宗旨,我在育雏的过程中,就开始对小鸡加强管理,采取自配饲料的方法,使青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从不低于30%。在小鸡长到十日龄时,我便开始在中午时把它们放到育雏室外,让它们沐浴阳光,自已找虫吃。由于我所饲养的鸡长期大量采食青鲜饲料及昆虫,鸡个个长得油光水亮,喙和爪都颜色金黄,显得非常健康。为了使鸡不闹毛病,在防疫方面我加大力度,定期给鸡接种各种疫苗。经过我的经心饲养,我所饲养的2000只鸡,在育雏阶段成活率达到了100%。当然,在养鸡过程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六月底,多日的阴雨天气,给我的养鸡生产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由于没有足够的蔽雨设施,鸡只能到树下及墙根处躲雨,加上地面潮湿,使许多鸡都染上了球虫病,这下可把我给急坏了,我赶紧到畜牧防疫站,买来治球虫的药物和消毒液等,在治疗的同时认真做好消毒工作,使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通过这次教训,我在树下给鸡搭建了多个遮雨棚,使鸡在下雨时不再挨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到七月底,我养的柴公鸡都长到了1500克以上,到了销售的最好阶段。于是,我与我村民俗旅游接待户张桂云取得联系,让她把到本地农家乐来旅游的城里人引荐到我的养鸡厂。通过她的鼎力支持和帮助,到国庆节前后,我的柴公鸡便销售一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九月初,我所饲养的1000只柴蛋鸡都已到了开产的日龄。通过查阅大量的书籍和资料,使我懂得了鸡蛋的营养成份含量是随日粮成份含量的变化而变化的道理。于是根据书上的介绍我买来了海藻粉、大蒜素和胡萝卜等多种纯天然营养补充剂,高剂量饲喂,使鸡蛋中碘含量增加15-20倍,降低了蛋中胆固醇的含量,蛋黄的颜色和维生素的含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鸡蛋的质量有保证,我的柴鸡蛋每千克售价在12-14元,仍供不应求。北京的许多单位和个人闻讯都争相到我鸡厂来亲手拾鸡蛋,既买到了新鲜优质的柴鸡蛋,又亲身体验了农村生活的乐趣,使每一位到鸡厂来买鸡蛋的客户,临走时都有很大的成就感。

江西宜春:蚯蚓引出致富路


不做城里人,回乡当农民。现年28岁的刘军,2011年7月从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主动放弃在城里高薪就职的机会,毅然回到信丰老家,在嘉定镇龙舌村养起了蚯蚓。经过几年的打拼,刘军不仅成了当地的致富能手,还发挥专业特长,利用无害化处理过的猪粪养殖蚯蚓改良土壤,使原本寸草不生、沟壑纵横的稀土尾砂地,转化为平整松软的肥沃土地。2014年,他再次因在“邮储银行杯”青年涉农产业创业创富大赛中的精彩表现让众多人知晓。比赛现场他自信的阐述、流利的表达、快速的应变能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凭借参赛作品《猪粪无害化处理及蚯蚓工厂化养殖项目》一路捧回了赣州市创富大赛创业小组第一名、江西省创富大赛创业小组第三名、全国创富大赛创业组第二名多个奖杯。高学历的他本可以在一家大型公司拥有高薪职位,却为了养殖蚯蚓创业,从体面的白领变成了地道的农民。究竟是为了什么,让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大家的不解坚持养殖蚯蚓创业?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倾听他的声音。

怀揣创业梦回乡

信丰县嘉定镇龙舌村一处叫阿厦塘的山坳里,刘军的信丰县归根生态科技示范基地就在这里。近百亩集中连片的土地上,一畦畦标准的蚯蚓床整齐有序。“本是为了处理家乡食用菌废渣,但在研究蚯蚓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蚯蚓身上的财富,于是从大一开始,我就钻进了蚯蚓的世界,一研究就是七年。”问起与蚯蚓的结缘,刘军这样说道。细细询问下来,刘军的“蚯蚓致富经”可以说上半天,这种蚯蚓名叫“大平2号”,不仅可以用来喂养泥鳅、鳗鱼、甲鱼、石蛙等,还可药用,市场需求量非常大。此外,这种蚯蚓的繁殖能力很强,每月可挖收一次,市场价位根据季节需求而定,一般为每公斤16元到30元不等。

2011年,刘军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乡养起了蚯蚓,成了村里人眼中的另类。父母好不容易供他读完大学,当然希望他能留在城里工作,而自己却不顾父母及亲友的劝说,放弃了在大城市的高薪工作,最终回到老家承包土地养殖蚯蚓。一时间,父母骂他是不孝儿。左邻右舍也对他冷嘲热讽:“一个大学研究生,好不容易丢下锄头到城里生活,现在又回乡下当农民,这书不就白念了!”刘军没有被困难和流言吓倒,而是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知识,在家乡广袤的土地上,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结缘创业路上的“暖心人”

那时候,江西省尽管有养殖蚯蚓的,但都是零星养殖,大规模养的还没有。面对供不应求的蚯蚓市场环境,刘军感觉商机来了,他要实现自己的蚯蚓致富梦。梦想是好的,可是实现梦想就不是那么简单。在创业初期,刘军面临重重困难,特别是资金紧缺的问题。当时,刘军没有启动资金,家人也不支持,他只能七拼八凑地借来3万元钱,租了20亩荒地,张罗起了一个蚯蚓养殖基地,前期的投入已经让刘军负债累累,可是发展起来还是有很大的资金缺口。就在刘军为筹集资金一筹莫展之际,他怀着侥幸的心理来到邮储银行咨询贷款业务,看看能否为其办理贷款走出资金困境。看完相关材料,信贷员立即深入刘军创业基地实地调查走访。客户信用良好,经营的项目收入又相当可观。只要扶持一把,便可帮助他渡过难关。调查结束后,信贷员当即表示,一定以最快的速度帮其办理小额贷款品种。为尽快兑现对刘军的承诺,邮储银行信丰县支行的信贷员利用周末时间加班整理贷款申请材料,三天后款项便打到了刘军的账户上。“邮储银行小额贷款速度快,登门服务暖人心!”一筹莫展的刘军终于松了一口气。

让梦想更贴近现实

“对于创业者来说,融资难一直是做大做强的最大困难。非常感谢邮储银行能在县内众多优秀的青年创业者中推荐我去参加比赛,为我的演讲和表现出谋划策,如今我获得了10万元的创业奖金,我会继续扩大我的蚯蚓养殖规模,努力实现我的《猪粪无害化处理及蚯蚓工厂化养殖项目》。”

3年的时间,他已经建起江西省最大的蚯蚓养殖基地,2013年,销售蚯蚓25吨。经过几年的打拼,刘军不仅成了当地的致富能手,还发挥专业特长,利用无害化处理过的猪粪养殖蚯蚓改良土壤,使原本寸草不生、沟壑纵横的稀土尾砂地,转化为平整松软的肥沃土地。如今,刘军的公司越来越壮大,但他不仅仅满足于此,今年他考虑到赣南是脐橙之乡,但目前仍没有专供脐橙使用的肥料。于是他经过配方改良,研发出了脐橙专用肥。目前该项目已通过了江西省科技厅专家的评审。为了使该专用肥能尽快生产投入使用,刘军正在基地内建设一个2000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并与信丰当地一家大型果业公司达成协议,创办一个大学生创业基地。但作为创业青年,资金的缺乏是阻碍他梦想发展最现实的压力。

幸运的是,像刘军这样发展势头良好、带着农户奔小康的青年涉农创业者,已经成为邮储银行重点关爱对象。信丰县支行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积极践行普惠金融发展理念,行领导“一把手”当好“上门营销员”,积极走进客户家中“上门找客”,对其嘉定镇龙舌乡赣州归根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经过详细了解其客户资源、深入研究其经营模式、科学评估其项目前景后,信丰县支行发挥行内信贷特色产品优势,对刘军的创业项目给予金融扶持,为其提供了100万元“惠农”贷款,进一步解决其“脐橙专用肥”项目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不断推动创业项目的发展和公司的壮大。“有了邮储银行的帮助,离我的创业致富梦想更进一步了。”刘军说道。

郝太太散养生态猪开辟致富之路


将生猪放到野外散养,不仅猪儿不生病,而且还能多卖钱。岚县王狮乡老庄上村的七旬农民郝太太别出心裁的养猪办法,为自己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从2014年7月开始散养传统黑猪,郝太太经过半年多的摸索和实践,散养猪存栏数量由开始的十来头到目前的100多头,实现了纯绿色、无污染的生态养殖,生猪成活率由65%提高到96%以上,且散养生猪从不打针吃药,食物主要是土豆、玉米、谷子,加之散养猪喝的是山上流淌的山泉水,确保了生猪肉的品质。“饲料喂养的生猪,价格受市场影响很大,而生态养殖的生猪价格一直保持稳定的态势。”近日,正在院子里喂食猪娃的郝太太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决定散养生猪,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做了长期的市场调查后,才把目光盯在了生态养殖上。

记者在养殖场内看到,清晨,工人们把碾碎了的土豆和玉米扔进猪圈,黑猪便一个个蜂拥而上争抢着。待到喂食之后便全部放到林地里去散养,每天早上放出去,晚上赶回圈舍里。散养的生猪不仅不生病,而且通过放养,让猪在自然中觅食,每头猪每天减少了一半以上的饲养费用,最重要的是猪自由活动,吃到各种天然草料营养丰富,比传统圈养的猪获得的营养更丰富,身体更加健康,猪肉品质更高。

郝太太饲养的这种黑猪浑身黑色,生长周期为十个月。为了掌握好的养殖技术,专门聘请了有关技术人员,来养殖场进行技术指导。“让这里的猪吃上干净的食,人们才能吃上放心肉”,技术员王鹏说:“这种猪肉吃起来和其他猪肉口感不一样,首先颜色上就特好看,里面是五花三层的,瘦中带肥,肥中带瘦,不像那种瘦型猪,全是瘦肉,不过这种猪的背膘上确实比那种猪肥,但是吃着特别的香。”

据了解,这种生态散养的黑土猪,体型适中,胆固醇含量低,而且肉质鲜美、口感好,首批生猪还未出栏,就受到好多消费者的预定。郝太太的散养黑猪不仅给自己开辟出了致富道路,更能给消费者养殖出质优味美的好猪肉。

九畹溪袁本芳:靠山吃山 养牛致富


九畹溪镇界垭村村民袁本芳依托家乡丰富的林地资源,用心发展养牛业,养牛规模逐年扩大,养牛收入逐年增加,走上养牛致富路。

1998年秋,与同龄人一样,本应该上高中继续读书的袁本芳因家庭底子薄、收入低,为了让妹妹读书,她只读了个把月高中便辍学回家。当年,袁本芳县城当过餐馆服务员,学过理发,挣钱补贴家用。1999年春,她告别家乡到西安打工,这一干就是十个年头。2009年春,已建立起小家庭的袁本芳,不想继续在外漂泊,想和老公一起在家乡创业,但一时没找到合适的创业项目。新婚后不久,小两口走亲戚接触枝江百里洲多年养牛的幺爹,看到幺爹养牛效益好,好生羡慕。她对丈夫王爱城说,他们家屋山头有一片千把亩的林地,是养牛的好场子,夫妻俩一拍即合,说干就干。这一年,袁本芳从打工积蓄中拿出两万元,从幺爹那里买回五头牛儿,开始自己养牛的创业之路。小两口妻唱夫合,把心思都用在养牛上。这年腊月,他们养的五头牛卖了四万多块钱,除去成本尽赚两万块。尝到甜头的袁本芳夫妻俩养牛的干劲大增,从2009年年出栏商品牛五头发展到2014年的37头,养牛收入也由起步时四万多元增加到2014年的20多万元。

袁本芳说,他们家养的肉牛是散放,因为林地的场子大,春夏两季,他们养的牛白天在山上吃草,晚上在林子里过夜,照护牛的功夫比较轻松。她总结这几年养牛的经验,只要把握好肉牛育肥的季节,做好肉牛的口蹄疫、寄生虫和呼吸道感染的防疫工作,养牛还是蛮省心,也是一个蛮赚钱的项目。

九畹溪镇界垭村袁本芳表示:“养牛还是蛮省心的,只要把防疫跟上,一般不会生病,把握好9、10、11三个月的育肥期,一天每头牛喂一道两斤玉米面,20斤酒糟,一头牛一年长400斤没有问题。”

袁本芳还说,现在政府不仅很重视全民创业,而且还给创业者提供创业贴息贷款,这更是坚定了她想把养牛业规模扩大的信心。她告诉记者:“现在政策好,我想把养牛规模扩大到60-80头,力争每年养牛纯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规模扩大后,想把附近农民的土地流转过来,种草养牛。”

靠养牛脱贫致富的袁本芳,新的一年有了新的愿景,她想成立一个养牛专业合作社,把自己养牛的经验传授给当地乡亲,让更多人通过养牛来赚钱。

袁本芳说:“我们周边的老百姓想养牛的蛮多,我想成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的村民来养牛,并通过养牛来增加收入。”

延庆县:小蝎子里的致富经


农民用一万块钱就能创业?占地少、风险小、省力气,资金回笼还快?八达岭镇石佛寺村村民姬文杰就从1万元起家,用20万只亚洲钳蝎证明了这一点。

7月的一天,记者来到姬文杰家。一入院门,只见他家200余平方米的院子全部加顶,四周也加上塑钢,农家院变身封闭的养殖基地。基地里整齐设立了几十个12层叠放的水泥槽墩,这些就是蝎子的家。轻轻揭开最上层用纸皮鸡蛋托做的“屋顶”,里面几十只蝎子立即四散奔逃,一会儿就消失在水泥槽墩的缝隙中。据姬文杰介绍,这些全是亚洲钳蝎,一个“家”里大约有5000只。

姬文杰为什么要养蝎子?蝎子有什么用处?效益好吗?别人能复制他的成功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姬文杰。

姬文杰生于1968年,八达岭镇石佛寺村村民。在那起导致他残疾的事故发生前,他曾是一名测量工,在工地做测量工作。2009年6月,在从工地回家途中,一辆面包车狠狠地撞上了他驾驶的机动车,造成他颈髓受伤,致使左半身至今无法用力,不能干重活。为了生计,姬文杰必须寻找自己力所能及的营生。在家休养期间,姬文杰不断在网上找项目,而省力气、投资少、占地少、资金回笼快成为他创业最迫切的要求。一次,姬文杰无意中看到养蝎子的电视节目,感觉符合心愿,而且蝎子的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姬文杰动了心。

2010年春,姬文杰拖着行动不便的身子,带着八达岭镇残联提供的一万元创业基金,乘火车到河北、河南、山东等蝎子基地,观摩学习。有了初步认识,姬文杰便购买了300只蝎种。为了找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他把蝎种分成5个对比组,有的放在塑料盆里,有的放在砂石地里,有的放在水泥砖石里……一个月后,蝎种只剩下不到50只,但他也从中有了“新发现”——砂石地最适合蝎子生长。又经过多次试验,姬文杰最终决定用水泥槽墩代替砂石,这样既保证了蝎子的家有像砂石结构那样的藏身缝隙,同时也容易批量制作。为更好地了解蝎子的生活习性,姬文杰在家人的帮助下,多次爬山到野外观察,还订购了相关书籍、上网自学养蝎子的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一年的学习钻研,姬文杰终于掌握了蝎子的生活习性。2010年底,他大量购进种蝎规模养殖。每凑齐十几公斤商品蝎,他就在家冷冻好,然后自驾车到河北安国药材市场出售,每公斤蝎子能卖一千元左右。令姬文杰感到欣喜的是,亚洲钳蝎的药用价值极高,市场需求量很大,整个药材市场里,亚洲钳蝎供不应求,这更坚定了他养殖的决心。经过5年的发展,姬文杰的养蝎基地已有近三万只种蝎,每年可盈利近10万元。

如今,姬文杰正在八达岭镇残联的帮助下,积极筹划成立养蝎合作社,不定期地举办养蝎技术讲座,向残疾人赠送种蝎,并上门收购商品蝎,帮助残疾人就业、致富。“养蝎子可以根据自家情况决定养多少,一万块钱就能干起来,而且市场需求很大。我愿意把这门技术传授给更多的残疾人,让他们在经济上站起来,每个人都自强自立!”姬文杰说。

更新于:18天前

推荐内容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24 68养殖网